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航空母艦的結果 展開
航空母艦
大型水面艦艇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它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艦島大多坐落於右舷。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按滿載排水量的大小分為大型航空母艦(6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發展至今,航空母艦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都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能在水面上進行起飛和降落。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是一個大問題,早期的水上飛機只能被置於船后,由船隻來牽引。一但遇上惡劣天氣,缺少保護的水上飛機就有進水、發生傾覆的危險。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舊的巡洋艦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英國海軍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種船隻後來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它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是唯一擁有艦載水上飛機的參戰方。英國軍方提出將水上飛機用於作戰,並要搭配保護它的戰鬥機。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沒有飛行甲板、無法供空戰能力更強的戰鬥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必須重新設計另一種新軍艦,這即是後來的航空母艦。1917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暴怒號巡洋艦在建造過程中改變原有設計,將艦艏部分上層建築全部移除,轉而鋪設69.5米長的甲板供飛機起飛,這使暴怒號成為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船隻。不過起飛后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只能去陸地的機場著陸。暴怒號1917年6月完工服役。
1917年8月2日,英國海軍少校、“暴怒號”海軍航空兵指揮官歐內斯特·鄧寧駕駛“幼犬”戰鬥機用與軍艦平行飛行、側滑著陸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地勤人員抓住了機翼后緣使飛機停了下來。這成為世界上首次飛機在航行中的軍艦上降落的嘗試。幾天之後,鄧寧再次試圖嘗試這個危險的降落方法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以身殉職。
1917年底至1918年初,英國對”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將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後部加裝了86.6米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儘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飛行甲板,飛機降落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建的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於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
航空母艦
1917年7月,英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並將其命名為“競技神”號(又譯作“赫爾墨斯”號),以紀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競技神”號。信心滿滿的英國海軍由於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們將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然而皇家海軍忽視了一個正在日益崛起的對手,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後起之秀”——日本海軍。日本海軍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發展速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善於向先進的海軍強國學習,善於跟蹤海軍建設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準就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他們於1919年開始設計,1920年開始建造本國第一艘純種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此之前英國海軍訂購的“競技神”號航母於1918年1月開始動工,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其工期進度明顯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終建成。此時日本海軍的“鳳翔”號由於工期進展迅速,因而搶在1922年年底建成並開始正式服役。日本海軍雖然後發但卻先制,搶在英國海軍之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
航空母艦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啟用的蘭利號(USS Langley CV-1)。蘭利號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號運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AC-3)。美國海軍看上它運載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在改裝中,“木星”號煤倉上甲板的上層建築及起重機被全部拆除,從艦首至艦尾架設了13個單位桁架,在上面鋪設了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飛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設置了一台飛機升降機。“蘭利”號的機艙設置在軍艦的尾部,原有的6個煤倉中的4個被改成飛機庫,其餘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庫、彈藥庫和升降機械室。
一戰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2艘戰列艦改建為排水量3.3萬噸的航空母艦。當時,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為43200噸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對這一舉動非常敏感。所以在條約簽署時,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美國放棄這6艘戰列艦。經過反覆討價還價,美國被迫做出讓步,暫停這幾艘戰列艦的建造,但作為交換條件,日本也必須放棄其在建的兩艘排水量41000噸的“天城”級戰列艦。此次談判導致了兩國第一代大型攻擊航母的誕生——“赤城”級和“列剋星敦”級。此時的英國由於受到美、日兩國的影響也開始不甘寂寞,打算建造航空母艦。但英國在一戰中大傷元氣,所以最終選擇了兩艘大型巡洋艦“勇敢”號和“光榮”號作為被改裝成航母的軍艦。這時,美國的“列剋星敦”級的2艘航母(CV-2“列剋星敦”號和CV-3“薩拉托加”號)、日本的“天城”級的“赤城”號、“加賀”級的“加賀”號兩艘航母,以及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並稱為世界7大航母。
航空母艦
