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古道

位於浙江溫州市文成縣的景點

紅楓古道之名源於浙江文成。每到深秋,萬物蕭索之際,文成的山嶺上卻因有紅楓的點綴而顯得生機勃勃。但見古道與紅楓相映、霜葉與秋絮翻飛;滄桑中透著幾點浪漫,熱烈中帶著些許寂寞,引得無數男男女女,寄情相思。“紅楓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稱佳景。”

古道組成


浙江文成紅楓古道多、長、奇、麗,均修建於元明時代,經歷代積累和不斷的修復,遍布文成,連通文成的大鎮小鄉。
文成境內現今保存較為完好的紅楓古道尚有七十餘條,共計古楓3000多棵,幾乎鄉鄉有紅楓古道,其中縣城大峃鎮周邊即分佈著十來條,最為著名的是大會嶺、龍川嶺(五十二嶺)、松龍嶺、岩庵嶺。秋日丹楓似火,紅楓與古道一同蜿蜒盤繞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秋末冬初時節,嶺上攀嶺賞楓者、競先拍照者摩肩接踵,燃起文成旅遊冬天裡的一把火。

著名會嶺


文成大會嶺

紅楓古道第一嶺:文成大會嶺
浙江文成縣地處溫州西南部,以明朝開國元勛劉基(字伯溫)的謚號為縣名。該縣多山,舊時交通閉塞,境內有數十條紅楓古道,大會嶺是其中最著名的。大會嶺上起富垟村嶺頭自然村,下至大峃鎮嶺腳村,全長約十里,有4300餘級。嶺上有很多松樹楓樹,大的有數百年樹齡,合抱大樹有數丈高,夏天濃蔭蔽日,秋至滿目丹楓,非常美麗,引來遊人如織。大會嶺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傳已有千年歷史。瑞安縣誌載:清時大峃苔湖人
陳慶昌單獨出資800銀元倡建大會嶺石板路,嶺上大部分路段均用花崗岩條石砌成,條石長約1.5米,寬約30公分,厚約20公分,非常整齊美觀。其中一段“斗米直”有 320餘級,筆直陡峭,相傳挑擔者要吃斗米才能上此處。
在通公路前,大會嶺是文成重要的一條交通要道,它下經大峃鎮可通溫州、瑞安、上可通南田、西坑及景寧雲和等縣,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擔者塞途。一些熱心士紳紛紛捐資建路亭、寺廟、捐田產設立茶堂,由專人負責,向行人免費供應茶水及供行人休憩。
明成化年間,花園人王魁金、魁珠在嶺頭建雲亭庵和嶺頭亭,王魁尚在半嶺岩下建佛龕和一簡陋涼亭, 供過往行人休憩。清朝時雲亭庵改為雲頂寺,涼亭亦重新修建,並增設茶堂,免費為行人供應茶水。西坑敖里人周道亮一次擔鹽過嶺,中暑暈倒,幸被半嶺亭好心齋公所救,康復后即發願心,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出資在半嶺興建會嶺堂三間,大峃施主潘淳亦捐俸助建,洙川(今大峃徐村)吳氏眾人樂助山場。周道亮還捐附近良田22石作茶堂經費用。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周之後裔繼承其志,復出資修葺老堂,並在下首續建五間,塑佛像,招僧人,頗具規模。為感謝周家德行,會嶺堂每年中元節盂蘭盆會均送一對各重三斤的壽桃給周家,直至1949年。以後,半嶺亭、會嶺堂均數度修葺,今半嶺亭尚存一座用規整的桃花石和青石砌鑿而成的正方體古灶台,約略可見當年情景。半嶺處還有元末吳成七農民起義時建造的白楊寨遺址。
半嶺下有景曰“流米岩”,流米助建大會嶺的民間傳說婦孺皆知。
解放后,隨著交通迅速發展,大會嶺已不再是往昔盛狀,唯有秋天楓紅時,尚有許多遊人來觀賞,畫家、攝影家前來採風創作。隨著當地旅遊發展,文成紅楓古道美名遠揚。每至秋末冬初,遊客便絡繹不絕,大會嶺也因此,其熱鬧遠勝古時。

大會嶺

位於文成縣大峃鎮嶺腳村至百丈漈富垟村,東西走向,元--明古道。約4500多級台階,全程約5公里。路面早期用不規整的亂石,中晚期用青條石鋪就而成。古道兩側遍布多種名木古樹,還有竹林,且人文景觀眾多,有會吉橋、嶺腳亭、半嶺亭、會雲寺、雲亭庵、雲頂寺,元末吳成七農民起義時建造的白楊寨遺址等,其中還有從清道光至民國期間的石碑9塊,香爐1個,半嶺亭的一座用規整的桃花石和青石砌鑿而成的正方體古灶台。
該古道歷經數百年,仍保存完好,沿途集中了多種文物遺存類型,顯示了各個時代的歷史氣息。

龍川五十二嶺

地址 文成縣龍川鄉村頭村至過山村山丘口亭
位於文成縣龍川鄉村頭村至過山村山丘口亭。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3.5公里。古時上通百丈漈、南田,下達黃坦、大峃,路面早期用不規整毛石,晚期用條石鋪就而成。古道兩側遍布楓香、松等樹,沿途有五十二嶺北、中、南三座單孔石樑橋,有板栗梨子葡萄桃子柚子李子等園地,還有供人們假日休閑、吃喝玩樂的場所----農家樂。
五十二嶺為我縣最具特色的紅楓古道之一,是研究古時交通發展狀況的古建築。

