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本姓李氏,名字不詳,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時期公主,唐高宗李治與女皇帝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
麟德二年(665年),出生於東洛陽皇宮紫微城。體豐碩,方額廣頤,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頗多權略,權傾一時。先後出嫁薛紹和武攸暨,恩寵逾制,貴盛無比。神龍元年(705),參與誅殺張易之兄弟,恢復唐朝國號,加號鎮國太平公主,實封五千戶。唐中宗去世后,聯合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複位。廣樹黨羽,權傾朝野,財富如山。
先天二年(713年),涉嫌發動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陪葬於乾陵。
大事件
周迅版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無確切說法。根據她第一次結婚的時間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時間推定,她可能生於665年(麟德二年)前後,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後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歲時,常常往來外祖母榮國夫人家,她隨行的宮女(一說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賀蘭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則天大怒,加上此前賀蘭敏之曾姦汙未定的未來太子妃,武則天最終決定,撤銷賀蘭敏之作為武家繼承人的身份,流放並中途處死賀蘭敏之。
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號。雖然號稱出家,她卻一直住在宮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想讓愛女嫁到遠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絕
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過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飾在唐高宗和武後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著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她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於是她挑選駙馬。
公元681年(永隆二年,開耀元年),太平公主約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牆。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並非寒門相勸說,才使她放棄了這個打算。薛紹的兄長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
公元688年,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因為薛顗參與唐宗室
李沖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與這次謀反,是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嫁錯郎了。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
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一說是因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公元690年(載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而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婚後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
武則天朝,太平公主見諸史書的建樹只有為自衛而剷除
來俊臣勢力這一件。(有記載稱,
薛懷義也是她定計處死的,但也有說法稱,處死薛懷義的是
建昌王武攸寧。另有記載稱,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為李家的代表參與了武李盟誓,同樣的,這種說法也存在爭議。)
武周末年,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武則天召回
廬陵王李顯,立他為繼承人,並通過一系列聯姻將武李兩家聯繫起來,以圖能消弭未來的政治鬥爭。同時,她也開始讓太平公主和
上官婉兒以及她的兩個男寵
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本人雖是武家兒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二張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
公元702年(長安二年)八月,李顯、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名表奏,請封張昌宗為王,為武則天拒絕,改封二張為國公。這次表奏緩和了雙方關係。但不久后的公元703年(長安三年)九月,張昌宗誣告
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
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李顯複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李顯的尊重,李顯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
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
韋后與安樂公主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公元707年(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
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遂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
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而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也有野史記載稱,上官婉兒因崔湜的原因,與太平公主成為情敵,並投入韋氏陣營)
百家講壇的畫像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六月,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
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后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后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