1930年,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的“光輝級”航空母艦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首度被廣泛運用。它是一座浮動的機場,攜帶戰鬥機以及轟炸機遠離國土執行攻擊敵人目標的任務。這使得航空母艦可以由空中來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目標,尤其是那些遠遠超過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標。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的作戰半徑一直在改變海軍的戰鬥理論,敵對雙方必須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互相進行遠距離的戰鬥。這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為海上最強軍艦的優勢地位。
航空母艦在戰爭中初建功勛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托港內的義大利海軍並且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此舉使美國等海上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二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
二戰結束后,世界各國都注重於發展適合本國的航空母艦,以維護本國海上利益。美國在戰後對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的項目包括增加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和助降設備,提高了艦載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的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並且航空母艦的排水量越來越大。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第一級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美國在使用這一級航空母艦時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建造下一級航空母艦時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升級,這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它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美國在建造小鷹級航母時,於1958年開工建造了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於1961年服役,可以稱之為“企業級”,但該級只建造了一艘。採用核動力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備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
在看到核動力的優勢后,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萬噸的“。這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體積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其藍本是根據小鷹級航母改建的。
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於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國新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傑拉德·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紀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間去世的美國前總統傑拉德·福特。福特號在2007年開始建造,將於2015年9月交付,以取代服役時間超過50年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這也是美國進入21世紀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
英國在戰後發展了“無敵”級航空母艦,採用滑躍甲板和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1982年英、阿福克蘭群島爭端中,英國依靠它在遠離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勝利。蘇聯採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稱為“載機巡洋艦”)安裝有遠程導彈,而後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採用滑躍甲板避免了安裝複雜的彈射裝置。
法國在歷史上一共擁有過十艘航空母艦。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法國進入自主研製航母階段。兩艘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開始服役。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是法國海軍的象徵。“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誌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的“瓦良格號”。19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率為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並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有了航母以後,國家的海上力量將出現立體化、體系化、綜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將一個國家的海上作戰範圍從近海推向中遠海。航空母艦是一個大型海上活動機場,可以在更遠的海域活動,與此同時帶來整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編製體制、指揮體系以及後勤保障的變化,甚至於法規條令、作戰理論等一系列變化,從而使國家海空力量出現結構性的調整和變化,所以它帶來的意義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航空母艦通常採用編隊作戰,編隊中一般有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核動力攻擊潛艇、快速支援艦或者是其它的綜合保障艦艇,所以說航母戰鬥群的反潛能力、反艦能力和防空能力都是好幾層的,想要突破這嚴密的防禦網絕非易事,因此我們通常說航母的攻防能力很強。此外,它可以擔負多種多樣的海上任務,包括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在和平時期,航母通常用于海洋搜救、防海盜、打擊恐怖活動等。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
最後,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受氣象變化的影響較大。儘管航母本身可以經受較強的風浪,在12級風浪的海況下也能夠航行,但航母上的飛機易受到海浪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風、浪、能見度等都會限制飛機起降。美海軍規定,航空母艦必須在風力6級以下才能起降飛機,一旦風力達到8級或海浪達6~7級,大部分飛機便難以起飛,即使有彈射器也受氣象條件的嚴重製約。
現代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用艦載機奪取海戰區及近海陸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航空母艦通常與其它軍艦組成航空母艦戰鬥群,整個航母編隊可以在航空母艦的整體控制下,對數百公里範圍內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和攻擊,因而能開闢獨立的海戰場,真正做到全天候、大範圍、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戰鬥,實現中遠海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一般來說,航空母艦雖然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其本身的防禦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艦艇(包括水面與水下艦艇)提供保護。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分工可以看成是航母執行任務,而其它艦艇保護航空母艦。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一般由一艘航母、兩艘防空巡洋艦、4~6艘防空反潛驅逐艦和1-2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
