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二級學院

機電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第二機械系(彈藥系)。機電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以軍事為主、軍民融合、具有軍工特色的主要院系之一。

歷史沿革


機電學院前身是1954年創建的北京工業學院第二機械系,曾先後命名為力學工程系(八系)、機電工程系(八系)、機電工程學院等,2008年12月調整成立機電學院。
學院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和重點科研項目,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學院在圓滿完成上述任務的同時,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5年來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餘項,年均科技經費投入已突破2.5億元。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大閱兵儀式上有14種“撒手鐧”武器裝備是由機電學院研製或基於學院技術研製的。
截至2016年12月,學院有在校本科生910名,碩士研究生580名,博士研究生505名,每年招收本科生220人,碩士生220人,博士生100人。學院非常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在2016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上獲得“最佳創意項目”和“我最喜愛的項目”最高獎。學生科技作品在2009年、2013年全國“挑戰杯”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三等獎,在2010年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14年,學院科普支教團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稱號。
縱觀學院六十多年的發展過程,從誕生之日起,學院形成了“獻身國防、勇於創新、團結奮進、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培育了一批批青年優秀人才,結出了一批批豐碩的研究成果,在我國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史上,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印記。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2000年以來,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篇;2名兵器工程碩士研究生獲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學院擁有以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引信動態特性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多層次實驗體系。實驗室現有建築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1.4億元。
學院科研綜合實力雄厚,在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已取得較豐碩成果,多數成果已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應用併發揮了關鍵作用。2000年以來,學院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近三年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7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授權專利57項;被三大檢索(SCI、EIISTP)機構收錄論文共992篇。
學院重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外許多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學術合作關係。先後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及各類學術活動159次;先後派出9名教師出國進修、學習。
專業設置
院名稱專業名稱
機電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本碩博連讀班)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
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專業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具有“高遠的理想、精深的學術、強健的體魄、恬美的心境”,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在國民經濟和國防領域,從事機械裝備運行管理、機電產品設計、開發及機電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管理等方面工作。 畢業生基本要求:畢業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掌握機電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以及必要的生產實踐及試驗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了解本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和方向,具有較強的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創新素質、創業精神、團隊協作和社會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國際視野。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Bz:機械工程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機電控制工程基礎、計算機控制與伺服系統、機器人學等。 Az、As:現代控制理論機器人系統創新設計等。 畢業生專業領域: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機電工程領域。 畢業生工作類型:從事機械裝備運行管理、機電產品的設計、開發及機電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強調理論課程與實踐、研究環節相結合,注重學生創新的思維方法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畢業合格標準:總學分不低於160學分。 授予學位:本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安全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安全工程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理工結合、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研究與工程型人才。
畢業后5年左右在相關專業領域具備獨立從事如下工作的能力:
1)防火防爆工程設計及產品開發;
2)安全設計、危險辨識、安全評價;
3)安全監督管理,安全技術文件制定;
4)安全工程諮詢、教育與培訓。
畢業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安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用於分析和解決系統中的安全工程問題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系統中涉及燃燒、爆炸的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系統中人、機、環等安全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安全操作規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理念,考慮社會、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能夠基於安全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系統中涉及的燃燒、爆炸等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燃爆實驗、分析與解釋實驗數據,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系統中安全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安全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安全工程實踐和安全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安全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安全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不同學科背景成員組成的工程團隊中體現個人、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溝通:能夠就安全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安全工程管理的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部門、多行業及學科交叉環境中應用。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安全科學與工程的最新理論、技術及國際前沿動態。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主幹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化學、力學。
