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鎮

上海市浦東新區轄鎮

高橋徠鎮隸屬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北部,北毗吳淞口,西臨黃浦江,與楊浦區相鄰,東與外高橋港區、保稅區相接並毗長江口,南與高行鎮相鄰,總面積3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鎮政府機關駐張楊北路5118號。截至2017年底,高橋鎮下轄14個村、29個社區,總人口177875人。

2014年,高橋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79億元,稅收22.72億,地方財政收入6.84億,實現內資註冊資本23.27億元,合同外資0.82億美元,實到外資0.27億美元。

高橋鎮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安全社區、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上海市文明鎮、上海市雙擁模範社區等榮譽稱號。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歷史沿革


自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起,高橋向隸崑山縣。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起,乃隸嘉定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設依仁鄉仍隸嘉定縣,雍正三年,析嘉定東境置寶山縣,高橋隸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始設分防駐鎮,縣丞公廄設高橋城隍行宮東南義王弄。
宣統二年(1910年)始設高橋鄉,仍隸寶山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高橋區,隸上海特別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浦東北區,稱高橋鎮。
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1945年至1949年),改三十一區,隸上海市,轄區南至西溝,東至高東,北至凌橋。
1徠949年5月26日解放,隸屬上海市,設高橋區。
1956年1月建東郊區,改東郊區海濱鄉。
1958年9月,隸浦東縣東風人民公社,后改高橋人民公社。
高橋鎮
高橋鎮
1996年10月,為浦東新區外高橋鎮。
1998年10月,撤外高橋鎮、原高橋鎮,建高橋鎮。
2000年6月,撤原高橋鎮、凌橋鎮,組建高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橋鎮位於浦東新區北部,北毗吳淞口,西臨黃浦江與楊浦區相鄰,東與外高橋港區、保稅區相接並毗長江口,南與高行鎮相鄰,總面積38.73平方公里。鎮區東西寬約4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海岸線長11公里。地處北緯31°34′至31°39′,東經121°14′至121°57′。
高橋鎮
高橋鎮

地形地貌

高橋鎮地形從吳淞口起,向東南展開,略呈三角形。東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在3.5~4米。自凌橋三岔港向東展開,呈拇指形。

氣候特徵

高橋地區屬北亞熱帶南緣,是季風盛行地區,受海洋性氣候調節,嚴寒酷暑時間短,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氣候條件優越。四季分明,溫度適中,雨水充沛,空氣濕潤,以晴雨相間天氣為主,夏天多雷陣雨,大旱大澇和其它特大自然災害不多。光照充足,有利於各種喜溫作物生長。四季分佈,大體上以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獸類:水獺、黃鼬、狸貓、豬獾、狗獾、野兔等。
禽類:貓頭鷹、雁、鳧、雉、鵪鶉、鴿、斑鳩、布穀鳥、畫眉白頭翁鸕鶿、黃鸝、啄木鳥、喜鵲、杜鵑、鶴等。
魚類:鱸魚、鯔魚、黃鱔、鰻鱺、泥鰍、銀魚、串條魚、黑魚鱖魚、橫鯰等。
貝類:螺螄、黃蜆、三角帆蚌、褶紋冠蚌、背角無齒蚌等。
爬行動物:龜、鱉、青梢蛇、秤星蛇、四腳蛇赤練蛇、蝮虺蛇等。
高橋鎮
高橋鎮
樹木:槐、杉、楊柳、香樟、皂角、冬青、檀、楓楊、桑、柘朴、枝楊、榆、黃楊扁柏、楮、樗、楝、梓、銀杏、梧桐、雪松、棗樹、杞柳等。
竹類:蒲基竹、大園竹、蘆竹、慈孝竹、小簾竹、燕竹、篾竹、黃菰竹、紫竹、壽星竹、鳳尾竹等。
藥用植物:白朮何首烏菖蒲、麥門冬、香附天花粉紫蘇車前子天南星旋覆花半夏高良姜紫花地丁山慈菇香薷竹節菜、地黃、牛膝、薏苡仁、金銀藤、商陸、貫眾、旱蓮草、木賊草等。
雜植類:絲草、甘稞、玉帚、蒲、茭、荻、蒲公英、野莧、川穀、茳草、牛舌頭草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高橋鎮下轄14個村、28個社區。政府駐地浦東新區張楊北路5118號。
鎮北村倉房村
西新村新農村
屯糧巷村顧家圩村
三岔港村龍葉村
南塘村炮台浜村
陸凌村新益村
北新村凌橋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11月1日,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高橋鎮總戶數40847戶、總人口116630人,其中男性61507人,女性55123人;外來流動人口15746戶、41850人,其中男性24620人、女性17230人。2012年,高橋鎮總人口20.95萬,其中戶籍人口8.88萬人。
截止2017年,常住人口177875人。
高橋鎮
高橋鎮