現代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作為支持海空立體作戰的平台,應具備如下主要功能:
1:運作、維護和支持作戰飛機,在航空母艦服役期間允許飛機型號更新,提供基本指揮和控制功能
航空母艦
2: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
3:擁有有效的起降作戰飛機的能力
4:擁有同時起飛和降落飛機的能力
5:擁有快速空中警戒出擊能力
6:允許長周期連續執行空中任務
7:允許在動力輸出下降的情況下執行空中任務。
飛行甲板是航空母艦上供飛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按照任務需求可將其劃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和停放區。飛行甲板下設有廊形夾層、水密隔艙、機庫、武器庫和船員住艙,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達6層之多,而甲板側邊則有兩到四座升降機用於將飛機運到甲板或機庫。船頭採用封閉設計,從飛行甲板到船頭皆為一體成形。
航空母艦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通常比船體寬得多,從正面看去,飛行甲板向船體兩舷張出,形狀十分怪異。由於飛行甲板要承受飛機降落時的強烈衝擊載荷,因此需用高強度金屬製成。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將上層建築集中在飛行甲板的右側,稱為“艦島”。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甲板上空無一物是最理想的,但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空母艦都是將這些上層建築設計得很緊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
航空母艦
現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簡潔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但其中技術非常複雜。發展至今已實現了上層建築的“集結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封閉桅杆(AME/S)、電磁輻射系統(MERS)和多功能射頻系統(AMRFS)。
艦載機(carrier based plane)是指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飛機,其性能決定航空母艦的戰鬥力,艦載機數量越多者實力也相對越強,航空母艦本身也是為了讓飛機起降、維修以及使其能長期作戰而存在。
相較於傳統最大攻擊距離僅有40公里的戰列艦艦炮武器,現代艦載機有著1,0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徑,還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后回到航母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其作戰持續性和多用途能力也是艦載機與巡航導彈在海戰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蒸汽彈射起飛
使用一個平的飛行甲板作為飛機跑道,起飛時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帶動飛機在兩秒鐘內達到起飛速度。目前只有美國具備生產這種蒸汽彈射器的成熟技術。在工作原理上,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滑塊,把與之相連的艦載機彈射出去的。它體積龐大,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淡水浪費嚴重,只有約6%的蒸汽被利用。為製造和輸送蒸汽,航母要備有海水淡化裝置、大型鍋爐和無數管線,工作維護量驚人。它的最大缺陷在於因為彈射力度太大而無法彈射無人機——現役的無人機因為重量輕,在彈射時會被加速度扯碎。
航空母艦
蒸汽彈射有兩種彈射方式:
前輪牽引彈射
前輪牽引彈射由美國海軍在1964年試驗成功,採用這種方式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桿,前輪就直接掛在了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個甲板人員掛拖索和撿拖索了,因而彈射時間縮短,且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但這種艦載機的前輪要專門設計。目前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都採用了這種起飛方式。
航空母艦
拖索彈射
顧名思義,就是用鋼質拖索牽引飛機加速起飛。這種彈射方式比較少見,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國的“克萊蒙梭”級航母使用。拖索彈射時,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掛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桿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後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桿上的定力拉斷栓,牽著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拋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準備下一次工作。
航空母艦
滑躍起飛
有些航空母艦在其甲板前端有一個“跳台”幫助飛機起飛,即把甲板的前頭部分做成斜坡上翹,艦載機經過滑跑后沿著上翹的斜坡衝出甲板,形成斜拋運動,在剛脫離母艦的一段(幾十米)距離內繼續在空中加速以達到起飛速度。這種起飛方式不需要複雜的彈射裝置,但是飛機起飛時的重量不如蒸汽彈射起飛,使得艦載機的載油量、載彈量、航程以及作戰半徑等受到一定的制約。英國、義大利、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由於技術限制,無法研製真正在技術和工藝上過關的蒸汽彈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國航母上採用滑翹甲板。採用滑躍起飛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在載機起飛時都必須以20節(36公里/小時)以上速度逆風航行,以加大載機相對速度幫助艦載機起飛。
航空母艦
垂直起飛
垂直起降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它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一項航空技術。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機動靈活,具有常規飛機無可比擬的優點。首先,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飛機不需要專門的機場和跑道,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次,垂直起降飛機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起飛和著陸,所以在戰爭中飛機可以分散配置,便於偽裝,不易被敵方發現,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戰場生存率。最後,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即使在被毀壞的機場跑道上或者是前線的簡易機場上也可以升空作戰,所以出勤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對敵方的打擊具有很高的突然性。
