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的結果 展開
- CV-5航空母艦
- CV-10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CV-10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Yorktown,舷號:CV-10),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隸屬於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作為埃塞克斯級航母的二號艦,在二戰中給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促使盟國海軍從日本艦隊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了最終的勝利。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於1941年12月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艦名原為“好人理查德(Bon Homme Richard)”,為紀念沉沒的CV-5“約克城”號改為與其同名,1943年1月21日下水,1943年1月服役。
埃塞克斯級航母首艦“埃塞克斯”號
1930年代末,以約克城級為藍本設計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方案標準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美國海軍對該級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940年時,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設計方案已經歷了6次改進,其標準排水量已增加到27500噸,主要目標是增加艦載機數量,即保證四個飛行隊和1個預備飛行隊的飛機總數,合計80-100架,為此擴大了飛機機庫和飛行甲板,增大了航空燃油的裝載量,增加了航速,強化了防空武器,但是飛行甲板並無裝甲防護,102毫米的裝甲帶設於鍋爐艙部位的舷部水線區,並有四重縱通的結構在舷部保護,底部有三重底防護。
沉沒的CV-5約克城號
1941年12月,埃塞克斯級2號艦“好人理查德”號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建造僅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埃塞克斯級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建軍戰略思想的徹底轉變,彷彿就在一夜之間,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而成為主力艦,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以航母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這時美國才感到航空母艦數量的不足和艦載機的陳舊過時。隨後美國海軍加快了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進度,並重新制訂了建造計劃。
1942年,日軍在中途島海戰重創了美國海軍的CV-5“約克城”號,迫使美軍放棄拯救,使約克城號最終在海上翻沉,隨後美國海軍將建造中的CV-10“好人理查德”號更名為約克城號,以作紀念,而埃塞克斯級的CV-31則被命名為“好人理查德”。
二戰後,新一代艦載噴氣式飛機誕生,航空母艦要搭載噴氣機就需要一整套新的操機系統和方法,特別是飛機彈射器,這就從客觀上導致了埃塞克斯級航母必須進行廣泛的現代化改裝。除戰爭期間受損嚴重的“富蘭克林”號和“邦克山”號外,美國海軍對22艘埃塞克斯級分批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延長了服役年限並能夠搭載起降噴氣式飛機。