松龍嶺

位於文成縣大峃鎮沙垟村至里陽鄉垟外村貓狸塘,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2.4公里。古道上通里陽鄉,下達大峃鎮、泰順縣玉壺鎮平陽縣。古道路面主要以規整條形桃花石鋪就,多拐,中段保護完好,以古色的圓石拼成,極富韻味。古道兩旁遍布多種名木古樹,以楓香為主。沿途有竹林、農家樂、高山民居、徐三公廟、龍兒頭路亭、金畔相公殿等人文景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途中香楓旁設有水井,有條石做成的坐登,供路人休息。
松龍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歷史悠久,是研究我縣舊時交通的實物資料。

岩庵嶺

位於文成縣大峃珊門村至里陽鄉西山村漈頭庵,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2公里,古道上通里陽鄉,下達大峃鎮、泰順縣、玉壺鎮、平陽縣。古道路面主要以規整條形桃花石鋪就,多拐,左道上人文景觀眾多,有雲江亭、觀音殿、三宮殿、娘娘殿、大雄寶殿、韋馱殿、魁生殿、五仙大殿、青雲亭怡然亭茶亭、地主廟、雙楓亭、洞橋,其中岩庵寺為縣保單位;古道植被豐茂,樹木遮天,多處遠觀奇石自然景觀。
岩庵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至今行人絡繹不絕,可見,岩庵嶺對當村村民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其他會嶺


貓狸擂嶺

位於大峃鎮三叉路口至垟丼村,舊為文成、平陽泰順三縣百姓交通要道,行人絡繹不絕,以山高嶺陡而名,海拔約400米。古道兩邊共有59棵紅楓,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全程從嶺腳到垟丼約3.6公里。路面即有用長1.3米-1.4米不等,寬0.35米-0.36不等的青石板鋪設。位於垟丼村的那段古道邊有嘉慶癸亥年(1803)始建,同治癸亥年(1863)、光緒元年(1875)、1995年修建永福堂(俗稱茶堂亭)和光緒二十年(1894)移遷到此的吳氏宗祠、民國二十三年(1934)建造的吳氏宗祠分祠,途中還有同治拾參年(1874)始建的宗福堂,嶺腳有陳十四娘娘殿和五顯爺殿、清泉亭。1979年該古道村人集資局部重修過。
貓狸擂嶺古道現為我縣居民健身場地,也是該縣旅遊勝地

道嶺

位於文成縣大峃吳垟村鎮靛青山。道嶺是溝通百丈漈、二源、南田與大峃的重要交通樞紐。嶺腳原有木廊橋,因年久失修,現重建有鋼筋水泥混澆的跨橋。過橋到道嶺腳左右兩各豎有民國七年(1918)的“長嶺腳”資助石碑。道嶺根腳到道嶺腳頭全程約5公里,沿途共有36個拐。道嶺古道起步的腳較為講究,皆用青石板鋪設,約50米,后全用亂石鋪設,路多拐,聳而陡。過道嶺腳,走不遠便見有一路亭,亭前豎有大清光緒十一年立的“木橋碑”資助古石碑一塊。半嶺上還有一座古亭,亭旁有山泉供路人飲用。嶺頭有景福堂,堂前有2塊光緒庚寅十六年(1890)石碑和香爐1個。道嶺歷經數百年,仍保持原貌。

玉壺五十都嶺

位於文成縣玉壺鎮龍坑村楓樹龍至二源鄉嶺頭村榲樹下,南北走向,明清建築,全程約3公里,平均路寬1.1米,路面前期以塊石鋪就為主,中、後期條石修善。古道 南上通往二源鄉南田鎮,北下可達玉壺鎮、周壤鄉,中途過數村。沿途自然景觀優美,山清水秀,其中有天然瀑布崖兩處,人文景觀有增福橋、安定橋、五十都嶺石板橋、嶺頭村觀音殿、嶺頭亭、茶葉坑路亭、坳門亭,還有古楓香樹105株。
五十都嶺歷史悠久,是我縣較特色的紅楓古道之一,是當時二源鄉、南田鎮、玉壺鎮、周壤鄉重要交通要道,是研究舊時人們生活、交往、審美的實物資料。

樟台楓門嶺

位於文成縣樟台鄉東城村樟嶺自然村至雙馬村黃坭崗頭,南北走向,明代古道,全程約2公里。古道上通雙馬村黃坭崗頭,下達大峃鎮、玉壺鎮、瑞安市。路面早期用不規整天然毛石,中晚期用規整條形桃花石鋪就而成。古道兩旁遍布名木古樹,以古楓樹為主;人文景觀多處,其中有著名的樟嶺亭、樟嶺峰門亭、樟嶺公墓、養兔基地等。
樟嶺楓門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研究古時交通發展狀況的實物資料。

大峃吳垟嶺

位於文成縣大學鎮吳垟村靛青山電廠至里陽鄉余山村下余自然村,南北走向,明代古道,全程約2.5公里。古道南上通里陽鄉余山村,北下達大學鎮、泰順縣、玉壺鎮、平陽縣,總共36拐。古道路面主要以規整條形桃花石鋪就;兩旁植被茂盛,名木古樹眾多,以古楓樹為主。沿途有楊府殿、拐路亭、靛青山路亭、靛青山亭、瀑布崖石拱橋等人文景觀還有自然景觀瀑布崖、“望夫石”。
吳垟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研究我縣古時交通的實物資料。

