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錄

中國最早的柑橘專著

《橘錄》是中國最早的柑橘專著。又名《永嘉橘錄》、《橘譜》。作者韓彥直,字子溫,陝西延安府膚施縣人。南宋名將韓世忠長子。生於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卒年不詳。書成於1178年作者“知溫州”任內。有多種版本行世。近代以來,歐美和日本等國也有流傳,不少柑橘著作都加以介紹和引用,受到許多果樹園藝學者的重視。

簡介


《橘錄》三卷,卷上、卷中敘述柑橘的分類、品種名稱和性狀,卷下闡說柑橘的栽培技術。本書第一次將柑橘類果樹區分為柑、橘和“橙子之屬類橘者”三大類,柑分8種,橘分14種,“橙子之屬類橘者”分5種,並敘述每個品種的植株形態、果實大小、食味品質和產地來源等。在栽培技術部分分別述說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採摘、收藏、制治和入葯等各項技術環節,都有實際參考價值。如在“種治”中指出溫州當地的柑橘都以朱欒為砧木,很耐斥鹵,因而在塗泥上種植時“實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損”;同時,以朱欒為砧木的柑橘嫁接技術,在歷史上也屬首次記載,且至今仍在應用。此外,對病蟲害的防治、用河泥壅根施肥、採摘和貯藏方法等都提出了精闢的論述。

地位


《橘錄》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柑橘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學著作。國外已有翻譯本。美國植物學家H·S里德(Reed)在其《植物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一書中,認為韓彥直記述的果樹整枝、蟲害和真菌寄生的控制以及果實的收穫、貯藏 技術是非常先進的。

序跋


橘出溫郡。最多種。柑乃其別種。柑自別為八種。橘又自別為十四種。橙子之屬類橘者。又自別為五種。合二十有七種。而乳柑推第一。故溫人謂乳柑為真柑。意謂他種皆若假設者。而獨真柑為柑耳。然橘也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而南出閩、廣數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與溫橘齒。矧敢與真柑爭高下耶。且溫四邑俱種柑。而出泥山者又傑然推第一。泥山蓋平陽一孤嶼。大都塊土。不過覆釜。其旁地廣袤只三、二里許。無連崗陰壑。非有佳風氣之所淫漬郁烝。出三、二裡外。其香味輒益遠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溫並海。地斥鹵。宜橘與柑。而泥山特斥鹵佳處。物生其中。故獨與他異。予頗不然其說。夫姑蘇丹丘七閩、兩廣之地。往往多並海斥鹵。何獨溫。而又豈無三、二里得斥鹵佳處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馬遷李衡潘岳王羲之謝惠連韋應物輩。皆嘗言吳楚間出者。而未嘗及溫。溫最晚出。晚出而群橘盡廢。物之變化出沒。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溫之學者。繇晉唐間未聞有傑然出而與天下敵者。至國朝始盛。至於今日。尤號為文物極盛處。豈亦天地光華秀傑不沒之氣來鍾此土。其餘英遺液猶被草衣。而泥山偶獨得其至美者耶。
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見橘著花。然嘗從橘舟市橘。亦未見佳者。又安得所謂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來。得一親見花而再食其實。以為幸。獨故事太守不得出城從遠遊。無因領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遺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當不減荔子。荔子今有譜。得與牡丹芍藥花譜并行。而獨未有譜橘者。子愛橘甚。橘若有待於子。不可以辭。予因為之譜。且妄欲自附於歐陽公、蔡公之後。亦有以表見溫之學者。足以誇天下。而不獨在夫橘爾。淳熙五年十月。延安韓彥直序。
橘錄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出《四庫總目提要
宋韓彥直撰。彥直字子溫,延安人。蘄忠武王世忠之長子。登紹興十八年進士,官至龍圖閣學士,提舉萬壽觀。以光祿大夫致仕,封蘄春郡公。事迹附見《宋史·世忠傳》。此譜乃淳熙中知溫州時所作。《宋史·藝文志》、焦竑國史經籍志》俱作《永嘉橘錄》,卷數與此本相合。《文獻通考》作一卷,蓋字之誤也。彥直有才略,而文學亦優。嘗輯宋朝故事名《水心鏡》,凡一百六十餘卷,為尤袤所稱,今不傳。是錄亦頗見條理。上卷載柑品八,橙品一,中卷載橘品十八,以泥山乳柑為第一,下卷則言種植之法,皆詳贍可觀。陳景沂作《全芳備祖》,引彥直此錄,謂其但知乳柑出於泥山,而不知出於天台之黃岩,出於泥山者固奇,出於黃岩者尤天下之奇云云。蓋景沂家本天台,故自誇飾土產,不知彥直是錄,專記永嘉,不當借材於異地也。其亦昧於著作之體矣。

