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高級中學

創立於1828年的公立中學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高級中學地處嘉定國際汽車城中心城鎮安亭鎮墨玉北路868號,是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2010年1月學校被命名為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震川書院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書院西與菩提寺相連,南為和尚浜溪流;對岸為大照牆,綠樹環繞,翠曼飛懸;東與因樹園相通;北有和尚浜小溪。書院門首鐫刻“震川書院”四個篆字。由院門入內,過一天井,即為平房,中間是茶園。由平房東邊進去是歸公祠,祠中供奉歸有光塑像,上懸匾額,額題“繼韓歐陽”四字。由平房中而進是一置有乾隆手跡石刻的御碑亭(御碑現砌於安亭中學“樊軒”壁中),在廊壁間鑲嵌有石碑數十方,其書法大多出自錢大昕王鳴盛等名家之手(至今尚存5塊,存在“樊軒”壁中)。御碑亭後為“茹古堂”。由堂再進就是藏書 樓和多文閣。藏書樓後有一座假山。自東廊而進,有小弄一條,過小弄即入因樹園。弄口有“漸入佳境”四字。所謂佳境即指因樹園。因樹園也建於道光八年(1828年)。是巡撫陶澍在建震川書院同時,令工匠在書院東面建成此園,雖不是院產,但因與書院相通,成了書院書生讀書憩息的勝地。園中陳列有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匾。園中有畏壘亭、陶庵、清暉小樹、別有洞天、留雲洞、藕香深處等勝景。其中畏壘亭是仿歸有光所居世美堂的畏壘亭而建。該亭由歸有光名之,以《莊子·庚桑楚》中畏壘山的典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震川書院綿延73年,為嘉定青浦、上海、崑山四縣培養了大批學子,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光緒帝廢科舉,興辦新學,震川書院停辦。第二年,毛詒源等人利用書院原學田租金,在原址開辦震川小學堂,開安亭學堂之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增辦中學部,稱蘇松太道立震川中學,嘉定始有中學。后因經費不足,仍為震川小學堂。宣統二年(1910年),震川小學堂分設東西南北4所初級小學,共有學生199人。民國5年震川小學堂改為江蘇省立乙種農校,學制2年。民國13年,齊、盧軍閥開戰,學校焚於戰火而停辦。民國15年,嘉定、崑山兩縣教育局商定將初級小學合併,改為完全小學。民國17年,崑山、青浦、嘉定三縣以原震川書院學田租金作基本經費並聯合出資舉辦昆嘉青三縣鄉村師範推广部,具體辦理社會教育,學製為1年(特科),后改為4年,至民國26年共有畢業生200餘人。民國26年,日軍佔領嘉定,安亭淪陷,學校再遭戰火停辦。民國35年,樊翔、蔡惇等人在震川書院廢址上又建造2間教室,定名私立震川初級中學本部,將民國34年顧廷平、楊春祿、吳道南等開辦的私立徐公橋職業中學改為震川初級中學分部。民國36年,學校改為公立,稱昆、青、嘉三縣聯立震川初級中學,同年秋又增設1個小學師資培訓班。各屆熱心教育人士先後捐資新建校舍,吳道一、吳道南兩兄弟捐資建“紫衡堂”以紀念其父吳紫衡,國畫大師宗文治義賣國畫建造“文治堂”,樊翔出資建造“樊軒”,朱康年、徐祖良等捐款建“士清堂”、“梯丹堂”,使學校粗具規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震川初級中學有4屆畢業生200餘人。