南田武陽嶺根嶺

武陽嶺根嶺位於青田縣嶺根鄉嶺根村灘坑水庫南岸埠頭至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南北走向,南上通往南田鎮、文成、景寧、瑞安,北下達青田縣麗水、景寧。明代古道,全程10.1公里,路面早期的大多由毛石鋪就,中期的有三處由條形花崗岩鋪成,晚期的改為山土夯實的機耕路,平均路寬1.2米。途中名木古樹的有楓香樹86株及眾多的腰圍兩人和抱的送客松、迎客松;沿途人文景觀的有民國三十二年(1943)“一勺堂石碑記”石碑一塊、嶺頭小寺院遺址、嶺頭過廊、嶺頭路亭、嶺頭雲來門、半嶺田五顯爺殿、明代半嶺田茶屋、半嶺田兩通亭、嶺根水庫埠頭;武陽的“明劉基修建房舍碑誌”的石碑一塊、古水井、石臼、牲畜食槽、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明開國太師文成公故里”紀念碑、清代故里亭、劉基祖父劉庭槐墓、劉基武陽始祖劉基墓;還有半嶺亭底吊瓜基地、灘坑水庫嶺根埠頭臨時停靠點。
文成有“九都九條嶺,條條通天頂”說法,武陽嶺根嶺是其中著名的一條,是我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舊時溫州文成過往麗水青田的交通要道,是研究文成發展史的實物遺存。

平和黃獅壟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平和鄉新田村季家源自然村至新田村黃獅壟自然村,東上西下,明代古道,全程約2公里。古道路面由毛石鋪就,多拐,較陡,平均路面寬約0.8米。沿途有古苦櫧樹香楠樹、古楓香樹數棵,山坳竹林,南門溪大石岩,南門溪天然河坦,南門村古民居、新南村小電站。
黃獅壟嶺穿過南門村,依南門溪而上,是平和鄉村落交通要道,是我縣研究村落交通的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路兩旁有古苦櫧樹、香楠樹、古楓香樹,從西端往下300米為台階路段,較陡,途中有50米天然不規整踏跺路段,周邊環境優美,南門村至季家源村500米路段水泥鋪面。
損毀原因 年久失修,長年累月被風化,路面有風華跡象,部分路面鋪路石有空缺。南門村至季家源村800米路段水泥鋪面,古道原樣被破壞。
自然環境 新田村位於文成縣城東南方向,距縣城13.8公里,年均氣溫18℃左右,平均降雨量約1700毫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該村三面環山,層巒迭峰,這裡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生態環境良好。
人文環境 新田村目前有人口1193人,352戶,以葉姓為主,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外出勞務經商為輔的村村落,該村有大面積的茶葉基地,養殖業以家禽為主,經濟屬欠發達地區,通村公路已貫通,對外聯繫便捷。

平和郭山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平和鄉郭山村張宅自然村至二十五坑村,南下北上,明代古道,全程約5公里,前期路面由天然毛石鋪就,後期由條形桃花石鋪就平均路寬1.2米。古道穿過十十五坑村、馱嶺頭村、大嶺村、雪山村、半山村、小宅村,北通往平陽縣、瑞安縣,現達平和鄉、學口鄉,沿途有高山民居數家、蔡氏宗祠、竹林、山間小溪、小石板橋、娘娘殿、310樹齡苦櫧樹、111樹齡筆管榕、數株古楓香樹,環境優美。
郭山嶺是舊時文成過往平陽的交通要道,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古道北端至二十五坑村村委會為水泥路,娘娘殿現代建築,周邊部分植被破壞,蔡氏宗祠五開間,懸山頂。
損毀原因 因建通村公路,古道中途被中斷六處,其中有200米現已改成通村公路。因火燒山,周邊部分植被破壞。
自然環境 二十五坑村位於文成縣縣城東南14.5公里年均氣溫18℃左右,平均降雨量約1700毫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有耕地面積516畝,田地246畝,林地1345畝,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生態環境良好。
人文環境 從大垟口至老屋有二十五條小坑(溪),故名二十五坑村,目前有人口1103人,以蔡姓為主,該村的下河自然村是全縣打鐵歷史最悠久的村落,有“全縣第一打鐵村”之稱,村民的祖祖輩輩靠打鐵為生,現存有十幾家打鐵鋪。通村公路貫通,交通便捷。

珊溪西山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街頭村西嶺巷13號至西山村白仰丘水塘,東北過往西南,清代建築,全程約2.5公里,上通西山村、仰山鄉桂山鄉、泰順縣,下可達珊溪鎮巨嶼鎮,古道 前期由毛石、山土鋪就,平均路寬1.2米。沿途有白仰丘水塘、葡萄基地、楊梅基地、茶塘地主宮、竹林、古民居、松樹林、馱垟頭永福殿、雙楓樹亭。
西山岺亭嶺是舊時文成縣過往泰順縣交通要道,途中有數棵楓香樹供路人遮陽休息,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茶塘地主宮於2007年重建。茶塘村古道周邊有晚清建築古民居、紅楓五棵,馱垟頭永福殿建於2008年。西山嶺歷史以來屬浙閩大道的一段峻岭,文泰公通車后,這段石嶺雖被冷漠,但由於自珊溪至西山乘車與步行時間幾乎相等,所以步履者仍絡繹不斷,2005年從村民集資修善路面古道全是水泥鋪面。
損毀原因 2005年從村民集資修善路面,古道現全為水泥鋪面,破壞原樣,建文泰公路,部分古道被改動。

