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續賓
晚清湘軍將領
李續賓(1818年-1858年11月16日),字如九,一字克惠,號迪庵,湖南湘鄉(今湖南漣源)人,晚清湘軍名將。
嘉慶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卯正生於湖南湘鄉,貢生出身。咸豐二年(1852年)在籍協助其師羅澤南辦團練,對抗太平軍。咸豐四年(1854年),在湘軍攻佔湖南嶽州(今岳陽)、湖北武昌、田家鎮(今武穴西北)等重要作戰中,常當前鋒、打硬仗,以功升知府。十二月,隨羅澤南赴援湖北。咸豐六年(1856年)羅澤南戰死後,接統其軍,成為湘軍一員重要統兵將領。有《李忠武公遺書》存世。
咸豐八年(1858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戰中陷入太平軍的重兵包圍,最終戰死(一說自殺),所部盡覆,使湘軍元氣損傷頗大,清廷下詔以總督例賜恤,賜謚忠武。
李續賓與太平軍首次作戰是1853年的赴援南昌。當年夏,西征太平軍在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率領下圍攻南昌。江西巡撫張芾和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當時張芾委其主持軍事)守南昌,因城中兵力單薄,請求增援。幫辦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遣湘鄉知縣朱孫詒率訓導羅澤南所募湘勇赴援,李續賓隸營官謝邦翰營中。
8月底,羅澤南率軍進攻南昌七里街太平軍營壘,為太平軍所敗,傷亡500餘人。湘勇首次出省作戰就遭到太平軍的痛擊。時泰和縣天地會首領鄒恩隆率眾起義,攻克泰和、萬安、安福等縣。江忠源命羅澤南率軍前往鎮壓,李續賓也隨隊前往。於9月15日和20日,分別攻陷安福、泰和,鎮壓了鄒恩隆起義。11月,返回湖南。
1854年10月初,湘軍陸續抵達武昌外圍。10月12日,曾國藩指揮湘軍分多路進攻武昌。羅澤南,李續賓率部4000餘人,由金口攻花園。花園位於武昌城西20里處,駐有太平軍精銳部隊萬餘人。在江邊,堤上、青林湖畔設有大營三座,是防守武昌的重要據點。戰鬥的當天,李續賓就攻下花園太平軍大營。次日,又連下鯰魚套附近太平軍6座營壘,兵臨武昌城下。當時,負責守衛武昌的太平軍將領石鳳魁、黃再興等人,都是文官出身,不長於軍事。他們見湘軍氣勢洶洶地攻到城下,便於13日夜間率軍棄城逃往田家鎮。武昌這個華中重鎮,就這樣被湘軍佔領。李續賓自岳州東下以來,“常為軍鋒,沿途七戰皆捷”。攻佔武昌后,他升為知州。
武昌失守后,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立即令燕王秦日綱前往田家鎮布置戰守,截擊湘軍。長江自武穴以上,夾岸皆山,水面漸窄,其間“尤以田家鎮對岸之半壁山最為隘口,江流僅一里余,山勢直壓中洪”,(《能靜居士日記》,同治六年十月二十四日)險要異常。秦日綱在田家鎮沿江築土城多處,安設炮位。在南岸半壁山築營5座,挖掘深壕,灌滿湖水。又於半壁山江面,橫江建鐵鏈2道,鐵鏈之下用數十隻小船和木箄承之。船與牌的頭尾皆用大鐵錨沈於江底,非常牢固。
湘軍攻佔武昌后,兵分3路,夾江東下,水陸並進,直指半壁山,田家鎮。李續賓隨知府羅澤南走南路,由金牛鎮攻興國(今陽新),首先趕到半壁山,與太平軍連日展開激戰。23日,秦日綱親率2萬餘太平軍分作兩路向湘軍進攻。羅澤南、李續賓率2600名湘軍與之激戰整日。戰鬥中,李續賓手刃3名怯陣的湘軍士兵,率部拚死抵拒,並將太平軍擊潰,后又派出百餘人縋崖而下,協同湘軍水師斫斷橫江鐵鏈,半壁山要隘遂為湘軍所得。
