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牧石
呂牧石
呂牧石(1923.2—1966.7),原名呂英,號牧石,字子端,齋名千峰草堂,廣西桂林人,現代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之婿,當代著名畫家馬慧先的丈夫,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1944年畢業於桂林美專,為中華美術會湖南分會會員,師從馬萬里、徐悲鴻等學習中國畫、西洋畫,擅長畫飛禽走獸、山水人物,兼擅作詩。其作品獨具一格,無不精妙,曾在全國各地多次舉辦作品個展、聯展。1966年文革初期,由於受到迫害而不幸去世。代表作品有《黃山一線天》、《百代封侯》、《三峽棧道》、《刺破青天鍔未殘》、《萬松嶺上雲開時》等。
呂牧石在創作中國畫作品
三峽棧道(牧石未完成之作)
百代封侯(與龍伯文合作、楊宇雲題款)
黃山一線天
鷹
呂牧石畫集
呂牧石的山水作品雄姿壯闊、奇偉險峻,其筆法遒勁蒼健,運墨明暗相宜;其所作草木花果明麗清翠、活色生 香;其所作人物走獸,形神俱到、靈動非常;其書法四體皆精,瀟灑勁健。
騎驢過小橋
遇楊誠遠而作
呂牧石作品薈萃
呂牧石先後師從馬萬里、徐悲鴻兩位海派繪畫大師,但其作品卻與兩位導師的風格大不相同。他的山水作品多有北派山水的風格,這是由於他自小勤於臨摹百千家名家、大師的藝術作品,刻苦研習,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這其中,也融入了他自己剛正、耿直的性格及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的繪畫作品筆鋒蒼健、氣勢磅礴但又不失秀美,對細節的處理也 很精準。
“(萬里)子婿呂英,生長山水奇麗之鄉,天稟既厚,又得名師指授,宜其所畫山水人物鳥獸之屬,頗有奇氣,迥異凡工,不幸逢多時艱,未得永其天年。” --摘自《馬萬里三代書畫選》虞逸夫序
呂牧石致馬萬里信札書法識記:
尤記前歲自七星寓所移居政協時,曾見示藤篋中所藏張大千影印畫冊一本,筆墨雄豪,松石奇古,以搬遷忙亂,未得飽餐秀色,今佳箑委叢,未曝晒已三年,不知蠹魚侵蝕否?如暇乞撿示三數日,對目①前擬畫黃山冊當有藉助耳。燈右讀畫后書呈
曼父幾右。
一九六五年四月雨窗牧石
桂林山水雖清麗,究不若岩壑之奇瑰大觀,石本即來一游,適為“植保展覽會”邀去作畫,故未果行。
曼父左右。
牧石十月一日
“我(劉季霖)怎麼和“德順皮影社”結下緣了呢?還得從年輕學畫時說起。
黃山松
山月
新街口電影院先前有個老美工叫呂牧石,這個人跟徐悲鴻學畫畫,他的國畫和油畫都很好,我就跟他學畫。可巧的是,呂牧石當時在中央美院民間藝術工作室跟著名皮影藝術家路躍峰(‘德順班’領班)的兒子路景達是同事。呂牧石知道我愛這皮影,就介紹我跟路景達認識,後來就算‘代師收徒’,名義上他是我師兄,實質上就是我師傅。”
--摘自新京報2004年6月1日版《京城“皮影劉”:心影相隨的傳奇人生》張悅 徐萬濤編輯
刺破青天鍔未殘
那時我和呂先生接觸也不算多,只知道他單獨住在後面那幢兩層樓的一個拐角處中間的一間不足十二平方的屋子裡。他從何而來,做什麼工作,我一概不知,不過他肯定是一位無業者。
當時,他曾讓我和他一道合作製作一些鏡畫,他負責打稿,我則負責將鏡後面的鍍層按稿的輪廓挑去,那年我高一還是高二。
呂先生有好幾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記了很多東西,一些帳目也在裡面記有。有一次他見我有些好奇,便讓我看了一下,記的好象是一些格言警句之類的文字。