約克城號博物館艦
1957年,約克城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繼續留在西太平洋。稍後約克城號在金門炮戰期間再次到台灣海峽巡邏,並在越戰期間到附近海域執勤,但未有派飛機參與攻擊。除冷戰衝突外,約克城號亦有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擔任阿波羅8號指揮艙的救援船,服役末期約克城號調到大西洋艦隊。
1970年6月27日,約克城號在費城退役封存,並在1973年6月1日除籍,此段時間,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政府一直在討論保留約克城號及另外數艘軍艦,以設立一個海事博物館。1973年4月,州政府通過法案,成立愛國者地發展會(Patriots Point Development Authority),並在查爾斯頓愛國者地預留空地,同時要求海軍將約克城號捐贈予州政府。同年5月8日,海軍批准南卡羅來納州請求,並在6月9日將約克城號拖到查爾斯頓,於15日抵達。
1975年10月13日,約克城號博物館正式開放,並同時慶祝美國海軍成立200周年。1986年,約克城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艦型
約克城號未改裝前
結構
約克城號飛行甲板採用木質結構,其上覆有非常輕的裝甲。考慮軍艦要在太平洋水域活動,提高了續航力。戰爭期間,隨著飛行員、地勤人員和炮手數量的不斷增加,埃塞克斯號上的住艙十分擁擠。約克城號的防護較約克城級有了改進,水下、水平防護和對空火力都有所加強,艦體分隔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隻在戰爭中雖屢遭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裝甲
埃塞克斯級航母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裝甲厚28毫米,飛行甲板裝甲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主甲板裝甲厚為38毫米。
防禦
約克城號博物館艦
艦載機
A-4C戰鬥機在約克城號上
約克城號航母的大型化,使得它有改裝的餘地,每一次改裝,都提升了它的作戰能力。1947年6月4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批准了代號為“SCB-27A”的方案,改裝的主要內容是提高航母的操機能力,即具有操作總重量為1.8噸的艦載機。為此,將原先的H4-1式彈射器拆除,代之以H-8式;加固飛行甲板,拆除一些127毫米炮,以減少艦上部重量、增大甲板空間和飛機著艦區的安全度;增大升降機的尺寸和載機能力,安裝供噴氣機使用的特種設備,如噴焰偏轉器、噴氣燃油混合器等。1952年6月,美國航空局又批准了“SCB-125”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加裝斜角飛行甲板和採用封閉式艦首;改進MK-7攔阻裝置,加大艦首中線的升降機,增設空調和隔音裝置以及改進甲板上的照明設備等。之後約克城號由於仍然保留了液壓彈射器,未安裝蒸汽彈射器。因此不宜擔任攻擊航母,於1960年代初經再次改裝成為反潛航母。
艦體參數 | ||
艦長 | 265.79米 | |
艦寬 | 44.99米 58米(改裝后) | |
吃水線寬 | 28.35米 | |
吃水深度 | 7米(平均) 8.2米(滿載) 9.44米(改裝后) | |
標準排水量 | 27000噸 | |
滿載排水量 | 36500噸 | |
飛行甲板 | 246/262.13米×29.26米 | |
機庫尺寸 | 174米×21米×5.4米 | |
航速 | 32.7節(最高) | |
續航力 | 20000海里/15節(最大) 15440海里/15節(巡航) | |
艦員編製 | 2750-3450人,268名軍官,2363名水兵 | |