湘軍水師突破太平軍水上防線,順流東下,焚毀太平軍船隻數千艘。李續賓在南岸助攻,一直打到富池口。秦日綱於3日撤出田家鎮,退向黃梅。
田家鎮一戰後,他因功被加賞“摯勇巴圖魯”名號,升為安慶知府。
湘軍攻佔田家鎮之後,曾國藩計劃奪取九江,然後利用水師優勢,直逼金陵(今江蘇南京)。湘軍水師進至九江江面,1855年1月上旬,陸師進抵九江城外。18日,湘軍對九江實施全面進攻,羅澤南、李續賓率部猛攻東門,“因城上槍炮木石交施,屢次搶登,不能得手”(《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四,第76頁)傷亡慘重。曾國藩便改取“舍堅而攻瑕”的方針,留塔齊布等繼續圍攻九江,調胡林翼,羅澤南、李續賓等進攻梅家洲,企圖佔領九江外圍要點,切斷九江與湖口的聯繫。守衛梅家洲的羅大綱於城外“立木城二座,高與城等,炮眼三層,周圍密排,營外木樁、竹籤廣布十餘丈,較之武昌、田鎮更為嚴密;掘壕數重,內安地雷,上用大木,橫斜搭架,釘鐵蒺藜其上。”
23日,胡林翼、羅澤南、李續賓等分路向梅家洲發動進攻,遇到太平軍奮力抗擊,死傷數百人。同日,湘軍水師擊毀了太平軍設於鄱陽湖口的木解。29日,湘軍水師舢板等輕便戰船120艘冒險沖入鄱陽湖,被太平軍堵塞湖口,隔離於內湖不得出;留在長江內的笨重大船失去輕便小船的護衛,一再遭太平軍的火攻,被焚近百艘,余船不得不撤回武昌。
由於水師接連失利,奪取九江的計劃受挫,曾國藩退守南昌。李續賓隨隊與太平軍作戰,連續攻佔弋陽。廣信、德興、義寧等府縣,田功升為記名道員。太平軍取得湖口之戰後,即反攻湖北,奪回武昌。在此情況下,曾國藩應湖北巡撫胡林翼之請,派羅澤南統率所部,配合正在武昌外圍作戰的胡林翼所部攻取武昌。10月,李續賓隨羅澤南從江西義寧州拔營,西援武昌,連下通城,崇陽、蒲圻、咸寧。12月初,進抵武昌城下。
1856年,李續賓基本上是在武昌城下渡過的。1月5日,李續賓開始進攻城外的太平軍營壘。4月6日,守衛武昌的太平軍產得到援兵后,洞開武昌各門,向湘軍發起反攻,戰鬥中,羅澤南左額中彈喪命,所部遂由李續賓接統。此後,李續賓與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北提督楊岳斌等與太平軍相持於武昌城外。
9月初,太平天國發生天京內訌,翼五石達開從武昌前線趕回天京。李續賓乘勢攻佔了魯家巷太平軍營壘13座。12月19日,守衛武昌的韋俊因其兄韋昌輝被誅,無心再守,遂大開各城門,撤出武昌。當天,李續賓與胡林翼,楊載福等進佔武昌。接著,他率軍乘勢東下,在楊載福水師配合下,又攻下了武昌縣(今鄂州市),大冶、興國,因功升為記名按察使。
1857年1月初,李續賓率所部萬人順江而下進入江西,直抵九江城下。九江自1853年9月被太平軍佔領后,一直在太平軍手中。林啟容在武昌將陷之時,就督軍"日夜繕守具,屯米糧”,“浚深溝,設炮台”(《中興別記》卷31《太平天國資料彙編》第501頁),以防湘軍來犯。從1月6日開始,李續賓陸師與揚載福水師連戰數晝夜,攻城不下,遂決定改變攻城戰術。3月5日,他督湘軍自宮牌夾起到東邊白水湖尾修築長壕,全長30多里,共6道,每道深2丈,寬3丈5尺,於6月築成,三面合圍九江。同時他決定先掃清九江外圍太平軍據點,孤立九江。
