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相聲

怯相聲

《怯算命》是相聲老藝人張玉堂(藝名“張燒雞”,現居西安)四十年代根據德壽山單弦拆唱腳本移植整理而成,很多演員都表演過。對這個段子,著手整理下功夫最深、費心血最大、演出場次最多、劇場效果最火的,當屬老藝人李潔塵,即李伯祥之父。李潔塵晚年改工捧哏與馮立鐸搭夥,而表演這個段子時,馮為李捧哏,相聲界公認《怯算命》是李潔塵拿手的保留節目。

來源


天津電視台《托起明天的太陽——1996年春節文藝晚會》,錄編了著名相聲演員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傳統段子《怯算命》1。
李伯祥的表演,吸收了李潔塵及其弟子趙心敏的表演精華,結合自身的特點,迎合當今青年觀眾快節奏的要求,整理排演了這個段子。演員摹擬逼真,觀眾的掌聲、笑聲不斷。這掌聲和笑聲,無疑是觀眾和演員站在一起,對近年來如死灰復燃的迷信之風,進行了有力的抨擊和鞭笞。瞎子“算”的卦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自圓其說,把這種騙人的伎倆揭露得淋漓盡致。不知觀眾是,否理解《怯算命》的主題思想,並非停留在諷刺算命的瞎子上,而是通過這個冒牌算命人的表演,揭露了不懂裝懂,耍盡伎倆,“見錢眼開”的騙子行徑.,頗具現實意義。
《怯算命》既然是思想性很強的傳統節目,又倍受觀眾歡迎,為什麼到今天才和廣大電視觀眾見面呢?究其原因是在這個“怯”字上。帶“怯”字的相聲很多,我們不妨統稱為“怯相聲”。“怯相聲”三、四十年代曾有過一段輝煌,曲目足有三十多段,題材廣泛,劇場效果火爆,它沾了這個“怯”字的光。建國后,劇場演出及電台廣播中,“怯相聲”幾乎銷聲匿跡了,其原因也是受“怯”的“株連”。
“怯”的本義之一,是舊時北京人對地方音的貶稱,謂之“怯口”。“怯”的引申義則是內行人對外行人(包括城裡人對鄉下人)的蔑視與貶低,謂之“怯貨”、“怯勺”等。“怯相聲”的含意也未出乎其本義與引申義。

相關作品


下面請參照《“怯相聲”簡表》
用“怯”的本義命名的段子
怯雜學2
怯二黃3
怯唱戲4A
南北怯5A
用“怯”的引申義命名的段子(不倒口的) 怯唱戲4B
怯相面6
怯教書7
怯教學8
怯文話9
怯轉文(見9)
怯堂令10
怯吃飯11A
怯講究12
怯太太逛商場13
怯賣菜14
怯票戲15
用“怯”的引申義命名的段子(模擬人物有倒口成分的) 怯唱戲4B
南北怯5B
怯拉車16
怯剃頭17
怯嫖18
怯算命19
怯念兒(見19)
怯進京20
怯貨進京(見20)
怯當行21
怯進京(見21)
怯跟班22
怯下人(見22)
“怯”的本義與引申義並用而命名的段子 怯吃飯11B
怯吃飯23
怯說書24
怯大鼓25
怯講演26
怯快書27
怯跑堂28
怯洗澡29
怯治病30
怯扎針(見30)
怯堂會31
怯弦子書(見31)
怯家當子(見31)
怯尋宿32

“怯”的意義


“怯”的本義即“怯口”,相聲行內稱“倒口”,是指變口音的表演,系演員諸技藝中“學”的範疇。用本義命名的“怯相聲”有四段。
由“怯”的本義的引申義(蔑視貶低外行人)命名的“怯相聲”佔大多數,有二十多段。採用和不採用“倒口”手法的大約各佔一半。這一部分段子即使採用了“倒口”手法,但其中心思想還在於“怯”的引申義。這部分段子中,有一個別現象,有的演員把很多段子都統稱為《怯唱戲》,《怯唱戲》究竟包含多少段子,尚未有準確的答案,參見注4。
還有一些“怯”的本義與引申義並用而命名的“怯相聲”十一段。在這類作品中“怯”的雙重意義水乳交融,本義的應用,使引申義的表現更加形象化;引申義做為主線,又為本義的表達,起了延伸發展和深化主題的作用。