航空母艦
但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也有許多缺點,首先是航程短。由於要實現垂直起降,飛機的起飛重量只能是發動機推力的83%-85%,這就使飛機的有效載荷大大受到限制,影響了飛機的載油量和航程。同時,飛機垂直起飛時發動機工作在最大狀態,耗油量極大也限制了飛機的作戰半徑。例如“鷂”式飛機的載重量為1060千克時,作戰半徑只有92公里,所以在實際使用中“鷂”式飛機盡量使用短距起飛的方式以延長飛機的航程。因此垂直起降飛機又稱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另外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在實戰中經常需要分散在野外,所以它的維護也非常的困難。
航空母艦
電磁彈射起飛
除此以外,電磁彈射器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彈射裝置,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好處。
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向外運動,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的優點主要是體積減小了很多,操縱人數也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電磁彈射器的彈射力度可控,可以彈射無人機。缺點是耗電,但對於全電力推動的航母和核動力航母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美國海軍從1982年開始進行電磁彈射系統的技術研究,直到2004年秋天電磁彈射器進入成品測試階段。美國海軍測試后選定通用原子能公司作為生產商美國海軍技術網站透露,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系統採用線性電磁加速電動機已經在新澤西州赫斯特湖試驗中心完成了測試。
電磁彈射器是一個複雜的集成系統,其核心是直線彈射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的概念類似磁懸浮列車採用的技術。與磁懸浮列車所不同的是,磁懸浮列車的運動是漂浮在空氣中,而彈射電動機帶有滾輪,帶著一個滑塊沿彈射器軌道滑行。工作時,電動機得到供電,滑塊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拉著飛機沿彈射衝程加速到起飛速度。飛機起飛后,滑塊受到反向力的制動,低速回到出發的位置。
航空母艦
在技術方面,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之間的差別,就如同蒸汽火車與現代磁懸浮列車之間的差別。這就決定了電磁彈射器在性能上遙遙領先。美國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便安裝了4部電磁彈射器,將取代現役的“尼米茲”級。
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在準備起飛時就已將噴氣發動機全速運轉,此時它會向後噴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後方的飛機和工作人員危害很大。這時,彈射器的後方會升起導流板,使飛機噴出的燃氣流向上偏轉,避免影響到後方的飛機。為了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導流板後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
觀察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可以發現,航母上有兩條跑道,一條直的與一條斜的,斜的那條就是斜角飛行甲板。設置這兩條跑道的目的是為了可以讓航母同時進行起飛和降落作業,如果只有一條直通甲板的話,飛機起飛時只得讓停放的飛機擠在飛行甲板後半部,而將前半部用作起飛的跑道。然而,這樣做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滑跑距離,還必須等飛機起飛騰出跑道,空中的飛機才可以降落,並且稍有不慎,后降落的飛機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飛機。斜角甲板由英國人在1952年2月發明成功。斜角甲板又叫斜、直兩段甲板,位於飛機甲板的左側,與艦艇艏艉中心線呈6~13度夾角。有了這個角度,飛機降落就可與停駐的飛機和起飛作業區分流,同時還可實現彈射和回收作業同時進行。回收區的角度相當重要。角度愈大,對駕駛員著艦的難度就愈大。此外,斜角甲板的設計還可使降落區免遭左舷前彈從噴氣火焰擋板引出的熱氣流,從而降低空氣紊流的干擾。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裝有供飛機降落用的阻攔索,然而極少數航空母艦的斜角甲板上也裝有一兩座彈射器,其目的在於在沒有飛機降落時供飛機起飛之用。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
七八九 航母的飛bai機降落主要用攔du阻索zhi(用於正常降落),攔阻網dao(用於緊急降落zhuan)。
正常shu降落主要用攔阻索,以美國航母為例:其航母甲板通常備有4道攔阻索,第一道設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處,然後每隔14cm設一道,由弓形彈簧張起,高出飛行甲板30-50cm。
當艦載機降落時,飛機的尾鉤放下,其位置比起落架還低,著艦點在1、2道攔阻索之間為好,這就要求飛行員有很高的操縱技術。據美軍統計,白天著艦的艦載機尾鉤掛住2、3道攔阻索的合計約佔62-64%,尾鉤掛住第4道索的約為18%,尾鉤掛到第1道索的約為16%。在夜間尾鉤多掛住第3、4道索。如尾鉤未掛住攔阻索,著艦機必須拉起複飛,這在白天約為5%,夜間則高達12-15%。
美國航母的MK-73型攔阻索緩衝器可使30噸重的艦載機以140節的速度著艦后滑跑91.5米停止。艦載機停下后,攔阻索自動複位,迎接下一架著艦機的到來。
當飛機出現故障無法正常降落時,就要緊採取急降落方式,只能使用攔阻網。攔阻網是鋼質、類似於魚網。使用時要把整個攔阻網撐起來,從而兜住故障飛機。
滑跑-攔阻降落
固定翼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滑跑降落,尤其是在夜間或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是最困難的飛行技巧了。
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降落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回歸的飛機要進入環繞母艦的環型航線以降低飛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時候可能還需要脫離等待中的降落航線去進行空中加油。在降落時飛機的速度要降低到幾乎失速的地步。飛行員放下起落架、襟翼與空氣減速板,將著艦尾鉤伸出,維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空母艦上的降落官指揮飛機降落,他不斷地告訴飛行員離最佳情況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艦上的降落指示燈提示飛行員下降時的角度是否正確。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後部有四道攔阻索(尼米茲級航母的CVN76“里根”號只有三道),飛行員必須讓降落的飛機在著艦的瞬間用攔阻鉤掛上其中一條攔阻索。在最佳情況下他應該掛上第三條,假如他掛上前兩條,那麼說明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掛上最後一條則是他的下降角度太陡。在著陸時飛行員必須將飛機完全壓低,這樣他可以保證鉤住一條攔阻索。同時,在著艦的瞬間他必須將發動機開到最大,這樣假如他沒有掛上攔阻索的話,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加速復飛以避免落入海中並重新回到降落航線。攔阻索是由液壓制動的,它在掛住飛機后可以在兩秒鐘和50米內使飛機停下來,飛行員會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員的指示將發動機的推力降低到慢車並且離開降落區。在緊急情況下比如飛機的尾鉤出現故障,無法使用攔阻索降落時,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攔阻網來協助飛機迫降。
航空母艦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不用攔阻索降落,而是將飛機速度降到足夠低以後直接在甲板上降落並靠剎車停穩。
攔阻網