學校沿革


震川書院湖心亭
震川書院湖心亭
1949年8月,震川初級中學改為江蘇省黃渡師範學校初中部,共有班級8個,擁有學生500多人。由於學生增多,新建教室3間,宿舍2間,並將菩提寺的觀音殿、金剛殿改建為食堂、寢室。1954年10月,脫離師範單獨建校,改名為安亭初級中學。當時除嘉定縣中外,是嘉定唯一的一所公立初級中學。學生來自上海市區、江蘇宜興、青浦等地。1965年,拆除菩提大雄寶殿,翻建大禮堂,將學校建成小徑曲折的東西兩個校園和兩個小花園。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一度停課,校長、教師被批鬥,教學儀器、圖書、文物等遭到嚴重破壞。1972年春季起,開辦高中班,學校改名為上海市嘉定縣安亭中學。
1978年後學校有了正常秩序。1981年起先後增辦中師班、幼師班和職業幼師班。1984年新安中學高中部併入安亭中學,安亭中學初中班全部併入新安中學。1981年秋,安亭中學師範部遷至嘉定鎮,安亭中學招收初、高中生,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2008年,安亭中學在校學生2100人,班級73個,佔地面積52773平方米,建築面積20300平方米。

人物


歸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崑山(今屬江蘇)人。9歲能屬文,后以同邑人魏校為師,通經史,善故。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其後二十餘年,八次會試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講學,生徒常達數十百人,被稱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因採用古教化法治民,聽訟時引婦女兒童圍觀,用吳語斷案。以抗拒上司命令,被迫離職,轉為順德府通判,管理馬政。後為南京太僕寺丞,參與撰修《世宗實錄》,以勞瘁致疾,卒於南京。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后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台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艷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反之,他認為那種"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所不廢者"(《沈次谷先生詩序》)。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名文未嘗不佳,前、后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實則泥古成風,走入歧途。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然觀美矜炫於世而已"(《答俞質甫書》)。當時,王世貞聽到他批評自己"妄庸"后說:"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貞也感到自己雕飾過甚,不及歸有光恬適自然。在《歸太僕贊序》中說:"先生於古文辭……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還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比較,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讚。
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並未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十之八九為經解、題跋、議論、贈序、壽序、墓誌、碑銘、祭文、行狀以及制義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有些作品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內容空洞,思想陳腐。在若干記敘、抒情散文中,能做到"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王錫爵《歸公墓誌銘》)。其藝術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項脊軒志》,以"百年老屋"項脊軒的幾經興廢,穿插了對祖母、母親、妻子的回憶,並抒發了人亡物在、世事滄桑的感觸。所回憶者人各一事,均屬家庭瑣事,但極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細節,刻繪生動。如《項脊軒志》寫景,發揚了唐宋文的優良傳統,確非前後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簡意賅。他的散文名作,如《項脊軒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記》、《女二二壙志》等,均未超過千字。《寒花葬志》為悼念夭殤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兩個細節勾勒婢女形象,寫出庭闈人情,極為凝鍊。④結構精巧,波折多變。如《寶界山居記》由太湖風景寫到寶界山居,又對比唐代王維之輞川別墅,並對王維發了議論。《菊窗記》,從洪氏之居的地勢、風景寫到古人仲長統陶淵明,夾敘夾議,跌宕多姿。
歸氏散文多寫身邊瑣事,未能充分反映明代社會矛盾。但他在《備倭事略》、《崑山縣倭寇始末書》、《蠲貸呈子》等文中,刻畫了倭寇人侵后崑山一帶"屋廬皆已焚毀,□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間哭聲相聞"的慘狀。在《書張貞女死事》、《張貞女獄事》文中,揭露了惡霸橫行、吏治腐敗的現實。在《送恤刑會審獄囚文冊揭貼》、《九縣告示》、《乞休申文》等文中,表達了自己為民請命的心懷。在《可茶小傳》、《鹿野翁傳》等傳記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在《己未會試雜記》、《壬戌紀行》等紀行文中,記載了當時一些民情世態,這些作品,也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
歸有光死後,其子子寧曾輯其部分遺文,刻於崑山,詞句多有改竄,其孫昌世與錢謙益遍搜遺文,細加校勘,編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間,曾孫歸庄又增益部分遺文,經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30卷、別集10卷,共40卷。內收各種體裁之散文 774篇、詩歌113首。今通行本為四部叢刊本《震川先生集》共40卷,系據明常熟刊本影印。