9月下旬,首先進攻九江北面的小池口。由水師炮船晝夜轟擊,城內房屋全被擊毀。10月2日,風雨交加,李續賓令陸師用稻草,沙囊填滿壕溝,士兵躲在稻草沙囊之後,直撲城下;然後向城內施放火箭,乘煙焰迷漫之時攻陷小池口。26日,李續賓率部進攻湖口,湘軍緣梯攻城,用火箭擊中太平軍的火藥庫,登時瓦石飛空,牆壘破裂;守將黃文金見勢難再守,開門撤走。梅家洲守軍見湖口已陷,也棄壘而走。被分割於鄱陽湖內達三年之久的湘軍水師與長江內水師會合。小池口、湖口、梅家洲被攻佔后,九江便失去了依託,陸上三面被圍,臨江一面也被湘軍水師控制,完全成為孤城。這年底,李續賓實授浙江布政使。
李續賓圍攻九江,百計並施。但林啟容毫無懼色,率軍堅守城中,使湘軍屯兵城下一年多仍不能得逞。
1858年3月20日,李續賓再次攻打九江城。此時九江城內儲備的糧食已吃光,太平軍靠種麥自給,仍頑強抗擊。5月8日、12日,湘軍挖地道轟塌東門、南門城牆,登城士兵均被太平軍拋擲的大桶火藥炸死炸傷,缺口重又堵住。此戰,湘軍死傷無數。19日,湘軍用地道轟塌九江東南城牆百餘丈,湘軍士兵“前者傷,後者繼進,衝上城頭”。林啟容率部下浴血巷戰,1.7萬多將士全部英勇犧牲,其壯烈為太平天國戰史中所僅見。李續賓經一年半苦戰奪得九江,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戰後,因功賞巡撫銜。
1858年6月,李續賓率部返回湖北。8月23日,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按照樅陽會議商定的戰略,攻克廬州(今合肥),進而準備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湖廣總督宮文得報,便命令“李續賓迅速進兵,攻克太湖,即乘勢掃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趨廬州,會圖克複,兼扼賊北竄。”李續賓接到命令后,於8月31日拔營增援安徽。
9月22日,他與江寧將軍都興阿一起攻克安徽太湖。隨後,即兵分兩路,都興阿率部南攻安慶,李續賓率部北攻廬州。李續賓部於連佔潛山、桐城、舒城後進抵廬州城南70里的三河鎮。三河鎮位於界河(今豐樂河)南岸,東瀕巢湖,是廬州南面的屏障。該鎮原無城垣,太平軍佔領后,新築了城牆,外添磚壘9座,憑河設險,廣屯糧草軍火,接濟廬州、天京,因而在經濟,軍事上都居重要地位。當時太平軍守將為吳定規。當李續賓率軍北進時,陳玉成會同后軍主將李秀成攻破江北大營,並連下六合、揚州。
李續賓一月之內,連下四城,進軍迅猛,但部隊傷亡較重。僅舒城一戰,湘軍“陣亡不少,帶傷約五百人以外。”他也感到兵力不足,在進軍三河時向朝廷報告,請求支援。儘管如此,他仍抱僥倖心理,指望能在太平軍援軍到達之前,迅速攻下三河。湘軍開始進攻三河鎮外太平軍營壘,“近者被其火藥所焚,遠者遭其槍炮所轟,難以近其城壘。”李續賓見狀,只得收兵。
7日,他再次分兵三路進攻,仍遭太平軍的頑強抵抗,損失3000餘人才攻下鎮外9壘。是日陳玉成率大隊援軍趕到,紮營於三河鎮西南30里的金牛鎮。稍後,李秀成也率部趕到,駐於三河鎮東南30里的白石山。太平軍大隊援兵及時趕到,眾達10萬人,聲勢甚壯。李續賓部湘軍陷入太乎軍的包圍。此時,他已感到“勝負之機,殊難預料”,他的部下也勸他退守桐城。但李續賓繼攻佔武昌之後,又克名城九江,為一股虛驕之氣所支配,雖知戰勝的可能不大,卻不肯撤退。決心在三河與太平軍決一死戰。
15日深夜,李續賓派兵7營分左、中、右三路偷襲金牛鎮。次日黎明,當行至距三河鎮15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時,與陳玉成軍遭遇。激戰開始時湘軍曾一度得手,殺退太平軍。當湘軍正要追擊時,忽大霧迷漫,咫尺難辨。陳玉成親率火隊從湘軍左後殺出,將湘軍偷襲部隊中右路圍困在煙筒崗一帶。李續賓闖報,急率4營往援,連續衝鋒十數次,均不得入,只好撤回大營堅守。此時,駐紮於白石山的李秀成部聞聲趕來助戰,三河鎮守軍也立即出擊,將李續賓大營團團包圍,7座營壘被太平軍逐一攻破。
