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薌書院
江西文化景點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浮梁(今景德鎮市)。宋慶元二年(1197)鎮監李齊愈創建。明洪武初舉朱伯高為山長、張京伯為直學。四年(1371)朱受薦為府學教授,書院遂廢。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南山林場禪師山中,是一所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書院。長薌書院不僅是景德鎮市又一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在宋元之際還是江南地區有著較大影響的書院之一。
長薌書院始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為景德鎮監鎮季齊愈(一作李齊愈)援白鹿洞書院制度創建。長薌,景德鎮舊地名,清代屬浮梁縣興西鄉,至縣治30里,今為景德鎮市昌江區所轄。據考證,長薌書院舊址位於昌江區呂蒙鄉官莊村以東。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長薌書院有夫子廟、屋四十間,田二百畝。宋末毀,元元貞二年(1296)山長凌子秀、直學朱繼曾請於江東宣慰使嵇厚於舊址新建。嵇厚作《長薌書院記》。延祐間(1314-1320)浦江吳萊任山長。泰定二年(1325)進士方回請於總管段廷珪,與訓導臧履、直學閔濟重修。明洪武初舉朱伯高為山長、張京伯為直學。洪武四年(1371)朱伯高受薦為府學教授,書院遂廢。2016年4月23日,在風光秀麗的景德鎮禪師山中,中斷了六個半世紀的長薌書院開始復建,重啟講壇。
長薌書院在宋元之際,由於一批名師碩儒的加盟和造訪,其學術風氣濃厚,一度學者、生徒四方雲集,因而在當時影響深遠。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玄用“院在長薌業已專”的詩句盛讚長薌書院。明代湯顯祖對長薌書院予以肯定。
長薌書院及其復興所在地的禪師山歷史文化十分厚重。北宋時期,禪師山建有雲林別墅,狀元劉輝、進士程節、程筠曾讀書其間。此後,禪師山精舍、經館延續到民國時期,一度人才輩出。中國共產黨景德鎮早期黨組織創始人姚甘霖就曾在此讀書。
王守常題寫長薌書院院名
程筠(1036~?),字德林,程節之弟。少年時代讀書於禪師山雲林別墅。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試禮部,與蘇軾、程顥、曾鞏、呂惠卿等為同榜進士。熙寧元豐時,程筠作《上神宗皇帝論新法疏》,直言新法之弊,神宗皇帝讀了他的奏疏為之動容。宣仁太后稱他為廉吏。蘇軾讚美他的政績,稱道“君為赤令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宮。”
劉煇(生卒年不詳),字之道,初名幾,江西上饒鉛山人。少時隨父寓居景德鎮,讀書雲林別墅。嘉祐二年劉幾進京應試,值歐陽修主考,力改文風,劉幾文思敏捷,但行文怪癖,歐陽修沒有錄取他。兩年後,劉幾更名劉煇再次應試,終被歐陽修錄取為狀元。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記載了這一佳話。
凌穎山(生卒年不詳),即凌子秀。元元貞二年(1296)時為長薌書院山長的凌穎山請求江東宣慰使嵇厚修繕書院。為此,嵇厚作《長薌書院記》一篇,以記其事。此記為我國書院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常為今人所引用。
吳迂(生卒年不詳),元代的地方教育家,師承南宋末期著名理學家饒魯。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浮梁縣升為中州,知州郭郁聘吳迂為州庠師,兼長薌、雙溪二書院山長。他教學程序清楚,訓導講學求法則,課程安排合理,屢出高徒。來訪的名士鄉紳絡繹不絕。
歐陽玄(1283~1357),元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遼、金、宋三史總裁。《元史》稱其“文章道德,卓然名世”。歐陽玄曾到長薌書院講學,並留有《長薌書院語學者》詩一首。
吳萊(1297~1340),元婺州浦江(今屬浙江金華)人,字立夫,元代著名學者,授長薌書院山長,有《淵穎集》傳世。他的學生、明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稱其為“長薌公”。
朱伯高(生卒年不詳),洪武初為長薌書院山長,洪武四年(1371年),受薦為饒州府府學教授。
遺珍
元代長薌書院刻《隋書》。據《書林清話》記載,元至元三年(1332)長薌書院與浮梁、鄱陽、樂平州學、德興的初庵書院、余干的忠定書院、安仁的錦江書院等合刻《隋書》(唐·魏徵)85卷。該書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南山禪寺
長薌講壇開講
復興中的長薌書院,著力體現三大功能:
一是藏書功能,建設以收藏景德鎮地方文化書籍為特色的書庫。二是講學功能,圍繞以國學為主的講學,開展經典誦讀、國學講壇、啟蒙課堂、成人禮等公益活動。重點打造“長薌講壇”這一文化教育品牌。三是文化功能,組織開展對景德鎮以陶瓷文化為主的地方文化的研究,開展景德鎮傳統文化論壇、沙龍、筆會、雅集等文化活動;編輯出版“長薌文叢”系列文化叢書;開展“訪百位名家”活動。
如今,長薌書院已成為景德鎮市又一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