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南京財經大學二級學院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是2003年南京財經大學成立后新組建的學院,其前身是南京經濟學院經濟與統計學院,設有經濟學系、統計學系。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經濟學院堅持以教育觀念創新為先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基礎,通過採取科研促教學、學科建設帶動專業建設等舉措,取得了豐碩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層次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有經濟學、統計學兩個系和經濟科學、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兩個實驗室,設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應用統計學五個碩士學位點和經濟學、統計學兩個本科專業。統計學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經濟學、統計學專業均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有經濟學、統計學兩個本科專業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四個碩士學位點。2005年,經濟學、統計學專業分別被評定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品牌專業;2006年,統計學學科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08年,經濟學專業被評定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2008年,統計學專業入選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學院遵循學校“引進堅持高起點,在職進修抓提高,加大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的師資隊伍建設原則和“總量適應,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師德為先”的指導思想,走“外引內培”的道路,有效地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學院有專任教師53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含在讀)35人,其中博士后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在專任教師中的比例為8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培養人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8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青年骨幹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和省優秀共產黨員等10餘人。
經濟學院每學年承擔著全校經濟管理類本科學生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等19個必修學分的公共教學,本院本科生專業教學,全校碩士生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四門學位課教學和本院碩士生專業教學等四重教學任務。2003年,統計學專業、經濟學專業分別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和特色專業建設點,2005年通過省教育廳專家組驗收,分別被正式確定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2004年“統計學”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該專業梯隊“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統計學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成果於2004年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以來,出版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教材3部,學院先後獲得部、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三等獎各3項。
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學院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以教育觀念創新為先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教學管理和過程監控為保障,著力提高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網站資料,學專業、經濟學專業保持連續六屆都有課程入選省級優秀(精品)課程的出色記錄統計,先後共有11門課程(群)被評為省優秀(精品)課程。2007年,《統計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4年“統計學”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該梯隊兩項教學成果分獲2004年、2007年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成果獲得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0年,統計系黨支部獲得“江蘇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3年以來,學院科研工作成績斐然,成果豐碩。本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0項,先後主持國家軟科學、國家教育部、國家博士后基金、國家人事部、國家統計局課題以及其它部省級(含教育廳)課題近70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共3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7部,公開發表研究論文近500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馬克思主義研究》、《統計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重要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共260餘篇。
2008年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省精品課程
2007年
《統計學》國家精品課程
2006年
《統計學》省一類精品課程
《國民經濟統計》省二類精品課程
2004年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省二類優秀課程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省二類優秀課程
2002年
《統計學》省一類優秀課程
《計量經濟學》省二類優秀課程
《統計學課程群》省優秀課程群
2000年
《計算機在統計中的運用》省二類優秀課程
1998年
《國民經濟核算》省二類優秀課程
1996年
《統計學原理》省二類優秀課程
· 政治經濟學碩士點簡介
南京財經大學位於江蘇省省會南京市,是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學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00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學。學校現有35個本科專業,2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萬餘人。是江蘇省經濟管理類專業最齊全、規模最大的財經院校。
政治經濟學專業是我校經濟學門類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的支柱性二級學科專業,2003年被批准為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2006年被評為校重點學科。以本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授權點為主要支撐的經濟學院經濟學本科專業,2003年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2009年評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 西方經濟學碩士點簡介
西方經濟學是我校重點學科,學科專業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現有西方經濟學專任教師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9人,博士和在讀博士17人,都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我校自2007年開始招收西方經濟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競爭力研究;開放經濟的增長與波動規律研究;制度設計及轉型經濟研究。
· 數量經濟學碩士點簡介
