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敏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授

劉學敏,男,1963年11月生,山西省襄汾縣人。現為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育部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重點實驗室教授,資源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區域經濟學專業、人文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自然地理學專業自然資源高效利用與區域發展方向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劉學敏,男,1963年11月生,山西省襄汾縣人

主要社會兼職

● 國家科技興市專家組成員
● 國家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組成員

教育經歷

1980.09-1984.07,蘭州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經濟學學士
1987.09-1990.01,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科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經濟學碩士;
1997.09-2000.07,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財貿經濟系產業經濟學專業,經濟學博士;
2000.07-2002.04,北京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兼任教授、區域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個人職稱

1994年05月,副教授,甘肅省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
1999年10月,教授,天津市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
2002年06月,教授,北京師範大學

人物經歷


1984.7-1995.11,於蘭州商學院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5.11-2000.4,於天津商學院任副教授、教授。
2000.5-,任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后、教授(2002)、三級教授(2007)、二級教授(2009)。

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
郵政編碼:100875
電 話:010-58808178

研究項目


主持項目

劉學敏作報告
劉學敏作報告
劉學敏教授國家人事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西北地區生態建設產業化研究》, 2001 ,劉學敏 主持,已結題。
● 新疆華隆公司項目:《新疆華隆實業有限公司發展規劃》, 2001 ,劉學敏 主持,已結題。
● 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No : 2001EA600B03 ):《西部市縣技術進步和城鎮可持續發展研究與示範》, 2002-2004 ,史培軍、劉學敏 主持,已結項。
● 國家科技部調研課題:《不同類型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2002 ,劉學敏 主持,已結題。
●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 No : 2002BA807B09 ):《可持續社區綜合管理能力建設的示範》, 2002-2005 ,劉學敏 主持,結項。
晉城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晉城市科技發展行動方略》, 2003 ,劉學敏 主持,已結項。
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範區指標體系研究》, 2003-2004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項目( No : 2003EP010009 ):《市(縣)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究與示範》, 2003-2005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 No : 2003DGQ1B133 ):《文化產業的科技架構研究》, 2003-2004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 No : 2003DGQ3B161 ):《西部地區戰略性產業結構布局研究》, 2003-2005 ,史培軍、劉學敏 主持,在研。
國家教育部軟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 2004 ,劉學敏 主持,已結項。
● 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項目( No : 2004EP010001 ):《不同類型地區市縣科技進步支撐體系研究》, 2004-2005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EMCP/LMD ( EU-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operation Programme ):《山西省陽城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劃》, 2004-2005 ,劉學敏 主持(項目首席專家),結項。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託項目( No : KT0514 ):《北京市昌平區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 2004-2005 ,劉學敏 主持,結項。
●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 No : 2005BA807B06 ):《城鎮公共安全應急系統的技術研究與示範》, 2005-2006 ,劉學敏 主持,結項。
● 雲南省思茅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雲南思茅普洱茶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研究》, 2005-2006 ,劉學敏 主持,結項。
● 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項目( No : 2005EP010001 ):《科技進步對市(縣)產業轉型、重組影響與對策研究》, 2005-2006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 No : 2005BA807B03-3 ):《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及途徑研究》, 2006 ,劉學敏、潘曉東 主持,結項。
● 政協陝西省榆林市委員會委託項目:《榆林市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研究》, 2007 年,史培軍、劉學敏 主持,結項。
● 天津市東麗區科委委託項目:《天津市東麗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研究》, 2007 ,劉學敏、王玉海主持,結項。
● 北京市科學技術計劃課題:《北京市試點鄉鎮(街道)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與指導》, 2007-2008 ,劉學敏、王玉海主持,在研。
● 山西省寧武縣環境保護局委託項目:《山西省寧武縣生態經濟區劃編製》, 2007 ,劉學敏、黃永梅主持,在研。
● 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人民政府委託項目:《神木縣區域發展戰略研究》, 2007-2008 ,史培軍、劉學敏 主持,在研。
北師大教授劉學敏作報告
北師大教授劉學敏作報告
● 北京市懷柔區科委委託項目:《北京市懷柔區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規劃編製》, 2007 ,劉學敏、王玉海主持,結項。
● 山西省屯留縣科技局委託項目:《山西省屯留縣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編製》, 2007 ,劉學敏、王玉海主持,結項。
●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濱海新區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2006-2010 ,劉學敏 主持,在研。
● 北京市科學技術計劃課題:《北京市馬連道特色商業街可持續發展研究》, 2008-2009 ,劉學敏、王玉海主持,在研。

