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動植物保護區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的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地處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交匯地帶、南嶺山脈北緣。

歷史沿革


1981年1月26日,經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民族老山(又名明竹老山)縣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包括金紫山國有林場雙江口工區、瑤人坪工區的一部分,面積一萬畝。
2009年,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境內天然次生林植被和豐富的物種資源,拯救、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決定從全縣保存完好的5片天然次生林中,選取其中兩片保存最好的國有林,即申報的金童山片、明竹老山片,組建、申報湖南金童山自然保護區,並於2009年12月22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南金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包括明竹老山和金童山兩個片區,分別屬雲馬國有林場金童山工區和金紫山國有林場雙江口工區、瑤人坪工區管轄。
2012年12月28日,晉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請獲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會全票通過。
2013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湖南金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的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地處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交匯地帶、南嶺山脈北緣。

地質地貌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三隆起帶的南端,系湘桂經向構造體系。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保護區經歷了雪峰山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三期比較顯著的地質構造運動。由於構造變動的多期性和相互疊加,形成複雜的構造形跡,使境內構造基本骨架呈北北東向展布。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褶皺和斷裂,以北北東向褶皺群及壓性斷裂帶為主,褶皺多為狹窄的背斜和向斜,呈“多”字形構造,在褶皺和斷裂產生的同時伴有強烈的岩漿侵入。明竹老山片區西側北北東向的長溪水——楠溪斷裂具有壓扭性斷層的特點,是一條規模較大的斷裂,走向北東15°至北東20°,微呈“S”形狀。延伸長度大於74千米。斷裂沿線有較多寬達2~5 米的石英脈充填於伴生的北西西向裂隙中。沿線岩石硅化破碎、片理髮育——糜棱岩、構造透鏡體、岩層揉皺等現象常見。斷裂面傾向西北,傾角50°以上;金童山片區以杆子水背斜、山背嶺背斜構造為基礎,軸部出現板溪群上亞群拉攬組、震旦系江口組,兩翼為寒武系。軸面自東向西倒轉,翼部岩層產狀一般為45~80°,為緊閉的倒轉背斜。北端為北東東向斷裂斜切。發育於金童山片區內部的五團——羊石田壓扭性斷裂,呈北東10°方向延伸,斜切了北北東向的構造形跡,據現有資料,斷裂南北延伸長達200餘千米,斷裂線較平直,五團印支期花崗岩體被它縱切,使岩體錯移方向為東盤作順時針向扭動,水平錯距達5~6千米。斷裂沿線擠壓現象明顯,穿越花崗岩體時,使花崗岩擠壓破碎,石英擠壓呈眼球狀,長石擠壓呈片狀。斷裂兩側擠壓帶寬達3~4千米,擠壓帶中有低級與之平行的壓性斷裂發育,主斷裂上盤往往使某些沉積礦床富集。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泛分佈元古界地層,發育良好,明顯地可以劃分為兩個單元層系,上部為震旦系,下部為板溪群。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鄰近地區屬中山深谷地貌,主要分為侵蝕構造地貌和剝蝕構造地貌兩種類型。侵蝕構造地貌細分為中山峰脊深澗、中山齒峰峽谷和中山峰脊峽谷三種形態類型;剝蝕構造地貌細分為中山台原窪地、中山壟脊峽谷和中低山駝脊谷地三種形態類型。

氣候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山地氣候類型。保護區年平均氣溫為16.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7℃,年較差22℃左右。極端最高氣溫為38.5℃,出現在1963年9月3日。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8.1℃,出現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水量為1218.5毫米,其中4~6月的雨量更集中,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44%,通常稱為“雨季”,而7~9月,氣溫高,雨量少,約佔全年雨量的23%,日照多,蒸發大,常有規律性的夏、秋乾旱發生,故稱“旱季”。全年日照時數在1134.6—1601.5小時左右,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71天,相對濕度各月相差不大,多年平均在75~83%之間。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山地為主,山巒重疊,溝谷縱橫,地勢高低懸殊,因而在氣候上,既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又有各種地形環境的不同影響的小氣候效應:溫度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遞減。溫度遞減率隨季節而異,冬季少、夏季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冬季遞減0.33℃,夏季遞減達0.62℃,因而形成縣境北部和中部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的暖區和東、南、西部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冷區。降水量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遞增,縣境北部和中部為少雨區,年降水量少於1300毫米,而東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區,則各形成一個大於1500毫米的多雨帶。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僅雨量增加,而且濕度增大,霧日增多;不同坡向和地形氣候差異明顯。