珊溪分水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西坑村西坑口至桂山鄉分水村楓門頭坳,西北過往東南,明代建築,全程約12.5公里,繞過五座高山,平均路寬0.8米,上通桂山鄉、泰順縣,下達珊溪鎮、大學鎮、平陽縣。古道由毛石鋪就,沿途有19棵古楓香樹,上百年的古榲樹,大面積的楊梅基地,路邊神龕、雷虎宮、桃花石指路碑、民樂亭、包仙宮、高山民居,西坑口路亭。
分水嶺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舊時文成縣過往泰順縣的重要交通要道,為我縣研究舊時交通提供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兩旁植被茂盛,鳥語花香,至高點海拔高達908米,視野遼闊。雷虎宮三開間,五架梁帶前後單步,歇山頂。包仙宮三開間,枱梁式,歇山頂,明間額枋上掛有光緒二十二年(1896)牌匾,途中有數條分岔羊腸小道。民樂亭為雙通路亭,中設有神龕,屋頂坍塌。
損毀原因 年久失修,沿途雜草叢生。部分古榲樹被砍伐,有一個路亭倒塌,現已棄用,民樂亭,屋頂坍塌。建通村公路,部分古道有改動。

珊溪盤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南陽村嶴頭底自然村至東坪村上坪自然村,南北走向,明代古道,全程約3.1公里,平均路寬1.1米。古道上通往桂山鄉、泰順縣,下達珊溪鎮、巨嶼鎮、學口鄉、大學鎮,前期路面主要以毛石混山土鋪就,後期用條形桃花石修善。沿途有古楓樹12棵、大面積楊梅基地、竹林、松樹林、路亭西瓜園地、林場、劉氏宗祠、劉保殿、娘娘殿。
珊溪盤嶺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歷史悠久,是研究我縣舊時交通,村落形成與人口發展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盤嶺多拐、較陡,整體保存較好,季嶺村路段塊石鋪就,較規整,古楓樹下設簡易塊石登,供人休憩,路兩旁雜草叢生,植被豐茂,古道上有2棵古楓樹身圍直徑超過2米,陳坑庵溪旁路段有坍塌,嶴頭底村至陳坑庵村路段路人稀少,現雜草遮路,難過往。劉氏宗祠2003年建,劉保殿1955年建,娘娘殿1989年建。
損毀原因 古道路面因長期風化作用,鋪石磨角,風化跡象明顯,因建通村公路,古道被橫截,改動。由於山洪,陳坑庵溪旁路段坍塌年久失修,陳坑庵村至嶴頭底村雜草遮面,難過往。

珊溪羅山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珊溪街頭村公灣巷至羅山村九台盟寺,南北走向,明代古建築,全程約2.7公里,平均路寬約1.2米,路面前期由毛石鋪就,後期中規整塊石修善。古道上通往羅山村、平陽縣,中途穿過和平田村、馱龍頭村,下達珊溪鎮、大學鎮。沿途有36棵楓香樹,其中有樹齡為160年的古楓香樹,有文物保護點,九台寺、帝師祠,還有指路碑、楊梅基地、教堂、羅山亭、羅峰寺。
羅山嶺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多處,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為我縣高山村村落交通、宗教信仰提供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整體基本保存較好,兩旁植被豐茂,密林遮天,九台寺始建於咸豐年間(1851-1861),坐東朝西,有三聖殿、三府殿、岩洞庵、大雄寶殿。帝師祠:祭祀劉基後代劉照。中途還有數家山土砌牆的民居。羅峰寺建於2003年。
損毀原因 因年久失修,通村公路貫通,古道路面長有雜草,古道因建通村公路,中途被截四斷,整體保存不完整。

珊溪均山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珊溪鎮西山村馱路外自然至君陽村均山自然村,南北走向,明代古建築,全程約3公里,路寬1.1米-1.5米不等,以亂石鋪面為主。古道北上通往君陽村,南下達西山村,中途過八角丘自然村和白岩前自然村,是舊時村落的交通要道,沿途有古紅楓57棵,大面積竹林、松樹林、村落泥牆房,地主殿、茶山、茶廠、小型水庫,白岩前雙通亭。
均山嶺作為村落舊時的交通要道,歷史悠久,是我縣研究舊時交通及村落形成的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因方便村落交通,古道中途有7節機耕路,2節水泥路面公路,古道改動較大。因蟲害,有3株大楓香樹枯死。

雙桂包宅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雙桂鄉旁岸村文平路94號至周山鄉養根村包宅自然村,南北走向,清代古建築,全程約2.55公里,平均路寬1.2米,途中有路寬為0.5米的山間小道,路面前期主要以毛石鋪面為主,中後期用條石修善。古道南上通往周山鄉、公陽鄉,北下達雙桂鄉、大學鎮,沿途有古香楓樹44棵、棋盤岩路碑、大面積榲樹林、茶葉基地、松樹林、竹林、高山民居、板栗基地,還有涼亭五座,其 有步雲亭和風月涼亭。
雙桂包宅嶺是沿途楓香樹較多,有歷史悠久,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整體保存較好,周邊植被茂盛,44棵楓香樹生機盎然,風月涼亭至步雲亭路段,用規整塊石鋪就,平均路寬1.4米,步雲亭與風月涼亭建於1998年。部分楓香樹下設有簡易石登。
損毀原因 2005年修路,途中有長50米,寬1.3米青石台階,2004年修建路面東山龍村至旁岸村,建通村公路,古道有被改動。