參與項目

● 國家國內貿易部課題:《鄧小平經濟哲學研究》, 1998 ,蔡捷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已結題。
● 天津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濟哲學研究》, 1998 ,魏胤亭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已結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中國經濟理論五十年的發展》, 1998 ,張卓元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中國經濟改革二十年的經驗總結》, 1999 ,張卓元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國家圖書出版基金項目:《一百年中國經濟學的發展》, 1999 ,陳東琪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經濟轉型與政府職能轉換》, 2000 ,胡家勇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蘇州市人民政府項目:《蘇州市新世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2000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已結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轉型期政治經濟學研究》, 2001 ,王振中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陝西省康隆公司項目:《康隆高科集團發展規劃》, 2001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已結題。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 No : G2000018600 ):《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及優化生態 - 生產範式》, 2000 ,張新時院士主持,劉學敏 主持《新產業帶的產業組織體系和產業組合的區域模式》的研究,結項。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No : 01BJY071 ):《價格管理的現狀和進一步發揮價格槓桿作用研究》, 2001 ,溫桂芳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結項。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委託課題:《 IT 產業對 GDP 的貢獻率分析》, 2001 ,李曉西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委託課題:《內蒙古自治區藥用資源開發與中蒙葯產業發展規劃》, 2001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雲南省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雲南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實施行動規劃》, 2002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題。
● 國家商務部委託課題:《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 2002 ,李曉西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結項。
● 雲南省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雲南省畜牧業發展規劃》, 2003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結項。
● 《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西藏人類行為對於沙漠化的影響》, 2003 ,鄒學勇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 ACCA21 : EU-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operation Programme ( EMCP/LMD ), 2003-2004 , Liu Xue-min .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託項目:《北京市小城鎮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003 ,鈕德明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參與,已結項。
陝西省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陝西省“十一五”發展戰略規劃》, 2004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結項。
●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城規劃》, 2004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主要參與,在研。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策研究室課題:《循環經濟:模式分析與對策研究》, 2005 ,曹玉書研究員主持,劉學敏 主持《農業如何走循環經濟之路》子課題的研究,結項。
● 雲南省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雲南農村經濟空間布局研究》, 2005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結項。
● 雲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委託項目:《雲南楚雄州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2005 ,史培軍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結項。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託項目( No : 2005PC0016 ):《北京西城區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究》, 2006 ,北京決策諮詢中心主持,劉學敏 參與,結題。
● That VNG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of the Association of Netherlands Municipalities) executes the programme “Association Capacity Building for Good Local Governance 2003 -2006” , 2006 , Liu Xue-min .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 No : 05&ZD031 ):《我國地區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2005-2008 ,李曉西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課題:《資源節約型城市發展模式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006 ,李曉兵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課題:《節約型農業模式與案例研究》, 2006 ,李曉兵 教授、張淑英高級工程師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 山西省忻州市環保局委託課題:《山西省忻州市“生態功能區劃、生態經濟區劃”編製》, 2007 ,孫津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 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委託項目( No : 2008B-E01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情景分析》, 2007-2009 ,李曉兵 教授主持,劉學敏 參與,在研。

著作和論文


獨著與合著

蔡 捷、劉學敏 等 著,《中國社會主義若干經濟問題研究》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9 ,北京。
● 劉學敏 著, 《中國價格管理研究:微觀規制和宏觀調控》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1 ,北京。
● 張卓元、胡家勇、劉學敏 著, 《論中國所有制改革》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 ,南京。書評:劉國光,《〈論中國所有制改革〉評介》,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 2001 年第 7 期, P92-93 ;周叔蓮,《研究所有制改革的一部有特色的著作?評〈論中國所有制改革〉》,載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現代經濟探討》 2001 年第 10 期, P62 。
● 劉學敏 著, 《中國經濟改革的經濟學思考》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3 ,北京。
論循環經濟
論循環經濟
● 魏胤亭、史瑞傑、劉學敏 著, 《鄧小平經濟哲學思想初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天津。獲獎: 2006 年獲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書評:郭海燕,《獨闢蹊徑,勇於創
新?評〈鄧小平經濟哲學思想初探〉》,載 《天津商學院學報》 2004 年第 1 期, P63-64 。
● 劉學敏、史培軍等編著, 《科技進步推進城鎮可持續發展研究?來自中國西部的調研與思考》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北京。
● 劉學敏 著, 《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4 ,北京。
● 劉學敏 著, 《論循環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 ,北京。
● 劉學敏、金建君、李詠濤編著, 《資源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北京。

參與撰寫著作

● 劉學敏,《計劃經濟》、《市場經濟》,載張卓元主編 《政治經濟學大辭典》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 ,北京。
● 張卓元、劉學敏,《 50 年商品流通與價格理論的發展》,載張卓元主編 《論爭與發展:中國經濟理論 50 年》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昆明。
● 劉學敏、周晉軍,《消費信用》,載中國人民銀行主編 《金融專題講座》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0 ,北京。
● 劉學敏,《中國市場體系建設的理論思考》,載張卓元主編 《中國改革開放經驗的經濟學思考》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0 ,北京。
● 劉學敏、劉 韜,《國內貿易市場化》,載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所著,李曉西主編:(中文版) 《 2003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003 ,北京;(英文版) 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 China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Publishing House , 2003. 獲獎: 2004 年獲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 2005 年獲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
● 劉學敏,《價格規制》,載胡家勇主編 《轉型、發展與政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北京。
● 張卓元、劉學敏,《社會主義經濟學》,載陳東琪主編 《中國經濟學史綱》 ( 1900-2000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 ,北京。
● 劉學敏、吳愛東,《流通體制》、《國內貿易成效評價與前景預測》,載李曉西主編 《現代商務通論》 ,中國商務出版社, 2005 ,北京。
● 劉學敏、張新時,《乾旱、半乾旱區生態產業帶建設的原理與前景》,載慈龍駿等著 《中國的荒漠化及其防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北京。獲獎: 2006 年獲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劉學敏,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重要成果》,載科學技術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編著 《中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 ,北京。
● 李曉西、劉學敏、秦 海等,《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研究》,載李曉西等編著 《新世紀中國經濟報告? 2001-2006 年重點領域十一項研究成果》 ,人民出版社, 2006 ,北京。
● 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ACCA21 )著,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報告( 1986-2006 )》 (作者:劉學敏、潘曉東、仲偉俊劉衛東、趙建軍、何革華、王志強、姚 娜、徐 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北京。
● 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ACCA21 )編著, 《中國地方可持續發展特色案例》 (作者:潘曉東、趙正中、雷世鈞、劉學敏、宋 征、何革華、王志強、姚 娜、陳華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北京。
● 王偉中主編,潘曉東、李振山副主編, 《從戰略到行動:歐盟可持續發展研究》 (作者:劉學敏、 Tom Wolters 、王志強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北京。
● 劉學敏, 《可持續發展理論與資源經濟學應運而生》,載張卓元主編 《中國經濟學 30 年( 1978-2008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 ,北京。

