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忠
明朝時期的將領
毛忠(1394-1468年),原名哈喇,字允誠,蒙古族,扒里扒沙(令甘肅省古浪縣大靖鎮)人。明朝將領。
毛忠臂力過人,擅長騎射。自永樂年間起,便在西北邊境數十年,自小官升至大將,屢經戰陣,常奮勇當先。但為人勇而寡謀,曾遭到番僧陷害彈劾,但不被加罪。
根據《國朝獻徵錄》的鄧廷瓚作《伏羌伯贈伏羌侯謚武勇毛公忠傳》記載,毛忠先世蜀人,曾祖遷徒雍州武威(今屬甘肅),祖父刺國率眾歸附明朝,隸籍蘭州,洪武九年(1376年)戰死。父親寶曾任總里;永樂十一年(1413年),平定沙州(今甘肅敦煌)叛亂;永樂十二年(1414年),隨明成祖北征,授昭信校尉、永昌百戶,贈右軍都督僉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隨從明成祖北征至半壁山荷賚,回衛甘州(今甘肅張掖)。
宣德九年(1434年),毛忠出兵哨哈喇脫歡山,擒首領完者帖木兒等,升任宣武將軍、永昌衛指揮僉事。
宣德十年(1435年)八月,策應鎮番等處。九月,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破阿台於三岔河,生擒偽千戶土昇。十一月,征討黑山寇,擒獲賜朵兒別台,升任指揮同知。
正統二年(1437年),升任甘州右衛操備。
正統七年(1442年),繕修沙州城堡,深得邊民信賴。正統九年(1444年),巡視北天、蒼毛目等處。
正統十年(1445年),毛忠以守邊之勞,進升為都指揮同知,並得到皇上賜姓。
正統十四年(1449年),哨接參將劉震軍馬至半截墩,遇敵奪獲被虜人畜甚眾,升任右參將,協助守甘肅。
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領兵繕修高台城堡。毛忠讓其子毛佺入京奏事,毛佺授百戶,回諭父子務必同心協力、盡忠報國。
禮部侍郎李實出使漠北,回來后說毛忠多次派使者交通瓦剌。詔令把他抓到京師。毛忠到達后,兵部審判了他的罪行,請求處以大辟之刑。明景帝朱祁鈺不許。兵部請將他貶官,發往福建立功。皇上於是遣他到福建,但他的官階照舊,令甘肅守臣將他的家屬遷到京師。居閩七年。
天順三年(1459年),毛忠以在鎮番破賊之功,進升為左都督。
天順五年(1461年),孛來以數萬騎兵分別搶掠西寧、庄浪、甘肅等道,進入涼州。毛忠鏖戰一晝夜,矢儘力疲,而敵人來得更多,軍中將士都失色。毛忠意志更堅,他安撫將士,又殊死搏鬥。賊寇見終不可勝,而官軍援軍也到了,便撤兵而去,毛忠竟得全師而還。
天順七年(1463年),永昌、涼州、庄浪塞外各番人多次製造邊患,毛忠與總兵官衛穎分頭討伐。毛忠先擊破了巴哇等大族。昝咂、馬吉思等族,別的將領攻不下的,毛忠又將其擊破。論功時,毛忠只得增加祿米一百石,而衛穎卻得世襲誥券,毛忠向朝廷提出意見,遂得封為伏羌伯。
成化四年(1468年),固原賊人滿四佔據石城造反。詔令毛忠移師討伐,與總督項忠等人夾攻賊人巢穴。毛忠由木頭溝直抵炮架山下,多有斬殺和俘獲。賊人稍稍退卻,毛忠親冒矢石連奪山北、山西兩峰。而項忠等軍也攻克了山的東峰,進到石城的東、西二門。賊人處境非常窘迫,相對號哭。突然起了濃霧,別的哨點起煙火報警,牽制了毛忠的部隊,賊人於是并力攻擊毛忠。毛忠力戰不已,被流矢射中而死,終年七十五歲。從子毛海、孫子毛鎧前來相救,也戰死。之後追封伏羌侯,賜伯爵世襲誥券,謚號“武勇”。
張廷玉:忠為將嚴紀律,善撫士。
祖父:拜都,從征哈密時,戰死。
父親:名寶,官至永昌百戶。
長子:毛佺,曾任百戶,天順二年(1458年)卒。
次子:毛儆,曾任百戶
兒子:毛海,固原之戰時與毛忠一起戰死。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