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芽

每年春季雨前茶

雪芽屬綠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後一場雪后採摘,因此而得名。現多於穀雨、清明期間採摘,以一芽一葉為標準,產量稀少,且採摘難度較大,多見於四川青城山系、河南信陽南部山區、山東部分地區等。其干茶秀麗捲曲,白毫顯露,茶香清香淡雅,湯色嫩綠明亮,口感鮮醇甘爽。醞釀整個冬季后的雪芽茶,芽葉肥壯、營養豐富、無病害。其味輕幽,茶鹼低,適宜絕大部分人群品飲,有較好的清熱降火,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時能起到解煙,解酒的功效。

茶葉介紹


青城雪芽

青城雪芽
青城雪芽
位於世界雙遺產地,有國寶熊貓故里、中國道教發祥地、中國長壽之鄉之稱的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峰巒疊翠,古樹參天,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霧雨蒙蒙,年均氣溫15.2℃,年降水量1225.2毫米,日照190天;土層深厚,酸性黃棕紫泥,土質肥沃,非常適宜綠茶生長,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產茶區。
因歷代官方禁榷(專賣)制度和控制,青城種茶、制茶技藝得以流傳至今(但因北宋初王小波李順茶農起義有部分歷史名優茶樹及工藝毀於戰爭)。50年代后經多位制茶大師追本溯源創製出了綠茶新品種——青城雪芽,以外形秀麗微曲,白毫顯露,香高味爽,湯綠清澈為特點。經測定,該茶內含氨基酸高達484.29毫克/100克,色、香、味、形都臻上乘,被評為四川省名茶產品,多次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
峨眉山文化是峨眉山世界文化遺產屬性的核心,它涵蓋了峨眉山有文字記載四千餘年的文明發展史。峨眉山文化由峨眉山佛文化、峨眉派武術文化、峨眉山茶文化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峨眉山茶文化空靈俊逸,潤浸於峨眉山佛文化與峨眉派武術文化,又滲融其中,三大文化相互滲透相融。毋以置疑,作為千古香茗“峨眉雪芽”的生態綠茶,則是峨眉山茶文化最具核心的代表。
中國茶業界和世界茶業界有這樣的論定: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野生古茶的發源地,川、滇(四川省、雲南省)是世界野生古茶生長的中心地帶,然而,茶業界在研究千古川滇茶馬古道或者以“茶馬古道”為題探究川、滇古茶的種植、加工、經營的歷史中,卻很少著墨“峨眉山茶文化”及它的具象“峨眉雪芽”;四川茶業研究在談及川茶發展時,絕大落墨也是以古之“官茶”與商賈謀利為主的“茶販”為題,絕少落墨“峨眉山茶文化”中最具生態魅力與養生功利的“峨眉雪芽”。故而,“峨眉山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厚歷史與內涵,仍然窖藏於仙山峨眉。
而在歷史的時空間,“峨眉雪芽”香茗處處留香,我們翻閱從隋唐至兩宋和元、明、清諸朝歷代的浩浩文獻,上至京華,廣及文人墨客,無不聞香織雪芽。
唐代著名詩僧賈島在《送朱休歸劍南》一詩中哦吟道:“芽新抽雪茗”。是可見在唐代“峨眉雪芽”已名揚天下,賈島沒有來過峨眉山,但在京都長安品飲過仙山峨眉雪芽,當然也聽說過“峨眉三月雪中采新茶”奇異景觀故事。唐代學者李善在其所著的《昭明文選注》中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后絕頂產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綠,間出有常。不知地氣所鍾,何以互更”——這是歷史文獻中,有關峨眉山茶最古老最完整最形象的史記。
宋代文豪蘇東坡嗜飲“峨眉雪芽”且情有獨鍾。賦文《嘉木記》,又自造“東坡壺”終身相伴。
南宋大詩人陸遊經常自詡“江南老桑葶”,一生品飲江南諸多香茗,見識品飲“峨眉雪芽”后,喟嘆讚譽:“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后遂將哦吟“峨眉雪芽”佳詩納入其《劍南詩稿》。
更有歷朝歷代的道、佛兩門的詩僧與道人留墨心跡:“風推萬松吼,茶烹千古雪”——這是一幅何等場面的景觀,寺外大雪飄飄,風動萬松,寺內燃壺煮茶,香氣四溢,暖適胃脘。動、靜有致之間,點睛出了峨眉山茶文化的詩化場景,一幅讓人暇想無邊的“峨眉雪芽”香溢風雪圖。
道家們則探究峨眉山茶的養生與延年益壽;“青花捧盞,叩問峨眉鬼谷蒲公寶掌山樵千壽何物溢養歲同日月;五千草本,在佑仙山嘉木上承蒼天福澤盡納瑤草芬芳烘成雪芽”。鬼谷先生為公元前“逍遙派”人物,相傳曾來峨眉山隱修;蒲公則是山中原住民採藥郎,寶掌是中印度高僧,公元四世紀住錫峨眉山洪椿坪后,129歲無疾而終,山樵是山中高壽老叟,這些在千年以前生存條件與醫學尚不發達的歷史高壽叟者,何以“歲同日月”,是否終身品飲“峨眉雪芽”?雖然無法考究,但透過字裡行間,“峨眉雪芽”顯然同這些高壽人物有密切的關聯……
這便是窖藏於峨眉山文化中的以“峨眉雪芽”為載體的文化具象,它們般若鴻泥,根植於峨眉山這一片凈土上。