個人論文

● 張佑青、劉學敏, 《簡議馬克思早期的工資理論》,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87 年第 3 期(總第 5 期), P57-60 。
● 劉學敏、俞 明,《試論承包經營與租賃經營的局限性》,載甘肅商業經濟學會 《商經學刊》 1989 年第 1 期(總第 27 期), P32-33 。
● 劉學敏、周國良,《變國家所有制的虛所有製為實所有制》,載陝西工商學院 《社會科學探索》 1989 年第 1 期(總第 3 期), P29-32 。
● 劉學敏, 《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私營企業中的剝削現象》,載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學術界動態》 1989 年第 4 期(總第 401 期), P19-20 。
● 劉學敏、雷興長,《論我國工商企業集團的市場壟斷機制》,載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經濟問題》 1989 年第 5 期(總 117 期), P20-23 。
● 劉學敏, 《產業結構調整是建立物資流通新秩序的前提》,載中國物資經濟學會 《中國物資流通》 1989 年第 12 期(總第 135 期), P4-5 。
● 劉學敏, 《我國生產資料市場發育不良的原因和對策分析》,載 《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0 年第 18 卷第 4 期, P30-36 。
● 劉學敏, 《正確認識現代資本主義的所謂“福利國家”和“福利社會”》,載甘肅省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協作組 《馬克思主義若干問題研究》 , P221-225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0 ,北京。
● 劉學敏, 《再解計劃和市場關係之謎》,載 《山西財經學院學報》 1991 年第 5 期(總第 70 期), P16-19 。
王勛銘、劉學敏, 《關於經濟學說史的研究對象與研究起點問題的探討》,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92 年第 2 期(總第 21 期), P31-34 。
● 劉學敏, 《對計劃與市場關係的深層透視》,載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經濟問題》 1992 年第 2 期(總 151 期), P30-32 。
● 劉學敏, 《市場發育中的政府行為界定》,載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 年第 4 期(總第 53 期), P26-29 。
● 王晉卿、劉學敏, 《在市場發育中重新界定政府行為》,載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 《中國供銷合作經濟》 1992 年第 11 期(總第 68 期), P33-3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商業經濟、商業企業管理》 1992 年第 12 期轉載, P25-28 。
● 劉學敏, 《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宏觀管理》,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93 年第 1 期(總第 24 期), P34-37 。
● 劉學敏, 《試析我國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深層障礙》,載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 年第 4 期(總第 58 期), P22-2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1994 年第 1 期轉載, P111-115 。
● 王晉卿、劉學敏,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若干思考》,載安徽財貿學院財貿研究》 1993 年第 6 期(總第 24 期), P10-1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1994 年第 2 期轉載, P150-154 。
● 劉學敏、王繼寧,《論政府的宏觀調控及其層次》,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94 年第 1 期(總第 28 期), P11-14 。
● 劉學敏, 《法國對於國有企業的管理及其啟迪》,載甘肅省市場經濟研究會 《市場經濟導刊》 2004 年第 1 期(創刊號), P61-62 。
● 劉學敏, 《政府干預失靈的原因剖析》,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95 年第 1 期(總第 32 期), P6-8 ;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發展》 1995 年第 4 期轉載, P37-39 。
● 劉學敏, 《論市場經濟自組織》,載甘肅省市場經濟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市場經濟導刊》 1995 年第 1 期(總第 4 期), P19-20 。
● 劉學敏、趙 俊,《論“政府干預失靈”》,載 《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5 年第 4 期(總第 84 期), P14-18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國民經濟管理與計劃》 1996 年第 1 期轉載, P22-26 。
● 趙亞平、劉學敏, 《走出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認識誤區》,載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甘肅社會科學》 1996 年第 1 期(總第 95 期), P56-57 。
● 劉學敏,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載 《蘭州商學院學報》 1996 年第 1 期(總第 36 期), P30-32 。
● 劉學敏, 《國民意志與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實現》,載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開發研究》 1996 年第 3 期(總第 64 期), P30-31 。
● 蔡 捷、劉學敏,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勞動就業問題分析》,載 《天津商學院學報》 1997 年第 17 卷第 1 期, P26-30 。
● 劉學敏, 《對於國有企業改革中幾個認識的辨析》,載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理論與現代化》 1997 年第 10 期, P15-17 。
● 劉學敏, 《政府管理經濟的“成本 - 收益”分析》,載 《天津商學院學報》 1998 年第 18 卷第 4 期, P11-15 。
● 劉學敏、張生玲,《論政府對市場、流通和商業的管理》,載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發展》 1998 年第 2 期, P23-24 。
● 劉學敏, 《中國價格理論的發展是一部思想解放的歷史》,載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理論與現代化》 1998 年第 12 期, P18-20 。
● 劉學敏,《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若干問題與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學動態》 1998 年第 10 期(總第 453 期), P46-48 。
● 劉學敏,《如何積極穩妥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 1998 年第 77 期(總第 1009 期), P41-48 。
● 劉學敏,《從價格本性反思價格槓桿》,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 1 ), P180-188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 ,北京。
● 劉學敏,《轉型社會的經濟病:行為短期化》,載 《天津商學院學報》 1999 年第 19 卷第 2 期, P1-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國民經濟管理與計劃》 1999 年第 6 期轉載。
● 劉學敏,《對知識、知識經濟和知識創新的經濟學思考》,載東北財經大學財經問題研究》 1999 年第 12 期(總第 193 期), P7-10 。
● 劉學敏,《論價格的本性》,載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社會科學》 2000 年第 2 期(總第 111 期), P62-65 。
● 劉學敏, 《如何看待經濟研究中的爭論》,載 《天津商學院學報》 2000 年第 20 卷第 1 期, P16-18 。
● 劉學敏,《構築社會主義市場價格管理體制與模式》,載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 《宏觀經濟研究》 2000 年第 4 期(總第 17 期), P23-25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商業經濟》 2000 年第 6 期轉載。
程連升、劉學敏,《中國城鎮第六次失業高峰及特徵》,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研究資料》 2000 年第 1 期, P3-9 。