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複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因而起初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因懼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太平公主屢次散布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公元710年(景雲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頒下制書曉諭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太平公主還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的所作所為,即使一些細微之事也要報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裡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景雲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成朋黨,想加害於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請
韋安石到自己的家中來,韋安石堅決推辭,沒有前往。李旦曾經秘密地召見韋安石,對他說:“聽說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傾心歸附太子,您應當對此多加留意。”韋安石回答說:“陛下從哪裡聽到這種亡國之言呢!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為宗廟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希望陛下不要被讒言所迷惑。”李旦聽過這話之後十分驚異地說:“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這件事了。”當時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後面偷聽他們君臣之間的談話,事後便散布各種流言蜚語對韋安石橫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獄嚴加審訊,多虧了
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倖免。
太平公主還曾乘輦車在光范門內攔住宰相,暗示他們應當改立皇太子。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極力勸諫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八月李旦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與
竇懷貞、
岑羲、蕭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又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李隆基與
岐王李范、薛王李業、郭元振以及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
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
王守一、內給事
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計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集團。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發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兒子以及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薛崇簡因為平日屢次諫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責打,所以例外地被免於死刑,李隆基賜他姓李,並准許他留任原職。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曾祖父 | 唐高祖李淵 | |
曾祖母 | 太穆順聖皇后竇皇后 | |
祖父 | 唐太宗李世民 | |
祖母 | 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 |
父親 | 唐高宗李治 | |
母親 | 則天大聖皇帝武瞾 | |
兄長 | 長兄:燕王李忠 | 宮人劉氏所生 |
次兄:原悼王李孝 | 宮人鄭氏所生 |
三兄:澤王李上金 | 宮人楊氏所生 |
四兄:許王李素節 | 蕭淑妃所生 |
五兄:孝敬皇帝李弘 | 同母武瞾所生 |
六兄:章懷太子李賢 | 同母武瞾所生 |
七兄:唐中宗李顯 | 同母武瞾所生 |
八兄:唐睿宗李旦 | 同母武瞾所生 |
姐姐 | 長姐:義陽公主李下玉 | 蕭淑妃所生,下嫁權毅。 |
次姐:高安公主 | 蕭淑妃所生,先封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
三姐:安定思公主 | 同母武瞾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謚號思。 |
丈夫 | 薛紹,定王,武攸暨 | |
兒子 | 長子薛崇訓 | 與薛紹所生 |
次子薛崇簡 | 與薛紹所生 |
長子武崇敏 | 與武攸暨所生 |
次子武崇行 | 與武攸暨所生 |
女兒 | 長女薛氏 | 與薛紹所生 |
次女萬泉縣主薛氏 | 與薛紹所生,十一歲嫁給豆盧氏,二十四歲去世。 |
長女武氏 | 與武攸暨所生 |
女永和縣主武氏 | 與武攸暨所生 |
《
新唐書》:“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后常謂‘類我’。”
畫像
《
資治通鑒》:“太平公主沉敏多權略,武后以為類己,故於諸子中獨愛幸,頗得預密謀,然尚畏武后之嚴,未敢招權勢;及誅張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韋后、安樂公主皆畏之,又與太子共誅韋氏。既屢立大功,益尊重,上常與之圖議大政,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或時不朝謁,則宰相就地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後可之。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王琚:“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無比,大臣多為之用。”
劉肅:“太平公主,沉斷有謀,則天愛其類己。誅二張,滅韋氏,咸賴其力焉。”
蔡東藩:“公主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門庭,六軍供其指揮,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陰謀廢立者何哉?婦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則往往藐視一切,一意橫行,況有母后武氏之作為先導,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勝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勞日拙,欲借口於星變,而反迫成睿宗之內禪,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討逆,身名兩敗,不獲考終,嗟何及哉?”
百家講壇版
貓膩《擇天記》
小貓和蝴蝶《盛世紅妝》
月關《醉枕江山》
西風緊《天可汗》
尋香帥《復唐》
孫自筠《太平公主》
時間 | 影視作品 | 扮演者 |
1985 | 《一代女皇》 | 潘迎紫 |
1986 | 《一代公主》 | 潘迎紫 |
1990 | 《唐明皇》 | 嚴敏求 |
1994 | 《東方小故事之判不可改》 | 張芝華 |
1995 | 《武則天》 | 梁麗 |
1997 | 《上官婉兒》 | 孫楊 |
1999 | 《大明宮詞》 | 周迅 |
陳紅 |
2000 | 《龍珠風暴》 | 龐賽男 |
2001 | 《護國良相狄仁傑之京都疑雲》 | 牛莉 |
2002 | 《護國良相狄仁傑之風摧邊關》 | 樂珈彤 |
2004 | 《無字碑歌》 | 溫崢嶸 |
2004 | 《神探狄仁傑》 | 劉爽 |
2011 | 《大唐女巡按》 | 黃娟 |
2011 | 《武則天秘史》 | 徐黃麗 |
鄭爽 |
2012 | 《太平公主秘史》 | 林妙可 |
鄭爽 |
賈靜雯 |
2012 | 《唐宮燕》 | 楊恭如 |
2014 | 《上官婉兒》 | 徐颯 |
2014 | 《武媚娘傳奇》 | 張嘉倪 |
2018 | 《深宮計2》 | 陳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