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阮遇仙
南朝宋劉義慶的作品
劉阮遇仙是古老的的神話傳說故事。劉晨、阮肇入山遇仙結為夫婦的事。整個故事並沒有什麼怪異色彩,而是洋溢著濃厚的人情味。敘述細緻動人、委婉入情。特別是仙女們的音容笑貌顯得逼真動人。長期以來,這一故事廣為流傳,已成了後來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
故事通過美好仙境的描述,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群雄割據、戰爭仍頻、充滿罪惡和種種艱難困苦的現實世界的厭惡和鄙棄,政治色彩是濃厚的。同時,從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超凡入聖的仙女,也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求。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飢餒殆死。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岩邃澗,永無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數枚,而飢止體充。復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飯摻,相謂曰:“此知去人徑不遠。”便共沒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來。”晨肇既不識之,緣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乃相見忻喜。
問:“來何晚邪?”因邀還家。其家銅瓦屋。南壁及東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絳羅帳,帳角懸鈴,金銀交錯,床頭各有十侍婢,敕云:“劉阮二郎,經涉山岨,向雖得瓊實,猶尚虛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飯、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畢行酒,有一群女來,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
酒酣作樂,劉阮欣怖交並。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往就之,言聲清婉,令人忘憂。至十日後欲求還去,女云:“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邪?”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遂呼前來女子,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
永平五年;即公元六二年。
剡(shan扇)縣:今浙江省嵊州市和新昌縣(唐朝末年,軍閥割據,擁兵自立,唐乾寧三年(896),錢鏐攻下越州,建立吳越國。吳越王錢鏐因都城錢塘江至溫州路途悠遠,剡東南人員往來,特資交流,比較頻繁,而沿途無驛站接應,於是在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分剡東13鄉置新昌縣)。
天台山:現在狹意指為浙江省天台縣內的山脈,而實際上天台縣是在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才定名為天台縣,此前稱始平或始豐。此書作者為南朝宋(公元420--479)因此書中的天台山泛指現在紹興與台州兩地區中間的廣大山脈。東晉章安令孫綽(341-371)作《游天台山賦》中也包括現在的新昌縣天姥山。
捉:拿。向:剛才。如似有舊:似曾相識。舊,舊識,舊時相識的人。
絳羅帳:紅絲綢的帳子。絳,大紅色。山岨:山裡險峻難行的地方。岨,戴土的石山。
宿福所牽:前生的福氣把你牽引到這兒來的。罪牽句:罪孽牽纏著你不放(指一定要回塵世),叫我有什麼辦法呢。
漢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劉晨、阮肇到天台山採藥。天台山崇山峻岭,峰巒疊嶂,千姿萬狀,蒼然天表,林深草茂,荒野僻壤,深不可測。劉阮二人只管埋頭採藥,不覺得天色已晚,肚子飢餓了,怎麼辦?忽然發現山上有桃,就隨手摘幾個桃子充饑。一邊吃桃子,一邊沿山灣小溪走,在小溪邊以茶杯取水時,看見溪中有“胡麻飯”,他們想溪中有胡麻飯,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只見溪邊有兩位女子,十分漂亮。這二位女子看見劉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說:“劉、阮二郎為何來晚也?”好像老朋友相識一樣。
劉阮二人一驚,不容遲疑,就被邀到家。走進家門,房內絳羅帳,帳角上掛著金鈴,上有金銀交錯,還有幾名婢女。進入餐桌吃飯時,有胡麻飯、山羊脯、牛肉,菜肴相當豐富,又有美酒,還有吹、弦、拉、彈伴唱,嘻嘻哈哈,熱熱鬧鬧地吃喜酒。用完飯,幾個侍女捧著桃子,笑笑說:“二位貴婿隨我來。”
隨伴進房間與二位仙女結為夫妻,各就一間帳宿。過了十天,劉阮要求回鄉,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子規啼春,劉阮思鄉心切,二位仙女終於允許他們回去,並指點回去路途。劉阮到家找不到舊址,到處打聽,結果在一個小孩子(第七代孫子)口中聽到,長輩傳說祖翁入山採藥,因迷路不知道在哪裡?劉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經到了第七世即晉太元八年(388年),過去了幾百年時間,沒了老家,只得返回採葯處尋妻子。
結果劉阮二人怎麼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邊踱來又踱去,徘徊不定。後來該溪叫惆悵溪、溪上的橋叫惆悵橋。這溪就是現在的桃源溪,橋即桃樹塢的迎仙橋。後人在那裡建了劉阮廟,廟內塑有頭戴斗笠,肩背竹簍,手拿葯鋤的劉阮像。山上有採藥徑、阮公壇、仙人洞等。
劉阮二人在那裡徘徊了一陣以後,便在山上住下了來,不久就在當地成家繁衍後代,這就是現在的劉門山,當時該村村民全部姓劉,因交通不便,山上生活艱苦,慢慢外流。劉晨的後裔劉尚之,在唐代攜帶家小從劉門山遣到廣西貴縣,在貴縣生下第三個女兒,取名劉三姐,就是後來的歌仙。后又攜帶全家流寓廣東陽春縣,對此,廣東《肇慶府志》、《陽春縣誌》均有記載,所以,歌仙劉三姐的祖籍就在新昌的劉門山。
選自《幻子仙城》神話故事山水人物:天台山藥仙。劉晨。阮肇。後人為了傳唱這個凡人遇仙女的故事,把劉阮遇仙女的天台山部分稱之為天姥岑。天姥意指天上的仙女吧!引得眾多文人雅士慕名前來,特別是在唐代達到鼎盛,在唐詩中的出現率相當的高。
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
劉義慶
志怪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403~444)撰。《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20卷(兩《唐志》作30卷)﹐是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篇幅較大的一種。原書久已失傳。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集佚文 260多條。所記都是神鬼怪異故事﹐與《搜神記》同為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書中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廣為流傳﹐龐阿與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離魂記》的情節相似﹐廣平太守徐玄方女復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雛型。《幽明錄》與作者所編《世說新語》相似﹐也是根據前人舊說纂輯而成﹐不是個人創作﹐所以有不少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後記》相同的故事。唐人編纂《晉書》時亦曾採取其中的資料。
其中的許多作品篇幅明顯增長,有的已多達一千多字;許多作品情節曲折,神怪形象多具人情,和易可親,極富現實性;許多作品敘事具有抒情寫意的詩化特徵,有的穿插文人化的詩歌,使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可見《幽明錄》已開有意為小說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