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孫
趙順孫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號格庵,縉云云塘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進士。曾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著有《奏草》29篇、《四書纂疏》10卷、《近思錄》、《精義錄》、《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等。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號格庵,縉云云塘人。出生儒學世家,8歲能誦解九經。宋嘉定十五年(1222)賜童子出身,勤奮苦讀三十年,春秋兩試皆名列榜首。淳祐十年(1250)進士。初授教授,應召赴試,升秘書省正字兼景獻府教授,繼晉校書郎,添差婺州通判,后因母喪解任。咸淳元年(1265)任秘書郎兼崇正殿說書,後任監察御史兼說書、右正言左司諫、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兼侍讀。剛直不阿,敢諍諫,抨時弊。鑒於宮廷揮霍奢侈,庫藏空虛,疏奏多次,請求除弊厲治。薦舉、彈劾,均為度宗嘉納,並比之為富弼、蘇軾。曾力陳權臣賈似道弊端,劾黜賈侄。及蒙古軍南侵,襄陽危急,賈似道匿報軍情,順孫疾與之辨,忿然出朝,朝中震肅,稱之為真御史。五年,以吏部侍郎召遷尚書。次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八年,任同知樞密院事,復上衛國征守禦敵之策,遭賈似道拒絕。又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歸里養病。十年,授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代民輸稅數十萬,知時局不可為,不久辭歸,憂憤成疾,拒醫絕葯而卒。著有《奏草》29篇、《四書纂疏》10卷、《近思錄》、《精義錄》、《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文集》等。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號格庵,學者稱格庵先生。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學家。縉雲縣城雲塘人。為北宋開國宰相趙普第11代孫。朱熹再傳弟子,淳祐九年(1249)鄉試舉人第一名,淳祐十年,禮部試第一名,殿試二甲二名,授太平州儒學教授。咸淳元年(1265)秋至四年八月,為秘書郎,擔任度宗皇帝的講課老師(崇政殿說書)。度宗將其比作富弼、蘇東坡。因和賈似道不合,出任平江(今蘇州)知州兼淮浙發運使。五年,以吏部左待郎奉詔進京,升任尚書。六年,升任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開始進入執政中樞,升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八年,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太子少傅、縉雲郡開國公(正二品)。度宗已決定讓他任右丞相,因操勞過度,憂憤成疾。十年,出任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不久,因病歸,不肯服藥而亡,享年63歲。死後安葬於縉雲舒洪大蓬。門人私謚“文貞”。《宋史》卷274《宰輔表》、卷47《瀛國公本紀》、卷173、178《食貨志》有其事迹。
一、趙順孫的學術成就——光大朱學的功臣、孔子學說的圭臬
1、趙順孫的學習淵源:
趙順孫的父親趙雷,是理學大師朱熹的學生,與理學家真德秀交往很深。因父親去世,從武夷山返里守孝。三年喪期滿,再去武夷山時,而朱熹也去世了,他就跟隨朱熹的高足滕璘讀書,《宋元學案》有其名。所以,趙順孫學有淵源。8歲時能誦說《九經》,朝廷賜他童子出身。他不急於求取功名,就象今人追求博士后般,跟隨朱熹學派“南湖學派”的杜范讀書。杜范曾任過宰相。這些對於趙順孫的從政理念、學術研究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他與其父在《宋元學案》中都有自已的地位。
2、趙順孫的著述:
經學的有《四書纂疏》28卷、《麟經註解》(即《春秋》)、《近思錄精義》。史學有記錄宋孝宗一朝歷史的編年體《孝宗系年錄》、記錄南宋初年大臣事迹的《中興名臣言行錄》。經濟有給度宗皇帝講課以及自己對國事發表建議的奏章類的《格庵奏稿》以及《文集》。
他的著作,可惜留傳至今的只有其中的《四書纂疏》和《格庵奏稿》。以及北京大學編纂的《全宋詩》,錄其詩7首。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錄其文24篇。
《格庵奏稿》又稱《格庵奏議》,至明嘉靖間僅留1卷,由曾任信陽知州的鄉人鄭禧所編,嘉靖十七年(1538),湖廣按察司僉事福建莆田鄭汝舟作序。清道光間,金山錢熙祚父子根據借月山房匯抄本將其編入《指海》叢刊,張海鵬作跋,俗稱道光本。民國廿四年(1935),上海大東書局景印了《指海》本,稱民國本。1967年台灣藝文印書館景印錢氏道光《指海》刊本。2010年1月,中華古籍網又據《指海》本複印發行。
3、《四書纂疏》:
當作於理宗寶祐間(1253-1258),約70萬字。要了解趙順孫的《四書纂疏》,我們先得了解一下什麼叫《四書》?宋代大儒朱熹將孔孟學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一體,並一生致力於研究,曾說自己一生心血凝聚在《四書》《章句》、《集注》之中。朱熹學說為核心的理學自南宋開始已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官方哲學,《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趙順孫在《四書纂疏自序》中說朱子的《四書註釋》“其意精密,其語簡嚴,渾然猶經”,自己讀了數百遍,“茫若汪洋”。因此,他收集朱熹的所有著述,及其學生對《四書註釋》的理解的,進行互相參證發明,同時也發表自己的見解,啟名為《纂疏》。
二、趙順孫的學術貢獻
1、求取功名的必讀課本。趙順孫的《四書纂疏》自南宋在鄉校刊印以後,很快就普及開來,成為研究朱熹學說的參考書籍,成為學生求取功名的必讀課本,各地紛紛印刷發行。所以,元朝的翰林學士義烏黃溍稱“今四方學者,既家有其書”。明景泰間刑部侍郎李棠稱“格庵趙先生順孫承考亭之傳,文章道德為時宗主,《纂疏》一書衣被後世”。
2、保存了先儒的若干著述,《四書纂疏》 成為研究朱熹和他的門人學說的必讀書。《四書纂疏》中,旁引了朱熹的嫡傳弟子黃榦、輔廣、陳淳、陳孔碩、蔡淵、蔡沈、葉味道、胡泳、陳埴、潘柄、黃士毅、真德秀、蔡模13人的著述,引用書籍40多種。這些書籍至今大半都已失傳,要了解或者研究他們的著作,就得靠《四書纂疏》。
3、研究哲學的重要著作。乾隆皇帝把《四書纂疏》 作為“欽定御覽”書。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座上客民國時期的大學問家馬一浮,將它列為“通治群經必讀書”。上海華東師大博導黃珅在《大學纂疏中庸纂疏前言》中稱:“趙順孫的《四書纂疏》包括《大學纂疏》、《中庸纂疏》、《論語纂疏》、《孟子纂疏》四部分),即使在今天,仍有其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前人都稱他是學大朱學的功臣。……是現存的宋代理學家關於《四書》論說的最為完備的資料彙編。……研究《四書》,《纂疏》無疑是一部必讀書。”中國孔子學會會員、中國孫子與齊文化研究會會員葉政中稱《四書纂疏》“被世界研究孔學者奉為圭臬,可見其永久的學術價值。”哲學博士唐明貴《論語學史》一書,專門為《四書纂疏》立了一節(2009年3月版)。台灣《論語概要》一書,在“重要注本”一欄稱為《論語》作疏“以趙順孫《論語纂疏》、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為最著”。白壽彝《中國通史》介紹它。《四書纂疏》還成為哲學家馮友蘭研究哲學的案頭書籍。1981年以後,上海市將《四書纂疏》、《長編紀事本末》、《全唐詩簡編》等列為市(部)、校、所重點點校項目。1992年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了《大學纂疏·中庸纂疏》。《四書纂疏》被編入“十一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的《儒藏》。趙順孫的《四書纂疏》不僅在我國的思想界、哲學界具在重要地位。在東亞的地位也非一般,早在1814年,日本就以官方板將它出版發行。