雙桂水坑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雙桂鄉旁岸村雙桂中學至周山鄉水井頭村,西南過往東北,清代建築,全程約2.5公里,平均路寬1米,路面前期主要以毛石鋪就,中後期用條石修善,路較規整。古道中途過水坑村因此命名水坑嶺,西南上通往周山鄉、公陽鄉,東北下達雙桂鄉、大學鎮,沿途有數棵古香楓樹、榲樹林、大面積茶葉基地、松樹林、竹林、神殿、兩座涼亭。
水坑嶺周邊有大面積良田,對當地村民農業發展起重要作用,也是研究我縣舊時村落交通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後期修善,條石鋪就水泥溝縫,沿途有五棵楓香樹,中途有3處路面因建設通村路而被改動,周邊植被豐茂,水坳亭、水井頭村紀念亭水泥砌磚結構,2004年建。水坑村神殿:五開間、內有多處毛主席語錄,由學校改建而來。
損毀原因 2007年修路,古道沿途基本由長桃花石鋪就,因建通村公路,路道有改動。

周山馱嶺

簡介 位於文成縣周垟村徐山自然村至養根村鄉政府旁,東南過往西北,清代建築,全程約2.5公里,平均路寬1.1米。古道前期主要以毛石鋪就,中後期用條石修善,路面較陡多拐。東南上通往周山鄉政府、公陽鄉,西北下達學口鄉、大學鎮。沿途有涼水井、茶基地、松樹林、馱嶺水口文化景觀。大面積村落農田、路亭、山澗小溪,古紅楓香樹25棵。
馱嶺因古道中途過馱嶺村而命名,歷史悠久,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馱嶺整體保存較好,馱嶺村往下30米路面為水泥踏跺,路面長有雜草。
馱嶺水口文化景觀:娘娘殿四開間,五架梁帶前後雙步,懸山頂;觀音殿三開間,水口橋為三孔石樑橋,清末建築,長6.51米,寬1.07米,南北走向偏西,北橋墩為天然巨石,橋南端東側有古榲樹兩株。
損毀原因 通村公路過馱嶺村,古道有改動,部分路斷水泥鋪面。周邊植被茂盛,路面長有雜草,古道基本保存原樣。

富嶴丁坑嶺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富嶴鄉黃嶴村至西坑鎮鰲里坳頭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富嶴鄉黃嶴村至西坑鎮鰲里坳頭,南北走向,清代古建築,全和約2.2公里,平均路寬約1米,其中有0.3-0.4米寬的山土路面,1.1米寬的規整條石台階路段。古道主要以塊石鋪面為主,南上通往西坑鎮,北下達富嶴鄉、大學鎮,沿途有楓香樹41株,丁坑嶺地主殿、堤梁橋、丁坑亭涼亭。
丁坑嶺因過丁坑嶺而命名的,是我縣紅楓較多的紅楓古道之一。是舊時村落的交通要道,為研究我縣舊時村落形成與交通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路面較濕,長有苔蘚,雜草叢生,古道整體保存較完整,丁坑嶺地主殿:單間,歇山頂,毛石砌山牆;堤梁橋:於丁坑溪上,6步矴步。沿途有一棵枯死的楓香樹,規整條石台階路段較陡。
損毀原因 因蟲柱,沿途有楓香樹枯死,古道基本保存完整,無其他損壞狀況。

周壤南坑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周壤鄉南坑村新南自然村至樟台鄉馬山村山茶花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周壤鄉南坑村新南自然村至樟台鄉馬山村山茶花自然村,東北過往西南,明代古道,全程約 公里,古道上通樟台鄉馬山村山茶花自然村,下達周壤鄉。路面最早由不規整塊石與山土鋪就,路旁有數棵古楓香,設有上山嶺亭和鄉村公路旁,供路人休憩之用。沿途景色優美,有滿山遍野的映山紅、茶園、楊梅、板栗、柿子樹等。
南坑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研究我縣交通及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上有18米為鄉村公路,有1米寬長達20米的水泥路,上山嶺亭由原來的簡易房改建成水泥砌磚路亭,18米段鄉村公路旁有1座鄉村公路亭。
損毀原因 古道於2005年至2007年維修,對原貌改動較大;由於建通村公路,古道上有18米現為通村公路。

周壤金崗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周壤鄉路山村川盤山自然村至里川村川底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周壤鄉路山村川盤山自然村至里川村川底自然村,清代建築,全程約2公里,路面由毛石鋪就,平均路面約1米。古道西北下達周壤鄉、大學鎮、東南上通里陽鄉,沿途有佛仙寺、川盤山石板橋、川盤山路亭、雙通亭、川盤山小型水庫、竹林、蔬菜棚地、養鴨基地。還有指路碑、陰刻字樣“左里村、右孫嶴”。紅楓香楓樹較少,溪水潺潺。
金崗嶺是縣舊時村落的交通要道。
現狀描述 沿途紅楓樹較少,僅2株,大部分路面被改成機耕路。金崗嶺雙通亭由毛石砌築,屋頂已毀,古道路面雜草叢生。
損毀原因 年久失修,古道路面雜草叢生,沿途雙通亭屋頂已毀。由於方便交通,部分古道有改動。

