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甸湖
位於浙江紹興市西郊的湖泊
青甸湖,古稱青田湖。是紹興城西邊一個面積約0.8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它與有名的鑒湖相鄰連接,此湖水質好,解放后紹興自來水公司西郭水廠建造在湖東的新橋江上,上世紀九十年代移至青甸湖東岸,一直受紹興人的很好保護。
附近有一村以湖命名,為青甸湖村。青甸湖村位於青甸湖東南方,104國道霞西路南面,西郊路北面,31省道紹大線井大橋兩側。青甸湖村有四個自然村,紹大線東為姚家溇、丁家溇,紹大線西為姚家壩、里水江。青甸湖東南岸有一千年古剎:安隱寺。井大橋原名安龍橋,因橋下有一古廟:井大廟,村民大多叫成井大橋,故現改成了井大橋。
青甸湖因離市區近,又南聯鑒湖,水量豐富,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成為市區供水水源。紹興市自來水總公司西郭水廠取水口就設在青甸湖中,其供水能力占市自來水公司可供量的近80%。隨著湯浦水庫的建成,市自來水公司才停止了在青甸湖中的取水。
青甸湖水源水有機物含量很高,有機物污染嚴重,其有機物主要是分子量小於3000道爾頓的有機物,而其中500D以下和1KD~3KD之間的有機物含量較高。
青甸湖
回程:城東體育中心- 稽山橋- 稽山公園- 羅門新村- 稽山中學- 投醪河- 海港大酒店- 第二醫院- 魯迅路口- 人民路口- 婦保院- 宋梅橋- 移動公司- 市政府- 府山橋- 元培中學- 震元製藥- 雲棲- 紹興一中- 大龍橋- 石堰橋- 里水江- 青甸湖(井大橋)-鍾家灣- 高橋- 魯南- 紡機市場- 彌陀- 東門市場- 公交湖東站(縣公交公司)- 輕紡城汽車站(服裝市場)- 南岸公園- 北市場- 輕紡城大酒店(金城賓館)- 柯笛花園- 金橋花園- 新華書店- 原四院- 建設大廈- 輕紡城電信局- 小百花藝術中心- 縣行政中心(42站)
陸遊以官俸自修自建的“三山別業”位於現在的東浦鎮鑒湖村、行宮山村、韓家山村一帶,距魯東村不遠。
陸遊這種別具匠心的選擇頗為耐人深思。”予先世本魯墟農家,自祥符間去而仕,今天且二百年。窮通顯晦所不論,竟無一人得歸故業者,室廬桑林果樹溝池之屬悉已蕪沒,族黨散徙四方,蓋有不知所之者。過魯墟未嘗不太息興懷。至於流涕也。”陸遊對於耕讀傳家,先祖的榮耀懷有深深的眷戀的感情,在目睹“竟無一人得歸故業者”、屋宇樹木悉數荒廢,族黨眾人四散他方的凄涼狀況下,過魯墟思往事不禁悲從胸來,黯然神傷。
青甸湖
青甸湖是古鑒湖的一角,盛產紹興酒,於是在初五晚特邀友人痛飲家鄉酒,酒香人歡,不覺醉倒床上,進入夢鄉,其詩序曰:“夢舟行故里青田湖中,樂甚,醒而賦之。次日是湖中京都日也。”1861年,他又作《青田湖競渡詞十六首》,內述青甸湖一帶酒戶之多,“萬人歌吹綠陰天,酒戶茶檣處處連。誰坐水邊涼閣子,畫羅扇底看遊船。”青甸湖畔即是他的老家霞川,他對老家的思念最為感人。《望江南》云:“清明憶,老屋傍霞川,十里酒香村店笛,半城花影估人船,水閣枕書眠。”在晚年《自題霞川老屋圖》長詩中,他深情地嘆道:“多情唯有霞川水,日望行人萬里歸。”他多麼想在“煙波浩淼,鷗鳧四散”的水鄉酒鄉安享天年呵!
青甸湖
安隱寺原有寺舍三十五間。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建築,並有大量土地供寺院種植。鼎盛時期有僧人一百多人。
1949年後,特別是1966年開始,停止宗教活動,僧人還俗,寺產歸青甸湖村集體所有,部份僧舍拆改為廠房,當時的東方皮革廠就在寺內。其時,安隱寺處於頹廢狀態。 2002年,安隱寺重新批准為宗教活動保留場所。在紹興市宗教局及有關部門的支持,當地群眾和善男信女的鼎力資助,將部分寺舍再次修葺。現已有山門、大雄寶殿、廂房等寺舍二十餘間。古寺初具規模。
孝宗時賜進士出身。先後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擔任軍職。他親至前沿視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採納。又因故土沒有收復,遺民於水火之中,內心非常痛苦,經常“脫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諳官場的禮法,遂遭“不拘禮法,待酒頹放”的譏諷。因此,自號“放翁”。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懷著悲憤離開了人世,享年86歲。
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李慈銘少有異才,12歲即能詩為文,有越中俊才之稱。可是後來11次參加南北鄉試,無不落第而歸。咸豐九年(1859年)北游京城,將捐資為戶部郎中,不料為人欺哄,喪失攜資,落魄京師,其母因此變賣田產以遂其志,而家道由此中落。後於同治九年(1870)中舉,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補戶部江南司資郎,十年後才給了山西道監察御史一職。任內巡視北城,督理街道,均盡其職。遇事敢於發表意見,也不避權勢顯貴,甚至當面折人、議論臧否,因此常常受人嫉恨,遭人詆毀。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敗訊傳來,李慈銘憂憤咯血而卒,時年66歲。
李慈銘一生著作等身,已經彙集成書的集子,將近50種,總字數約在七八百萬字以上。除上述文學、史學著作外,尚有經學、小學、方誌學等方面的力作傳世,而其中尤以《越縵堂日記》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深廣。洋洋數百萬言的日記,堪稱李慈銘治學之大成,有“日記之大觀、掌故之淵藪”的美譽。
青甸湖景色
青甸湖上泗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