三、趙順孫《四書纂疏》 歷代出版發行錄
《中庸纂疏》(宋)縉雲知縣王既濟縉雲學宮本
《大學纂疏》(宋)縉雲知縣王既濟縉雲學宮本
《論語纂疏》(宋)處州知府天台應俊刻本
《孟子纂疏》 (宋)處州知府天台應俊刻本
《四書纂疏》(元)樂清梅溪書院刻本
《徠四書纂疏》(明)永樂十三年(1415)《四書大全》本
《四書纂疏》26卷(清)納蘭性德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經解叢書》刻本
《四書纂疏》28卷(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書纂疏》28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抄本,第73冊。此版本最大價值在於乾隆皇帝“欽定御覽”,共463種20828卷11178冊,其中經部173種3576卷
《四書纂疏》26卷 日本文化十三年(1814)江戶平坂學問所據《通志堂經解》翻刻本,官方板,13冊。
《四書纂疏》26卷(清)同治十二年(1873)粵東書局重刻《通志堂經解》本
《四書纂疏》26卷(民國)三十七年(1948)馬一浮《復性書院叢刊》刻本,據《通志堂經解》
《四書纂疏》台北學海出版社1970年版
《四書纂疏》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版
《四書纂疏》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版
《四書纂疏》26卷 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版
《四書纂疏》26卷 台北世界書局2000年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會要》本,列經部第72冊
《四書纂疏》28卷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書纂疏》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景印《通志堂經解本》
《四書纂疏》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本
《四書纂疏》台北新興書局民國三十六年(1947)景印復性書院本
《四書纂疏》台北新興書局1972年景印復性書院本
《四書纂疏》台北1988年《四部會要》本
《四書纂疏》台灣啟聖圖書公司一九七三年九月版
《四書纂疏》聖風書院重印通志堂經解本
《四書纂疏》28卷 北京大學2005年十一五國家重點工程《儒藏》版,該書編在《儒藏》第112—113冊
《四書纂疏》28卷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5月《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本
《四書纂疏》26卷國家圖書館2008年12月鍾肇鵬編《四書傳注會要》本,該書選南宋至清末名家趙順孫、顧憲成、趙南星、王守仁、劉宗周、毛奇齡、焦循、戴震等著作20種,共11冊,《四書纂疏》列第1---3冊。
四、趙順孫的從政理念-----扶危局之將傾,臨危受命
趙順孫所處的時代,可謂內憂外患交織,風雨飄搖,國將不國的時期。北方強大的蒙古帝國虎視眈眈,國內政治腐敗,奸臣專權,朝臣離心離德,民不聊生。趙順孫從政26年,可分為三個階段:36-50歲為地方官,51-55歲為監察官兼皇帝的講官,55-58歲為執政官。他的主要政績體現在第二、三階段。