主要課程群:無機材料化學基礎,應用有機化學,應用物理化學,大學化學實驗,化工安全,危險化學物質分析,機械設計與工程製圖,電工和電子技術工程力學,爆炸物理學,工程流體力學及通風,安全系統工程學,防火防爆理論與技術,電氣安全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工程計算方法,機械與壓力容器安全,安全檢測與監控,爆炸危險性及其評估,安全管理與法規,消防工程基礎,專業綜合實驗-安全-課程設計。
畢業生專業領域:兵器、航空航天、公安、民爆、石油石化、安全監察監督管理。 畢業生工作類型:科研及設計、工程及項目管理、安全管理。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安全、化學和力學為主幹學科。本專業在燃燒爆炸安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畢業生可以在兵器、航空航天、公安、石油石化、民爆等部門從事安全系統設計、燃燒爆炸毀傷作用及物理模型、事故預測與控制、危險環境與狀態模擬、燃爆事故再現技術、人機安全、設備安全防護、系統安全評價和安全監察監管等。 畢業合格標準:總學分不低於168.5學分。 必修公共課程共計38.5學分。英語類課程8學分,計算機類課程5學分,思想政治理論課12學分,大學生心理素質發展0學分(8學時),形勢與政策2學分,體育2學分(1學分/64學時),軍事理論及訓練2.5學分,文獻檢索1學分,文化素質類通識教育課專項6學分。 基礎課程及工程基礎課程共計69.5學分。數學類21分,物理10,電子電工類6分,力學類12分,機械類7.5分,化學類11分,武器類2學分。 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共計31.5學分。防火防爆理論與技術4分,安全系統工程3學分,安全檢測與監控2學分、機械與壓力容器安全2.5分,電氣安全工程2學分,安全人機工程學2學分,安全工程計算方法2學分,危險化學物質分析3學分,化工安全2學分,消防工程基礎2學分,爆炸危險性及其評估3學分,安全管理與法規2分,管理學概論(網路課堂)1學分,經濟學概論(網路課堂)1學分,學科前沿及發展0學分(16學時)。 實踐訓練課程模塊共計29分。其中,專業實踐類22學分,機械設計實踐5學分,實踐訓練通識課專項(或創新創業實踐)2學分。 註:所有實踐(實驗、上機)學時1160學時,計48學分。 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培養目標:“武器系統與工程”專業以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常規武器系統為工程應用背景,培養適應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及社會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武器系統分析、設計、研製和實驗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可在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從事武器系統和機電產品工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高級工程科技人才。 畢業生基本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智能武器系統設計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系統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實驗測試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系統分析與綜合、工程設計與計算、計算機應用、試驗檢測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力學、信息與控制、兵器類專業基礎知識用於解決武器系統分析和設計問題。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力學、信息與控制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武器系統設計等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武器系統等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夠基於系統科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為理論基礎與科學原理,採用科學方法對武器系統設計中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系統分析與設計、建模與模擬以及試驗驗證,具備系統設計和工程實踐的能力,並通過系統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武器系統等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系統開發、系統模擬和系統實驗,包括系統新概念設計、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等,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與社會:能夠正確認識兵器技術對於技術與社會進步的引領作用和貢獻,具備將所學兵器技術拓展應用於其它工程技術領域的能力,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實現成就感。 9. 個人和團隊:培養學生能夠快速融入武器系統設計團隊的能力,能夠以負責人、團隊成員等不同角色在團隊中進行溝通和協調。 10. 溝通:能夠就複雜的武器系統設計問題與軍方客戶及業界專家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同時能夠熟練運用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方式清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設計方案、設計過程、回應客戶需求和質詢。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項目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並能夠在科學研究中持續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主幹學科 系統與分析,力學與機械,信息與控制 主要課程(Bz) 武器系統設計基礎、武器系統導論、系統工程與設計、機械系統動力學、流體動力學飛航力學、武器系統發射理論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自動控制原理、感測與測試技術、微控制器技術、協同控制與模擬技術、導航與制導技術(雙語)。 畢業生專業領域: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部門、試驗與使用部門、國防科技管理和規劃論證部門;涉及到智能機電產品研發、設計與生產的民用領域。 畢業生工作類型:系統管理與決策、分析與集成、設計與運行、研究與開發、研製與測試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複合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主要圍繞智能無人武器系統以及民用領域智能系統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 畢業合格標準:學生最低畢業學分應達到170學分,其中理論課程 140 學分,實踐教學環節 30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高度社會責任感、較好地掌握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兵器、航空航天及相關民用領域從事系統設計、技術研發、產品製造、試驗測試、使用維護、技術管理等工作。 畢業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物理、力學、機械、專業基礎知識用於分析和解決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相關問題,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物理、力學、機械、專業基礎知識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彈藥產品設計、彈藥毀傷效應及防護、民用爆炸所涉及的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針對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包含的彈藥產品設計、彈藥毀傷效應及防護、民用爆炸等涉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進行工程設計及開發,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理念,考慮社會、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具備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設計和實施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實驗的能力,並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溝通:能夠就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管理的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部門、多行業及學科交叉環境中應用。