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悲秋的結果 展開

悲秋

出自戰國《楚辭·九辯》的詩詞

對蕭瑟秋景而傷惑。語出《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鄭振鐸 《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那末你的感觸將更深了,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

“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別是劉禹錫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將悲秋寫入了中國的詩壇。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要寓於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詩人們一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

作品原文


1、【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盧殷
【體載】:七絕
【內容】:--------------------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2、【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載】:五律
【內容】:--------------------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3、【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內容】:--------------------
秋燈如孤螢,熠熠耿窗戶;秋雨如漏壼,點滴連早暮。
我豈楚逐臣,慘愴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憂國故。
三軍老不戰,比屋困征賦。
可使江淮間,歲歲常列戍?
4、【標題】:子夜秋歌
【年代】:南北
【作者】:南北無名
【內容】:--------------------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5、【標題】:蝶戀花
【作者】:蘇軾
【體載】:詞
【內容】:--------------------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6、【標題】:秋
【年代】:宋
【作者】:程顥
【體載】:七絕
【類別】:記時
【內容】:--------------------
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風向白蘋洲渚生。
7、【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高蟾
【體載】:七絕
【內容】:--------------------
陽羨溪聲冷駭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將金玉為風露,曾為高秋幾度貧。
8、【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體載】:七律
【內容】:--------------------
傍雨依風冷漸勻,更憑青女事精神。來時將得幾多雁,
到處愁他無限人。能被綠楊深懊惱,謾偎黃菊送殷勤。
鄒家不用偏吹律,到底榮枯也自均。
9、【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王睿
【內容】:--------------------
蟬噪古槐疏葉下,樹銜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莖。
10、【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無名氏
【體載】:七古
【內容】:--------------------
月色驅秋下穹昊,梁間燕語辭巢早。古苔凝紫貼瑤階,
露槿啼紅墮江草。越客羈魂掛長道,西風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
11、【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內容】:--------------------
束帶自衡門,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鑒,舉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兩無施。何以酬明德,歲晏不磷緇。
時節乃來集,欣懷方載馳。平明大府開,一得拜光輝。
溫如春風至,肅若嚴霜威。群屬所載瞻,而忘倦與飢。
公堂燕華筵,禮罷復言辭。將從平門道,憩車灃水湄。
山川降嘉歲,草木蒙潤滋。孰雲還本邑,懷戀獨遲遲。
12、【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翁洮
【體載】:七律
【內容】:--------------------
宋玉高吟思萬重,澄澄寰宇振金風。雲閑日月浮虛白,
木落山川疊碎紅。寥泬雁多宮漏永,河渠煙斂塞天空。
侯門處處槐花□,獻賦何時遇至公?
13、【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內容】:--------------------
晚節逢君趣道深,結茅栽樹近東林。吾師幾度曾摩頂,
高士何年遂發心。北渚三更聞過雁,西城萬里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不過也有喜秋的,比如說這一首劉禹錫的【秋詞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賞析】
詩言志”。這首詩是作者第一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但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沉,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
【悲秋】
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翻譯】
秋天的黃昏,遠來的西風吹打著門窗;我獨自佇立樓頭,悵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隨帆船匯入秋江;荒草離離的原野,消失於天邊四方。天色由陰轉晴,山鳥快樂地歡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風中瑟瑟作響。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為國家興亡;豈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兒女情長。
【賞析】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凄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經歷,以“悲秋”,“秋興”為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這首《悲秋》詩,並未憑秋色以訴離情,托秋意以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
詩一開始,即緊扣題目,以“西風”點秋,以“悵望”點悲,展現出詩人在西風蕭瑟中,獨立書齋悵然想望的畫面。首句在“扉”前著一“晚”字,交代了時間,又渲染了冷寂的氣氛。次句在“齋”前著一“高”字,標明了立足點,為所見愈遠作了鋪墊。李白《折荷有贈》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情景與之略相似,但此處寫得較為含蓄深沉。詩人沒有明說悵望什麼,而是留下懸念,徑直引著讀者把目光投向遠處的別浦。
“別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謝庄《山夜憂》詩:“凌別浦兮值泉躍,經喬林兮遇猿驚。”唐人鄭谷《登杭州城》詩中,也有“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的佳句。遙看別浦,雙雙行舟揚帆而去,漸漸隱沒;極目凝望,廣漠而靜謐的荒野伸向遠方;荒野盡頭,天似穹廬,邊際四垂,寥廓蒼茫。蕭瑟落寞的景象,映襯出詩人抑鬱孤寂的心境。
詩名《悲秋》,作者不寫一個“秋”字,而是通過“西風”、“寒聲”、“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徵,刻畫出秋的意境。全詩氣韻生動,時人稱其“詩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見《宋詩鈔·知稼翁集序》)。作者托景抒情,把複雜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形象表達出來,寓悲壯於閑淡之中,的確耐人咀嚼,引人涵詠尋味。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病後支離不自持,湖邊蕭瑟早寒時。
已驚白髮馮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
枕上數聲新到雁,燈前一局欲殘棋。
丈夫幾許襟懷事,天地無情似不知。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煙草凄迷八月秋,荒村絡緯戒衣裘。
道人大欠修行力,平地閑生爾許愁。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一拋蓑笠雪溪舟,八載梁州復益州。
才破繁華海棠夢,又驚搖落井梧秋。
曉班無復趨行殿,晚境惟思老寢丘。
病肺經旬疏酒盞,愁來惟是上南樓。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長飢一老僧。
霜夜羈愁更無賴,莫收書策且留燈。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蕭蕭衰鬢點新霜,人靜房櫳易斷腸。
等是閉門愁里過,任教風雨壞重陽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殘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涼醒更愁。
富貴空成守錢虜,吾今何止百宜休。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小雨簾櫳慘淡天,醉中偏藉亂書眠。
夢回有恨無人會,枕伴橙香似昔年。
【標題】:悲秋歌
【年代】:漢
【作者】: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註釋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悲秋
秋天的黃昏,遠來的西風吹打著門窗;我獨自佇立樓頭,悵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隨帆船匯入秋江;荒草離離的原野,消失於天邊四方。天色由陰轉晴,山鳥快樂地歡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風中瑟瑟作響。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為國家興亡;豈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兒女情長。