傳動 | 齒輪傳動,四軸四槳 | |
動力系統 | 8台鍋爐,載油量6300噸 4台1250千瓦齒輪傳動式蒸汽輪機,主機功率150000軸馬力,試航功率154054軸馬力 2台250千瓦柴油輪機 |
艦電武裝 | ||
艦載機 | 80-90架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 |
武器裝備 | 12門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 8門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后增至68門) 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后增至55門) | |
雷達 | 2部MK37指揮儀 | |
綜合系統 | / |
1943-1946年
1943年8月23日,約克城號、埃塞克斯號及輕型航母獨立號等組成第15特遣艦隊(Task Force 15),於9月1日空襲南鳥島。三艦於當日共作六波攻擊,飛機出擊數達275架次;但此時美軍未有計劃派軍登陸。空襲過後,約克城號與埃塞克斯號於10日返回舊金山補給。
1943年9月20日,約克城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並在稍後加入阿爾弗雷德·蒙哥馬里(Alfred E. Montgomery)少將指揮的第14特遣艦隊(Task Force 14),前往攻擊威克島;同行的有旗艦埃塞克斯號、列剋星敦號、獨立號、貝勞森林號及科本斯號。艦隊分別於10月5日及6日發動六波攻擊,出擊數達738架次,於11日返回珍珠港休整。
1943年10月,美軍預備登陸吉爾伯特群島,海軍為此編組了第52及53特遣艦隊(Task Force 52 and 53),同時亦將第50特遣艦隊(Task Force 50)編為快速航空母艦艦隊(Fast Carrier Forces),以支援陸戰隊登陸兩島;艦隊又再分成四支分隊,由約克城號擔任查爾斯·鮑奈(Charles A. Pownall)少將指揮的第一分隊旗艦,同行艦有列剋星敦號及科本斯號,負責奪取制空權。
1943年
1943年12月1日,第一分隊與第三分隊在海上會合,然後繞道前往誇賈林。4日早上,艦隊派機隊空襲誇賈林,但被日軍發現,並派戰機攔截,雙方爆發空戰。列剋星敦號及埃塞克斯號的轟炸機隊率先轟炸機場及礁湖內的軍艦,而約克城號與企業號集中攻擊環礁南端的軍港,擊沉三艘補給艦,並擊傷長良號,摧毀18架水上飛機。整場空襲,美軍只損失五架飛機。空襲后鮑奈取消第二波攻擊,撤出誇賈林海域。10時至11時,艦隊開始回收飛機;而正午約克城號則派29架飛機攻擊沃特傑環礁;僅四分鐘后,日軍15架九七式轟炸機由海平面低飛而至,避開雷達偵測,並分別以魚雷攻擊約克城號及列剋星敦號,但無一命中,日軍的飛機則多半被美軍擊落。下午3時約克城號回收攻擊機隊,艦隊加速撤離,以避免日機夜襲;然而海面大浪,延緩艦隊速度,至傍晚艦隊仍未離開日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在6日於外海補油,到9日返抵珍珠港休整。
1944年1月6日,第58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第五艦隊下的快速航空母艦艦隊)編成,由馬克·米契爾少將指揮;約克城號編入約翰·小李維(Jown W. Reeves, Jr.)少將的第一分隊,同行艦有旗艦企業號與貝勞森林號。16日艦隊離開珍珠港,支援即將登陸誇賈林的美軍。29日早上,約克城號的第一分隊空襲馬洛埃拉普環礁;
1944年1月31日,美軍開始登陸誇賈林,同時佔領無人防守的馬朱羅,誇賈林戰役爆發;當日約克城號掩護陸戰隊登陸,並作空中支援,直到2月3日美軍完全佔領環礁為止。4日約克城號前往馬朱羅稍作休整,在12日則往空襲特魯克島。
1943年約克城號