● 劉學敏,《對中國城市化道路的理論探討》,載東北財經大學 《財經問題研究》 2000 年第 12 期(總第 205 期), P35-38 。
● 劉學敏、史培軍、李曉西,《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 年第 1 期(總第 163 期), P117-12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城市經濟、區域經濟》 2001 年第 9 期轉載, P44-49 。
● 劉學敏、張生玲,《有待深化的中國價格改革》,載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0 年第 2 期, P23-28 。
劉輝煌、劉學敏,《中國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展與問題》,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研究資料》 2001 年第 1 期, P3-10 。
● 劉學敏,《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的城市化》,載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經濟縱橫》 2001 年第 3 期(總第 184 期), P26-28 。
● 劉輝煌、劉學敏,《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挑戰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 2 ), P200-212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 ,北京。
● 劉學敏,《鄉鎮企業:是歷史抑或即將成為歷史?》,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經濟要參》 (原 《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 ) 2001 年第 33 期(總第 1203 期), P32-37 。
● 汪小雯、劉學敏,《論企業的知識聯盟》,載天津市信息中心 《環渤海經濟?望》 2001 年第 2 期。 ● 劉學敏,《價格規制:緣由、目標和內容》,載黑龍江社會科學院 《學習與探索》 2001 年第 5 期(總第 136 期), P54-60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商貿經濟》 2001 年第 11 期轉載。
● 李曉西、劉學敏、秦 海等,《信息技術產業對國民經濟影響程度的分析》,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研究》 2001 年第 12 期(總第 403 期), P17-26 。
● ?敏, 《?代中?庸俗的?研究》,?香港珠海?院?洲研究中心 《?洲研究》 第 41 期( 2001 年), P98-112 。
● 劉學敏,《論政府過度行政對經濟發展的損害》,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經濟管理》 2002 年第 3 期(總第 291 期), P39-40 。
● 劉學敏、史培軍,《生態建設產業化?西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思路》,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 年第 2 期(總 170 期), P141-145 。
● 劉學敏、王樹春,《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轉化的特徵及其趨勢?兼論制度變遷的重要性》,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 3 ), P46-56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北京。
● 劉學敏,《西北地區生態移民的效果與問題探討》,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經濟》 2002 年第 4 期(總第 208 期), P47-52 。
● 劉學敏、陳 靜,《生態移民、城鎮化與產業發展?對西北地區城鎮化的調查與思考》,載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2 年第 2 期(總第 44 期), P61-63 。
● 傅先蘭、劉學敏、史培軍,《西部大開發與城市化道路》,載中國農業經濟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 《農業經濟問題》 2002 年第 8 期(總第 272 期), P45-47 。
● 劉學敏、吳愛東,《 21 世紀中國物流業的創新與發展》,載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走進新世紀的中國商業》 (王晉卿主編), P73-75 ,香港經濟導報社出版, 2002 ,香港。
● 劉學敏,《可持續發展:過去、現在和未來》,載中共中央宣傳部 《時事報告》 2002 年第 10 期, P14-21 。
● 王樹春、王玉婧、劉學敏,《中國城市化模式的選擇問題研究》,載黑龍江社會科學院 《學習與探索》 2003 年第 1 期(總第 144 期), P90-9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城市經濟、區域經濟》 , 2003 年第 5 期轉載。
● 史培軍、劉學敏,《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求是》 2003 年第 4 期(總第 353 期), P32-34 。
● 姚 娜、劉學敏,《對西部地區小城鎮發展模式的探討?東部經驗與西部特點的結合》,載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3 年第 1 期(總第 49 期), P48-51 。
● 劉學敏、劉 韜,《國內貿易的市場化》,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中國流通經濟》 2003 年第 2 期(總第 101 期), P16-20 。
● 劉學敏、闕紫康、王樹春,《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在中國股票市場研究中局限性》,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 4 ), P367-374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北京。
● 傅先蘭、姚 娜、劉學敏,《論小城鎮建設中的政府管理》,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經濟管理》 2003 年第 11 期(總第 323 期), P25-27 。
● ?敏、唐?、徐?才等,《不同?型地?可持?展能力分析的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2003 年第 3 期(? 16 期), P1-4 。
● ?敏、唐?、徐?才等,《不同?型地?可持?展能力分析的?估》,?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2003 年第 3 期(? 16 期), P5-15 。
● ?敏、唐?、徐?才等,《不同?型地?可持?展能力分析的基本?》,?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2003 年第 3 期(? 16 期), P16-18 。
● 劉學敏,《張卓元價格思想的內在邏輯》,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3 年第 7 期(總第 106 期), P8-11 。
● 劉學敏,《走出城市化研究的認識誤區》,載東北財經大學 《財經問題研究》 , 2004 年第 1 期(總第 242 期), P62-65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城市經濟、區域經濟》 , 2004 年第 5 期轉載。
● 劉學敏, 《論科技能力與科技能力建設》,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 ) 《中國科技成果》 2004 年第 2 期(總第 80 期), P24-26 。
● 王玉海、?敏, 《?增?理?的演?看制度之於?可持?展的重要性》,?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 2004 年第 2 期(?第 21 期), P1-6 。
● 洪世奇、李曉兵、劉學敏、張 宏、唐海萍杜 群、史培軍,《雲南省生態建設與常綠草地畜牧業基地的建設》,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科學》 2004 年第 26 卷第 3 期, P35-43 。
● 張文生、杜樹山、洪世奇、鄧瑞春、吳建梅、劉學敏、史培軍、韓建萍,《雲南藥用資源開發與雲葯產業基地建設》,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資源科學》 2004 年第 26 卷第 3 期, P44-49 。
● 李蘇楠、劉學敏、楊 琳、賈敬敦、史培軍,《陝北生物資源開發與水蘇糖基地的建設》,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資源科學》 2004 年第 26 卷第 3 期, P50-55 。
● 劉學敏,《政府的再分配與城市的成長》,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 ( 5 ), P380-392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北京。