內容及成書年代


《橘錄》的作者韓彥直,南宋時人,祖籍延安。是抗金名將韓世忠的長子,生於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卒年不詳。曾任“司農少卿”,後來長期擔任地方官,特別是在永嘉(今溫州)任“知州”時,由於當地盛產柑橘,作者就地採訪,寫成此書。所以又名《永嘉橘錄》。據作者自序所記,成書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
《橘錄》分上、中、下三卷,並有作者“自序”一篇。上、中兩卷,主要記載了當時溫州一帶的柑橘 品種(包括一部分種),共有27個品種或種。其中柑有8種:真柑(又名乳柑)、生枝柑、海紅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橘分14種:黃橘、塌橘、包橘、綿橘、沙橘、荔枝橘、軟條穿橘、油橘、綠橘、乳橘金橘(可能屬金柑屬)、自然橘(可能是指橘的實生苗)、早黃橘、凍橘;還有橙(一作棖)屬5種:橙、朱欒(可能是酸橙的變種)、香欒(可能是酸橙)、香圓枸橘。《橘錄》對每一品種的描述,包括:樹冠形狀,枝葉生長狀態,果實的大小和形狀,果實成熟期的早晚,果皮的色澤、粗細以及光澤程度,果皮剝離的難易,瓤囊的數目與分離的難易,果實的風味,種子(核)的多少等等。並且還指出了每個品種命名的依據,以及品種的適應地區。
下卷分為: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採摘、收藏、制治、入葯九節。對當地橘農的栽培經驗,總結十分詳盡。書中指出柑橘宜斥鹵之地,並注意到土壤的種類,特別是土壤酸度對柑橘品質的影響,凡圃之近塗泥者,實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損。《橘錄》 總結的“高畦壟栽”經驗,在當地一直沿襲至今。在施肥中,強調冬夏兩季都要施肥,反映了常綠果樹的特點。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書中明確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種由蘚(真菌)引起;一種由蠹(在樹榦中蛀食的多種幼蟲,也稱蛀蟲)引起。前者通過刮除病原菌、剪去多餘的枝葉以增進果林的通光透氣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後者可以從蛀穴中將蟲鉤出,然後用木釘將洞穴填死,以達到治除的目的。這種除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果實採摘方面,韓彥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斷,輕放筐中,細心保護。收采、貯藏要摒開酒氣。在貯藏的過程中,要勤於檢查,十日一翻,有爛的及時檢出。這些做法,也都為後人所遵循。書中還介紹了一種連枝掩埋的儲藏方法,並指出了這種方法的優缺點,優點是保鮮時間長,缺點是連枝採摘影響次年產量。韓彥直還認為,人工嫁接是造成這類果樹種類繁多的原因。.

作者大致年表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辛亥,一歲。
韓彥直誕生。原籍延安府膚施縣(今陝西延安)。彥直字子溫。曾祖父名廣,贈太師秦國公。祖父名慶,贈太師陳國公。父名世忠,封為太師,乃宋代著名抗金將領。母梁氏,名紅玉,贈楊國夫人。彥直兄弟四人,排行第一。弟彥朴、彥質、彥古。姐妹八人。
紹興十八年(1148)戊辰,十八歲。
登進士第,調太社令。
紹興二十五年(1155)乙亥,二十五歲。
秦檜(十月)死,拜光祿寺丞。
淳熙五年(1178)戊戌,四十八歲。
在知溫州任內,於從政之餘,通過調查研究撰成《永嘉橘錄》三卷等。

影 響


《橘錄》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美國和日本的學者在有關柑橘的學術專著中都曾予介紹或引用。法國彼利律(P.Pelliot)認為《橘錄》是繼戴凱之《竹譜》和陸羽茶經》之後,較突出的植物學專著。蘇聯漢學家佛魯克(к.к.флуг)評介《橘錄》“是同類書中最有實用價值的一種”(《中國宋版書史》俄文本)。1923年曾由江光先和英國哈格提(W.T.Hagerty)譯成英文,在荷蘭發表。

版 本


本書流傳較廣,現存版本有《百川學海》、《說郛》、《山居雜誌》、《農薈》、《農學叢書》等八、九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