1944年3月,尼米茲命第五艦隊先空襲帛琉,以預備將來收服馬里亞納群島。此時艦隊仍在馬朱羅等待各戰列艦會合。為善用時間,約克城號在8日至13日到近海演練。3月22日,米契爾指揮的第58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第五艦隊下的快速航空母艦艦隊)離港出征。約克城號擔任小李維的第三分隊旗艦,同行艦有艦隊旗艦列剋星敦號、普林斯頓號及蘭利號。艦隊繞道行駛,以避開日軍偵察,並在4月1日展開攻擊;然而25日及26日,特魯克的日軍偵察機仍發現了艦隊,迫使雷蒙德·斯普魯恩斯上將提前攻擊至3月30日。28日晚,日軍派魚雷轟炸機夜襲,被悉數擊退。30至31日,艦隊空襲帛琉港口及雅浦島,擊落多架日軍戰機,並擊沉若竹號。4月1日,艦隊改為空襲沃萊艾島(Woleai),於6日返抵馬朱羅。
1944年4月13日,艦隊離開馬朱羅,前往空襲荷蘭地亞,以削弱當地的日軍空軍。21日至24日,約克城號等三支分隊空襲荷蘭地亞各處的機場,但日軍的飛機早被美國陸軍航空軍的P-38及B-24於30日摧毀,艦隊幾乎沒有遭遇抵抗,只有零星的日軍偵察機由梭隆縣起飛,並被悉數擊落。由於缺乏攻擊目標,艦隊在返回馬朱羅前,於29至30日順道攻擊特魯克。稍後艦隊分別派戰列艦及巡洋艦炮轟波納佩及薩塔萬環礁,而約克城號等航空母艦則返回馬朱羅,於5月4日抵達。6日約克城號到外海訓練,並在11日抵達珍珠港休假,順道替換艦上的飛機。29日約克城號離開珍珠港,在6月3日返抵馬朱羅。
1944年6月3日及9日,美國海軍空襲帛琉、沃萊艾島(Woleai)及雅浦島。6日第58特遣艦隊前往空襲馬里亞納群島,以削弱日軍空中力量;約克城號編入首任艦長約瑟·克拉克少將指揮的第一分隊,同行艦有旗艦大黃蜂號、貝勞森林號及巴丹號。11日四支分隊空襲了關島、天寧島及塞班島;12日約克城號的第一分隊調往空襲關島,而另外三支分隊則繼續轟炸天寧島與塞班島。13日各分隊繼續轟炸諸島,為即將登陸美軍清場。14日晚,約克城號的第一分隊與第四分隊一同調往北方,空襲小笠原群島。
1944年6月15日下午2時30分,約克城號、埃塞克斯號與大黃蜂號等派戰機攻擊硫磺島機場;在半小時后又空襲了父島及母島,共擊落20架零戰,摧毀地面七架飛機。16日早上第四分隊則先往南航行,在17日空襲了帕甘島(Pagan Island)的小機場。18日斯普魯恩斯發現日本艦隊離開菲律賓,前來支援馬里亞納,故命北上的兩支分隊即時返回會合,以迎擊日本艦隊。四支分隊在當日正午於塞班島以西海域會合,並開始搜索日軍的第一機動艦隊。
1944年在珍珠港
1944年6月20日,第四分隊被派往攻擊關島一帶的日軍據點,而約克城號等另外三支分隊,則往西追擊日軍艦隊。下午3時40分,企業號的偵察機發現小澤的艦隊。雖然無線電訊號不清,米契爾仍即時命艦隊預備派出機隊攻擊,冒險在入黑后收回飛機。57分,米契爾終於接收到完整的偵察報告,並在4時5分確認日軍艦隊位置,下令艦隊派飛機前往攻擊。21分,約克城號等航空母艦(除普林斯頓號外)派出216架飛機升空。小澤勉強派出75架飛機迎戰,同時拋棄油船,加速撤退,並准許各艦單獨機動迴避。飛鷹號被約克城號及貝勞森林號的機隊以魚雷擊沉;瑞鶴號先後被約克城號、企業號及聖哈辛托號攻擊受損,一度下令棄船,但艦體實際損傷不大,且損管得宜,棄船命令不久后便取消。海戰結束后,日軍第一機動艦隊只剩下35架飛機可用。此時美軍飛機開始返航,並在晚上8時45分開始降落。
1944年6月21日艦隊繼續搜索落水的機師,並預備向西追擊。最終美軍仍未有發現,加上驅逐艦燃油短缺,艦隊在晚上開始撤退,並在22日於海上補油,於23日返回支援塞班島。正當艦隊返航之際,克拉克請求米契爾准許第一分隊順道空襲硫磺島,然後準時返回埃尼威托克,並獲米契爾首肯。
1944年6月24日早上,約克城號、大黃蜂號及巴丹號一共派出51架F6F前往攻擊,而貝勞森林號則負責反潛及空中巡邏;但此前不久,硫磺島的偵察機發現了第一分隊。曾指揮馬來亞海戰的松永貞市隨即下令飛機迎擊,但卻遭約克城號等擊落29架,而美軍僅損失六架。下午松永分別派20架及41架飛機再作攻擊,但首波飛機全數被擊落,而第二波飛機則無法通過美軍戰機攔截,被擊落17架,而最終折返硫磺島。晚上約克城號返航埃尼威托克,在27日抵達。