● 劉學敏,《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0 年的發展與實踐》,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研究資料》 2004 年第 5 期, P21-25 。
● Shi Peijun , Liu Xuemin and Yang Mingchuan ,《 Educ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DEVELOPING CHINA'S WEST ? A Critical Path to Balanced National Development 》 , pp133-152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2004 , Hong Kong .
● 劉學敏, 《從“庇古稅”到“科思定理”:經濟學進步了多少??基於循環經濟的認識》,載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4 年第 3 期(總第 71 期), P131-133 。
● 唐曉偉、劉學敏、史培軍,《城鎮化進程中的教育制度創新》,載雲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經濟問題探索》 2004 年第 7 期(總第 264 期), P110-112 。
● 劉學敏, 《略論鄧小平研究經濟問題的幾個維度》,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4 年專刊(鄧小平理論研究專刊), P128-129 。
● 劉學敏, 《制度高於技術?論通過制度建設推進循環經濟和循環社會》,載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發展循環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04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 P179-182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4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可持續發展研究》 2004 年第 4 期(總第 13 期), P9-11 。本文為 2004 年 9 月在瀋陽召開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04 年學術年會”上的演講稿。
● 劉學敏、王玉婧,《可持續發展理念在 WTO 中的體現與缺失》,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4 年第 11 期(總第 122 期), P20-23 。
● 劉學敏, 《可持續發展讓澳大利亞如此美麗》,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ISTIC ) 《中國科技成果》 2005 年第 7 期(總第 109 期), P46-48 。
● 郝 春、 ?敏,《解析 1998 年以?中?宏?政策及其理?基? ? 基於可持?展的?》,?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 2005 年第 1 期(?第 26 期), P1-3 。
● 劉學敏, 《中國與東南亞合作發展的生態和環境合作》,載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縱橫》 2005 年第 5 期(總第 151 期), P66-68 。本文為 2004 年 12 月在緬甸仰光召開的“昆明 - 曼德勒 - 實兌發展走廊”國際會議( Workshop on “ Kunming-Mandalay-Kyauk Phyu/Sittwe Development Corridor ”)上的演講稿。
● 劉學敏, 《試論我國推進循環經濟的深層障礙》,載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經濟縱橫》 2005 年第 7 期(總第 236 期), P15-17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理論參考》 2005 年第 8 期轉載, P37-38 。本文為中國 - 歐盟環境管理合作計劃( EU-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operation Programme ) 2005 年 5 月在成都召開的“可持續發展與城鄉一體化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上的演講稿。
● 廖競謙、劉學敏, 《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載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中國城市年鑒? 2005 》 (總第 21 期), P207-209 ,中國城市出版社, 2005 ,北京。
● 劉學敏、郝 春、安曉?、王 郁,《模式與對策:農業產業循環經濟》,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創業投資與高科技》 2006 年 2 月號(總第 50 期) , P54-56 。
● 劉學敏, 《對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深層思考》,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 《宏觀經濟研究》 2006 年第 2 期(總第 87 期), P18-21 。
● ?敏, 《北京市昌平?可持?城?化研究》,?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 2006 年第 1 期(?第 31 期), P6-11 。
● 劉學敏, 《循環經濟十問》,載中共中央黨校 《中國戰略觀察》 2006 年第 3 期, P29-34 。
● 劉學敏, 《論應該建立什麼樣的“循環經濟學”》,載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中國發展》 2006 年第 2 期(總第 19 期), P8-11 。
● 劉學敏, 《挖掘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商機》,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技投資》 2006 年 6 月號(總第 4 期) , P38-39 。
● 劉學敏、許江萍、趙葆青,《淮南:一、二、三產聯動發展循環經濟》,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技投資》 2006 年 8 月號(總第 6 期) , P26-28 。
● 劉學敏、趙 輝、李 波、史培軍,《試論北方農牧交錯帶新產業帶?“生態產業帶”的建立》,載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經濟》 2006 年第 10 期(總第 175 期), P19-22 。
● 李詠濤、劉學敏、李東明,《我國危機管制面臨的問題》,載中國生產力學會生產力研究》 2006 年第 10 期(總第 135 期), P147-149 。
● 劉學敏, 《農村樓房化:城市化的一種新嘗試??對天津市大港區實施農村樓房化的調研與思考》,載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民問題研究中心編 《中國農民問題?新農村建設與農民問題調查》 P141-146 ,團結出版社, 2006 ,北京。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徐 蕾、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郝 春、趙 輝、廖競謙、安曉?),《中國普洱茶的生產與市場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5 期(總第 140 期), P50-53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廖競謙、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郝 春、徐 蕾、趙 輝、安曉?),《思茅市茶樹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7 期(總第 142 期), P60-64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王玉海、劉學敏、沈培平、李詠濤、郝 春、徐 蕾、趙 輝、廖競謙、安曉?),《思茅市茶產業結構與產業化提升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8 期(總第 143 期), P49-53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安曉?