阻攔網是在飛機處於危急狀態下著艦使用的應急裝置。如果飛機著艦時沒有鉤上阻攔索,飛機可增大發動機推力沿飛行甲板再次起飛,在空中低空飛行后重新著艦。而一旦飛機因尾鉤放不下或尾鉤損傷、燃油不多導致無法復飛及其他原因時,就需採用迫降的方法使飛機降落。
阻攔網平時並不設置,而放在跑道左舷邊。跑道兩側各有一根可懸阻攔網的支柱,放倒在槽內,與飛行甲板齊平,一旦著艦需要,甲板人員在兩分鐘內即可支起阻攔網。
航空母艦
阻攔網一般設在第三根阻攔索處,高約4.5米,寬略大於阻攔索,尼龍帶寬約76毫米,厚6.5毫米,只有豎向,間隔為900毫米,可承受的衝力大於阻攔索。
飛機衝進阻攔網后,沿機翼兩邊均勻受阻,此時飛機的動能被攔阻網吸收。飛機撞上攔阻網后一般連同攔阻網衝出四五十米后停下來。
助降設備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業困難,經常發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軍航母“蘭利號”上出現了兩種革命性的輔助降落方式:設置“降落指揮官”與使用攔阻網,前者於甲板上判斷降落條件、飛機高度等來揮動旗幟打信號,一般由技術純熟的飛行員擔任。而後此方法傳入英國。至於攔阻網則是讓降落的飛機免於意外的一項保險,最初當飛機要降落時甲板人員要上前掛住鉤索,而後發展成飛機降落時會開動下方的著艦鉤來勾住甲板上並排的“攔阻索”,攔阻索兩端連入甲板下的液壓制動器,吸收飛機剩餘的動能,進而讓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沒有掛到攔阻索,攔阻網可以避免飛機撞上甲板停放的飛機或是摔出飛行甲板,亦不會毀損機體,還可以調整降落位置,因此攔阻網的發明大幅提升了飛機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攔阻網時美國海軍最佳的成績是7分鐘降落3架飛機,使用后則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進入噴氣艦載機時代后,由於其速度過快、降落指揮官和飛行員皆反應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證安全降落。1950年代時,英國出現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發明的光學助降裝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燈號裝置來協助降落的方式於日本在建造“鳳翔號”時就已採用),其以一個凹面鏡反射燈光至空中為飛行員提供一個指示降落路線的光柱(與海平面夾角為3.5至4度)。然而此裝置仍受制於海面狀況造成的艦體搖擺,因而出現了“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徹底解決了前者光柱不穩定的問題,其外型為三種燈號組合而成,雖然會因型號而外觀有所差別,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間直條燈號表示飛機目前位置過高或過低,讓駕駛員將飛機調整為橫條燈號位置。紅色燈亮起表示飛機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裝置有著易受天氣雲霧影響以及作用距離太短,以致於來不及調整誤差的缺點。後來於1960年代還出現了自動著艦系統,它是由電腦控制其甲板運動著艦誤差修正和飛行高度並結合全天候型的雷達助降系統,其分別裝載於艦載機和船艦上,以連動資訊來隨時修正、調整為最適當的位置。由於其有著可能受電磁波影響的疑慮,因此現今航母降落裝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學裝置、雷達助降系統以及降落指揮官,光學裝置通常位於左舷,操作其裝置的指揮官則在左舷後方。
航空母艦
機庫為儲存和整備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地方,又分成“開放”和“封閉”兩種。採用開放結構的航母艦體為機庫,甲板上方再額外建造機庫牆壁、甲板支撐柱等結構,再加上飛行甲板。開放機庫的優點為通風良好、傷害管制佳,炸彈若擊入機庫中爆炸造成的衝擊波會釋放到外面;結構較輕、容納飛機多以及可依艦載機尺寸作修正。航母自啟蒙時期一直到二戰中期多為開放結構。封閉機庫則為機庫與船體結構整個一體成形,飛行甲板為封閉強化結構,這種機庫的優點有防禦力強、結構堅固、核生化防護佳等。由於封閉機庫容易累積易揮發的氣體、受到攻擊或者是意外而著火的艦載機不能直接丟入海中等問題,一度很難被船艦設計師所接受。然而當艦載機噴氣化后航空燃料變得相當安全,加上後來發展的消防滅火與監控裝置協助,封閉機庫因而成為了主流。機庫內除了航空飛行聯隊的維修人員外,還有隸屬於航母的“飛機中期維修部門”(AIMD),可負責進行較大工程的維修作業並分作“引擎部門”(維修艦載機的引擎)、“綜合部門”(修補破損的機體結構或機翼)、“電子零件部門”(整備精密電子設備,如雷達、感應器)和“救難裝備部門”(維修飛機駕駛員的安全設備),若是美國海軍的航母還可在機庫內進行引擎噴氣的試驗。
航空母艦
升降機是將艦載機自機庫運輸至飛行甲板的裝置,早期配置於全通飛行甲板的艦身中線的前中或後方,通常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如果升降機故障或是遭到破壞會導致飛機無法起降,進而喪失戰鬥力。此外,炸彈也可能被擊穿升降機,升降機又與堆積彈藥與燃料的隔艙接近,一旦引爆將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自胡蜂號航母起開始將升降機位置調整到艦側,這除了不妨礙起降作業以及安全外,還有著飛機翼展超過升降機寬度時亦能使用的優點。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級航母的“福萊斯特級”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設置一個升降機,目的是要讓飛機降落後立刻收入機庫,然而後來發現這樣的機會其實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時潑上來的浪會波及到艦載機,故自小鷹級起又將該處升降機位置調整至艦舷側。現代大型航母的升降機寬20多米、深達15米、可負重100噸,升降速度約為一分鐘自機庫搬上一架飛機至甲板。
航空母艦
武器庫是用來儲備各種炸彈、魚雷、導彈與火箭的區域,位於船艦底部、水線之下,為船頭尾各一處,中間則為機庫,這些武器多以半組裝方式收納。為了將其送至甲板,武器庫有著比飛機升降機更小的專用升降機(以尼米茲級為例,共有九個武器升降機,其外型如一個從甲板向上開啟的門,若為不需用到的情況則可蓋起來成為甲板的一部份),將武器從庫中升到上一層甲板,由各層作業員進行階段性的組裝,再由該甲板的其他升降機往上送(部分通到機庫),以防止彈藥意外誘爆的情況。另外還有連結到艦島右側後方的一個武器集中區域,此處被稱作“武器牧場”。若彈藥爆炸可利用艦島作遮掩,以降低對甲板上飛機的損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航母還需要另外設計與區隔存放與組裝核子武器的彈藥庫,被稱為“特殊飛機維護儲存區”(Special Aircraft Services Stores,簡稱“SASS”)。冷戰時期基於核子武器的機密和敏感性,這些彈藥庫的使用、人員進出管制與保安都有特別的處理和操作程序,沒有受到相關訓練驗證或者是無關的人員一概不得靠近。第一款安裝SASS的航母是透過《27A改裝案》來加裝相關設備與空間的埃塞克斯級,在設計階段就將SASS融入艦身結構的則是福萊斯特級。
航空母艦的輪機艙是整艘船的動力中樞,也是決定其重量與體積的關鍵之一。一般來說主機分為柴油機、燃氣渦輪機、蒸氣輪機和核反應爐,由於航母屬大型水面艦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推力不足,而燃氣渦輪則燃料耗量大,故現代大型航母多用后兩者。小型航母如無敵級、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級等則使用燃氣渦輪機(有些外加柴油機輔助),而中大型傳統起降航母則使用蒸氣輪機,如戴高樂號、庫茲涅佐夫號,這些蒸氣可用於推進渦輪、滅火和注入蒸氣彈射器,若其蒸氣來源為核反應堆則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否則即被稱作“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核反應爐也分作“壓水式”、“沸水式”以及“游泳池式”,現大部分使用壓水式。
航空母艦
缺點:核反應爐造價極高,美軍企業號僅八座核反應爐安裝費用就要6400萬美金,運行三年後換一次爐心要價2000萬美金。1976年的“尼米茲”號要價18.81億美金,“里根”號則要40億美金。
航海系統 | 推進系統 |
導航系統 | |
通訊系統 | |
運送系統 | |
海上探測系統 | |
損傷控制系統 | |
燃料儲存系統 | |
自衛系統 | |
航空系統 | 彈射系統 |
攔阻系統 | |
運送系統 | |
作戰人員準備系統 | |
飛機升降機系統 | |
人員操作系統 | |
空勤系統 | |
降落輔助系統 | |
救援系統 | |
燃油系統 | |
供氣系統 | |
空中探測系統 | |