萬松嶺上雲開時
那次畫展之後,我因學習原因和呂先生再接觸的機會很少了。
文革開始后一天,聽到姐姐和父母竊竊私語,一打聽,才知道呂先生已經死了,他是投河自盡的,似乎他被定性為右派。”
--摘自2003年版《中南書畫社·雅集》
與喻雲龍的師徒情緣
喻雲龍作《虎步凌雲》贈呂牧石長子馬騰蛟
下山虎(呂牧石與馬騰蛟合作)
得到恩師的教誨,在認真臨摹之外,我還經常去動物園,靜坐於虎舍前,仔細描其斑紋,數其爪齒,度其眼神,測其骨骼,經過反覆觀察寫生,感受到虎整體結構的勻稱修偉,色彩斑斕美麗,神態威武兇猛,充滿了力感的美。經過臨摹、寫生,畫起虎來越見得心應手。
自古至今,大凡畫虎都追求一個形與神,畫物與意境,牧石老師認為自然之物,首先是以物見形,物形是描畫的依據和對象。畫虎只有先把形畫像了,才能更好的展現出神來。只有把物形畫得爛熟,方能隨心所欲的畫出高雅的藝術意境。當然一意的追求形似而不冠以神,物只是個空殼而已。”
(註:喻雲龍(1945—2010),1945年生於湖南。著名畫家馬萬里入門弟子,后師從呂牧石、馬慧先、龍伯文、帥立志等,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以畫花鳥見長,尤酷愛畫虎,被譽為“廣西畫虎第一人”。)
--摘自《萬里人生》2003年11月版 追憶恩師 喻雲龍編輯
呂牧石作品集
我經常上他的房間里去玩,看到他每天都在作畫。他剛從黃山寫生回來,整理黃山寫生稿。他把他的寫生稿給我看,並向我描述他在黃山寫生時的心得與感受。他說,黃山太美了,一座座獨立的山峰如斧劈刀砍一般,大起大落,很有氣派。當連成一片時,更顯大氣磅礴,不可一世。其間古松纏繞,飛泉跌宕,雲霧飄渺,神魂遊動,簡直是人間仙境。作為一名中國畫畫家,如果他沒有到過黃山的話,那將是他人生一大憾事。他除了畫山水外,還畫人物、飛禽、走獸。他畫的老鷹、老虎剛勁兇猛;畫的壽帶、鸚鵡,色彩艷麗,飛舞動人;畫的花卉,嬌艷欲滴;畫的仕女,甚得敦煌壁畫真諦。
清涼台上觀雲海
不過,當時由於牧石先生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單位和一份固定的經濟收入,這在當時社會來說,是令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難以接受的。牧石先生開始為當時解放路一間叫做“南光”的鏡畫店畫鏡畫,其操作過程是:先在鍍好水銀膜的玻璃鏡背面上勾出作畫圖案的輪廓,然後用刀片颳去水銀膜,再用油彩用反畫法在上面著色。這是一種工匠式的重複勞動,這對於像牧石先生這樣一位青年畫家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但為了生活他還是幹了,並且還幹得那麼認真。後來,他聽說用鹽酸可以迅速除去水銀膜,他就著手試做了。誰料他不懂化工,操作不當,使他的雙手、臉部、雙眼都嚴重中毒受損。
呂牧石國畫集萃
真是禍不單行,很快文化大革命的紅色風暴就來到了。這對於他當時一個沒有正式單位,沒有固定職業的人來說,必然成為當時的批鬥對象。一天,他清理自己房裡的雜物后,將他自己的廢畫稿拿到當時政協大院的垃圾池去燒,誰料讓“紅衛兵”看見了,次日他被“紅衛兵”說他企圖毀滅罪證,戴上高帽,頸上吊著一塊寫有“反動黑畫家呂牧石”的大牌,在南寧興寧路、民生路、當陽街一帶游斗。
一九六六年七月的某一天傍晚,他因受不了如此殘酷的人格污辱,獨自離開當時拘禁他的政協大院,投邕江自盡了。事後,人們發現不見他回來,只好向市公安局報了他的失蹤案。約三天後,位居南寧邕江下游的長塘公社民兵,在當地邕江邊撈上一具男屍,屍身上的衣服有用毛筆寫著“反動黑畫家呂牧石”的字樣,只好用電話通知南寧市公安局。市公安局接報后,轉告呂牧石的妻子馬慧先前去認屍。當時正是南寧七月酷暑,當馬慧先來到長塘,找到當地民兵詢問時,民兵說已就地埋葬了。就這樣,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畫家,在投訴無門、百般無奈、顛倒是非黑白的時局下,匆匆的結束了他短暫的人生。