1944年6月30日,約克城號的第一分隊與拉夫·戴維森(Ralph E. Davison)少將的第二分隊一同離港,再前往空襲小笠原群島。7月4日,約克城號等再次空襲小笠原群島,但日軍在當處的折損過多,已無法招架美軍攻擊;到7日硫磺島僅余的飛機都被調回日本本土。6日兩支分隊改為轟炸關島及羅塔島。7月9日美軍佔領塞班島,而約克城號等繼續空襲關島及天寧島。21日及24日美軍分別登陸關島北部及天寧島,並於8月10日及2日佔據兩島;約克城號則在7月25日改為空襲雅浦島、烏利西及帛琉,於27日撤返休整。29日,富蘭克林號由第二分隊調往第一分隊繼續作戰;而約克城號則由第一分隊調到第二分隊,並在8月2日返抵埃尼威托克休整。8月4日,第一分隊再次前往空襲小笠原群島,但約克城號未有隨行,而是與護航艦隻返回珍珠港。10日約克城號抵達珍珠港,在搭載乘客后,前往布雷默頓普吉灣海軍基地,在17日抵達。接著約克城號進入普吉灣船塢維修及改建。
1944年10月6日,約克城號完成維修,隨即預備返回戰場。9日約克城號離開普吉灣,先在11日到阿拉米達搭載飛機及軍資,然後在13日前往珍珠港。18日約克城號抵達珍珠港,再在24日前往埃尼威托克;同日萊特灣海戰爆發,約克城號無緣參與。31日約克城號在埃尼威托克稍作停留,最終在11月3日駛進烏利西環礁,與預備出征的美軍艦隊會合。此時美軍艦隊隸屬第三艦隊指揮;老約翰·麥凱恩中將在不久前接替米契爾,指揮快速航空母艦艦隊;而艦隊的第一及第三分隊則剛好在2日離開烏利西,前往萊特。11月5日,約克城號隨同第四分隊,前往菲律賓。7日約克城號在海上補油后,調到第一分隊,並在10日接任分隊旗艦。13及14日,約克城號等集中攻擊日軍艦隻,以阻止日軍增援,又擊沉了木曽號、曙號、秋霜號、衝波號、初春號及十多艘運輸艦,並擊傷潮號,摧毀地面多架飛機。15日艦隊暫時撤向雅浦島西面海域休整;而第三分隊則返回烏利西休整,由第二分隊接替;同日麥凱恩將旗艦改設在第二分隊的漢考克號。
1944年11月17日,第一、第二及第四分隊再次空襲呂宋,於20日撤到後方補油;21日第四分隊離隊空襲雅浦島,然後到烏利西休整;而約克城號的第一分隊亦在23日到烏利西,於24日抵達。12月1日,約克城號等再次離開,前往支援盟軍登陸民都洛,但不久小威廉·哈爾西接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訊息,將登陸延遲到15日;約克城號等在即日再次返回烏利西。12月3日,所有分隊都返抵烏利西休整。
1944年12月10日及11日,艦隊離開烏利西,前往民都洛。約克城號繼續擔任蒙哥馬里的第一分隊旗艦,同行艦胡蜂號、科本斯號及蒙特利號。14日至16日,約克城號等晝夜派飛機封鎖呂宋各地的機場,使日機無法起飛攻擊登陸艦。
1944年12月30日,艦隊離開烏利西。此時第一分隊開始由亞瑟·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將指揮。艦隊稍後於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襲台灣及呂宋的日軍機場,卻因天氣惡劣,效果不彰。7日艦隊集中攻擊呂宋,再受惡劣天氣阻礙。9日美軍開始登陸仁牙因灣,幾乎沒有遭遇抵抗;而艦隊則往北空襲台灣及琉球群島,但惡劣天氣仍舊困擾艦隊,無法有效攻擊。
1945年1月10日,約克城號等快速航空母艦穿過巴斯海峽,前往空襲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補給。1月12日,艦隊抵達越南外海。凌晨3時30分,第五分隊的夜戰航空母艦先派飛機偵察。早上6時40分,戰列艦及巡洋艦等往炮轟金蘭灣的戰列艦。到7時30分,第一、二及三分隊的航空母艦開始派飛機空襲。整日艦隊出擊數達1465架次,部分飛機更沿海岸搜索目標轟炸,攻擊範圍遍布越南南部。最終美軍共擊沉45艘日軍軍艦及商船,並摧毀多艘油船。由於港內沒有日軍戰列艦,美軍的炮艦在早上8時已經撤返。晚間艦隊撤往東面補油,並迴避颱風。海面大浪使艦隊到14日才完成補油。
1945年1月15日上午,艦隊空襲了高雄及左營港,並擊沉了旗風號及松號,惟低能見度使空襲成效欠佳。下午艦隊再次西進,並於16日空襲了香港、廣州及海南。惡劣天氣及密集防空火炮雖令空襲多有阻滯,但美軍仍擊沉多艘日軍運輸艦。17日東北季候風加強,迫使艦隊撤回呂宋西面海域補油,然後再次空襲台灣。
1945年1月21日早上,艦隊開始派飛機攻擊台灣各地機場及海港。日軍的自殺飛機於中午發現美軍第三分隊,隨即展開攻擊,先後擊傷蘭利號及提康德羅加號;第二分隊亦遇襲,但未有受損;漢考克號於同日因飛機降落意外而爆炸起火,但損毀不算嚴重。傍晚提康德羅加號撤返烏利西,而約克城號等則往北航行,預備空襲沖繩島及硫磺島。