停泊控制系統 | |
機庫系統 | 降落操作系統 |
甲板控制系統 | |
機庫控制系統 | |
車輛操作系統 | |
支持系統 | 停泊系統 |
人員工作系統 | |
攝影處理系統 | |
通風系統 | |
貨物操作系統 | |
清潔系統 | |
人員指揮系統 | |
被動保護系統 | |
彈藥系統 | |
電氣系統 | |
醫療系統 | |
生活服務系統 | |
人員訓練系統 | |
淡水生產系統 | |
空調系統 | |
人員編製系統 | |
事故傷亡控制系統 | |
潤滑系統 | |
天象觀測系統 |
航空母艦的主要武器是它裝載的各種飛機(也稱艦載機),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固定翼反潛機、電子戰飛機、救援直升機等。航空母艦利用艦載機進行空中截擊、對地對海攻擊,直接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千米之外的地方。相較於最大攻擊距離僅有40千米的火炮,艦載機有著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航程,還可以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后回到航母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其作戰持續性和任務多樣性也是艦載機與巡航導彈在海戰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艦載機按照用途可分為戰鬥機、反潛機、魚雷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直升機和偵察機。其中以攻擊機和戰鬥機為航母艦載兵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若以布局和起降方式為依據,艦載機還可分作直升機、傳統起降飛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現今大規模戰爭不再、軍費縮減、航母空間有限的背景下為節約成本而讓單一艦載機功能多樣化,專職的水平、俯衝轟炸機併入攻擊機,許多的專職戰鬥機退役,改以戰鬥轟炸機與攻擊戰鬥機(Strike Fighter)取代之,專職的艦上魚雷機與偵察機也從航空母艦上消失。
艦載機由於其特殊而嚴苛的作戰環境,在諸多設計上與陸基飛機截然不同。例如在機身材料選擇上,由於要考慮機體長期置於具有腐蝕性鹽霧、污染物和高溫輻射等條件複雜的環境,材料必須慎選;在結構上,艦載機由於長期使用著艦鉤降落、彈射起飛時極大的縱向過載,其整體強度必須要比陸基飛機更優秀;還有氣動技術上必須嚴格要求低進場速度、高升力、失速控制和迎角飛行能力等等。在航母駛往遠方戰場進行獨立作戰時,艦載機兵力難以補充,這些直接影響其存活率的因素格外重要。
艦載戰鬥機、攻擊機
F-35聯合戰鬥機,為英美等多國海軍預計將使用的新一代艦載機。
艦載戰鬥機、攻擊機與戰鬥攻擊機是航空母艦的主力,2011年之際服役中的有美國的F/A-18、F/A-18E/F、法國的陣風M、英國海獵鷹II(義大利、泰國與西班牙也採用該型)、印度的海獵鷹、俄羅斯的Su-25、Su-33和巴西的A-4天鷹。英美與其多個盟國計劃裝備新一代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該型號在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有著隱身與垂直/短程起降的能力,其C型與B型將分別取代大黃蜂和海獵鷹系列,由於義大利與西班牙亦是潛在買主之一,屆時艦載機類型將大幅統一,俄羅斯則預計在未來用米格-29取代Su-33,印度海軍也預計採用前者作為新型艦載機。中國海軍的殲-15由中國從烏克蘭購得的T-10K-3試驗機(蘇-33原型機)發展而成,將部署到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以及未來中國國產航空母艦上。
在上述現役的艦載機中,海獵鷹與海獵鷹II艦載機為垂直起降飛機,其戰鬥力雖然強於直升機,能進行某種程度的空戰、反艦、對地攻擊行動,但因為必須以垂直/短程起降,在載重量上受到限制,故能搭載的武器和油料一般比不上傳統起降飛機。
艦載預警機、直升機、反潛機
目前服役中的艦載預警機僅有美國的E-2“鷹眼”,在美國與法國的航母上使用,英國與俄羅斯則為反潛直升機或是垂直起降的獵鷹系列改裝型,前者計劃裝備V-22“魚鷹”傾轉旋翼機的預警型。一般來說,艦載直升機負責反潛、搜索、中程制導、運輸和救援等任務,但不足以肩負對敵軍戰鬥機或導彈的攔截行動,遠程打擊能力也不足,作為預警機的能力也不如固定翼飛機。與陸基直升機相比,艦載直升機為了更方便地收納至機庫,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旋翼與尾梁皆為摺疊設計等特點,有些艦載直升機甚至能於水面起降。世界各國航母現役的艦載直升機有美國海軍的“SH-60海鷹”、“SH-3海王”和俄羅斯“卡-27”等。美國海軍也有使用S-3維京反潛機,但由於冷戰結束、任務需求量大減,多被用於其他任務,如偵察和空中加油。
其他
大部分現代航母的武裝除了艦載機就只有保護自身最低限度的武器,包括各種防空導彈、近程防禦武器系統以及電子戰武器設施。之所以發展至如此,其肇因於航母角色的轉換與雷達設備的進步。啟蒙時期時,航母艦載機的對艦打擊能力還在不明了的狀態,定位為海上為戰列艦偵查的工具。這樣一來就無須太在乎甲板設計會影響到艦載機數量的問題。另外,由於當時艦載雷達尚未出現,航母會在無意間進入敵艦射程範圍內,為了進行反擊,航母上會配裝艦炮。二戰期間,艦載雷達蓬勃發展,航母可有效避開敵艦的突襲,加上艦載機的攻擊能力已得到了證明,航空母艦本身就不需要防空火炮以外的武器,中大口徑艦炮隨即消失。爾後飛機進入噴氣超音速時代后,傳統防空炮根本無法應付,因此美國曾計劃將防空任務全交由艦載機負責。
航空母艦
艦載機是航空母艦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從理論上說,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範圍能超過預警機,沒有一種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能超過戰鬥機的航程,沒有任何一種艦載反潛設備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機或反潛直升機。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以在航母的整體控制指揮下,對數百公裡外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攻擊,所以無需再安裝其它進攻性武器。
航空母艦上也裝備自衛武器,有導彈、火炮等。蘇聯的航母還裝備有遠程反艦導彈,從這一點來說蘇聯的航母是“航母與巡洋艦的混合體”,它的武器裝備還有對空、對艦甚至反潛導彈,自衛武器毫不含糊,對自身的防禦起了很大作用。
到了1980年代,由於蘇聯海軍強化了反艦導彈打擊能力,發展了自潛艇、飛機與水面艦等多平台發射大量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性攻擊,這種戰法極可能突破由艦載戰鬥機與護衛艦艇組成的空中防護網,因此航母本身還是配備了防空導彈、近戰武器以及電子戰武器來確保自身的安全,若是傳統動力航母還可發射熱焰彈來閃避紅外線制導的導彈。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即裝有射程約50千米的進化海麻雀導彈(RIM-162 ESSM)、射程26千米的海麻雀導彈、射程9.6千米的RIM-116滾體導彈、射程4.5千米的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還有干擾敵人雷達的反電戰裝置(ECM,例如SRBOC干擾絲髮射系統)。蘇聯與俄羅斯航母算是個例外,由於其海軍艦隊防空網強度不足以及該國重視單艦作戰能力,“基輔”級與“庫茲涅佐夫”級艦本身火力比西方各國航母強上許多,包括反潛火箭、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以及近迫防禦武器。義大利的“加里波底”號也有類似的武裝,後者也是唯一一種可以發射魚雷的航空母艦。另外,該國的“加富爾”號、法國的“戴高樂”號還有著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反應時間比“尼米茲”級者更短。
除了各類武器,航母上亦有完善的消防系統,使用了許多防火、防沉設計,並以甲板和機庫為重點防禦部位,大大提高了航母在作戰條件下的生存力。
一般來說,航空母艦主要有以下類型:按擔負的任務,可分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護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艦載機種類,可分為固定翼飛機航母和直升機航母;按噸位,可分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
任務分類