文革后,我因公出差到了長塘,曾多次找過當時、當地的有關民兵詢問,試圖查出當時確切的埋葬地點,給他建一座墳、立一塊墓碑。但據有關人回答,當年從南寧飄流下來的無名屍,實在太多了,並且時當酷暑,只要撈上岸,就及早埋葬了,連什麼記錄都沒有。就這樣,一位青年畫家,匆匆的走了,只留下了,在明月照影下長流的邕江水中泛起的漣漪而已。
我在長塘居住期間,經常獨自在河邊徘徊。對著長流的江水,在明月輝映下,引起我無盡的遐思。我想起了當年和牧石先生交往時的往事來:牧石先生除了教我學畫外,更多的是講一些詩詞和做人的道理。他曾對我說,他當年考入“廣西桂林美專”,除了他從小練就的畫功外,文學上就得力於他臨場作了一首“灕江即景”詩,而得到當時主考老師的青睞。他在詩中寫道“一縱扁舟去,迷漓路短長。撓撥歸去也,明月滿艙江。”短短的二十個字,把灕江的曲折迷漓,如詩如畫,朦朦朧朧的神韻一下子呈現出來了。他當年在校學畫期間,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很多大畫家如張大千、徐悲鴻、趙少昂等都曾來過桂林。牧石先生有幸能親自聆聽以上三位大畫家的教導,為他日後作畫獲益匪淺。是張大千先生,向他介紹了敦煌,為他埋下了要到敦煌去的意願。
平日,他除作畫外,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也很熱愛,尤其是木偶戲。他曾自製各種木偶,自行表演。他對我講,在北京時,他是在文化館搞群眾文化工作的。北京是一個有著極其深厚、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地方,所以他非常熱愛這份工作。過去他是廣西人,早已領會了廣西的各族民俗文化,以為很了不起了。到了北京以後,才知道天下之大,各族民俗文化之豐富多彩,廣西與之對比,真是“小巫見大巫”相形見絀。他從小生長桂林山水中,常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為榮,但自從到黃山寫生回來后,心境就不同了。他在一幅蓮花峰圖上題詩曰“蓮花開處五雲深,仙蒂逐疑出海心。三十六峰齊吐艷,滿空香氣好相尋。”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徒步走到敦煌去,觀賞、臨摹那裡的藝術珍寶。以造化為師,走遍祖國的天南地北,畫好祖國的山山水水。誰料他“壯志未酬身先卒”,應了他曾對我講過的“君子可毀不可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兩句銘言以及他曾抄下過的兩句詩“半世潦倒成雞肋,一生十道九羊腸”。正當他處在創作最旺盛的華年時,不幸遭到這場浩劫,就葬身於邕江了。我想起他生前有一首“呈曼師”的詩中寫道“何日還鄉唱大風,風雷驚處起群龍。別開藝苑千秋業,雄冠天南一代宗。”
題馬萬里《紅棉圖》詩
塞上梅開雪未溶,
東風吹醒百花叢。
春回大地南國早,
呂牧石中國畫作品
灕江即景
一縱扁舟去,
迷漓路短長。
撓撥歸去也,
明月滿艙江。
自題《黃山蓮花峰》畫詩
蓮花開處五雲深,
仙蒂逐疑出海心。
三十六峰齊吐艷,
滿空香氣好相尋。
呈曼師
何日還鄉唱大風,
風雷驚處起群龍。
別開藝苑千秋業,
雄冠天南一代宗。
呂牧石國畫作品精覽
陶隱生涯酒數尊,
龐歸不復與人爭。
人間興廢關何事?