李續賓雖“勇氣百倍,怒馬當先,往來奮擊”,但終不能出,最後在激戰中被擊斃(一說自縊),時年41歲。
父親 | 李登勝,賜一品封典 |
弟弟 | 李續宜,字希庵,官至安徽巡撫 |
兒子 | 李光久,賜舉人,同治八年(1869年)襲二等男,官至浙江按察使 |
李光令,賜舉人 |
《清史稿·卷四百八·列傳一百九十五》
《李忠武公遺書·褒節錄》
《胡林翼全集·書牘》
《胡林翼全集·書牘》
李續賓臂力過人,善騎射。是羅澤南的學生,羅澤南募鄉勇的時候,“續賓奉父命往佐之,令將右營,澤南每戰,續賓皆從。”在這樣的南征百戰之下,很快成為羅澤南的得力戰將。李續賓甚至還能不時總結出一些哲理性的東西來:“天下本無難事,心以為難,斯乃真難。苟不存一難之見於心,則運用之術自出。今之時,豈無濟變之才?而其心不摯。即有濟變之心,而其計不決,所以難耳。”
曾國藩:續賓隨羅澤南征剿,循循不自表異。岳州之戰,所將白旗,號為無敵,田家鎮以少勝眾。九江之敗,士卒多逃,獨所部依依不去,眾稱其能得士心。軍中人人以氣節相高,獨默然深藏。然忠果之色,見於眉宇。遠近上下,皆信其大節不苟。臣所立湘勇營制,行之既久,各營時有變更,獨續賓守法,始終不變。歷年節省餉項及廉俸,不寄家自肥,概留備軍中非常之需。量力濟人,不忍他軍飢而己軍獨飽。馭下極寬,而弁勇有罪,往往揮淚手刃之。至於臨陣,專以救敗為務。遇賊則讓人御其弱者,自當其悍者。分兵則以強者予人,而攜弱者自隨。弱者漸強,又易新營。軍中每言肯攜帶弱兵,肯臨陣救人者,前惟塔齊布,后惟續賓。三河之敗,亦由分兵所致。此軍民所由感泣不忘者也。
咸豐帝:巡撫銜浙江布政使李續賓當賊匪圍撲長沙之時,首倡團練,屢建奇功。嗣後赴援江西,調回湖南,旋隨曾國藩東下,克複武漢。凡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攻克巨壘、堅城,該藩司無不親歷行間,身先將士。通計七年之間,先後克複四十餘城,大小六百餘戰,以少勝眾,所向無前。一時諸將之中,無與倫比。本年七月,赴援安徽,甫逾幣月,連克潛、太、舒、桐。朕以其謀勇素優,威望眾著,方冀其肅清皖北,凈掃狂氛,特膺懋賞,乃因進圖廬郡,先剿三河,苦戰旬餘,殺賊逾萬。江浦、六合、廬江逆黨大股來援,以五千兵勇當十餘萬之賊。將士傷亡,從容赴義。其忠勇義烈之氣,雖死猶生,實深悼惜。
趙爾巽:李續賓果毅仁廉,治軍一守羅澤南遺法,戡定武昌、九江,戰績為一時之冠。李續宜獨以持重稱,殆鑒於其兄之銳進不終而然耶?王珍、劉騰鴻皆出奇制勝,駿利無敵,惜早殞,未竟其功。蔣益澧經挫折而奮起,平浙、治浙,並著顯績,信乎能自樹立。諸人並湘軍之傑,不以名位論高下也。
錢基博:湯鵬、魏源,大言經世而行或不掩;羅澤南、李續賓、王錱,篤實輝光而其德日新。湯鵬、魏源,猶以華士騰口說;羅澤南、李續賓、王錱則以醇儒篤躬行。而遭逢世屯,奮身扞鄉里,練丁設防,遂創湘勇,而起書生以當大敵,蹈難不顧,師弟僇力,轉戰大江南北,師殕而弟子繼之,智名勇功,后先彪炳,羞武夫之顏,關其口而奪其氣,亦其素所蓄積然也。湯鵬、魏源,高文雄筆,沛然出之,聲采炳琅,騰誦士大夫。而羅澤南、李續賓、王錱,文采不艷,辭達而已;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尤足以匡世拂俗,而有補於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