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扭轉
急性胃扭轉
胃扭轉是一種少見的病症。指胃的大,小彎位置發生全部或部分變換,引起上腹劇烈疼痛,並牽涉背部及下胸部,飽脹不適,噁心,嘔吐頻繁,嘔吐物中不含膽汁,上腹膨隆而下腹部平坦等臨床癥狀。
?
胃扭轉的臨床癥狀取決於其急慢性及扭轉的範圍和程度。
起病急驟,表現為上腹部(膈下型)或左胸部(膈上型)疼痛。膈下型胃扭轉病人上腹部顯著膨脹而下腹部保持平坦和柔軟;而膈上型胃扭轉病人出現胸部癥狀而上腹部可以是正常的。胸痛可放射至臂部、頸部並伴隨呼吸困難,故常被誤診為心肌梗死。
急性胃扭轉病人常有持續性的乾嘔而嘔吐物甚少。很少出現嘔血,若有嘔血則往往提示黏膜缺血或食管裂傷。1904年,BoIrchardt描述了急性胃扭轉特徵性的三聯征:
(1)持續性的乾嘔,很少或無嘔吐物。
(2)突然發生的嚴重而短暫的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3)胃內難以插入胃管。
慢性胃扭轉病人常有非特異性癥狀如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燒灼感、上腹脹滿或腹鳴,多於餐后誘發。儘管病人很少有胃食管反流的癥狀,但內鏡檢查常可發現食管炎。間斷性胃扭轉的疼痛與急性胃扭轉相似,但程度輕,正因其短暫性的特徵,常被誤認為是胰膽道起源。對於有食管旁疝的病人發生間斷性上腹疼痛,特別是伴有嘔吐或乾嘔者應考慮慢性間斷性胃扭轉。
併發症:
1.急性胃扭轉 晚期可出現血管閉塞、胃壁壞死穿孔、嚴重的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死亡。病死率可高達30%~50%。
2.慢性胃扭轉 少數因扭轉部位黏膜損傷或胃本身的病變,可有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胃扭轉必須施行手術治療,否則胃壁血液循環可受到障礙而發生壞死。如能成功地插入胃管,吸出胃內氣體和液體,待急性癥狀緩解和進一步檢查后再考慮手術治療.
在剖開腹腔時,首先看到的大都是橫結腸系膜後面的繃緊的胃後壁。由於解剖關係的紊亂以及膨脹的胃壁,外科醫師常不易認清其病變情況。此時宜通過胃壁的穿刺將胃內積氣和積液抽盡,縫合穿刺處,再進行探查.
在胃體複位以後,根據所發現的病理變化,如膈疝,食管裂孔疝,腫瘤,粘連帶等,予以切除或修補等處理。如未能找到有關的病因和病理機制者,可行胃固定術,即將脾下極至胃纓門處的胃結腸韌帶和胃脾韌帶緻密地縫到前腹壁腹膜上,以防扭轉再度複發.
部分胃扭轉伴有潰瘍或葫蘆形胃等病變者,可行胃部分切除術,病因處理極為重要。術前要注意水,電解質失衡的糾正。術后應持續進行胃腸減壓數天.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一)取穴
(二)治法
針灸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以主穴為主,適當加配穴,中脘、胃俞宜配合應用亦可單取足三里穴。足三里,用28號1.5寸毫針直刺,一般酸脹感可擴散至足背,有時有麻電感至足背。單用足三里時,可給予硫酸鋇混懸液500ml口服。余穴採用“氣至病所”手法,亦最好能激發出氣至針感。均採用瀉法,以提插捻轉手法,持續運針20~30分鐘,刺激強度可由弱到強。背部輸穴,亦可接通電針儀,疏密波,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刺激量為宜,通電30分鐘。針后,艾卷雀吸法灸腹部穴位和三陰交穴,每穴15分鐘左右,至皮膚潮紅,暖氣入腹。也可用紅外線腹部照射15分鐘。每日針灸1~2次。
(三)療效評價
以針灸為主治療140例,全部獲愈[1~7,10~12]。
(一)取穴
主穴;梁丘、地機、溫溜、養老。
(二)治法
選好穴位后,局部常規消毒,取30號毫針針刺,得氣后留針10~30分鐘,留針期間每隔4分鐘行針1次,均採用捻轉瀉法,刺激強度由弱到強,同時令患者配合收小腹,挺胸運動,並做3~5次仰卧起坐活動。每日1次,3~5次為1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定標準:痊癒:臨床癥狀消失,X線鋇透胃復們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X線鋇透胃尚未完全複位;無效:臨床癥狀同治療,X前線 鋇透胃扭轉未改善。
共治療26例,結果:痊癒20例,顯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3%[13]。
(一)取穴
主穴:上脘透中脘、承滿、足三里。
配穴:下腹痛加三陰交,脾胃虛弱加脾俞、胃俞,失眠加太陽、安眠。
(二)治法
主穴均取,據症加配穴。首先將毫針刺入穴位,提插捻轉平補平瀉,針後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14~16次/分,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出針后選1~2穴,以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入2毫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2例,結果痊癒3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5%[9]。
[|]黃德洲。穴位刺激療法治療胃扭轉二例。新醫藥學雜誌 1976;(9):35。
[2]解放軍161醫院理療科。電針、紅外線照射治療胃翻轉4例。中華理療雜誌 1980;3(2):98。
[3]馬兵。電針治療胃翻轉一例。遼寧醫藥 1980;(1):3。
[4]嚴玉林。針灸治療胃扭轉。新中醫 1980;(1):44。
[5]羅偉。針灸治療胃扭轉一例。上海中醫藥雜誌 1980;(1):32。
[6]萬耀先,等。針刺治療胃扭轉9例。中醫雜誌 1980;21(11):49。
[7]韋勇。針刺治癒胃扭轉一例報告。廣西中醫藥 1981;(3):36。
[8]張之珠,等。耳針加顛簸法治癒胃扭轉。山東中醫雜誌 1984;(6):43。
[9]朱敏,等。電針和穴位封閉治療胃扭轉42例。中醫研究 1989;2(3):39。
[10]劉建民,等。針灸治療胃扭轉7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90;10(6):13。
[11]李振華。針刺足三里整復胃扭轉51例。山東中醫雜誌 1992;11(4):28。
[12]李發儀,等。針刺治療胃扭轉7例。實用中醫藥雜誌 1996;12(1):24。
[13]郎福文。獨取郄穴治療急性胃扭轉26例。針灸臨床雜誌 1997;13(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