陽羨雪芽

陽羨雪芽
陽羨雪芽
是江蘇省宜興南部陽羨遊覽景區的著名特產。宜興市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東瀕太湖,南與浙江長興、安徽廣德毗鄰,西接溧陽,北連武進,交通便捷,經濟發達,是中國紫砂茶壺主產地,丁山陶瓷聞名中外,歷來有中國陶都之稱。宜興南部是地勢起伏的丘陵山區,山巒重疊,地勢較高,域內岕塢連綿,境內石炭岩溶洞頗多,有洞天世界之美譽,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宜興還有“竹海”美稱,那裡翠竹茂密,連崗接坡,層巒疊翠,雄偉壯觀。陽羨雪芽就產在該國家級太湖風景旅遊區內,其茶名是根據蘇軾“雪芽我為求陽羨”詩句而得之。
東漢未年,就已有宜興生產茶葉的記載。唐代,宜興以產"陽羨茶"進貢著名。唐肅宗年間,常州刺史(舊宜興屬常州)李棲筠到宜興,有個和尚送來“陽羨茶”,李棲筠會集賓客品飲。茶葉權威陸羽認為陽羨茶“芬芳冠世”以上貢給皇帝,於是陽羨茶被列為貢品。在陸羽的《茶經》中還記載:“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可見唐代陽羨茶之盛名。
宋代,宜興茶葉為文人雅士所喜愛。大文豪蘇東坡留下了“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的詩句。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陽羨雪芽採摘細嫩,製作精細,外形纖細挺秀,色綠潤,銀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雅,滋味濃厚清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色綠黃亮。
雪芽
雪芽
陽羨茶園,坐落在太湖之濱的群山環抱之中,雲霧繚繞,空氣清新,土壤肥沃,一九九八年,部份茶地開始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及除草劑,促進劑,完全按照有機的方式種植,加工並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計劃在五年之內有機茶麵積擴大到三百公頃。陽羨雪芽經高溫殺青、輕度揉捻、整形乾燥、割末貯藏等四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茶品質特徵為:外形緊直勻細,翠綠顯毫,內質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嫩勻完整。
陽羨制茶,淵源流長,久負盛名。唐代始做貢茶。1915年在巴拿馬賽會茯金獎,現有茶園三千公頃,年產干茶四千噸。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和烘炒青,功夫紅茶,紅碎茶多次茯國家獎勵。

綠雪芽

即是古老的名茶,又是新創製的名茶。是福建三大名茶之一:南有鐵觀音、北有大紅袍、東有綠雪芽,是福建高級綠茶的代表。

品質特點


青城雪芽
青城雪芽
青城雪芽
鮮葉採摘於青城山海拔1000-1200米的優質老茶樹,每年清明前後數日採摘一芽一葉為制茶原料,要求芽葉全長在3.5厘米,鮮嫩勻整,無花及雜葉、病蟲葉、對夾葉、變形葉、單片葉。製成后,以外形秀麗微曲,白毫顯露,香高味爽,湯綠清澈為特點。
峨眉雪芽
用於製作的鮮葉十分細嫩,加工工藝精細。一般在清明前3-5天開採,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鮮葉嫩勻,大小一致。竹葉青成茶外形扁平光滑,翠綠顯毫,兩頭尖細,形似竹葉;沖泡后,香氣高鮮,湯色清明,滋味濃醇,經久耐泡。外形扁平光潤,挺直秀麗,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香馥郁,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嫩醇爽,葉底嫩勻。
陽羨雪芽
外觀緊直鋒妙,翠綠顯毫,內質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嫩勻完整,綠雪芽
有“形美、色翠、香高、味醇”四大特色。綠雪芽茶香似蘭花而芬芳長久,有人稱讚道“一杯在握,滿室蘭香”;湯色嫩綠,清澈鮮亮;其滋味鮮爽甘醇,回韻長久而齒頰留香,有鮮橄欖的回甘,喉韻感強。它的葉張肥厚,持久耐泡,三泡四泡不走味,五泡六泡味猶存。