、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郝 春、徐 蕾、趙 輝、廖競謙、崔 劍楊 博),《普洱茶文化與產業發展關係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9 期(總第 144 期), P54-57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郝 春、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徐 蕾、趙 輝、廖競謙、安曉?),《拓展茶葉相關產業,提升普洱茶競爭力》,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10 期(總第 145 期), P50-53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李詠濤、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郝 春、徐 蕾、趙 輝、廖競謙、安曉?),《思茅市推進普洱茶產業化的政府工程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6 年第 12 期(總第 147 期), P48-51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趙 輝、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郝 春、徐 蕾、廖競謙、安曉?),《雲南省思茅市茶產業融資對策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年第 2 期(總第 149 期), P45-48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徐 蕾、劉學敏、沈培平、王玉海、李詠濤、郝 春、趙 輝、廖競謙、安曉?),《思茅市茶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年第 3 期(總第 150 期), P55-58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李詠濤、劉學敏、王玉海、沈培平、郝 春、徐 蕾、趙 輝、廖競謙、安曉?),《理順價值鏈,提升茶產業》,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年第 5 期(總第 152 期), P53-56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課題組(課題組長:劉學敏、沈培平。本文作者:沈培平、郝 春、劉學敏、王玉海、李詠濤、徐 蕾、趙 輝、廖競謙、安曉?),《雲南省古茶樹資源價值及保護對策研究》,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年第 6 期(總第 153 期), P23-26 。
● 劉學敏, 《當代經濟學定理的相對性?基於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載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 年第 1 期(總第 95 期), P11-13 。
● 劉學敏, 《循環經濟機制與模式研究》,載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經濟縱橫》 2007 年第 1 期(總第 254 期), P21-22 。本文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2006 年學術年會( 2006 ?北京)上的演講稿。獲獎: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2006 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 李詠濤、郝 春、劉學敏, 《日本循環經濟的戰略構建及對中國的啟示》,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7 年第 1 期(總第 193 期), P71-75 。
敖 華、劉學敏, 《構建環渤海“首都區”可持續發展模式》,載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7 年第 1 期(總第 73 期), P98-100 。
● 劉學敏、敖 華、王玉海、郝 春,《論節約型農業》,載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甘肅社會科學》 2007 年第 2 期(總第 167 期), P13-17 。
● 王玉海、劉學敏, 《關於我國節約型農業發展模式的探討》,載經濟科學出版社經濟研究參考》 , 2007 年第 44 L-2 期(總 2100 期), P24-35 , 2007 年 8 月 6 日出版。
● 李?、劉學敏, 《北京市西城可持展能力建?研究》,?香港新?出版社 《中?可持?展》 , 200 7 年第 1 期(?第 3 7 期), P 1 - 7 。
● 劉學敏, 《缺失了科學底蘊的課本傳承》,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 2007 年第 2 期(總第 2 期), P66-69 。
● 王玉海、劉學敏, 《論新形勢下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方式的調整》,載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7 年第 4 期(總第 76 期), P100-104 。
● 王玉海、劉學敏, 《我國節約型農業發展模式及內涵框架》,載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 《調研世界》 , 2007 年第 8 期(總 167 期), P5-8 。
● 劉學敏,《從一個推進循環經濟的企業中得到的啟示》,載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山西省現代農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研討會論文集》 , 2007 年增刊, P13-14 ;成少敏主編 《澤州可持續發展之路》 P149-151 ,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7 ,太原;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循環經濟》 2008 年第 1 卷第 1 期(創刊號), P41-43 。本文為 2007 年 3 月在山西太原舉辦的“山西省現代農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研討會上的演講稿。
● 劉學敏, 《用高新技術支撐循環經濟》,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技投資》 2007 年 11 月號(總第 21 期) , P64-65 。
● 劉學敏、劉 悅,《循環經濟與國家安全風險的化解》,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 2007 年第 3 期(總第 3 期), P5-11 。
● 王玉婧、劉學敏、張宏武,《重新認識綠色壁壘?基於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載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特區經濟》 2007 年第 10 期(總第 225 期), P131-133 。
● 劉學敏, 《 CNSCs 對循環經濟的探索與實踐》,載杜莉等著 《中國 - 歐盟 : 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 P35-41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7 ,長春。本文為 2007 年 4 月 7 日 在吉林大學召開的“中國 - 歐盟:循環經濟論壇( Eu-China: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Forum )”上的演講稿。
● 王玉海、劉學敏、史培軍,《基於組織基礎的資源概念釐定與資源外延拓展》,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資源科學》 2008 年第 30 卷第 1 期, P2-8 。
● 王玉海、劉學敏, 《中國特色可持續發展實踐方式的躍變》,載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 年第 1 期(總第 101 期), P99-10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2008 年第 4 期轉載, P46-51 。
● 劉學敏, 《科技富民強縣: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載國家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 《中國農村科技》 2008 年第 4 期(總第 157 期), P73-75 。
● 劉學敏、王玉海、敖 華,《“首都區”經濟、社會、生態統籌協調發展研究》,載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科聯) 《經濟縱橫》 2008 年第 4 期(總第 269 期), P40-42 ;塞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經濟參考》 2008 年 8 月 5 日 第 13 期(總第 13 期)摘轉, P9-10 。
● 郝 春、劉學敏, 《試論科技推動北京循環經濟發展》,載中國市場學會會刊、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流通經濟》 2008 年第 5 期(總第 164 期), P37-39 。
● Jianjun Jin, Zhishi Wang, Xuemin Liu , Valuing black-faced spoonbill conservation in Macao : A policy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EOLOGIGAL ECONOMICS (2008), doi: 10.1016/j. ecolecon. 2008.03.014.
● 徐 蕾、劉學敏, 《論“資源優勢陷阱”效應與產業結構的關係》,載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 《北方經濟》 2008 年第 5 期(總第 183 期), P56-58 。
● 林榮茂、劉學敏, 《中國工業用地利用的數理分析與實證研究》,載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 2008 年第 7 期(第 34 卷,總第 320 期), P51-62 。
● 劉學敏, 《以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技投資》 2008 年 9 月號(總第 81 期) , P32-33 。