根據執行任務類型分為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反潛航空母艦載有反潛直升機。多用途航空母艦既載有直升機,又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目前各國裝備的航母多為多用途航空母艦。
排水量分類
超級航母(滿載排水量8萬噸及以上);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萬噸至8萬噸);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至6萬噸)和小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
艦載機分類
有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短距起降航空母艦及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一般噸位在4萬噸以上,現有美、俄、英、中國、印度裝備。而中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機,噸位較小,一般是4萬噸至2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大多為西方歐洲等國家裝備。後者噸位最小,只能攜帶一定的直升機以及少量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1.巨型航母(或超級航母),10萬噸。世界只有一家有,美國,例如,尼米茲級。
2.大型航母,6萬噸以上,世界上有俄羅斯、中國、英國有。,例如女王級。
3.中型航母,4萬噸左右,法國、印度,例如戴高樂號
4.輕型航母,3萬噸以下,泰國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動力裝置分類
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航空母艦以核反應堆為動力裝置。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以蒸汽輪機為基本動力。常規動力航母的缺點是有一個極大的煙囪,非常礙事且容易暴露目標。而核動力航母就沒有煙囪。而且核動力航母的續航力比常規動力航母要強大得多,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核燃料可以以35節的最高速度行駛10萬海里(赤道周長為3萬海里)。
其他
此外,一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這種兩棲登陸艦好似被縮小的航母,用途也很廣泛,主要是作為搶灘登陸的運輸工具。
一艘現代化的航空母艦通常編有上千名乘員(美國的尼米茲級更是達到了5680人),包括軍官、航海部門人員、航空部門人員、飛行員和其它生活保障人員。在這裡,數千名男女船員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使龐大的航空母艦得以運轉。
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多達千餘人,為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便於組織,他們主要以所穿的工作服和所戴的頭盔顏色作為區別標誌,工作服和救生背心上還要標上各自的職銜和編號,通常按照司職分為七大類。下面是甲板地勤人員的服飾特徵及他們的職責:
航空母艦
藍:在航母上工作最簡單的就是那些穿藍裝的艦員了。身著藍色工作服、頭戴白色頭盔的升降機操作員會根據指示將艦載機從機庫升至艦面如果遭受意外攻擊,他們會立即將飛機封藏在機庫里。飛機輪擋員穿藍服、戴藍盔。他們負責抽除和墊上輪擋。穿藍服、戴藍盔且工作服上印有“T”字元號的為傳令兵,而穿藍服、戴藍盔、工作服胸背印有牽引機符號的則是牽引車司機。
黃:飛機準備升空時,航空母艦便轉向宜於飛機起飛的航向上。這時引導飛機向前移動的是身穿黃色工作服的飛機起飛指示人員。他們的任務是將飛機準確地放置在蒸汽彈射器上。
綠:隨後你會看到,身穿標有“C”字綠色工作服的彈射器操縱員通過前起落架牽引系統和夾緊裝置,將飛機的前起落架與彈射器滑塊緊密相連。準備就緒后,飛行員即按照穿黃色工作服、戴黃帽的指示人員給定的信號鬆開剎車、加大發動機推力。隨後穿黃服、戴綠帽的飛機彈射官以手勢發出起飛信號。
紅:穿紅色服裝的艦員通常承擔極具危險性的工作。如飛機失事救護員、爆炸物處理員、消防員和飛機軍械員,都身穿紅色工作服、戴紅頭盔。
航空母艦
棕:直升機器材檢查員穿棕色工作服、戴紅帽,外場機械員則為棕服綠帽。
白:美國航空母艦上穿白色服裝的人數比較多。飛機降落指揮官身著標“LSO”的白色工作服,不戴頭盔。他們指揮的位置位於航母左後部的一個平台。LSO需要詳細了解降落飛機的特性、氣象情況、飛行員情況,並隨時與飛行員聯繫,及時準確操縱燈光信號,確保飛機安全著艦。航母上採用阻攔索以保證飛機減速降落。它能使艦載機在100米內停住。這項工作由身穿綠衣、戴綠頭盔的阻攔索操作員承擔。中隊飛機檢查員穿白服、頭戴綠盔,工作服上塗有黑白交叉排列圖案及中隊符號。白服上標有“LOX”符號、戴白頭盔的為液氧員。標有“SAFETY”符號的是安全員。醫務人員則是白衣白盔且胸背均標有紅十字。
航空母艦
紫:航空燃料員一般是紫服紫帽,工作服上還印有“F”標誌。
現代航空母艦是高技術集成的武器,但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與飛行員之間的交流卻是用原始的“手勢語”。這是因為當飛機在飛行甲板上的起降的時候,飛行甲板上的噪音往往會達到上百分貝。在這種噪音環境下,甲板工作人員都戴著厚厚的耳機,而且無法使用對講機進行交流,因為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覆蓋了甲板上的一切。這時,形象而又直觀的手勢語就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航母艦載機的甲板指揮體系不斷改進,指揮手勢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38種發展到現在總共有一百多種,其中一些手勢在形式上非常複雜,有時甚至像舞蹈步伐一樣難以掌握。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座“海上城市”,各種生活設施如餐廳、便利店等一應俱全。事實上,衣食住行也是決定航母戰鬥力的關鍵因素,美國人就認為“一份可口的熱餐可以鼓舞士氣,並使士兵們以良好的態度去努力工作”。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例,其上的餐廳一天營業23小時,只關閉1小時用來打掃衛生。寬敞明亮的餐廳擺放著各種菜肴:炸雞腿、肉排、時令蔬菜,並提供各類新鮮水果和甜點。此外,航母上每周都要改善生活,供應大龍蝦、螃蟹、烤牛排等。在沒有作戰任務時,美國人還會選擇好天氣在甲板上舉辦露天燒烤聚會。由於船員眾多,所以航母上的食物消耗量十分驚人,美軍的企業號航母上的船員每個月就要吃掉8000磅培根、60000個土豆、24000磅漢堡包、44000磅熱狗、3000磅魚、8000磅牛排,此外大兵們還要喝掉1800加侖牛奶和4000加侖橙汁。
除了飲食,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航母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給船員們增添樂趣以排遣長期在海上航行帶來的心理不適,美軍會經常在航母上舉辦籃球賽、拔河比賽、演唱會、表演秀等不同類型的文娛活動,以使船員們在工作之餘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身體上的放鬆。
國家 | 名稱 | 舷號 | 滿載排水量(t) | 級別 | 種類 | 服役時間 |
---|---|---|---|---|---|---|
美國 |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 CVN-68 | 100,000 | 尼米茲級 | 蒸汽彈射核動力航空母艦 | 1975-05-03 |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 CVN-69 | 101,600 | 1977-10-18 | |||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 CVN-70 | 101,300 | 1982-03-13 | |||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 CVN-71 | 104,600 | 1986-10-25 | |||
林肯號航空母艦 | CVN-72 | 104,112 | 1989-11-11 | |||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 CVN-73 | 104,200 | 1992-07-04 | |||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 CVN-74 | 103,300 | 1995-12-09 | |||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 CVN-75 | 103,900 | 1998-07-25 | |||