民族

高橋鎮有: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羌族仡佬族等15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高橋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79億元,與2013年基本持平;稅收22.72億,同比2013年增長8.91%;地方財政收入6.84億,同比2013年增長11.27%。實現內資註冊資本23.2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0.78%;合同外資0.82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60.8%;實到外資0.27億美元。

第一產業

高橋農業生產,歷來以種植業為主,高亢地植棉,低洼地種水稻。“六五”期間農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些農業科學技術被推廣應用,糧食生產達到高產、穩產。2003年高橋鎮的農民人均收入8061元、勞均收入13990元。2014年高橋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400元。

第二產業

高橋鎮在明清時期家庭手工紡織已逐步形成產業。民國四年(1915年)楊金標集股在高橋鎮義王路620弄3號開設公興布廠,這是高橋最早的現代工業。民國十六年,光華火油公司建立,石油化工業開始在高橋形成。
20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后,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港
高橋鎮
高橋鎮
區相繼在高橋建成投產,帶動了高橋第二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少與石油化工、港區、保稅區相配套的大企業、外資企業、聯營企業落戶高橋,逐步形成了以國營、集體工業為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格局。2014年,高橋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79億元。

第三產業

高橋鎮域的商業始於明清時期,到民國已有較大的發展,市場較為活躍繁榮,商鋪多達400餘家。解放后,私營商業走上了集體化道路,國營、集體商業佔了主導地位。改革開放后,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促使商業體制進行重大調整,使國營、集體、民營、個體商業進一步得到迅速發展,2003年3月底,高橋已有商家2000餘戶。2005年,高橋鎮第三產業收入106.27億元。2012年高橋鎮引進的355個招商項目中,貿易型、服務型項目佔到97.5%,倉儲、房地產項目同比下降了60.9%。二、三產業比重達41:59。

交通


浦東新區高橋鎮
浦東新區高橋鎮
高橋鎮擁有海陸空立體交通優勢,楊高路是浦東新區南北向主幹道,寬50米,長24.5公里,通過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將高橋鎮與浦西連為一體。距市中心20公里。外環線從鎮東側通過,在張華浜地區通過隧道穿越黃浦江,直達吳淞港區,並可與全國路網尤其是過道幹線貫通。
由於高橋鎮比鄰外環與跨江隧道,往北通過瀋海高速可以直達崇明,南通,泰州,鹽城,連雲港;往西可以直接上高速達到蘇州,無錫,常州;往南則可以走滬杭滬嘉高速前往浙江。
從高橋鎮出發,到虹橋國際機場35公里。40公里直達浦東國際機場外高橋港區連接長江深水岸線與外高橋保稅區,西距吳凇港口約7公里,東距長江出海口約85公里。
高橋鎮東邊的外環運河,連通長江和黃浦江,河寬44.5米,具有300噸級的駁船能力,是貨運經內河運輸的主要通道。

社會


醫療衛生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總院)-高橋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總院)-高橋
截至2014年,高橋鎮有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家衛生服務中心,1家上海市級醫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健康管理、康復為特色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院始建於1931年,由杜月笙創建,醫院建築面積80000餘平方米,核定床位730張,設有臨床科室33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專科1個,市級重點專科/專病6個,區級重點學科/專科/專病18個,院級重點專科7個。

教育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清末,高橋始有寶界小學。民國以後,鄉鎮有識之士紛起辦學,適黃炎培創辦的農村改進會以高橋為試驗區,興學更為一時所崇尚。
解放以後,廢舊教育,倡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成為培育一代新人的搖籃。截至2014年,鎮域已有幼兒園10所,小學7所,普通中學6所,高等專科1所。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是上海唯一培養應用型警務人才的全日制公安高等院校。學校佔地面積近660畝,校舍建築面積15萬餘平方米,分為浦東、莘庄兩個校區。有教學系部6個、專任教師290人。