1、趙順孫從政的第二階段:
趙順孫從秘書郎升到管理組織人事的副長官吏部左侍郎期間,一直擔任度宗皇帝的講課官。當時度宗26歲,25歲登基以後,孱弱無能,其荒淫甚於先帝理宗,整天宴坐後宮,與妃嬪們飲酒作樂。封賈似道為太師,倍加寵信,將朝政統統委託給他。賈似道見度宗比理宗還要昏庸,就更專橫跋扈,目無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辭官相要挾,度宗唯恐他不辭而別,總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著眼淚挽留他。特授賈似道平章軍國重事,許他三日一朝。後來放寬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總要離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為他在西湖葛嶺建築了絕精美的住宅。賈似道大肆淫亂,至使朝政昏暗。
這一時期,從他留傳至今的30多篇奏章中,可以發現趙順孫的主要政績有兩個方面:一是誘導皇帝勤政、節儉、體民、用君子、開言路。二是與權臣皇親國戚不屈不撓的爭鬥。
在誘導皇帝勤政時,他要求皇帝“弭變於未形者,其國安;遇變而知懼者,其國存;玩變而弗戒者,其國危且亡。”在用人上,建議“遠小人,近君子” ,“親君子昌正氣”。他一面極力向皇帝推薦湯漢、李伯玉、汪立信、陳宜中等賢良,一面又極力勸阻皇帝對於皇親國戚不可濫封濫賞,“特恩不當數出”。他說:官爵是國家的大柄,是用來“礪世磨鈍,使天下人赴忠義、立事功,殉節捐軀而不自悔”。古代的帝王對官爵“至重至謹,至靳至嗇,不肯視為虛名而輕用”。他又指出現時的弊端,有特除、特轉、特補、特贈,“特之一字何其多也”。他告誡皇帝長此以往,“不過數十年,人人皆尊官大爵”,那些捍衛邊疆、守衛社稷的將士即使受到獎賞,也一定會說:“彼得之如此其易,則我得之亦不足貴矣。”節儉體民上,他告誡皇帝“今則東南一隅,疆土日蹙,……西土墮甑,嘉渝日急,孤城之外,四顧蒼茫,春無以耕,秋無以獲,……所入有限,所出無窮,天不能雨、鬼不能輸,邦計枵單,莫過於此”。咸淳四年(1268)建宗陽宮,準備拆民房,廣道路。他曾兩次上奏新宮事,他認為提倡儉德是祭掃天地的根本,又從孝宗、寧宗、理宗祭祀天地都從儉,來勸說度宗“當崇儉約,免拆民居”度地量址,寧狹毋廣;上棟下宇,寧朴毋華”,以固民本。在蒙古大舉入侵時,他勸導度宗“當作急務者,修軍政、裕民賦、寬民力、改弊政、省冗官、節賜賞,明號令以動人心,信賞罰以壯士氣,選師臣以任要害,擇郡守以措軍餉”,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政事修舉,戰守可恃”。
二是與權臣皇親國戚不屈不撓的爭鬥。咸淳三年(1267),皇帝奉皇太后命準備冊封美人楊氏為淑妃。淑妃的級別位同三公,至高無比。可是,楊氏的父親去世不到半月,按照禮制,楊氏應守孝不可加封。趙順孫就不畏皇太后、皇帝的權貴,上了《乞緩進封淑妃疏》。在這一《疏》中,他說“禮,君子不奪人之喪,……父子至情,自天子達於庶人,孝無差等”,建議“稍緩降制”。皇太后、皇帝不得不採納。皇太后侄子謝垕,二品級別,沒有差使,整天在京城杭州無惡不作,百姓有苦無處伸。趙順孫上章彈劾,皇帝因為是親戚,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趙順孫接連不斷揭發,皇帝只好罷了謝垕的官,京城人士拍手稱快。廣德知州賈蕃世倚仗叔父權相賈似道的權勢,貪財無度,濫用私刑。趙順孫接二連三彈劾,賈似道雖然老大不高興,又知道趙順孫會檢舉不休,皇帝也奈何不得。結果,賈蕃世被罷了官。四年(1268),謝垕的大哥謝堂和權相賈似道結為兒女親家,官至樞密都承旨,出獄主宮禁,握兵權干預朝政,權勢傾中外。趙順孫上疏彈劾說“貴戚用事,漢祚中衰,長此不已,禍有不可勝言者。”在度宗卧榻前多次揭發,度宗都沒聽進去。他就提出謝堂不罷官自己就辭職。度宗再三解釋,他彈劾的決心更堅。最後,度宗只好罷了謝堂的官。
2、趙順孫從政的第三階段:
趙順孫進入中央中樞執政的3年中,主要是和賈似道的鬥爭。咸淳三年1267)11月,忽必烈採納南宋降將劉整建議,“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於是,忽必列就命阿珠與劉整一起率領重兵進攻襄陽。五年5月,趙順孫奉詔進京任管理組織人事的副長官吏部左侍郎。這時襄陽已被蒙古包圍16個月,而賈似道一直向度宗封鎖消息。電影《李慧娘》中,一侍女向皇上透露這一消息,被賈似道一劍剌死,反映的就是這一史實。趙順孫一進京,就向度宗上《內引第一剳申奏當儆戒節儉聽納疏》,向度宗說明支援襄陽的戰略意義。他說:“襄陽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白河、鹿門堡壘相望,真昔人所謂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亟援襄,后將噬臍,禍至無日,可謂寒心”“強敵在邊,志不在小。”同時抨擊賈似道“人臣知危亡而不言,人主處危亡而不知”,今敵國外患前所未有,而忠臣賢士不象過去那樣多。度宗聽了很緊張,而賈似道卻諷剌說“襄陽不守,何以不可立國!”趙順孫與賈似道的鬥爭,其實早在咸淳元年(1265)就開始了。當時國庫空虛,實行土地財政,推行經界法,土地兼并嚴重,鼓勵富戶買地,甚至強迫窮戶出賣土地給富戶。又推行推排法,清查民間土地,分毫必計地向民間搜括田稅地租。地方政府則動輒虛加貧弱農戶的租稅,奸弊百出。例如“公田法”。其辦法是:按官品規定占田限額,如果超出限額,在超額的田地中抽出三分之一,由官府收買,作為公田出租,然後收公田租以充軍糧。官吏以買田邀功,常將只能收租六、七斗的田虛報為一石,重額官租,強迫農民交納,這使得農民負擔大大加重。同時,有權勢的官僚雖有餘田,但拒不出賣,地方官為了完成買田數額,就強迫中小地主乃至自耕農賣田。大量貧民破產失業。賈似道又連年濫印紙幣,造成貨幣極度貶值,物價飛漲。導至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國力迅速衰微。據《宋史·食貨志》,咸淳元年,趙順孫就上了《農田疏》揭發弊端,提出建議。二年(1266)又上《平糴疏》,揭露救荒弊政。據《神道碑》:三年,上疏抨擊賈似道推行的公田、庄官、關子弊端。四年抨擊賈似道不能象王旦一樣勸阻建造宗陽宮。六年,他推薦汪立信支援襄陽。賈似道不用。在以後的幾年中,趙順孫經常以邊防、軍餉急務上奏,都遭賈似道壓制。趙順孫進入執政的三年中,咸淳六年,上司有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右丞相兼樞密使馬廷鸞,以及與他一起升任的同級別的陳宗禮。賈似道三日一朝,後來十日一朝,在西湖邊的“半閑堂”玩蟋蟀,國家重要文件都得送到他家中審批,當時就有民諺諷刺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這年11月,陳宗禮就退體了。右丞相馬廷鸞扼於賈似道無法辦事,以養病為由,長期不上班,到咸淳8年索性退休去了。馬廷鸞退休,朝廷想召葉夢鼎繼任,但葉堅決不幹。因此,在這三年中,真正在中樞主持工作的只有趙順孫一人,但事事皆受制於賈似道。真州樊萬《宋丞相格庵趙先生神道碑》稱:“公獨知省院印,外籌軍旅,內總萬機,躬親庶務,無分晝夜,心勞而事冗,人形焦悴”。他見國勢日危,而賈似道一心求和,正人君子都與之形同水火,曾賦《感情吟》:“豪傑消磨嘆五陵,發沖烏帽氣填膺。眼前不是無豪傑,身後何須論廢興。當道有蛇魂已斷,渡江無馬讖難憑。可憐一片中原地,虎嘯龍騰幾戰爭。度宗皇帝決定讓趙順孫任右丞相,但他也累倒了。他深感賈似道繼續掌握實權,即使讓自己為右相也是無所作為,他發出了感嘆:“不見人煙空見花,煙籠寒水月籠沙。人生自古誰無死?莫怨東風當自嗟。”無獨有偶的是,再過兩三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抒發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嘆。
趙順孫的另一政績是體貼民情。咸淳4年8月---5年5月在平江(今蘇州)任上,建學道書院,鼓勵讀書。夏季預征冬稅,民不聊生。他用薪俸以及部分可支配的公款購糧20萬斛,免除百姓預納。咸淳10年,在在福州任上,用自己的薪俸為老百姓代繳夏秋兩稅40餘萬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