里根號航空母艦 | CVN-76 | 101,400 | 2003-07-12 | |||
布希號航空母艦 | CVN-77 | 102,000 | 2009-01-10 | |||
福特號航空母艦 | CVN-78 | 112,000 | 福特級航空母艦 | 電磁彈射核動力航空母艦 | 2017-07-22 | |
義大利 |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 550 | 27,100 | 加富爾級 | 短距起降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08-03-27 |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 551 | 13,850 | 加里波底級 | 短距起降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1985-09-30 | |
中國 | 遼寧號航空母艦 | 16 | 60,900 | 庫茲涅佐夫級 001型 | 滑躍起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12-09-25 |
印度 |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 | R33 | 45,000 | 基輔級航母 | 滑躍起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13-11-16 |
俄羅斯 |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 063 | 61,390 | 庫茲涅佐夫級 1143.5型 | 滑躍起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1991-01-21 |
法國 |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 R91 | 42,500 | 戴高樂級 | 蒸汽彈射核動力航空母艦 | 2001-05-18 |
巴西 |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 A12 | 32,800 |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 蒸汽彈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00-11-15 |
泰國 |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 CVH-911 | 11,400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短距起降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1997-08-10 |
國家 | 名稱 | 舷號 | 滿載排水量(t) | 級別 | 種類 | 預計服役時間 |
---|---|---|---|---|---|---|
中國 | 不詳 | 不詳 | 65,000 | 002型航母 | 滑躍起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19年 |
英國 |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 CVA-01 | 65,000 |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 短距起降常規動力雙艦島航空母艦 | 2017年 |
國家 | 名稱 | 舷號 | 滿載排水量 | 級別 | 種類 | 預計服役時間 |
---|---|---|---|---|---|---|
中國 | 不詳 | 不詳 | 75,000 | 003型航母 | 電磁彈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不詳 |
英國 | 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 | CVA-02 | 65,000 |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 短距起降常規動力雙艦島航空母艦 | 2020年 |
美國 | 肯尼迪號航空母艦 | CVN-79 | 112,000 | 福特級航空母艦 | 電磁彈射核動力航空母艦 | 2020年 |
印度 |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 R44 | 40,000 | 維克蘭特級航空母艦 | 滑躍起飛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25年 |
國家 | 名稱 | 舷號 | 滿載排水量(t) | 級別 | 種類 | 預計下水時間 |
中國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004型航母 | 電磁彈射核動力航空母艦 | 2020年後 |
印度 | 維沙爾號航空母艦 | R55 | 65,000 | 維沙爾級 | 電磁彈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 2025年後 |
紐波特紐斯船廠是美國最大的非政府擁有的造船廠,隸屬於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誕生於1886年。該船廠位於美國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市,與著名的諾福克海軍基地相距不遠,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母都是由該廠建造。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製造廠,從向美國海軍交付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至今,總共建造了兩級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並正在建造第12艘航母。在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的時間裡,紐波特紐斯船廠通過改進設計和提高製造工藝水平,使航母性能不斷提高。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又稱為黑海造船廠,是蘇聯第5大造船廠,是蘇聯時期唯一的航母建造總裝廠,蘇聯時代的幾艘航母——“莫斯科”號、“列寧格勒”號、“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戈爾什科夫”號、“庫茲涅佐夫”號,全部在此建造。之所以將航母生產總裝基地選在黑海造船廠,據說原因之一是蘇聯造船工業部和莫斯科其他與造船有關的重要崗位上有許多烏克蘭尼古拉耶夫人,他們在這件事上幫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對於擁有400萬人口,對外國遊客開放的聖彼得堡來說,沒有對外開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較為容易,況且這裡的勞動力資源也不成問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被劃歸烏克蘭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號航母和剛開工不到兩年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由於建造經費中斷而被迫停工。該船廠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沒有任何新船訂單,需要進行巨大投資才能恢復生產。
大連造船廠即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前身為“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始建於1898年6月10日。曾建造改進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原蘇聯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於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上午9時在大連正式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