諸城綠茶
山東諸城地區特產
諸城綠茶,山東省諸城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諸城綠茶已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素有中國“北端茗茶”之譽。幾經培植、發展,其以“湯鮮綠、味鮮醇、栗香濃郁而清爽、葉片肥厚耐沖泡”等品質優點。截至2011年,諸城綠茶獲得1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山東省名牌、3個山東省著名商標,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浙江等11個省市。
2011年0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諸城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諸城綠茶
1、醉酒不宜喝茶
2、女性經期不宜喝濃茶
3、避免與藥物同服
因此,服用補鐵劑、胃蛋白酶片、腸胰酶片等藥物時,應禁止飲茶或避開飲茶時間。
山東省諸城市屬低山丘陵區,是中國最北的茶葉集中種植區,茶區海拔200—500米,平均氣溫較低,一般在13.2℃左右,年日照時數2402.9小時,光照強度低。春季回暖慢,晝夜溫差大,植物生長期長,有利於茶樹對營養物質的均衡吸收和葉綠素及其芳香物質的形成。同樣使氨基酸、多糖等碳、氮化合物合成較多,而茶多酚類化合物積累和合成較少,從而降低茶湯中的苦澀味,增加口感舒適度,對名優綠茶的種植、加工生產極為有利。
諸城萬畝茶園
諸城綠茶的種植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
據史料《金史·食貨志》記載,金泰和元年(1201年),在其統治的範圍內,對凡可以栽培和制茶的地方,大力提倡生產茶葉,於淄(今山東淄川)、密(今山東諸城)、海(今江蘇連雲港),各置一方造茶。於是,隨著歷史的演變、社會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諸城的綠茶種植也在逐漸地拓展。特別是建國以來由喬木型進化、轉化為灌木型。
據濰坊市志記載,1958年冬,山東省農業廳開展群眾性試驗,在全省試驗將安徽、浙江的茶葉種子進行種植,諸城也在原桃林公社、郝戈庄公社、桃元公社等地種植適應,面積不斷擴大,在當地政府的推動指導下,培育出了抗旱、耐寒、高產、優質的安徽黃山群體種、龍井43、鳩坑種、浙農113、福井大白等茶樹新品種,並在各地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10年,諸城市建立有機綠茶、綠色、無公害綠茶生產示範園1730多公頃,年產量1400多噸。茶葉科研、規範化生產企業136家。
諸城綠茶產區內有1件中國馳名商標、2件山東省著名商標、1個山東名牌產品、1件山東省名牌農產品。
2011年0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諸城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一)品種
選用大山綠1號、大山綠2號等以及適制諸城綠茶的品種。
(二)立地條件
諸城綠茶
(三)栽培管理
1.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種植,每穴播5至6粒種,出苗后定3至4株健壯苗。
2.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時間為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栽植密度每畝在6至7萬株。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
2.採摘標準:
級別 | 要求 |
特級 | 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一葉,一芽一葉初展為主,一芽一葉佔10%以下。 |
一級 | 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含一芽二葉佔15%以下。 |
二級 | 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初展為主,含一芽三葉佔20%以下。 |
(五)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
(1)捲曲形:攤青→殺青→揉捻→二青→做形烘乾→提香→包裝→入庫。
(2)扁形: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輝干→包裝→入庫。
2.工藝要求:鮮葉必須進行攤晾,攤放厚度不超過5厘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殺青溫度控制在350℃至410℃之間。做形時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則調整溫度,進行理條、整形。輝干溫度控制在120℃左右,時間在半小時內完成。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捲曲形:外形:條索細緊、捲曲、勻整、葉片肥厚;不同級別茶葉色澤從翠綠到墨綠,但不得枯黃、斷碎;內質:栗香濃郁而清爽,從鮮嫩到尚純;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尚亮,但不得渾濁;滋味醇;葉底從明亮到尚亮,但不得花雜。
(2)扁形:外形:外形扁平,葉片肥厚,不同級別茶葉從光滑到尚平;色澤從嫩綠到深綠;勻整潔凈。內質:栗香濃郁而清爽,從栗香到清香;湯色從黃綠明亮到黃綠尚亮。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浸出物% | ≥38 |
粗纖維% | ≤12 |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諸城綠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東省諸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諸城綠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