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學科最新理論、技術及國際前沿動態。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主要課程(群):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彈性力學、衝擊動力學、彈藥與武器系統概論、爆炸物理學、終點效應學、炸藥與裝葯、彈道學、彈藥工程設計、彈藥制導控制原理、動態測試技術、爆炸技術及應用、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和電子技術等。 畢業生專業領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炸等領域。 畢業生工作類型:科學研究、教學、設計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力學和機械工程為主幹學科,設有爆炸與毀傷技術、彈藥設計與效應評估、碰撞與衝擊動力學、數值模擬與模擬、靈巧毀傷與新概念毀傷、安全防護技術等方向,面向國防和民用工程領域,強調堅實的理論基礎、創新的思維方法和各學科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畢業合格標準:總學分不低於169.5學分。 公共基礎課程共計72.5學分,其中:數學類課程:21學分;物理類課程:10學分;化學類課程:3學分;英語類課程:8學分;計算機類課程:5學分;思想政治理論課:12學分;大學生心理素質發展:0學分;形勢與政策:2學分;體育:2學分;軍事理論及軍事訓練2.5學分;文獻檢索1學分;文化素質類通識教育課專項6學分。 專業基礎課程共計34學分,其中:電子電工類7分, 力學類15.5學分;機械類11.5學分。 專業課程共計30學分。 實踐訓練課程共計27學分。 專業選修課共計6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理工結合、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強的研究發展型人才。在力學與數學、土木工程、航天航空、建築工程、機械工程、船舶工程、核技術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等領域從事力學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實驗、教學等工作。 畢業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力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各種工程(如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問題。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力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工程實際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各種工程(如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各種工程(如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各種工程(如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主幹學科:數學、力學。 主要課程(群):數學分析、力學中的數理方法(I)、力學中的數理方法(II)、力學中的數理方法(III)、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機械工程基礎、電路分析基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計算力學基礎、塑性力學、振動力學、動態測試技術、應力波基礎、板殼力量、爆炸物理學、實驗力學等。 畢業生專業領域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與力學相關諸如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自然環境與災害、建築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開展工作。 畢業生工作類型: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基礎力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可在相關崗位上從事系統設計、研究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專業特色:本專業注重培養理工結合的複合型人才,強化計算科學在力學中的基礎教育,並通過專業實驗和專業實習等環節,使學生具備在力學及其相關的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設計開發相關實驗手段和軟體的能力,能夠分析並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畢業合格標準:學生最低畢業學分應達到165學分。 基礎課程共計96學分,其中:數學類課程29.5學分;物理類課程:10學分;力學類課程:12學分;機械類課程4學分;電子電工類課程4.5學分;思想政治理論類12學分、英語類8學分、計算機類5學分、形勢與政策2學分、體育類2學分、軍事理論1學分;文化素質通識課6學分。 專業必修課程共計24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共計12學分。 實踐訓練課程共計33.5學分。 授予學位:本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高度社會責任感、較好地掌握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兵器及相關民用領域從事系統設計、技術研發、產品製造、試驗測試、使用維護、技術管理等工作。 畢業生基本要求: 1. 能夠將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專業基礎知識用於分析和解決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相關問題。 2. 能夠應用上述專業知識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含能材料、含能器件所涉及的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能夠針對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包含的含能材料、含能器件及特種電源等涉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進行工程設計及開發,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理念,考慮社會、法律、文化等因素。 4. 具備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設計和實施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實驗的能力,並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能夠針對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夠基於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能夠理解和評價特種能源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 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能夠就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 11. 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理解並掌握特種能源工程管理的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部門、多行業及學科交叉環境中應用。 12.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學科最新理論、技術及國際前沿動態。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主幹學科化學,力學, 主要課程群無機化學基礎、有機化學基礎、應用物化學、材料分學;工程力學、爆炸物理學,燃燒學基礎;光電對抗材料基礎,功能材料基礎,含能材料學;含能元器件設計原理、特種電源技術、含能元器件先進位造技術、高能混合炸藥及裝葯。電工電子、機械設計與製圖。 畢業生專業領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破和加工。科研技術類、科研管理類。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化學和力學為主幹學科、兼顧機械電子。從化學基本原理、材料性能與製造、到功能器件的設計、製造與性能評估為培養次序。使學學生及具備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具備創新設計的思維和實戰能力。 