1945年1月22日,艦隊空襲了沖繩,並作詳細攝影偵察,搜集情報,以作日後登陸之用。晚上艦隊撤走,於26日返抵烏利西休整修理。同日斯普魯恩斯接替哈爾西指揮美軍艦隊,編製上改為第五艦隊,而快速航空母艦編隊亦再次易名,為第58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由米契爾指揮。
1945年2月10日,第五艦隊魚貫離開烏利西,前往空襲日本本土。約克城號編入拉德福的第四分隊,並擔任旗艦;同行艦尚有倫道夫號、蘭利號及卡伯特號。艦隊先往東北,於12日在天寧島與陸戰隊作演習,然後加速往北前進,準備空襲東京。
1945年2月16日,艦隊先派五波戰機,掃蕩東京灣一帶的機場。第三分隊的戰機率先抵達東京上空,又攻擊了港口設施;而第二分隊雖遭遇近百架日機攔截,但擊落近40架。中午米契爾派轟炸機空襲東京大田區等地的工廠;傍晚則派夜間戰鬥機攻擊機場。17日艦隊前往硫磺島,預備支援即將登陸的美軍。約克城號所屬的第四分隊於當日攻擊了父島及母島。
1945年2月19日,美國陸戰隊開始登陸硫磺島,硫磺島戰役爆發。倫道夫號的第四分隊與第一分隊於當日補給,要到20日才派飛機到硫磺島,支援登陸美軍。21日兩分隊空襲父島及母島;而第五分隊則加入日間戰鬥,支援灘頭部隊。23日艦隊到外海補給,然後改道北上,再次空襲日本本土。
1945年2月26日早上,米契爾取消攻擊,命艦隊於次日補油,然後攻擊沖繩島;約克城號的第四分隊則在補油後到烏利西休整,於3月1日抵達。
1945年3月14日,艦隊離開烏利西,前往支援沖繩戰役,並先空襲九州,削弱該處的日軍空中力量。此時艦隊編製再稍有調動;倫道夫號因在環礁遇襲受創而無法隨行,約克城號復任第四分隊旗艦,同行艦有企業號、無畏號、蘭利號及獨立號。
1945年3月18日上午,艦隊開始派出機隊,空襲九州各地機場,到下午1時,約克城號遭到三架日本飛機投彈攻擊,其中一枚炸彈擊中右舷的信號台,再往下貫穿一層甲板,然後在艦體外爆炸,造成五死26人受傷。由於約克城號受損不大,在搶修後繼續作戰。同日,美軍偵察了神戶及吳市,發現日軍於港內的大批軍艦,故米契爾於19日命艦隊空襲瀨戶內海,最終擊傷大和號、日向號、榛名號、生駒號、葛城號、龍鳳號、天城號、鳳翔號、海鷹號、利根號及大淀號。
1945年3月20日艦隊往南撤退,但繼續派飛機轟炸九州南部機場;下午第二分隊再遭遇自殺飛機攻擊,一艘驅逐艦受損,而企業號的甲板則被友軍防空炮擊中。21日第一分隊遭到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襲擊,將之悉數擊落。23日起,艦隊開始日復日空襲沖繩島,偶而亦空襲硫磺島,各分隊則輪流在海上補油。4月1日,美軍開始登陸沖繩島,艦隊繼續提供空中支援。
1945年4月7日上午8時23分,埃塞克斯號的偵察機發現大和號。斯普魯恩斯曾打算命戰列艦迎擊,但為免登陸部隊遇襲,將任務交給航空母艦,此時約克城號的第四分隊仍忙於掩護沖繩,要到45分才進入作戰距離。10時起各艦開始派飛機前往攻擊,並持續至下午2時。大和號接連中彈,快速向左舷傾側,最終在23分爆炸沉沒;日軍亦損失了矢矧號、濱風號、磯風號、朝霜號及霞號,另外冬月號、涼月號、雪風號及初霜號亦受損。
1945年4月8日艦隊返回南方,支援沖繩作戰。同日倫道夫號與艦隊會合,戴維森重建第二分隊,並以企業號為旗艦,同行艦尚有獨立號;15及16日,艦隊空襲了九州的機場,而日軍再派自殺飛機反擊;而第一分隊於27日撤返烏利西休整。
1945年離開日本
1945年6月4日,颱風康妮吹襲沖繩東面海域;由於哈爾西起初採用錯誤迴避路徑,再加上麥凱恩未有及時批准第一分隊自由運動,使第一分隊通過風眼,所有航空母艦均有損傷,幸而人命損失不大。而約克城號的第四分隊因位處第一分隊以北,沒有艦隻受損。稍後兩支分隊繼續支援沖繩戰鬥,在10日起程撤返萊特休整,於13日抵達;而美軍於22日基本佔據了沖繩島。
1945年7月1日,第三艦隊離港出發,前往空襲日本本土。約克城號仍舊擔任第四分隊旗艦,同行艦有艦隊旗艦香格里拉號、好人理查德號、獨立號及科本斯號。8日艦隊在沖繩外海會合,然後於10日空襲東京。攻擊后艦隊前往東北,欲於13日攻擊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帶,但因當日天氣惡劣延誤。