民生

2014年,高橋鎮完成了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建、老街低電壓改造、海高一村等8個小區的技防設施改造、鎮城市綜合管理指揮中心建設,完成凌橋養護院項目前期工作,凌橋社區新建幼兒園項目正式開工。
凌橋動遷安置基地2450多套房屋完成交付,1500多戶動遷過渡家庭喬遷新居。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N5-1地塊動遷房正式開工。完成老街積水點改造及部分舊里衛生設施改造,逐步改善老街居民生活現狀。實施中凌濱江苑、東港苑屋面及外牆整修工程。完善小區設施,對15個小區實施綠化、晾衣架和廢水管等改造。

社會保障

2014年,高橋鎮幫助1180人成功就業,扶持25家企業成功創業,創業型城區創建工作初見成效。發放區、鎮兩級救助金1909萬元,受助群眾達1.5萬餘人次。發動4.4萬多人參加慈善公益聯合捐,籌集善款420餘萬元。配合濱江森林公園二期項目,對5個村17個生產隊的1166名被征地農民落實征地保障,簽約率達96.2%。開展老年人健康干預、婦女青少年心理關愛服務、防災減災社區行等公益項目,完成國防動員演練,雙擁、殘聯和為老服務工作。取締非法行醫5處。成立計生技術服務指導站,加強孕檢服務。

旅遊


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共有600多件展品,95%是真品,多數來自當地民間,貼近高橋、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濃縮了高橋上千年的歷史,較全面反映了高橋的歷史文化、生產生活以及鄉風民俗等各個方面。開闢本館,旨在展示本土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使高橋古鎮更趨輝煌。
高橋絨綉館
2009年高橋鎮政府斥資600多萬元建造了“高橋絨綉館”,並賦予展示、製作、銷售、保護、傳承五大功能,已免費向遊人開放。館內藝術展品150多幅,其中不少藝術精品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工藝和社會價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高橋絨綉”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濱江森林公園
濱江森林公園
濱江森林公園
濱江森林公園是上海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郊野森林公園。位於浦東新區最北端,隔黃浦江與炮台山相對。公園設濕地植物觀賞園、生態林保護區、濱江岸線觀景區、薔薇園、木蘭園、杜鵑園、果園區等多個自然景點,還安排了遊覽觀光車、電動遊船、水上步行球、休閑自行車、電動碰碰船等遊樂項目。公園內特別鋪設了木棧道讓遊客穿越水系和林區,開闢了鳥道、魚道和蟲道。在濱江森林公園裡可以看到春鵑毛杜鵑、夏杜鵑、高山杜鵑等4個系列20多個品種5000多株杜鵑,其中高山杜鵑從未在上海種植過,是從外地野山上尋覓而來。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表彰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鎮”。

代表人物


王松雲(1857~1930),乳名毛毛。出生於費陸家宅貧苦農民家庭。少時讀過“四書”,隨父學習泥水匠和木匠手藝。清末,王購得鎮南農田自建中西合璧式住宅,並建造兩排街房約長50米,房屋14間,租給商人開店,此街稱為王新街。
鍾惠山,上海浦東高橋海濱村人,浦東人民的勞動特色是“三刀一針”中,憑一把泥刀起家的代表人物。在上海營造不少里弄石庫門房屋,是以發跡,稱“高橋首富”。20世紀20年代末,在鎮西街建五開間四合院新宅一座(鍾氏民宅)。30年代初,於鍾家弄74號建造“鍾氏家祠”。2002年1月,“鍾氏民宅”和“鍾家祠堂”均由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列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
謝秉衡(1885~1966),上海高行鎮南胡家弄人(今屬高橋鎮)。幼習建築,后在上海開設竹建行。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上海合股開設裕昌營造廠。民國23年前後,在虹口一帶,先後承建上海市政府大禮堂、上海煤氣廠、虯江碼頭等工程。謝熱心於家鄉公益事業,修建仙鶴萬壽橋、瞿家宅橋,資助高橋日新小學(現為高橋小學)新建校舍。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后改名鏞,字月笙,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7月15日生於沈家弄(陸家堰東面)杜文慶家。民國16年(1927年)與黃金榮、張嘯天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充當打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委任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等要職。1949年4月,攜家去香港,1951年8月16日病故。其遺體后被運往台灣,葬於台北。
高橋鎮
高橋鎮
李平書,出生於浦東高橋古鎮的中醫世家。光緒年間,先後署廣東陵豐、新寧、遂溪知縣;湖北武備學堂總稽查、提調;光緒二十九年轉任江南製造局提調,兼任中國通商銀行總董、輪船招商局董事、江蘇鐵路公司董事。創立醫學會,創設中西女子醫學堂、南市上海醫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開辦華成保險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