畢業合格標準:總學分不低於160學分。其中:實踐訓練課程模塊共計34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理工結合、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工程(複合)型人才。 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及相關民用技術領域中從事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等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工程設計與產品開發、試驗測試、人才培養與技術管理等工作。 畢業生基本要求: 1. 能夠將數學、物理、化學、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基礎與專業知識用於分析和解決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相關的複雜工程問題。 2. 能夠應用數學、物理、化學、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基礎知識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系統中涉及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的相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能夠設計系統中涉及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相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安全操作規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理念,考慮社會、法律、文化等因素。 4. 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系統中涉及的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等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實驗數據,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能夠針對系統中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夠基於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能夠理解和評價涉及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相關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 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能夠就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部門、多行業及學科交叉環境中應用。 12.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安目標探測與識別、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的最新理論、技術及國際前沿動態。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群) 1. 基礎層次(Bz) 主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群):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高頻電子電路、隨機信號分析、數據結構與演演算法設計、近感探測原理、控制工程基礎、電磁波輻射與傳播、基於運算放大器的電路設計、微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嵌入式系統等。 專業特色課程(3~5門):近感探測原理、近感探測原理實驗、武器系統概論等。 2. 高級層次(Az) 主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群):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電路、隨機信號分析與估計、數據結構與演演算法設計、近感探測原理、自動控制理論與技術、電磁波輻射與傳播、基於運算放大器的電路設計、微機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等。 專業特色課程(3~5門):近感探測原理、近感探測原理實驗、武器系統概論等。 畢業生專業領域:面向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及相關民用技術領域,主要從事目標探測與識別技術、引信技術、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技術等方向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工程設計、產品開發、試驗測試、人才培養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畢業生工作類型:技術類崗位、商務類崗位、綜合管理類崗位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所設置的目標探測與識別、引信技術、武器系統安全與起爆控制等方向體現了本專業特色。其技術服務範圍涉及軍民兩大應用領域。強調系統工程、信息科學和控制理論的主導作用,注重計算機等現代科技和設計手段應用能力及系統綜合設計與開發能力的培養,特彆強調堅實的理論基礎、創新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畢業合格標準:學生最低畢業學分應達到166學分,其中實踐類課程學分不少於31學分。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22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全院目前具有正高級技術職務62人,副高級技術職務70人。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參與“複雜介質/結構的動態力學行為”國家自然科學創新群體建設。

學科體系

學院主持建設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參與建設一級國家重點學科1個。學院有本科專業5個;主持建設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1個,主持建設博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3個,參與建設博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9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
學院主持建設有兵器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以及機械電子工程、工程力學兩個二級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在2008、2012年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第一。
學院主持建設的本科專業共有7個,按兩大類招生。武器類專業包括武器系統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學;機電類專業包括機械電子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其中,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本科專業;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為首批入選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計劃專業;安全工程專業是國防科工委緊缺專業,2016年通過專業認證。

人才培養

設有6系3所,有3個公共實驗中心和7個專業實驗室,擁有以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機電動態控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仿生機器人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信部安全與防護協同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多層次實驗體系。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心: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機電動態控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北京市高精尖科技創新中心、教育部仿生機器人與系統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爆炸檢測檢驗與物證分析平台
課題組網站:非均相反應動力學實驗室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
校徽

領導團隊


姓名職務
陳鵬萬院長
王亞斌黨委書記
楊瑞偉副院長
王成副院長
張建國 副院長
劉彥副院長
黃廣炎副院長
韓姍杉副書記、副院長
徐豫新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特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