雲湖千秋門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雲湖鄉千秋門村底廠至千秋門坳亭
簡介 位於文成縣雲湖鄉千秋門村底廠至千秋門坳亭,東西走向,明清建築,全程約1.5公里,路面以台階為主,較陡,由毛石各較齊整的石塊鋪就,路寬1米-1.5米不等。古道東上通往泰順縣,西下達雲湖鄉、珊溪鎮、沿途有大面積林場,其中有榲樹林、竹林,50株古楓香樹,數棵大苦櫧樹,於泰順交界處有千秋門坳路亭。
千秋門嶺沿途古樹遍布,是當時連接文成縣與泰順縣的重要交通樞紐,歷史悠久,為我縣較特色的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古道保存較好,千秋門嶺經過林場,沿途密林遮天,枯葉鋪面,路面較潮濕,長有表苔,較滑。
千秋門坳亭:五架梁,單間,各術兩設木櫈。
損毀原因 除部分楓香樹因蟲柱枯死,其他保存較好,無損壞狀況。

西坑垟源頭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葉岸橋至旁邊垟村垟源頭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西坑鎮葉岸橋至旁邊垟村垟源頭自然村,東西過往南北,明代古建築,全程約2.6公里,平均路面1.1米,前其路面用塊石鋪就,後期用條形桃花石修善。古道盤山而上,路面以台階為主,較陡,上通往大學鎮、瑞安市,下達西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沿途有古楓香樹52株、松樹林、竹林、葉岸洞橋、葉岸洞橋亭、十了路亭、嶺頭亭、半嶺雙通亭、葉岸水井等。
垟源頭亭歷史較悠久,是我縣保存較完整的古紅楓較多的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古道保存較完整。垟源頭村往下200米路段山土鋪就,寬0.4米,兩旁農田水滲透到路面,路較滑,古道路面長有苔蘚,兩旁植被豐茂,古楓香樹下設有簡單石凳。葉岸洞橋為單孔石樑橋;葉岸水井壁條石砌築,井坦水泥鋪面,井口呈方型,水質清澈;嶺頭亭1991年建,毛石砌山牆;葉岸洞橋亭、十字路亭1993年建;雙通亭:迂深兩間,五架梁,山牆毛石砌築,條柱間設有坐凳,代人休憩。
損毀原因 為方便通行,部分路段被修成機耕路,年久失修,路面上長有苔蘚。
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葉岸橋至旁邊垟村垟源頭自然村

西坑石門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西坑村古洞坑自然村至上垟鄉石門村
簡介 位於市文成縣西坑鎮西坑村古洞坑自然村至上垟鄉石門村,東南過往西北,明代建築,全程約4.2公里,平均路寬1.1米,路面早期用毛石鋪就,中後期用條石和塊石修善。古道上通景寧縣,下達西坑鎮、大學鎮、瑞安市為舊時交通要道。沿途人文景觀有古洞坑石拱橋、文物保護點、石門村葉氏宗祠、石門村路旁小佛宮、石門村地主殿、西坑村水口文化景觀,還有榲樹林、17株古楓香樹、竹林等。
西坑石門嶺是我縣保存較完整的紅楓古道之一,歷史悠久,是我縣研究舊時交通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石門村葉氏宗祠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清嘉慶十九年擴建,民國六年重修,原屬三建四廊木構建築。
古洞坑石拱橋:東南過往西北,長10米,寬2米,矢高3米,跨度8米,為單孔石拱橋,橋面由不規整塊石鋪就。
石門村地主殿:1995年重修,歇山頂,各銀柱間設有坐凳,面闊三開間。
西坑水口文化景觀:上游22步堤梁橋(矴步),長12.85米;下游有單孔石拱橋,塊石砌築,橋面東側高15級踏跺,南側九級踏跺長2.8米,寬3米,矢高6.9米,跨度11.22米;石拱橋南側靠山有觀音殿,東側路旁有風景廟,雙檐歇山頂,風景廟旁有200年樹齡的古楓香樹2棵。
損毀原因 因年久失修,古道中途兩旁長有2米高的大面積茅草,過往困難。

西坑八都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鎮塘垟村蒲斜橋頭至南田鎮橫村橫山底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西坑鎮塘垟村蒲斜橋頭至南田鎮橫村橫山底自然村,南北走向,明代古建築,全程約3.6公里,平均路寬0.9米,路面以毛石鋪就為主,台階用條石,南上通往南田鎮,北下達西坑鎮,是舊時南田鎮與西坑鎮的交通樞紐。沿途有古楓香樹38株,大松樹8株,其中有腰圍0.7米的大松樹,還有人文景觀官鍾橋(水泥鋪面,現化建築)、八都嶺石板橋、八都嶺涼亭、塘塆水井、養豬廠、茶葉基地等。
西坑八都嶺歷史悠久,是研究我縣舊時村落交通的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整體保存完好,古道基本保存原樣,古楓香樹和大松樹生機盎然。
八都嶺石板橋:南北走向,橋面由三條石鋪就,兩橋墩用帽石與橋麵條石榫卵砌築,總長3.01米,寬1.08米,矢高0.59米,凈跨1.42米。
八都嶺涼亭:三開間,懸山頂,五架梁,檐柱,山柱間設有坐凳,供路人休憩,山牆毛石砌築,明間西牆嵌有民國十二年石碑。
損毀原因 因火燒山,兩旁植被破壞嚴重,路面積有較多枯葉,雷電原因,楓香樹榦被雷擊斷,古道官鍾橋兩旁有大面積農田,田水滲透路面,路較滑,年久失修,路面塊石有缺失,長有雜草。