創作背景


宋 玉悲 秋(影響)
自蘭檯子淵(宋玉)賦《九辯》以來,自古文人便有悲秋一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潦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穴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文人悲秋始於宋玉。宋玉把秋景秋物、秋聲秋色,與自己的悲慘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表現詩人的抑鬱哀怨、感傷憂憤。情與景融、思與境偕,從而構成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
秋氣之可悲。宋玉悲秋是對夏的憧憬,是對楚國興旺的回憶。“收恢台之孟夏兮,然坎傺而深藏……”夏季樹木蔥蘢,花草繁茂,那種熱烈而蒸蒸日上的景象,正如楚國“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栗之十年”的繁榮強盛之過去。然而好景不長秋風起,宋玉以無限的懷念之情回顧以逝的日子,緬懷強楚的風采。秋之為氣也。一是社會背景的寫照,楚國日益衰退,滅亡之勢不可挽回,如秋風吹百草殺,國之將亡豈不悲?二是詩人自我命運的縮影:“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悼餘生之不時兮,逢此世而狂攘。”他悲嘆自己老而無成,終無建樹,此時又因失職而流落他鄉。正如秋風之落葉,不知將飄零何方。是秋天驚然喚醒了詩人,他認識到“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他擔心“無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
詩人在對時間的憂慮中包蘊著一種生命意識,一種對死的畏懼與對生命的珍視。一年四季,秋只有一次,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永恆時間中的季節是循環不息的。透過一片肅殺之氣,讓我們看到了一籌莫展的宋玉、看到了胸中懷有一腔宏志的宋玉、看到了憂國憂民窮困潦倒的宋玉…… 宋玉之悲秋,不僅是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哀怨,而且是代表著萬千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的文化精神和憂患意識;宋玉之悲秋,不只是一曲在往複不已的悲秋旋律中低吟哀唱,綿綿憂傷中飽含著他對慘淡人生和衰敗國度的怨憤;它不僅是一幅蕭瑟的秋景,更是詩人自己沉重的對國家和民眾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正是因為詩人的這種文化精神和憂患意識存在於華夏民族的大 文化之中,宋玉之奇才、宋玉之高潔、宋玉之悲壯才令歷代文人大夫所讚歎、所頌揚。詩仙李白本想“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然而時運不濟,最終落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由自己的身世聯想到悲苦一生的宋玉,便感慨萬千:“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舉國莫能知,巴人皆捲舌。一惑登徒子,恩情遂中絕。”又說:“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這位至死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狂人,深深地為宋玉所折服。
詩聖杜甫一生也是悲愁多病,報國無路,最後死在一葉扁舟上,此情此景與宋玉何等相似。他面對蕭蕭秋風,思念起先賢宋玉:“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道今疑。”不管是宋玉的縱橫才氣,還是他的風流逸志,抑或他的儒雅氣質,杜甫都奉為楷模稱為老師而以尊崇。
唐人薛濤詩中云:“宋玉亭前悲暮秋,陽台路上雨初收。應緣此處人多別,松竹蕭蕭也帶愁。”戴叔倫寫到:“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吳融《楚事》一詩中道:“悲秋亦應抵傷春,屈宋當年並楚臣。何事從來好時節,只將惆悵付詞人。”
典故 宋玉傷懷 宋玉含凄 宋玉怨 宋玉悲 宋玉悲秋 宋玉登山 悲同楚大夫 悲秋
相關人物 宋玉
出處 《楚辭》卷八《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作者詩題詩句
崔峒寄上禮部李侍郎貴來君卻少,秋至老偏悲。
暢當盧綸我有新秋淚,非關宋玉悲。
李嘉祐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宋玉怨三秋,張衡復四愁。
李白贈易秀才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李端贈岐山姜明府馬卿兼病老,宋玉對秋悲。
李端送司空文明歸江上舊居江風正搖落,宋玉莫登山。
李群玉九日年年羞見菊花開,十度悲秋上楚台。
李群玉九日行雲永絕襄王夢,野水偏傷宋玉懷。
李郢早秋書懷高梧一葉墜涼天,宋玉悲秋淚洒然。