1945年7月14日及15日,天氣好轉,艦隊大舉出擊,以轟炸B-29攻擊距離外的目標;相比沖繩作戰,日軍的反抗輕微,只有少量飛機有升空作戰,且均被擊落;艦隊空襲了室蘭市及函館等地,擊沉橘號,並擊傷柳號,且擊沉或擊傷數十艘運輸艦及汽車渡輪;16日艦隊到外海補油,並與英國航空母艦(編入美軍第37特遣艦隊)會合。17至18日,艦隊再次空襲東京灣,並集中攻擊長門號。空襲后艦隊前往日本西南,於21日至22日補油。
1945年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艦艦隊前往轟炸瀨戶內海及吳市,集中攻擊日軍殘存軍艦,並擊沉伊勢號、日向號、榛名號、利根號、天城號、青葉號、大淀號、磐手號及出雲號;擊傷葛城號、龍鳳號、海鷹號及北上號。
1945年7月31日艦隊出海迴避颱風,於8月初在海上補給。此時尼米茲截獲情報,指日軍正於北州以北集結自殺飛機及部隊,欲突破美軍防線,降落到馬里亞納的B-29基地,命艦隊即時前往攻擊;艦隊則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襲本州,摧毀超過251架轟炸機,擊傷另外141架,使日軍最後反擊破滅。11日艦隊到外海補油;此時日本開始考慮投降條款。12日艦隊迴避颱風,再於13日至15日空襲東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艦隊即時中止當日的第二波空襲,但繼續攔截接近艦隊的日機。
1945年8月16日至23日,約克城號開始派飛機到日本,協助美軍佔領當地。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簽署和約,約克城號等艦派飛機飛越密蘇里號示威。16日約克城號進入東京灣休假半個月,在10月1日前往沖繩,參與首階段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接載美軍返國。6日約克城號在海上與好人理查德號會合后,一同航向阿拉米達,在20日抵達。稍後約克城號進入舊金山海軍船廠維修,並稍後改裝,以接載更多海外美軍返國。11月2日,約克城號前往西太平洋,在15日於關島接載乘客,於30日返回舊金山。12月9日,約克城號最後一次參與魔毯行動,在26日抵達馬尼拉接載乘客,並在1946年1月13日返抵舊金山。稍後約克城號前往布雷默頓普吉灣封存,並預備退役。
1947-1969年
1953年約克城號
1952年10月1日,正在改建的約克城號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0。
1953年2月20日,約克城號完成改建及相關測試,正式重返現役,並在近岸訓練。8月3日,約克城號前往西太平洋巡航,其時朝鮮戰爭早於7月27日停火。9月5日約克城號抵達橫須賀,並在稍後與第77特遣艦隊會合。其時艦隊有拳師號、奇沙治號及尚普蘭湖號;特遣艦隊則由已晉陞為第七艦隊司令的克拉克中將指揮。稍後約克城號持續在朝鮮半島外海及中國東海戒備,直到1954年2月18日才啟程返國,於3月3日返抵阿拉米達,並進入舊金山船廠維修。
1954年7月1日,約克城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分別到朝鮮半島及日本海等地演習,並在香港渡聖誕。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發動一江山島戰役,迫使國民政府決定撤出大陳島。約克城號隨即與埃塞克斯號、胡蜂號、奇沙治號及中途島號等軍艦前往支援,直到2月13日行動結束為止。稍後約克城號經橫須賀及珍珠港,在28日返抵阿拉米達。返國后約克城號再到普吉灣船塢,並在3月21日開始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改建在同年10月14日完成。
1956年3月19日,約克城號再到西太平洋,並先後到日本海、中國東海及南海一帶執勤,偶爾到訪橫須賀、蘇比克灣及沖繩等地。9月13日約克城號返抵阿拉米達。