制茶工藝


青城雪芽
制茶工藝
制茶工藝
鮮葉以一芽一葉為標準。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攤涼、揉捻、二炒、復揉、三炒、烘焙、鑒評、揀選、復火等工序。殺青在平鍋中進行,殺青葉質經攤涼後進行揉捻。二炒、復揉、三炒主要是使茶葉柔軟和具條形,給整形創造條件。整形在鍋中進行,其法是茶葉入鍋搓條,鍋溫先高后低,炒至茶葉含水量在16%左右時,進行提毫,待白毫顯露,即出鍋攤涼。然後進行烘焙,至含水量6—7%時出烘。再將烘焙后的茶,逐包進行審評揀選,最後再經復火提香,烘至含水量4~5%出烘貯存。
1、殺青,採用兩手翻炒、抖悶結合;
2、在竹簸里用團揉和推揉法進行手工揉捻,注意保持芽葉完整;
3、二炒,鍋溫保持80~100攝氏度,到七八成干時起鍋;
4、熱鍋搓條整形,進行提毫;
5、烘焙,以優質木炭作燃料,竹籠上放一層草紙,茶葉放在草紙上烘烤,烘到含水量達6~7%時止;
6、評選取,單鍋評選后,足火包裝入庫。
陽羨雪芽
陽羨雪芽茶用料講究,采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芽梢長度為2.0—2.5厘米,每500克鮮葉含8000—12000個芽梢,原料要求嫩、勻、齊、凈、鮮,不帶魚葉、此紫芽、單張、對夾葉、老片及非茶類夾雜物,加工工藝科學,技術精湛,經攤放——殺青——揉捻——理條——整形——乾燥而成,其外形緊直鋒妙、色澤翠綠顯毫,內質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細嫩。陽羨雪芽一般在穀雨前後採制,採下后薄攤4~6小時付制,炒制主要工序為:高溫殺青,輕度揉捻,理搓整形、烘乾。

品質鑒賞


青城雪芽沖泡品飲講究。泡茶用水以鮮活山泉為上;器具一般選用玻璃或白瓷,無蓋;沖泡前應先行溫杯,沖泡水溫85~90℃為宜,分兩次注水,間隔約30秒;因茶葉鮮嫩,推薦沖泡次數3~5次。
品鑒時,先賞干茶,以白毫顯露、芽葉色澤綠潤乾燥為上;沖泡時茶葉舒展順暢,無茶梗、黃葉、雜質,其香鮮高,其味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飽滿完整。
雪芽
雪芽
峨眉雪芽
觀峨眉雪芽茶之色,最好採用晶瑩剔透的水晶茶具來沏泡它,碧水銀波,那一層清澈的綠意,最宜觀賞竹葉青之美色;聞竹葉青之香,最好在茶葉沏透泡開一兩分鐘之後,舒捲自如,靈動飄逸,葉間泛出絲絲的金黃,彼時才會香風拂面,浸透你的呼吸,漫過你的神經;品竹葉青之真味,則最好用天然礦泉水沖泡。產自峨眉山神水閣的峨眉山礦泉水,甘甜可口,最能把它的留香永遠珍藏在你舌尖。
綠雪芽
外形條索緊結、圓直、勻整,茶身滿布毫毛,鋒苗顯露,色澤灰綠鮮亮,光澤明亮,油潤鮮活,香氣清高、純正鮮爽,湯色翠綠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葉底綠勻軟亮。

有關文學


題茶
杜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澗渡喧虺。

雪芽傳說


相傳堯帝時,太姥山腳下一農家女子為了逃避戰亂而躲到山中,棲身山中的鴻雪洞里,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有一年山中瘟疫流行,眼見無數患兒因缺葯救治而夭折……正一籌莫展之時,一天夜裡,藍姑夢見南極仙翁了。仙翁告訴她:鴻雪洞頂上有一株小樹叫綠雪芽,是幾年前給王母娘娘御花園運送茶種時不慎掉下的一粒種子而長成的,它的葉子是治療瘟疫的良藥……藍姑驚喜而醒,找到了那株綠雪芽茶樹,就連忙采了綠葉,曬乾後送到各個山村的患者手中。不日,患兒個個擺脫了病魔,白茶神奇的驅散了籠罩在村莊的陰霾,人們臉上掛著微笑和感激。從此,藍姑就開始精心培育這株仙茶,而且言傳身教鄰里鄉村的鄉親們種植。很快,整個太姥山區就變成了茶鄉。藍姑羽化升天后,後世人們感恩戴德,把她奉為神明,稱她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
太姥娘娘傳種的仙茶,也就是今天的雪芽。因而這則神奇的故事,一直是驕傲。傳誦的神奇故事,是真還是假,無從考證。然而,茶葉為國人所發現和所用,是從藥用開始的,已經得到茶葉專家的一致認同,只是到了後來農業生產發展,有了糧食,茶葉才被作為飲用。據《中國名茶志》所考證,明代太姥山綠雪芽就已是名茶了,與武夷山鐵羅漢白雞冠紫筍松蘿等齊名。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說到:“太姥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聖葯,運銷國外,價同金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