本專業致力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具有創新意識,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良好品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數量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專業知識方面應該既掌握好傳統的數學理論,又掌握好現代的數學前沿研究成果,既掌握好古典的經濟學理論,又掌握好現代的經濟學流派學說,不僅將它們融會貫通,而且善於在觀察和處理現實經濟生活中靈活應用;成為具有堅實的數量經濟學理論基礎與較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較全面地了解某一研究方向的發展動態,並進入該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獨立從事數量經濟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決心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數量經濟學專門人才。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獨立從事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熟練掌握和應用一門外國語。具有健康的體格。
· 應用統計學碩士點簡介
統計學系是南京財經大學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81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統計學系現設有一個統計學本科專業,有統計學、數量經濟學、人口資源環境三個專業的碩士點。2005年統計學專業被確定為江蘇省品牌專業, 2006年統計學學科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10年遴選為江蘇省統計科學研究基地。統計學系自建立以來,始終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堅持科研服務於教學,服務於社會實踐,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現已成為江蘇省和全國統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統計學系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82%;博士學位獲得者14人,碩士學位獲得者10人,在讀博士5人,碩、博士學位比例為85.7%。教師中獲國務院特貼、全國教育系統勞模、省政府特貼、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省優秀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和省優秀黨員共10人次。2004年,統計學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統計學系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基金項目3項;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10篇;出版專著3部、編著2部,教材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項。在教學及其改革方面,2000年以來已經建成的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有:《國民經濟統計》、《計算機在統計中的應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統計學專業課程群》被評為江蘇省優秀課程群。2003年以來主編、副主編教材各1部,承擔各級教改課題10項,獲得各級教學教改成果獎16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項7項。《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統計學多元化培養模式》獲2004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優化課程體系,搭建資源平台,培養高素質統計本科人才》獲2007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年建成《統計學》國家精品課程。
· 統計學碩士點簡介
統計學學科於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權點,現已招收3屆碩士研究生。經過多年積累,本學科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統計、評價方法選擇與優化、教育與人力資源統計評價、農村經濟統計分析等4個具有相對優勢和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哲社項目4項、江蘇省軟科學項目5項、江蘇省哲社項目6項、其它部級項目10多項;獲部省級科研、教學獎勵20餘項。統計學本科專業被確定為江蘇省本科品牌專業,2005年通過驗收,統計學學科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省級重點學科。統計學學科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結構互相支撐,在教學、科研兩方面具有較高水平的高職稱、高學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在讀博士生3人。教師中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全國教育系統勞模1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2004年12月,該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梯隊成員尚衛平教授曾主持江蘇省軟科學項目“江蘇省可持續發展評價、預警與路徑選擇”,發表的論文《多維貧困測度方法研究》獲國家統計局2006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並在國家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多篇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現正主持國家統計局重點項目和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的研究。白先春博士城市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了江蘇省哲社項目“江蘇城市化:計量評價與質量監控研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多篇。本方向圍繞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方法、城市化統計測度、區域環境承載力、收入不平等性測定、環境質量評價與成本分類、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進行專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共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在《統計研究》、《財經研究》、《中國軟科學》、《中國經濟問題》、《經濟科學》、《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對統計學理論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應用方面,本方向先後承擔地方政府項目及企事業單位項目20多項,多次為江蘇省各地市、部門、企業提供決策諮詢服務。評價方法選擇與優化: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楊益民教授,主要以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研究對象,從事評價方法選擇和優化的研究。側重將經濟統計、數理統計、運籌學等學科知識和經濟學原理有機結合,針對經濟、教育、社會發展中若干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新的評價方法選擇標準,建立新的優化模型和優化演演算法;側重尋求社會發展品質標誌的量化途徑和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等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的綜合評價方法。本方向研究在國內外已產生較大影響,楊益民教授長期從事評價方法選擇和優化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便在國際上率先進行計劃評審技術(PERT)中離散型時間分佈模型的研究(美國《Mathematical Reviews》90m:94024評價結論),研究綜合評價中指標權重的研究論文“AHP中整體一致性判別及校正”被《Mathematical Reviews》收評(MR2081453);完成的省級軟科學項目“CSE-顧客滿意為準則的企業系統工程”研究,將可拓學和運籌學方法相結合,在進行充分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用層次分析法和可拓學方法建立了顧客滿意模型,提出了解決諸多矛盾問題的關鍵矛盾法,應用於“南京新百”取得豐厚經濟效益,提出的關鍵矛盾法被國內學者多次引用(蔡文:可拓論及其應用,《科學通報》1999年第7期),經專家評審為國內領先水平,基於該項目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別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模型優化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先後獲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國家統計局課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的綜合評價方法”獲國家統計局2006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關於高等教育發展模型研究的論文“從生源狀況看中國高等教育的潛在危機”被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12期全文轉載,產生較大影響;先後主持省軟科學、國家統計局、省教育廳項目10多項。