學校簡介


震川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始建於清朝道光8年(公元1828年),是為紀念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號震川)在安亭講學業績,由江蘇巡撫陶澍奏請道光皇帝御批建造的震川書院發展而成。學校佔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現有初中、高中共58個教學班,教職工209人,專職教師169人,上海市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20人,中級教師95人,區級骨幹教師8人。
學校常年保持優美的綠化環境,翠樹、繁花、盆景時時有鮮,碑亭、曲橋、假山處處有景,魚池、荷池、蓮池個個有趣,古樹名木與四季特色花草交相輝映,歷史遺跡與現代雕塑點綴校園。
於2011年9月之前改名為震川中學,與安亭高級中學分離,為初中部

辦學宗旨


學校確立“讓師生共同健康成長”為辦學宗旨,要求全體師生教學相長,和諧共進,把學校辦成人人都能健康成長的學園、樂園;樹立“以法規為依據、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龍頭、以特色為亮點”的學校管理理念;確立以“文明、誠信、勤奮、創新”為校訓,以“愛、嚴、研、和”為教職工自律目標;確定“加強班子建設、優化師資隊伍、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創建文明校園”為學校工作重心,創設民主、和諧的育人環境。
學校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兩綱”教育為抓手,充分運用社會活動資源,進行責任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三天”教育、“百萬家庭學禮儀”、“明榮知恥”、“藍天下的至愛”、“迎世博、講文明”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成立黨員、教職工志願者服務隊和學生義工組織,與各社區、福利院、圖書館簽訂服務項目,深入開展各項社會公益活動;與村、企業、兄弟學校、消防部隊建立合作共建關係,積極開展各項共建和交流學習活動;深入開展“關愛工程”,實施“幫困助學計劃”,關愛教職工,資助困難學生,支持社區工作。
學校銳意教學改革,以校級課題“問題研討教學法”和“助學提綱”為抓手,以現代教育技術推廣為助力,全面落實上海市二期課改精神,使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初中中考的優秀率、均分大多數名列區公辦學校前列,高中高考的本科上線率和首批大專高職上線率,在05、06年連續保持區內同類學校第一名。學生參加全國、市、區各類競賽獲獎多、層次高,在區內影響越來越大。

學校榮譽


學校著力打造“公信教育”,提高辦學質量,近幾年裡先後榮獲嘉定區先進集體、區先進黨支部(總支)、區文明單位標兵、區實施素質教育優質學校和示範學校、區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區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集體、上海市花園單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和上海市文明單位等十多項榮譽稱號。

安中義工


義工,已經成為震川中學德育的一個品牌。在安亭中學180周年校慶之際,“震川義工”成為了校慶當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見二十名身穿紅馬夾的義工們上午七點早早地來到了學校。空曠的會場上、美麗的校園裡留下了他們冒著細雨忙碌的身影——有的在維護會場及校園的衛生工作,有的在幫助慶典的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搬運禮品,還有的則正攙扶著年邁的老校友進入休息室休息……
激動人心的慶典活動開始了,但這二十名義工卻默默地站在了會場的最後,四處留意會場的衛生,視線不斷地在觀眾席中穿梭,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或事,都第一時間衝過去,為校友們提供最及時的幫助。
慶典活動是精彩的,我們的義工表現也是出色的。忙碌了一個上午的他們,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時間仍繼續地為保持校園的整潔而忙碌地工作著……
古樹名木,亭台樓閣,小橋流水……花園式校園,安亭中學正是有了這些有責任感、樂於奉獻的學生義工們,才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麗。在此,向校慶當天默默無聞的義工們道聲“辛苦啦”,向全校所有的學生義工們說聲“你們真棒”。
震川書院1935照片說明
震川書院原有大小廳堂、戲台、庭院、房屋140餘間,院內古樹參天,花木茂盛,規模宏偉,環境幽雅。一進院門,書香四溢。可惜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日機炸毀。被炸前,書院的部分房屋曾作為江蘇省黃渡鄉村師範學校的教職員家屬宿舍。家父時任該校的生理衛生教員兼校醫而居住於此,我就在這裡出生。這是1935年當我出生一百天時,在我家房前庭院里拍的一張“百日照”,這雖是一張普通的家庭舊照片,但它反映出震川書院被炸前優美景象的一角。劉凱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