土壤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水平地帶性土壤是紅壤。保護區內的土壤先後經脫硅富鋁化過程、黃化過程、生物累積過程和隱灰化過程,形成了4種主要的土壤類型。
山地紅壤:分佈於保護區海拔600米以下地區,只有個別山脊分佈稍高。山地紅壤在系統分類中屬於富鐵土綱,濕潤富鐵亞綱,成土母岩以花岡岩、砂岩等為主。這類土壤的形成發育仍以脫硅富鋁化過程為主,尚伴有一定程度的黃化過程,表土呈灰棕色,心土和底土多為淡紅黃至紅棕色。這類土壤代換量較紅壤高,但代換鹽基總量卻很低,每100克土壤在1.6~2.2毫克之間,而代換性鋁在7毫克以上,土壤溶液呈酸性反應,PH值在4.97~5.04之間。全剖面質地較粘重,且粘粒明顯的下移,這不僅與母岩的強烈風化與淋溶作用有關,也體現了山地土壤的特點。有機質含量較高,Ah層為4.67%,由上而下,有機質的含量顯著降低,Bt層為2.34%體現森林土壤累積有機質的特點。這一區域自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但由於歷史、人為因素,部分地區為人工杉木林、馬尾松林、灌叢草類所代替,生長非常茂密,覆蓋度大。
山地黃壤:分佈於保護區海拔600~1300米的地段。山地黃壤在系統分類中屬於富鐵土綱,常濕潤富鐵亞綱,是保護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成土母岩主要有粉砂岩、砂岩、砂質板岩、硅質頁岩及黑雲母花岡岩等。山地黃壤土體均呈淡黃棕色或黃棕色,表土有機質含量高而色深,表土以下則為暗黃棕色或淡黃棕色。有機質含量Ah層為4.67%,Bt層為2.03%,由上向下,有機質的含量顯著降低,體現森林土壤累積有機質的特點。土壤溶液呈酸性反應,PH值在4.76~5.08之間,但Ah層低於Bt層,這與Ah層代換性鋁含量較高和淋溶作用有關。這一區域自然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生長非常繁茂的地段,是珍貴樹種集中之地,該區域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山地黃棕壤:分佈於保護區海拔1200~1600米的地域。山地黃棕壤在系統分類中屬於淋溶土綱,常濕淋溶土亞綱,成土母岩以砂岩、砂質板岩、硅質頁岩及黑雲母花崗岩等為主。土體均呈淡黃棕色或黃色,表土有機質含量高而色深,表土以下則為淡黃棕色或黃色,這與三氧化鐵水化作用有關,也體現了黃化過程的特點。Ah層有機質含量達3.18~4.18%之間,隨海拔高度自上而下逐漸減少,這說明隨著海拔的升高和氣候條件的變化,生物循環的速度減緩所致,體現了不同植被和環境條件累積有機質的特點。土壤呈酸性反應,PH值在4.67~5.19之間,而由表土向下逐漸增高,體現了淋溶作用的特點。代換性鋁含量高,自上而下逐漸減低,土壤鹽基呈高度不飽和狀態,但由表土向下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這足以表明山地黃棕壤具有灰化淋溶作用的特點。這一區域天然植被是常綠闊葉林,並夾有不少落葉闊葉樹種,一般森林高大,只有山地上部有矮化現象,生長非常茂密,鬱閉度大,林內陰暗潮濕,相對濕度高,樹榦上附有苔蘚植物等,草本地被物以耐陰濕的莎草科蘭科及蕨類植物等為主,該區域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原生態現象非常明顯。
山地草甸土:分佈在保護區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頂開闊地域。山地草甸土在系統分類中屬雛形土綱,常濕雛形土亞綱,成土母質主要有花崗岩及板頁岩和砂岩。土壤中腐殖質大量積累,表土層黑褐色,繁茂草叢的無數草根集結於表土層,成為草根盤結層。山地草甸土呈酸性反應,pH4.5~6.0,表土層略低於心、底土層。土層薄,發育弱,但有機質積量高。山脊的草甸土,礦物風化作用很弱,土層較薄,一般20厘米以下,母質層呈灰棕色,常夾有較多的石英砂粒。土壤腐殖質層的有機質含量高者可達80~180克/千克,而且積累深度達到50厘米。土壤質地輕,顆粒粗,且多含石礫。土體全量化學組成中均以硅、鋁、鐵的氧化物為主。土壤淋溶作用不強,但氧化鐵略有遷移,而鈣、鎂、錳氧化物則表現微度富集。這一區域自然植被無高大喬木,以旱生性草本為主,並有較多的蕨類,如芒、野穀草、蕨類、石松胡枝子鹽膚木獼猴桃苔蘚等,植被覆蓋率在95%以上。