梯隊成員陶用之教授在國內較早開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統計體系相關性研究,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統計創新”觀點的論文在“第三次中日經濟統計國際討論會”上交流,引起包括著名統計學家李成瑞在內的中、日學者關注,對官方統計數據質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實際工作部門重視,被江蘇省農調局、南京市統計局等用以改進提高數據質量,收效明顯,對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被認為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江蘇省科委“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統計體系相關性研究”課題鑒定意見),現正主持國家教育部哲社項目和江蘇省軟科學課題的研究;管於華副教授在評價方法的計算機實現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正主持國家統計局和江蘇省教育廳的相關項目。本方向注重研究成果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先後完成“南京新百”顧客滿意工程和南京家樂福超市選址等具重要實際價值的應用項目,完成南京市等地方政府決策諮詢項目10多項。 2001年以來,本研究方向成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江蘇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0多項,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中國統計》、《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省部級科研、教學獎勵7項。不確定性問題的統計決策: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李群教授,本方向將統計學、概率論和運籌學方法有機結合,以中國的社會經濟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做深入細緻地分析,構建灰色、模糊等各類模型,針對人才戰略、小城鎮建設、金融風險等諸多問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給出恰當的分析方法,為決策提供依據。該方向的研究彌補了確定性方法在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中的缺陷,豐富了研究不確定性問題的決策模型,推動了不確定性理論的發展與應用。李群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不確定性理論及其在社會經濟問題決策中的應用研究,提出了擾動屬性優化模型、灰色L—Q優化模型等創新模型,在不確定性決策模型及其應用領域已步入研究前沿。其專著《不確定性數學方法研究及其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著名經濟學家汪同三為此書寫了序言,該書還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嗣贏等研究員的較好評價;發表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受到李京文、汪同三等專家的關注並對論文的學術觀點給予肯定;有關不確定性理論研究的系列論文獲得了省青年科技獎、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此外,探索決策模型的應用創新,從事人才結構與經濟發展優化匹配的應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群教授先後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人事部“十一五”人才規劃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江蘇省哲杜基金項目多項,還參加起草了中財辦、國家發改委統一部署的人事部項目“人才強國戰略中長期規劃研究報告”,受到人事部的高度評價;“中國人才發展量化分析與預測”被《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1》收錄,引起國內同行的關注。梯隊成員陳耀輝副教授在數理統計方法的決策應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研究中注意將統計學和數理統計方法等相結合,針對金融等領域的問題,提出新的決策方法,建立與優化決策的數理模型。本方向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相關文章80餘篇,出版專著2部,省部級課題多項;其中,“加入WTO后經濟成份多樣化的模糊最優經濟布局研究”、“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不確定性統計評價方法研究”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受到了同行專家的關注和肯定。本方向在圍繞經濟發展綜合研究決策模型的同時,還研究決策模型的政策應用等有關問題,並與國家人事部、國家發改委、中央組織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事科學院等部門和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中長期合作研究關係。多年來,本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我國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相應的理論指導作用。農村經濟統計分析: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胡榮華教授,本方向側重於綜合運用統計學、人口學、經濟學和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從農村經濟角度揭示人口和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探索各系統相互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研究工作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的結合,從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社會的影響中去研究可持續發展問題。應用系統論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食物、環境、能源、經濟發展與人口(FEEEP)之間的關係,探索江蘇宏觀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江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服務的能力。充分利用學術骨幹的專業特長,將國民經濟核算理論和方法引入可持續發展研究,特別注重綠色GDP核算理論和方法研究。本方向在FEEEP相關性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胡榮華教授先後主持省、部級項目多項。在主持江蘇省軟科學重點項目“江蘇食物、環境、能源、經濟發展與人口(FEEEP)關係的定量研究”過程中,採用灰色關聯分析等方法,首次揭示了FEEEP五者間的關係。在負責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糧食安全與成本優化研究”的分報告中,首次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成本進行了測算,並提出了“適度的糧食安全及其合理的糧食安全成本”的政策建議,本成果獲2004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現正主持國家教育部項目“我國FEEEP相關性和協調性的統計研究”和江蘇省軟科學項目“江蘇省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等的研究。對農村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具有特色,如梯隊成員朱琴華教授關於農村GDP核算的研究受到國內著名統計學家邱東教授的關注(邱東:2000-2002年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點評,《統計研究》2003年第9期)。本方向將綠色GDP核算的理論和方法納入宏觀經濟發展研究,體現了定性定量結合的研究特點。在綠色國民核算體系的研究和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優勢。梯隊成員李剛副教授的論文“中國對外貿易生態環境代價的物質流分析”獲國家統計局2006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他所主持的“生態風險測算方法及其實證研究”(國家統計局科研項目,2002)重點研究農村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承載力,論述了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本方向承接省、部、教育廳科研項目近20項,承接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項目30多項,在《中國工業經濟》、《統計研究》、《財經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