1957年3月9日,約克城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繼續在日本海及中國外海巡航,直到8月25日返抵阿拉米達。
1957年9月1日,約克城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並將母港改設在長灘。27日約克城號進入普吉灣船塢改裝,於1958年2月7日完成,並留在近岸訓練。
1958年11月1日,約克城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早前中共發動金門炮戰,使台灣海峽局勢緊張,約克城號與其他第七艦隊軍艦駛往台灣海峽戒備。到1959年初,北越開始向南越發動游擊戰,約克城號轉到南中國海警備,於5月21日返抵聖迭戈,然後轉向長灘。
1960年1月,約克城號再到西太平洋,併到中國南海及越南外海警備,在7月返回美國。稍後約克城號到普吉灣進行四個月的維修,接著留在近岸訓練演習。
1962年約克城號
1964年6月18日,約克城號完成翻修,留在近岸演練。8月初北部灣事件發生,美軍開始全面介入越戰。10月22日,約克城號前往西太平洋,到日本海等地訓練;要到1965年2月9日,約克城號才開始在越南外海執勤。由於約克城號已改編為反潛航母,故此未有派飛機到陸上戰鬥,僅進行反潛追蹤、海上偵察及搜救。執勤期間,約克城號亦曾到橫須賀、佐世保及香港等地休假。4月28日約克城號離開越南,在5月17日返抵長灘,留在近岸訓練。
1966年1月5日,約克城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並在2月25日開始在越南外海執勤。此時美軍開始加緊轟炸北越,但約克城號仍舊沒有參與攻擊任務,繼續負責反潛及搜救。除了斷續在越南外海執勤,約克城號亦有與東南亞條約組織進行演習,並先後到訪橫須賀、蘇比克灣、曼谷及香港。7月3日約克城號離開越南,於27日返抵長灘。接著約克城號在近岸考核並訓練飛行員,在1967年2月24日進入長灘船廠作現代化改建(Fleet Rehabilitationand Modernization, FRAM),延長服役壽命,直到10月為止。
1967年12月28日,約克城號前往西太平洋,最後一次參與越戰,並在1968年3月13日開始在越南外海執勤。早前北越發動春節攻勢,約克城號仍然沒有加入協助防守,繼續進行搜救及反潛任務,偶爾亦到佐世保、蘇比克灣、橫須賀、香港及新加坡休假。6月16日約克城號離開越南,在7月5日返抵長灘,隨即進入船廠維修,直到9月30日。維修后約克城號留在近岸訓練,並在11月到12月到夏威夷海域,拍攝虎!虎!虎!電影。拍攝后約克城號預備擔任阿波羅8號的救援船。12月21日,阿波羅8號升空,並在27日在中太平洋濺落。約克城號先救走宇航員,在稍後打撈指揮艙。
1969年1月,約克城號轉到大西洋艦隊服役,將母港改設在諾福克。由於約克城號在改建后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故此要繞道南美州合恩角,在2月28日抵達諾福克,並留在近岸訓練。6月到7月,約克城號前往大西洋,並首次與北約海軍演習。同年9月,約克城號參與維持和平行動(Operation Peacekeeper),與北約海軍進行大規模演習。稍後約克城號到訪布雷斯特、鹿特丹、基爾、哥本哈根及朴次茅斯等北歐港口,同時作反潛巡航,於12月11日返抵諾福克。1970年初,約克城號留在近岸訓練,並預備退役。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空母艦。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則起了顯著作用。給美國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海軍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權,確保了盟軍部隊直逼日本本土,最終擊敗日本。(三海一核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