歷史


四十年代,京津等地出現了一股人為的“‘怯相聲’熱”。當時的觀眾就熟知“怯”的本義與引申義。就本義而言,“怯口”是備受歡迎的。就連《繞口令》這樣多年用正口表演的段子,為適應觀眾的口味,不少演員都改用“怯口”,增加了藝術色彩,又提高了劇場的火爆程度33。《繞口令》用“怯口”表演沿襲至今,“怯口”段子也由那時起數目不斷增加。就“怯”的引申義而言,觀眾知道“怯”是講外行人所乾的事。外行人不論幹什麼事,經過概括和藝術加工,肯定多處違反常規,笑話百出,預感到一定可樂,故深受歡迎;有很多“怯相聲”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創作、整理或派生出來的。形成了報刊或劇場的廣告中,“怯相聲”越多,上座率就越高的局面。
為了迎合“‘怯相聲’熱”,很多演員及劇場、電台操持業務的人把本來沒有“怯”字的相聲曲目,加進了或改成了帶“怯”的,成為“怯相聲”(參見註釋6、7、11A、12、21、30)。在“怯口”段子中,曲目由非“怯相聲”改成“怯相聲”的也有一些(參見註釋26、30A);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靠攏“怯相聲”而更名的這些段子中,對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多含貶義;如把《山東兒跑堂》改成《怯跑堂》,而含褒義的都未改,如沒把《山東鬥法》改稱“怯鬥法”還有的“怯相聲”,同一段曲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帶“怯”字的名稱(參見註釋9、19、20、21、22、30、31)。

成績


相聲是屬於人民口頭創作性質的民間藝術,究其本質來看,是由勞動人民所創造;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藝術形式。在現今流傳下來的包括“怯相聲”在內的三百餘段傳統相聲,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這是在階級社會中形成的一種必然的歷史現象。我們應該把包括“怯相聲”在內的傳統相聲視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剖析這些曲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行加工整理。建國后,相聲界正是這樣做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常上演的曲目有《怯算命》、《怯講究》、《怯治病》、《怯教書》、《怯當行》等。還有根據《怯文話》摘錄整理出來的兩段《轉文》;根據《怯講演》摘錄整理出來的《家務事》等。再有一些曲目,雖然名稱沒有變,但內容與人物的關係有較大的改動。如原情節是諷刺農民的《怯跟班》、《怯進京》、《怯吃飯》等,經整理后反其意而用之,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才智,揭露地主,資產階級的愚昧無知,將傳統相聲賦予新意;升華了主題。

缺失


儘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回顧一下建國以來對傳統相聲,特別是對“怯相聲”的挖掘整理工作,還是有著“左”的干擾而留下的痕迹,現舉三例說明。
其一,大批的“怯相聲”瀕於失傳,有的連曲目都未搜集起來。
其二,“怯相聲”中的一些“臭活”,結構或技巧很好,應借鑒過來用於創作中,可至今無人敢問津。
其三,建國后,相聲界盡量迴避“怯”字,如把《怯講究》、《怯算命》、《怯拉車》等分別改稱《自找罪受》、《瞎子算卦》、《拉車論》等。其原因怕被指責為觀念舊,這次《怯算命》在熒屏上出現,客觀上才恢復了“怯相聲”的正名。
我們在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單位和人員中,應當積極挖掘整理傳統曲目,讓更多的“怯相聲”得到加工整理,把“怯相聲”中的手法及其精華部分吸收過來,運用到今後的相聲創作中去,為弘揚民族文化貢獻我們的力量。