水文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系湘西南邊陲河源區,地表切割強烈,河川水系發育,且呈樹枝狀分佈。發源於保護區境內的巫水、渠水與潯江等主要水系,有大小溪河816條,總長4063千米,其中河長5千米、流域面積10 千米的幹流及一至四級河流77條,長1122千米。河流呈輻射狀從南、西、北3個方向流往境外,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河網密度6.56千米/千米,徑流總量24.89億立方米。
巫水為該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系沅水一級支流,屬長江水系。發源於保護區明竹老山片區核心區的風雨殿,沿西南——西——北——西——西北——西南——北北西——北方向流經瑤人坪、侯家寨、袁家山、大嶺界、蘭蓉鄉白毛坪鄉儒林鎮、兩河口、柳寨鄉、羊石鄉至匡塘口入綏寧縣境。巫水在縣境內幹流長106千米,有大、小支流477條,流域面積1576.4千米。源頭高程1785米,至境界出口高程為326米,落差1459米,平均坡降為5.71‰。柳寨鄉大洲以上為中山、中低山峽谷區,谷深灘險,水流湍急,入羊石鄉境內后,水流稍平緩。
渠水為沅江一級支流,屬長江水系,有東西兩源。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境的為東源,稱臨口河,又叫通道河,發源於保護區金童山片區實驗區的大茅坪,自源頭沿西——北——西西北——北北東——西方向流經南頭山、雙江口大江頭、兩河口、六馬、約沖、至崩土沖入綏寧縣境。渠水在縣境內幹流長29.3千米,有大、小支流41條,流域面積153千米。源頭高程1815米,至縣界出口高程為567米,落差1248米,平均坡降為27.9%。岩寨鄉大江頭以上為“V”型河谷。整個河道穿行於中山峽谷之中,瀑布、急流相間出現。
潯江為西江二級支流,屬珠江水系,發源於保護區金童山片區的核心區金童山,自東南流經汀坪鄉獨宿、大侯,至岩門折向南流,經長灘入蓬洞鄉境,於大水鋪納內里溪,再納蓬洞河,至楊梅坳鄉高橋村入廣西龍勝縣境。潯江系縣內第二大水系,在縣境內幹流長55.5千米,流經中山區,嶺谷相間,灘多流急。源頭高程1475米,至縣界出口高程為350米,落差1125米,平均坡降15.4‰。

區域範圍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介於東經110°07′48″~110°33′36″,北緯26°07′39″~26°20′06″之間。總面積18466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6961公頃,緩衝區面積4710公頃,實驗區面積6795公頃。保護區包括明竹老山和金童山兩個片區,二者直線距離約19千米。
金童山片區以雲馬國有林場金童山工區管轄範圍為主,最高海拔為1784.1米(金童山頂)。四周分別與城步縣丹口鎮汀坪鄉五團鎮南山牧場南洞國有林場相連,南北長22.8千米,東西寬17.4千米,面積10317公頃。
明竹老山片區以金紫山國有林場雙江口工區、瑤人坪工區管轄範圍為主,最高海拔為2018.0米(二寶頂)。東與廣西資源縣交界,東北部與新寧縣接壤,西南部與城步縣的白毛坪鄉相連,西北部與城步縣的蘭蓉鄉毗鄰,東西長14.8千米,南北寬9.6千米,面積8149公頃。