個人短論

● 劉學敏, 《計劃與市場結合的新視角》,載 《經濟日報》 1990 年 7 月 7 日,第 1 版。
● 劉學敏, 《國有大中型企業也要“抓大放小”》,載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報》 , 1998 年 12 月 3 日,第 2 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 《市場經濟導報》 1999 年第 4 期(總第 67 期)摘轉, P35 。
● 劉學敏,《國有糧食企業難在哪裡》,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人民政協報》 , 1999 年 1 月 14 日,第 6 版。
● 劉學敏,《正確認識我國目前的市場態勢》,載上海市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報》 , 1999 年 6 月 12 日,第 2 版。
● 劉學敏,《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在政府》,載上海市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報》 , 2000 年 2 月 3 日,第 2 版。
● 劉學敏,《鄉鎮企業內涵的歷史演變》,載上海市社會科學院 《社會科學報》 , 2000 年 10 月 19 日,第 2 版。
● 張卓元、胡家勇、劉學敏, 《沙中造房?夯實泥土??談改制過程中運用外資的戰略性方式》,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 《國際金融報》 2001 年 2 月 12 日,第 6 版。
● 《解放日報》 記者劉芳、北京 師範大學 教授 劉學敏、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殷醒民,《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牽手”》(對話),載上海 《解放日報》 2003 年 5 月 19 日。
● 徐學才、劉學敏,《水危機:“狼”已經來了》,載中共中央宣傳部 《時事報告》 2003 年第 11 期, P75-76 。
● 劉學敏,《循環經濟挑戰現代經濟學》,載 《光明日報》 2004 年 2 月 10 日,第 C3 版;孟赤兵、?在坪主編 《循環經濟要覽》 轉載, P135-136 ,航空工業出版社, 2005 ,北京;浙江省科委 《浙江科技報》 2004 年 2 月 19 日,第 3 版轉載。
● 劉學敏、趙 輝,《如何打破能源“瓶頸”》,載中共中央宣傳部 《時事報告》 2004 年第 2 期, P30-31 。
● 劉學敏, 《正確理解循環經濟的科學內涵》,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4 年 8 月 17 日,第 5 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 《市長參考》 2004 年第 11 期轉載, P35-36 ;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報》 2005 年 1 月 28 日 轉載;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經濟日報》 2004 年 10 月 8 日,第 A2 版轉載。
● 劉學敏, 《英國伯丁頓社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啟示》,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5 年 2 月 28 日,第 5 版;孟赤兵、?在坪主編 《循環經濟要覽》 轉載, P431-432 ,航空工業出版社, 2005 ,北京;山東省人民政府調研室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05 年第 3 期轉載, P34-35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理論參考》 2005 年第 8 期轉載, P65-66 。
● 劉學敏, 《澳大利亞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經驗與啟示》,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5 年 5 月 20 日,第 8 版;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口報》 2008 年 5 月 7 日 第 003 版轉載。
● 劉學敏、趙 輝,《德國魯爾工業區產業轉型的經驗》,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5 年 11 月 24 日,第 5 版。
● 劉學敏, 《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四個轉變”》,載 《光明日報》 2006 年 10 月 23 日,第 10 版。
● 劉學敏, 《張卓元價格研究的內在邏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7 年 5 月 24 日,第 5 版;黃浩濤主編 《卅載回眸社科院》 轉載, P159-164 ,方誌出版社, 2007 ,北京。
● 王 郁、劉學敏, 《加強颱風災害預警,促進溫嶺市可持續發展》,載國家科技部 《科技日報》 2007 年 6 月 28 日,第 10 版。
● 劉學敏, 《巴西使用生物質能源的啟示》,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7 年 8 月 3 日,第 5 版。
● 郭 帥、劉學敏, 《主體功能區劃中的問題探析》,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8 年 4 月 21 日,第 8 版。
● 劉學敏, 《生態文明下的城市產業發展定位》,載 《貴陽日報》 2008 年 5 月 29 日 第 A06 版。本文為 2008 年 5 月 17 日 在貴陽召開的、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和貴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科技發展研討會”上的演講稿。
● 劉學敏, 《專家看金牛? 從“本科”到“研究生” ,金牛區拿到良好環境的“名片” 》,載 《成都日報》 2008 年 10 月 21 日 第 A3 版。本文為《成都日報》記者就成都市金牛區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的採訪稿。

