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道

武當道

武當派興起於明代,由張三丰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

道教流派


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傳說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鍊,南朝劉宋時的劉虯,就解官辟穀於武當,晉太康中[280—290]有謝道通辭官入道,西上武當於石室中結茅修鍊,唐太宗姚簡曾為武當節度,后已隱居武當,五代宋初的陳摶已曾隱居武當,誦<<易>>於武當五龍觀,又隱居武當九室岩服氣辟穀二十餘年之久,元代有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等任武當提點[即道官],元末,武當山遭兵焚,至明,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進、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費銀計百萬,歷時七年,大修武當山宮殿,共建成八宮二觀及金殿、紫禁城等,並賜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還問張三丰“吾欲學道,誰最樂者?”三豐對答:“食美嗜,遺通利,極樂事.”后又為成祖療病,深得成祖信服,於是,張三丰名聲名大振,武當山由此大興,並不斷發展壯大。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又號玄玄子,因衣裳褸爛,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元時曾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學道,熟讀經書, 曾至陝西寶雞金台觀學得養生延命之術, 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縣武當山玉虛宮五邊樹結茅庵修鍊,修鍊內丹大法,如武當內家拳,內丹睡功,陰陽調息功,築基功等,他創立的武當道最大特點是:一、以崇拜“真武大帝”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諱而改稱“玄武”,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稱,以其形似龜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穩定,又為我國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為道教所供奉,更為武當派崇拜。二是重習三豐武當內家拳技。張三丰內家拳道家以靜制動,融合道教內丹煉養、無為、虛靜、柔弱、自然於武術中,形成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實為內丹氣功與武術的融合,晚后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從武當內家拳演繹發展而成的。三是武當派主張三教合一,以“道”為三教共同之源,認為道統生天地人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並強調: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強調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張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認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藥材生。”又強調“葯”分內外,認為“內葯是精,外葯是炁,內葯養性,外葯養命”。而後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最終還虛而合仙道。張三丰開創武當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訣》等。

金庸小說


武當是張三丰所創名門正派。武當派的武功小部分是張真人得益於當年少林覺遠大師自小所傳《九陽真經》,而大部分是之後又從道教典籍及練氣之術中領悟出。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氣息悠長見勝。武當派太極拳特點是形神合一,用意不用力太極劍的妙諦是圓轉如意,綿綿不絕。武當派功夫講究養氣,不以外家勁力見長,而是注重內功的修養,初始修鍊進境稍緩,而越到後來進步越快,兼且利用“四兩撥千斤”和三豐真人自悟的道家沖虛圓通之理在各家各派中佔據了最高的地位,幾乎掩蓋了盛名傳了數百年的少林寺!後來在清代乾隆年間也有著名大俠陸菲青(后號無青子)馳騁江湖的故事。
武當派人物介紹:
創派人:張三丰
三代弟子:谷虛,清虛,宋青書(因觸犯門規,行事邪惡而被張三丰賜死)
武當派武功介紹:
內功:太極勁、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
拳腳:太極拳、武當長拳、武當三十二式綿掌、虎爪手、虎爪絕戶手、一十二式陰陽手、二十四式鶴嘴勁點龍躍竅、無極玄功拳(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輕功:輕功之梯雲縱(心法)
劍法:太極劍、柔雲劍術、陰陽兩儀劍法、神門十三劍,七十二式繞指柔劍、
銀鉤鐵划(判官筆、鑌鐵鉤):二十四字倚天屠龍功
單刀:玄虛刀法
暗器:芙蓉金針(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陣法:真武七截陣
武當名劍:1.真武劍(張三丰少年中年在江湖上掃蕩群魔所用,形式奇古,鋒銳無比)
2.白龍劍(陸菲青所用,曲折如意,相當於軟劍
3.凝碧劍(利器,武當叛徒“火手判官”張召重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