保護目標


綜述

資源冷杉
資源冷杉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華南五針松閩楠篦子三尖杉半楓荷黃連天麻水青樹等野生資源。

植物

南方紅豆杉
南方紅豆杉
截至2010年,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南嶺與雪峰山脈交匯部低海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保存有大片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是原生性的頂極群落,有維管束植物220科878屬2277種,其中,中國特有植物屬33個,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有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銀杏鐵杉、水青樹、天女木蘭中華五加亮葉水青岡、華南五針松、長苞鐵杉等,林下分佈有39種蘭科植物及天麻、黃連等多種名貴中藥材。

動物

林麝
林麝
截至2010年,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31目92科278種,其中,哺乳動物7目19科34種,爬行動物3目9科46種,兩棲動物2目8科28種,魚類4目12科28種,鳥類15目44科142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雲豹林麝白頸長尾雉等。鳥類的種數、屬數和科數分別占湖南省的33.66%、78.95%和26.76%,佔全國已知數的10.67%、62.5%和18.81%,有中日保護候鳥38種,中澳保護候鳥8種,既是西伯利亞—南亞—澳大利亞鳥類的重要遷徙通道,也是湖南省“省鳥”—紅嘴相思鳥種群密集中心和重要繁殖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提及的保護物種37種,《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提及的保護物種23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178種,中國特有魚類12種、中國特有兩棲動物15種、中國特有爬行動物8種、中國特有鳥類5種、中國特有哺乳動物3種、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7種、國際候鳥保護物種46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於2014年8月15日設立,為正科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歸口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管理。機構編製定編12人,設主任1名(正科級),副主任2名(副科級),紀檢組長1名(副科級)。內設辦公室、保護管理股、計劃財務股、科研管理股、社區經營股5個職能股室。其主要職能職責是: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編製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建設發展規劃以及各項管理制度,並經規定程序審批后組織實施;保護和管理區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保存和拯救區內珍貴稀有生物物種,組織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和生態環境監測,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規、違法和犯罪行為,在不影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管理內容

自2014年8月15日設立以來,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多舉措加強了管理工作,完成了保護區科考工作和生物多樣性可行研究報告,編製了保護區管理計劃,制定和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多方位加大宣傳力度,主動加強了與各相關單位和部門聯繫,爭取了最有力的工作支持,形成了“管理處—林場—保護站(點)”三級管理模式共識。
2015年10月20日,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秋冬季森林防火會議精神,深入金童山片區和明竹老山片區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督查。

開發利用


調查研究

2014年4月,邵陽市林業調查規劃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資源二類調查,發現了大面積的雲錦杜鵑林和高山苔蘚群落。

旅遊景點

景點
景點
玉女溪因其發源於海拔高達1600多米的金童山,水質清純,神韻內斂,婉約迷人,取“金童玉女”之意而得名。玉女溪景區南北長997米,東面寬640米,總面積達1000畝,是兩江峽谷風景區內品位最高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茅坪景區
茅坪景區位於南山風景名勝區最南部,地勢寬廣,水面廣闊,植被豐富。景區環境優美,又有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茅坪湖、天然盆景園、小長城、狩獵場、小昆明、“高天流雲”(綿羊基地)、瀑布等景點。

生態價值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南亞至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在保護區三十六渡河的山脊等處,歷史上曾是當地苗民最著名的“打鳥坳”。另外,由於該保護區保存了大面積的中山闊葉林,湖南省的“省鳥”紅嘴相思鳥在該保護區分佈廣,數量大,繁殖個體隨處可見,形成了紅嘴相思鳥的種群密集中心。因此,湖南金童山自然保護區是南亞-澳大利亞鳥類的重要遷徙通道和紅嘴相思鳥的重要繁殖地,可謂鳥類的“天堂”,在東南亞鳥類分佈和進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湖南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物種使金童山自然保護區構成了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交匯地帶與南嶺山脈北緣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庫,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