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秋·金谷園那得三生富
塞鴻秋·金谷園那得三生富
《塞鴻秋·金谷園那得三生富》是元代鄭光祖寫的一首散曲。全曲通過舉例講述了對世間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潛那樣隱居山林、飲酒自娛。全曲通過否定現實,謳歌退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觀與處世哲學:人生短促、盛衰無常,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因而要隔絕紅塵,避世隱居,過與世無爭、詩酒閑逸的生活。
【正宮】塞鴻秋
①塞鴻秋:曲牌名。共七句,句式為七七七七五五七。押六個仄聲韻。押韻之句末三字為“平平仄”。第五、六句須用對仗。
石崇暴富只不過是一片雲煙,稍縱即逝。人們這“千年壽”的美願只能是一場空,哪怕把門檻築得再高,都阻擋不了人固有一死。原本純徹的汨羅水也被罩上了“污屈原”的罪名,當時的帝王將相,可後來又怎麼樣呢?不如像陶潛和劉伶那樣隱居山林、飲酒自娛。既然相逢應當痛快喝酒,否則怎麼會不虛此行。
這首散曲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但可以肯定,在當時的黑暗的社會背景下,作者認為人生無常,勸人不要幻想將來,主張及時行樂,濃重的悲觀厭世、消極頹廢的思想情緒使其徹底否定榮華富貴,否定了古代的人物式目標,如福、祿、壽,乃至忠君、愛國,作者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感到精神的創傷和內心的痛苦,於是創作了這篇作品。
小令第一句是從富的角度來寫的。其中,“金谷園”是用典,即西晉富家石崇在河陽修築的花園,以奢侈稱著當時:以蠟當柴,美人充室,甚至在廁所中放有香料、干棗等。歷代文人用其代富, 《紅樓夢·林黛玉題世外桃源》中有: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在庾信 《枯樹賦》中也有類似記載: “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曇花。”中間用“哪得”相連,寫出了作者對世間豪族的否定態度,認為石崇暴富只不過是一片雲煙,稍縱即逝。
緊接著的第二句,作者將筆觸轉移到了人生的另一追求,壽的角度上。人們懷著美好的願望想延長生命的期限,抑或還想阻止生命的結束,便“打鐵做門限”來阻止“陰間鬼的牽魂”,但善良的人們啊,這“千年壽”的美願只能是一場空,哪怕把門檻築得再高、再結實,都阻擋不了“人固有一死”的生老病死規律。可見,這一切都是枉作。一種勸世嫉俗的感情溢於言表、流於行間。
“汨羅江”一句又是從忠君愛國的角度寫的,這句也是用典。在那黑暗的社會裡,在那渾濁的時代中,原本純徹的汨羅水也被罩上了“污屈原”的罪名,這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詩。實際上,這裡暗含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嘲諷與對屈原之死的嘆惋之情、對忠君報國之人生追求的否定態度,同時也影射了自己的失意生涯,他“為人方直,名聞天下,聲徹閨閣”,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當時卻無法施展,這在他的雜劇 《王粲登樓》中有所反映,其中抒發了遊子飄零、懷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感情。
“北邙山誰是千鍾祿”,這句是對人生顯貴的否定。筆隨曲意,在最後的三句里,鄭光祖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不如像陶潛那樣隱居山林、飲酒自娛。既相逢當痛飲之,否則豈不有虛此行。但同樣可視之為面對人生的自由:既來世上而不飲,豈不也是“空歸去”。因此,作者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以詩酒自娛,卒彰顯其志。
縱觀全首小令,它通過否定現實,謳歌退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觀與處世哲學:作者認為人生短促、盛衰無常,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因而要隔絕紅塵,避世隱居,過與世無爭、詩酒閑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