調研和考察


國內調研考察

1.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包頭、錫林郭勒盟、赤峰。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阜康。
3.甘肅省:定西、蘭州、武威、甘南、臨夏、白銀、敦煌、嘉峪關、天水。
4.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青銅峽、中衛、中寧、永寧、紅寺堡移民開發區。
5.青海省:西寧、湟中、共和、貴南、同德。
6.陝西省:西安、延安、靖邊、榆林、楊凌、咸陽、神木、寶雞。
7.西藏自治區:拉薩、林芝、山南、澤當。
8.貴州省:貴陽、遵義、安順、銅仁、都勻、威寧、畢節、清鎮、興義。
9.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桂林、北海。
10.雲南省:昆明、大理、楚雄、麗江、迪慶、玉溪、景洪、思茅(普洱)、芒市、瑞麗、畹町、蒙自、曲靖、臨滄、六庫。
11. 吉林省:長春、敦化、延邊、白山、四平。
12.山西省:太原、晉城、陽城、高平、陵川、沁水、大同、忻州、朔州、臨汾、侯馬、大寨、長治。
13.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廊坊、懷來、承德、平泉。
14.河南省:鄭州、洛陽、小浪底、開封、許昌、靈寶、濟源。
15.江蘇省:南京、蘇州、張家港、崑山、太倉、吳江、江陰。
16. 遼寧省:瀋陽、鞍山、本溪、大連。
17.上海市:上海、崇明島。
18.福建省:廈門、東山、龍岩、安溪、漳平、福州。
19.江西省:九江、南昌、井岡山、贛州、景德鎮、萍鄉、崇義、貴溪、婺源。
20. 湖南省:長沙、瀏陽、株洲、岳陽、韶山、張家界、郴州、邵陽。
21. 黑龍江省:哈爾濱、牡丹江、大慶、海林、肇東。
22.浙江省:杭州、湖州、寧波、紹興、東陽、溫州、嘉興。
23.山東省:濟南、青島、日照、東營、煙台、長島、泰安、曲阜。
24.安徽省:合肥、六安、黃山、淮南。
25.四川省:成都、阿壩、都江堰。
26.湖北省:武漢、鍾祥、仙桃、谷城、宜昌。
27.廣東省:廣州、順德、東莞、深圳、珠海。
28. 重慶市:重慶、北碚、萬州。
29.天津市:天津、塘沽、大港、漢沽。
30.海南省:海口
31. 香港特別行政區

實驗區考察

1.黑龍江大慶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遼寧瀋陽瀋河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天津大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山西澤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湖北武漢江岸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湖北鍾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湖南韶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江西井岡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9.安徽毛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0.安徽合肥包河(原合肥郊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1.浙江紹興楊訊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2.浙江東陽橫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3.浙江寧波邱隘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4. 廣東廣州天河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5.廣東順德容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6.廣東東莞清溪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7.福建東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8. 四川成都金牛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9.重慶北碚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0.重慶萬州龍寶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1.山東青島城陽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2.山東日照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3.北京市西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4.河北省正定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5. 黑龍江省海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6.山東省東營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7.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8.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29.天津市河西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0.湖北省仙桃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1.湖南省華容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2.山東省長島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3.浙江省溫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4.河南省鞏義市竹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5.河南省鄢陵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6.吉林省白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7.江蘇省江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8.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城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9.北京市懷柔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0.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1.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2.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3.山西省懷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4.黑龍江省肇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5.山西省平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6.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7.雲南省陸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8.江西省婺源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49.山西省屯留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0.江西省崇義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1.江西省貴溪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2.福建省龍岩新羅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5.山西省長治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6.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7.江蘇省崑山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8.上海市徐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59.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0.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1.陝西省榆林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2. 湖北省谷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3. 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4.貴州省都勻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5.貴州省畢節國家“扶貧開發、生態建設、人口控制”試驗區
66.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7. 河北省廊坊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8.江蘇省太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69.河北省平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0.福建省龍岩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1.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2.貴州省清鎮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3.北京市石景山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4.湖南省資興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先進示範區)
75.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6.吉林省四平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7. 浙江省安吉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8.湖南省邵東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79.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0.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1.湖北省長陽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2.雲南省臨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3.安徽省歙縣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84.河南省濟源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國外考察

1.澳大利亞:悉尼(Sydney)、堪培拉(Canberra)、墨爾本(Melbourne)、布里斯班(Brisbane)、黃金海岸(Gold Coast)。
2.英國:倫敦(London)、愛丁堡(Edinburgh)、曼徹斯特(Manchester)、伯明翰(Birmingham)、牛津(Oxford)。
3.比利時:布魯塞爾(Bruxelles)。
4.荷蘭:代爾夫特(Delft)、海牙(The Hague)、鹿特丹(Rotterdam)、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阿納姆(Arnhem)。
5.德國:科隆(Köln)、埃森(Essen)、法蘭克福(Frankfurt)、弗勒伊登(Freudenstadt)。
6.緬甸(Myanmar):仰光(Yangon)。
7.秘魯(Peru):利馬(Lima)。
8.巴西(Brazil):聖保羅(San Paulo)、伊瓜蘇(Iguaçu)、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
9.美國(U.S.A):紐約(New York)、康乃迪克(Connecticut)、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弗蒙特(Vermont)、新澤西(New Jersey)、華盛頓(Washington)、馬里蘭(Maryland)、弗吉尼亞(Virginia)、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
10.日本(Japan):福岡(Fukuoka)、廣島(Hiroshima)、京都(Kyoto)、大坂(Osaka)、東京(Tokyo)、橫濱(Yokohama)、名古屋(Nagoya)。
11.法國(France):巴黎(Paris)、博納(Beaune)、第戎(Dijon)。
12.西班牙(España):馬德里(Madrid)、阿爾卡拉(Alcala de Henares)、豐拉布拉達(Fuenlabrada)、巴塞羅那(Barcelona)。
13.蒙古(Mongolia):烏蘭巴托(Ulaanbaatar)。
14.寮國(Lao PDR):萬象(Vientiane)。
15.印度尼西亞(Indonesia):登巴薩(Denpasar)、日惹(Yogyakar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