閑向危崖聽雁聲。
自題《閑向危崖聽雁聲》畫詩其二
二十年來事已非,
鹿門不復有龐歸。
唾壺擊碎心猶壯,
老去移山志不違。
馬萬里(1904~1979),原名瑞圖,字允甫,又字萬里,別署曼廬,晚號大年。齋名天地廬、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蘇常州武進人。是一位傑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早年曾於上海真如國立暨南大學(今暨南大學前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華藝術大學任教。1935年與黃賓虹同赴廣西舉辦書畫聯展。徐悲鴻曾譽馬萬里“卓爾不群”,更在馬萬里舉辦個展時發出“他日與於文藝復興之業者,微斯人其誰與歸乎?”的感嘆。抗日戰爭爆發后,馬萬里於全國各地多次組織書畫義賣活動支援抗戰。1941年創建桂林美專。1944年離桂至重慶、成都、大理等處寫生及開辦畫展,並繼續從事美術教育活動。抗戰勝利后,協助雷沛鴻發展廣西地方教育事業。后移居北京。1960年應廣西政府主席韋國清及自治區黨委統戰部邀請返桂,歷任上海真如國立暨南大學(今暨南大學前身)中國畫系教授兼中國畫研究會導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前身)國畫系及藝術教育系教授、廣西美術會理事兼審查委員、桂林美術專科學校(今廣西藝術學院前身之一)校長兼國畫系主任、廣西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政協廣西委員會委員等。
馬萬里在詩詞、繪畫、書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花鳥畫作品聞名於世,是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藝術家。
馬慧先,呂牧石之妻。別名佛慧,筆名天澈,號百花室主。1929年生,江蘇武進人,當代著名畫家。馬慧先系國內外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之女。自幼隨父學畫,得其真傳,擅畫花卉、仕女、草蟲走獸。曾先後就讀於桂林美專(現廣西藝術學院前身)與中央美術學院。曾任廣西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南寧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學術委員,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文史館館員,南寧市美術家協會顧問,南寧市文化藝術協會理事,南寧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1990年因“為我國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受到國家輕工業部嘉獎表彰。主要作品有《秋趣》、《天女散花》、《百花競艷》、《十分春色》等。
馬騰蛟(1952——),號蒼馳,別號墨君堂主人、青雲館主,祖籍江蘇常州武進,生於北京,當代廣西著名畫家。系現代著名書畫篆刻家馬萬里之孫,馬慧先與呂牧石之子,馬萬里中國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長。幼年開始隨祖父馬萬里習畫,1964年11歲隨母親馬慧先回到廣西,之後長期在廣西文史研究館任職。其畫風承襲馬家畫派清新雅緻、丰姿冶麗的特點,擅畫花鳥魚蟲、人物景觀。主要作品有《雙壽圖》、《蒼海晨讀》等。《萬里人生》、《美麗廣西》的主要編委。其作品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巴西、阿根廷、德國、南非、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地區廣為流傳,屢獲嘉贊。
馬騰蛟所作花卉翎毛明麗雋秀、生動有致;人物景觀古拙樸茂、靈秀灑脫。筆墨十分嚴謹,畫格清朗。既承家學淵源,設色妍雅、筆情超逸,又兼攬各家所長,開新一派畫風。其書法瀟灑挺健、篤厚清逸,“正”“草”“隸”“篆”四體俱精,結字舒展、體式端正、捐讓得體。通曉詩詞格律,好詩文歌賦。其所作詩詞語言圓潤,清新綺麗,頗為可讀,題之於畫作上,尤與畫面相映諧美,意境優雅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