註釋


1.晚會錄像帶上的字幕,將《怯算命》誤寫成《怯算卦》。
2.《怯雜學》對口相聲。別稱《南腔北調》,侯寶林整理后定名《戲劇與方言》。
3.《怯二簧》對口相聲。本名《山東二簧》,亦稱《桑園會》、《秋胡戲妻》、《怯唱戲》。現有趙振鐸趙世忠等人的錄像`錄音。
4.《怯唱戲》對口相聲。
A.見《怯二黃》
B.有的演員用此做標題一周不變,其實都是些唱戲出錯鬧笑話類的段子,如有倒口成分的《王寶釧洗澡》和沒有倒口成分的《空城計》、《文昭關》、《黃金台》、《武松打虎》、《渭水河》、《戰馬超》等。
5.《南北怯》對口或單口相聲。
A.即《買竹竿》,現有郭全寶口述本。
B.用《買竹竿》的“瓢把兒”(北方人去上海要麵湯給洗臉水)做為“南怯”,把《五興樓》做為“北怯”,合併而成。
6.《怯相面》對口相聲。留有焦德海劉德智合說的唱片和唱本。張傑堯緒德貴戴少甫於俊波表演時曾取名《滑稽相面》。現有馬三立張慶森的口述本《相面》和葉利中的整理本《大相面》現有馬三立、王鳳山、常寶霆白全福蘇文茂於世猷的錄音錄像;有侯寶林、郭啟儒殷培田、劉辰等人的錄音。
7.《怯教書》單口相聲。本名《麥子地》現有張壽臣的口述本《麥子地》和葉利中的整理本《歪教書》。
8.《怯教學》北京的曲目,內容不詳。
9.《怯文話》對口或單口相聲。亦稱《怯轉文》
A.誤解文言句子的幾個小故事羅列而成。現有兩段錄音均摘錄此段內容,佟大方、譚伯如的《轉文》節錄“廿之一,不夠念兒”部分;徐德魁的《轉文》節錄“斷老弦”部分。
B.《家堂令》的別稱,現有孫少臣的口述本。
10. 《怯堂令》對口相聲。注9中AB兩部分合二而一的別稱。
11. 《怯吃飯》對口或單口相聲。
A.即《五興樓》現有馬敬伯的整理本和葉利中的整理本《學手藝》。班德貴在業務場表演單口,把人物關係改成一胖一瘦兩同事。天津電視台有姜寶林的單口錄像,把人物關係改成倆外國人用外語交談找了一中國姑娘的便宜,姑娘的男友同外國人較量。
B.原《怯洗澡》的“瓢把兒”,增加墊話,獨立成章。
12. 《怯講究》對口相聲。張壽臣創作。原名《誇講究》,別名《自我罪受》首演者康立本,常演者田立禾、任鳴啟和李伯祥、杜國芝等。天津音像館發行了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錄像帶。
13. 《怯太太逛商場》單口相聲。三十年代張壽臣創演。墊話過後,用牌子曲演唱,劇場效果極火。
14. 《怯賣菜》單口相聲。寫外行人賣菜,專門同著矬人說短話,原作有“臭包袱兒”,現有郭榮啟的整理本。
15. 《怯票戲》對口相聲。張傑堯創演,別名《奴家不出來》。
16. 《怯拉車》對口相聲。現在有佟雨田的口述本,葉利中的整理本(名《拉車論》。天津電台有郭榮啟、馬志存的演出錄音。
17. 《怯剃頭》對口或單口相聲。對口相聲有彭國良的口述本,天津音像館發行了田立禾表演的單口相聲錄像帶。
18. 《怯嫖》對口相聲。別名《對不起表哥》,所嫖女人是其舅媽(乙的媽媽),臭活。
19. 《怯算命》對口相聲。行內稱《怯念兒》,俗稱 《瞎子算卦》。張玉堂根據德壽山同名單弦移植整理。現有張玉堂口述本,李伯祥、杜國芝的演出錄像。
20. 《怯進京》單口或對口相聲。亦稱《怯貨進京》、《老趕進京》,現有於世德的單口整理本《可鴣進京》。60年代初,北京市曲藝團王長友王世臣等以此整理並表演了群口化妝相聲《老財進京》
21. 《怯當行》對口相聲。原名《當行論》,亦稱《怯噹噹》、《開當鋪》、《嘲當行》、《當帽鏡》等。現有郭全寶的口述本《當行論》。中央電台有郭榮啟、朱相臣的表演錄音《當行論》;山東電台有郭榮啟、張慶森的表演錄音《當行經》。
22. 《怯跟班》單口相聲。亦稱《怯下人》,現有韓子康的整理本。
23. 《怯行醫》北京曲目,內容不詳。
24. 《怯說書》對口相聲。諷刺用方言說評書的藝人水平低下。
25. 《怯大鼓》單口或對口相聲。諷刺民間藝人水平低下,甚至不會說唱大鼓書,卻要吃喝,要住宿。現有葉利中的整理本《歪大鼓》,郭全寶、馬季的表演錄音《學大鼓》。天津音像館發行了於寶林馮寶華表演的《學西河大鼓》的錄像帶。
26. 《怯講演》對口相聲。現有劉寶瑞的整理本《韓復榘講演》、葉利中的整理本《張宗昌講演》。中央電視台有李伯祥、孫少臣的演出錄像。台灣發行了魏龍豪吳兆南表演的錄音磁帶,把主人公改成了當代人甲的舅舅。八十年代有陳伯華、郭榮啟整理,郭榮啟、張振圻表演的《講不完》,把主人公改成當代的某級領導誇誇其談,不辦實事。天津電視台有殷文碩的單口錄像《家務事》,即該節目片斷。
27. 《怯快書》對口相聲。高德明常表演,諷刺藝術水平低下的民間藝人。
28. 《怯跑堂》口相聲。現有孫少臣的憶記本《山東兒跑堂》。馬季創作的群口相聲《一仆二主》吸收了其精華。
29. 《怯洗澡》對口相聲。天津音像館發行了王世臣`趙世忠表演的錄像帶。
30. 《怯治病》單口或對口相聲。本名《天下第一針》,亦稱《怯扎針》現有葉利中的整理本《江湖醫生》和彭國良的口述本《第一針》。中央電台有劉寶瑞的單口錄音《扎針》,筆者有趙春田、於世德的對口錄音《怯治病》。
31.《怯堂會》
A.對口相聲。即《找堂會》,亦稱《豆腐堂會》、《豆腐房》、《豆腐公司》現有劉寶瑞、郭全寶的口述本,馬季、劉寶瑞的錄音,馬季、趙世忠和李伯祥、杜國芝的錄像。
B.單口相聲。《怯弦子書》別稱,亦稱《弦子腔》、《煉丹》、《怯家當子》。諷刺民間藝人好不容易被請去做堂會,藝術水平低下,為吃喝丟盡了臉。
32.《怯尋宿》對口相聲。臭活。涉嫌同性戀。
33. 參見郭榮起的文章《〈繞口令〉的整理和演出》
郭榮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