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杜牧江南送左師江南為客正悲秋,更送吾師古渡頭。
杜牧聞角城角為秋悲更遠,護霜雲破海天遙。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杜甫垂白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杜甫奉漢中王手札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送裴五赴東川凜凜悲秋意,非君誰與論。
杜甫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楊巨源登寧州城樓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樓。
楊巨源秋日登亭贈薛侍御梁王舊客皆能賦,今日因何獨怨秋。
武元衡酬嚴維秋夜見寄騎省潘郎思,衡闈宋玉愁。
溫庭筠寄岳州李外郎遠含嚬不語坐持頤,天遠樓高宋玉悲。
王維賦得秋日懸清光宋玉登高怨,張衡望遠愁。
盧綸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別墅即事清秋來幾時,宋玉已先知。
盧綸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遙仰憑軒夕,惟應喜宋生。
羅隱杜陵秋思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羊士諤暇日適值澄霽江亭振卧淮陽病,悲秋宋玉文。
翁洮宋玉高吟思萬重,澄澄寰宇振金風。
許渾早秋韶陽夜雨宋玉含凄夢亦驚,芙蓉山響一猿聲。
許渾聞兩河用兵因貽友人秋悲憐宋玉,夜舞笑劉琨
許渾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寧歌還夜苦,宋賦更秋悲。
賈至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趙嘏寄裴瀾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盡奈情何。
趙嘏題崇聖寺簡雲端僧錄宋玉逢秋空雪涕,凈名無地可容床。
郎士元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鄭史永州送侄歸宜春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別離。
鄭史秋日零陵與幕下諸賓遊河夜飲新秋宋玉能為賦,永夕袁安好共吟。
顏粲白露為霜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魏朴和皮日休悼鶴經秋宋玉已悲傷,況報胎禽昨夜亡。

作品鑒賞


“詩言志”。這首詩是作者第一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但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沉,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
悲秋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凄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經歷,以“悲秋”,“秋興”為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這首《悲秋》詩,並未憑秋色以訴離情,托秋意以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
詩一開始,即緊扣題目,以“西風”點秋,以“悵望”點悲,展現出詩人在西風蕭瑟中,獨立書齋悵然想望的畫面。首句在“扉”前寫著一“晚”字,交代了時間,又渲染了冷寂的氣氛。次句在“齋”前著一“高”字,標明了立足點,為所見愈遠作了鋪墊。李白《折荷有贈》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情景與之略相似,但此處寫得較為含蓄深沉。詩人沒有明說悵望什麼,而是留下懸念,徑直引著讀者把目光投向遠處的別浦。
“別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謝庄《山夜憂》詩:“凌別浦兮值泉躍,經喬林兮遇猿驚。”唐人鄭谷《登杭州城》詩中,也有“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的佳句。遙看別浦,雙雙行舟揚帆而去,漸漸隱沒;極目凝望,廣漠而靜謐的荒野伸向遠方;荒野盡頭,天似穹廬,邊際四垂,寥廓蒼茫。蕭瑟落寞的景象,映襯出詩人抑鬱孤寂的心境。
詩名《悲秋》,作者不寫一個“秋”字,而是通過“西風”、“寒聲”、“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徵,刻畫出秋的意境。全詩氣韻生動,時人稱其“詩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見《宋詩鈔·知稼翁集序》)。作者托景抒情,把複雜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形象表達出來,寓悲壯於閑淡之中,的確耐人咀嚼,引人涵詠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