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門
厲門
厲門,即今之龍虎關,位於廣西恭城縣龍虎鄉,與湖南江永縣交界的一個著名的古關隘。
目錄
《史記 樗裡子甘茂列傳》:“楚王問於范蜎曰:“寡人慾置相於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識之。”楚王曰:“寡人慾相甘茂,可乎?”對曰:“不可。夫史舉,下蔡之監門也,大不為事君,小不為家室,以苟賤不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前嘗用召滑於越,而內行章義之難,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為鉅過矣。然則王若欲置相於秦,則莫若向壽者可。夫向壽之於秦王,親也,少與之同衣,長與之同車,以聽事。王必相向壽於秦,則楚國之利也。””
上述對話發生在楚懷王時期,約公元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
楚之厲門在於何方?兩千多年來,歷史上不乏有人探尋,但都沒能給出確切的位置,甚至給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史記集解》引徐廣曰:“一作瀨湖”;《史記正義》引劉伯庄云:“厲門,度嶺南之要路。”《讀史方輿紀要·江西南安府橫浦關》“或曰即楚之厲門”,並認為徐廣註釋“似誤”。
《讀史方輿紀要》指認位於大庾嶺的橫浦關為楚之厲門就是完全錯誤的;還有言楚之厲門位於今江蘇溧陽以及廣西荔浦縣的也是錯誤的。其實,楚之厲門就是位於湖南江永縣與廣西恭城縣交界處龍虎河畔的龍虎關!龍虎關,又名鎮峽關、桂門關,位於廣西恭城縣龍虎鄉,與湖南江永縣交界,此關就是兩千多年前的楚之厲門!
一、楚王范蜎對話時楚國的地望:
楚懷王與范蜎對話時楚國的地望正如《戰國策 楚策一》里蘇秦描述的這樣:“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主]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蘇秦的這番話是對楚威王說的,早於楚懷王與范蜎對話約三十年,期間土地的消長為:取魏襄陵等八邑,殺越王無強盡取原吳地至浙江以北,失陘山,失漢中郡。西北方向丟了漢中郡,北面丟了陘山,而東面盡取了原吳國的地盤(包括今江蘇和安徽大部),總體上土地有所增加。楚之西境和南境均無明顯變化,證明楚之南境仍然為蒼梧郡。
長江從四川的宜賓到重慶的雲陽縣基本上是從西南向東北流,此段長江以東的大片土地除了沿海的土地(大致為今兩廣福建浙江)之外基本都是楚國的地盤,所以范蜎有“而郡江東”之說,意思當然就是“只要把厲門守住了,江東大片的土地就是楚國的郡縣了”。
二、楚之厲門:
為什麼說今之龍虎關就是當年的楚之厲門呢?理由及證據主要有如下兩條。
1. 當年的“瀨湖(或作胡)”(徐廣注)經過音轉后變成了今天的“龍虎”而傳承下來;而“厲門”這個名字則由附近的今恭城縣“栗木鎮”承繼下來。今天的恭城河(龍虎關處叫龍虎河,上游叫桃水)又叫平樂水、樂水,而“樂水”就是當年的“瀨水”之音轉,而“瀨水”轉為“樂水”后,隨著漢武帝征服嶺南,“瀨水”之名又進一步南遷之附近的荔浦河(《水經注》里稱今荔浦河為瀨水,同時荔浦縣城不在今荔浦城),這又導致有人錯誤地將荔浦之南的荔平關當作“厲門”。“湖”字的來歷應該與平樂水在龍虎關處的水位情況有關。龍虎河是兩山相夾的狹窄河道,而龍虎關的上游恰恰是比較平坦開闊的地勢,楚國佔據此處時並沒有進行下遊河道的疏通,導致龍虎關上游處形成比較大面積的水域,從而被稱為“瀨湖”,恰如其附近的今天富川縣南部的龜石水庫。漢武帝收服南越后“厲門”逐漸被廢棄,而厲門之名則逐漸演變為“栗木”成為一個鄉鎮的名稱(原平樂縣所在地)留傳至今。
2. 龍虎關以南的這座大山,按照今天龍虎關的介紹稱為“龍山”,與其相對的北邊的山稱為“虎山”。而以前龍山卻叫“歷山”!此山離九嶷山咫尺之遙,應該是當年舜帝南巡的主要活動場所及舜崩之處,“舜耕歷山”,後世之人常常將舜活動過的地方命名為“歷山”(現如今全國有名的歷山有五六處之多),這就是此處“歷山”名稱的來歷。《水經注 卷三十八》灕水:“灕水又西徑平樂縣界,左合平樂溪口,水出臨賀郡之謝沭縣南歷山,西北流徑謝沭縣西南,西南流至平樂縣東南,左會謝沭眾溪,派流湊合,西徑平樂南。孫皓割蒼梧之境,立以為縣,北隸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於灕水,謂之平樂水。”就是說,樂水(平樂水、恭城河)所出的那座山叫“歷山”,位於臨賀郡謝沐縣(今湖南江永縣,遺址在上甘棠村)的南境,古今對比,今之龍山就是《水經注》里的“歷山”,“歷”“厲”同音,查現代漢語詞典“瀨”字第四條:通“厲”,《史記 南越列傳》作“下厲將軍”而《漢書 武帝紀》則作“下瀨將軍”。就是說,發源於歷(厲)山的今恭城河楚時既叫“厲水”也叫“瀨水”。所以,築在“厲山”北麓的且又在厲水旁的龍虎關被稱為“厲門”再正常不過了。
順便言之,《水經注》里的這段記載也說明了平樂縣初設時在今恭城縣栗木鎮附近,不在今天的平樂縣城。同時懷疑“荔浦”名字的來歷也與此有關。“厲水之浦”謂之“厲浦”(《水經注》成書時荔浦縣治在今天的平樂縣附近,此時的荔浦在濡水即馬嶺河以東),後由於厲門的“遺失”,加之南方盛產荔枝,所以就順手改成了“荔浦”。
三、厲門的戰略地位:
厲門就是這樣一個所在,正處在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最方便快捷方式的一個節點上,正如《史記正義》引劉伯庄所云:“厲門,度嶺南之要路。從衛星地圖看,湘桂之間最方便快捷的路線,是從瀟水入灕水(當時並尚未開通位於興安縣的靈渠),即從瀟水上航至道縣,向西上溯永明河到江永瀟浦鎮,陸行約20公里左右到夏層鋪鎮,即進入灕江支流的桃水流域(後來漢時的謝沐縣即設在此處)。自夏層鋪用小船向西南行若14公里左右,至桃川鎮即可行駛大船,向下南航至今平樂即入灕水了,再沿灕水下航至梧州入鬱江(即西江),就進入南越腹心地帶。
所以,扼住了厲門也就斷絕了南越可能北上的通路,“江東之郡縣”也就安全了。厲門就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關隘。順便述及,南越閩越雖然與勾踐王族是一族,但並不受勾踐所節制,這從勾踐與中原爭霸可以看出,勾踐都是從今浙江起兵向北爭霸的,而福建兩廣方向從未有兵響應。
從以上敘述可知,不管是從當時的楚國地域範圍看,還是從龍虎關所處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文獻記載的周圍地形來看,今天的廣西恭城縣龍虎關就是當時的楚之南大門----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