嶨口吳垟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學口鄉學口村至周山鄉周垟村徐山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學口鄉學口村至周山鄉周垟村徐山自然村,南北走向,清代建築,全程約2.5公里,平均路寬1.2米,路面由山土毛石鋪就。古道北上通周山鄉、公陽鄉,南下可達學口鄉、大學鎮、瑞安市,中途過周垟村,少數民族村吳垟村。沿途有65棵楓香樹、14株大櫧樹、彌猴桃基地、楊梅基地、茶葉基地、竹林,還有人文景觀吳垟底石板橋、吳垟地主殿、楊府廟等。
吳垟嶺因中途過吳垟村而命名,是舊時村落交通要道,歷史悠久,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吳垟嶺整體保存較好,沿途紅楓較多,路面較規整。
人文景觀吳垟坑底石板橋,南北走向,總長2.2米,寬0.8米,跨度1.5米,矢高1.3米,橋面由三條桃花石鋪就。
損毀原因 因長年累月風化,路面鋪石風華跡象明顯,古道上長有雜草,其它保存完整,無損壞狀況。

黃坦際坳塘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雲峰村潘庄村至雲峰村際坳塘
簡介 位於文成縣文成縣黃坦鎮雲峰村潘庄村至雲峰村際坳塘,南北走向,清代建築,南上通往大學鎮、瑞安市,北下達黃坦鎮,全程約2.5公里,路寬1米-1.75米不等,路面以亂石鋪就,山土鋪面。部分路段台階平坦較規整,古道沿途有古楓香樹48株、雲峰亭、動峰嶺涼亭、邢宅三官橋,大面積農田、魚塘、楊梅基地、山澗小溪、光緒庚辰年的青石墓、旁還有文物保護點水雲寺。
際坳亭嶺是舊時黃坦鎮通往大學鎮的交通要道,歷史悠久,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際坳亭嶺整體基本保存完整,沿途紅楓較多。途中雲峰嶺涼亭單間懸山頂,五架梁,各柱間設亂石坐凳,亂石砌山牆。潘庄自然村至邢宅自然村270米為水泥路。
損毀原因 因火燒山周邊植被破壞,人為伐木,基圍直徑0.8米楓香樹被砍伐,山洪沖刷,古道有坍塌,因年久失修,雲峰嶺涼亭屋面坍塌,樑柱有蟲柱。

黃坦新亭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馱坳村至嚴垟村嶺頭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文成縣黃坦鎮馱坳村至嚴垟村嶺頭自然村,西南過往東北,清代建築,全程約2.2公里,路寬0.5米-1.2米不等,路面以亂石鋪就,山土鋪面,西南上通往陳垟村,東北下達黃坦鎮黃垟村,是黃坦鎮舊時村落的交通要道。古道沿途有35株楓香樹、村落土牆民居、30米岩面路、板栗基地、涼水井、松樹林等。
新亭嶺作為黃坦鎮舊時村落的交通要道,為我縣研究舊時交通提供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古道部分路段為通村公路,水泥路段,古道上有數棵楓香枯死,其它基本保持原樣。
損毀原因 因蟲柱,數棵楓香枯死,建通村公路,古道被截四段,有改動。該古道現路人過往甚少,路旁涼水井廢棄。

巨嶼孔山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巨嶼鎮孔山村孔嶴自然村與黎明村柳山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巨嶼鎮孔山村孔嶴自然村與黎明村柳山自然村水口處,東西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2.5公里。上通往黎明村、雙桂鄉桂西村,下達孔嶴村、學口鄉、珊溪鎮。古道路面前期由天然塊石鋪就,後期維修以條形桃花石為主。古道沿途有1957年建的山塘小型水庫、600畝茶葉基地、小面積竹林、楊梅基地、孔山村農家樂、孔嶴石板橋、西瓜園地、孔山嶺路亭。
孔山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歷史悠久,是研究我縣山村古時交通,村落形成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整體保存較完整,沿途有古楓香樹數棵,清初時期石碑一塊,有茶葉基地、楊梅基地、孔山村農家樂、西瓜園地、自然環境優美。
損毀原因 2008年維修,黎明村水口處往下100多米為水泥鋪面,孔山村建鄉村公路,古道部分被改動。

巨嶼葉山亭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巨嶼鎮項坑邊村東垟自然村黎明村柳一山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巨嶼鎮項坑邊村東垟自然村至黎明村柳一山自然村,東西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4公里。該嶺途中有葉山而得名為葉山亭嶺。葉山亭三間開,磚砌的檐柱間設坐椅,明間設有神龕,祀奉觀音菩薩、三宮神、土地神。古道路面主要由天然塊石鋪就,沿途有小面積竹林、涼水井、無字碑路亭、有石碑記載的乾隆(1756)石拱橋、禁墳區石碑,數棵古楓香樹。
葉山亭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歷史悠久,是研究我縣舊時交通,及村落形成的實物資料。
現狀描述 古道整體基本保存,部分古道水泥鋪面。葉山亭結構有鬆動,山牆用山夯成。
石拱橋始建於乾隆丙子年(1756),名為張嶴橋,橋面呈喇叭形,東西走向。
損毀原因 因火燒山,古道兩旁植被破壞嚴懲;葉山亭因年久失修,結構鬆動;因建通公路,葉山亭前古道被改動。部分古道水泥鋪面,破壞原樣。

巨嶼黃龍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巨嶼鎮花前村雲居路198號至黃龍村崗靛自然村
簡介 位於文成縣巨嶼鎮花前村雲居路198號至黃龍村崗靛自然村,東南、西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5公里。因古道上植有數棵古楓香樹而命名紅楓古道。古道上通黃龍村,下達巨嶼鎮、珊溪鎮、泰順縣,還穿過岩背坑村。路面為天然塊石鋪就,兩旁植被豐茂。古道沿途有岩背坑溪,溪水清澈見底,景色宜人。沿途上有路線指示石碑、始建於清末的岩背坑石拱橋、歇雨亭、遠景瀑布崖、高山民居、還有“縣保”雲居寺
黃龍嶺是舊時高山村民通往縣城的重要交通要道,記年明確,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古道整體保存較好。岩背坑村有人工於天然岩壁上開鑿的踏跺路段,長15米,共31級;遠中還有人鑿石道,長10米,寬0.4米;已損壞棄用的路亭一個。自然景觀有岩背坑溪天然壺穴,似羊回眸石。
損毀原因 因年久失修長年累月風化,古道上有一路亭損毀棄用;村民防火沒到位,路兩旁有森林植被因火燒山而被毀;組織修路,雲居寺往上有350多米路面用水泥鋪就。

巨嶼潘山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巨嶼鎮潘嶴村底村自然村村口至潘山村青峰亭
簡介 位於文成縣巨嶼鎮潘嶴村底村自然村村口至潘山村青峰亭,東西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2公里,平均路寬約0.5米。沿途有楓香樹數棵、有民居、茶葉基地、楊梅基地等。潘山嶺上通潘山村、吳山村、小金山村、黃龍村,下達峃口鄉、巨嶼鎮、珊溪鎮,路面由毛石、山土鋪成。
潘山嶺歷史悠久,是舊時潘山村對外聯繫的交通要道。
現狀描述 因路旁有農田,潘村往下1公里路段為羊腸小道。有人過往,接著往下至潘嶴村村底自然村路段雜草叢生,路面難辯。
損毀原因 由於建有通村公路及嶺周邊有野豬出入,該嶺道上雜草叢生,現無人過往。

巨嶼葉山庵嶺

地址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巨嶼鎮龍前村龍翔南路202號至龍前村南嶼寺
簡介 位於文成縣巨嶼鎮龍前村龍翔南路202號至龍前村南嶼寺,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1.5公里,平均路寬1.1米,路面以天然毛石與山土鋪就。古道兩旁植被有數棵200年之久的古楓香樹,沿途有人文景觀陳府廟、光緒丙申年的張公墓、嶼安亭、南嶼寺、許真君廟、韋馱殿。順山澗小溪而上,周邊有茶葉基地、楊梅基地、竹林,自然景色宜人。
該古道上人文景觀較多,歷史悠久,為我縣研究村落信仰與發展提供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古道之一。
現狀描述 從起點往上800米路段為水泥鋪面,南嶼亭至南嶼寺路段為天然毛石鋪就,台階較平坦,旁設花崗岩欄桿。南嶼寺內有乾隆四十五年重修石碑記,嶼安亭建於2005年,南嶼寺前有3棵200年樹齡的古楓香樹。
損毀原因 為方便路人過往,葉山庵嶺從起點至南嶼亭被修建成水泥路,破壞原樣。韋馱殿文革期間被拆,后重建。

平和雙甲田嶺

地址
簡介 位於文成縣平和鄉新田村季家源自然村至新田村馱坪村,東上西下,明代古道,全程約2.1公里,古道路面用天然毛石鋪就,前期的路面較窄平坦,後期路面較規整踏踩,路面較平均路寬0.8米,上道往平陽縣,瑞安縣,下可達平和鄉鄉政府,學口鄉,大學鎮,沿途有竹林,榲樹林,文革期間建的新田學校,山間山溪高山民居數家,高山碾米廠.數棵古香楓樹。雙甲田嶺是平和鄉村落的交通要道,為研究我縣交通提供實物資料,是我縣紅楓樹古道群之一。

金垟良坑嶺

地址
簡介 位於文成縣金垟鄉馱垟尾村至李山村。東西走向,明清古道,上下過往良坑村,因此得名為良坑嶺。全程約2.5公里,上通金垟鄉鄉所在地李山村,下達峃口鄉、平陽縣、瑞安市。沿途有青潭坑石板橋、李山娘娘殿、多棵古楓樹、良坑口腳碇步、高山民居、科技特派員示範茶園基地、楊梅基地。古道由條形桃花石鋪就的、由天然毛石鋪就的、還有山土鋪面的。
良坑嶺為我縣紅楓古道之一,是舊時人們過往金垟鄉的交通要道。

金垟吳山嶺

地址
簡介 位於金垟鄉渡瀆村吳山嶺腳至小龍村平陸降自然村。東西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3.5公里,平均路寬0.5米,路面由天然塊石鋪就,多拐,較陡。沿途共有30株古楓香樹,人文景觀有“雙楓樹土地廟”、渡瀆村吳山嶺腳碇步橋,還有竹林、松樹林、數家黃泥砌牆民居。
吳山嶺是舊時金垟鄉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我縣紅楓古道群之一,是研究我縣交通及村落發展的實物資料,從某種角度上可以透視到舊時村民的生活跡象。

樟台山坑嶺

地址
簡介 樟台山坑嶺古道位於樟台鄉興川村山坑自然村至雙馬村外嶺頭。東西走向,明代古道,全程約2公里。古道上通雙馬村外嶺頭,下達大峃鎮、平陽縣、泰順縣。路面早期用不規整毛石,晚期用規整條形花崗岩石鋪就而成。古道兩側遍布楓松等樹,沿途有外嶺路亭、清道光十二年建的古墓、大清道光十九年建的五福橋。
山坑嶺古道為紅楓古道之一,是舊時山裡村民主要交通要道,是研究古時交通發展狀況的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