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鍾文芳的結果 展開
- 著名旅行家、學者
- 中共香格里拉市委組織部綜合室科員
鍾文芳
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號一行居士,字夔,書齋:抱犢齋。旅行家、學者1966年生於中國禪宗文化聖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墨山之麓。
鍾文芳,號一行居士,字夔,書齋:抱犢齋。1966年生於中國禪宗文化聖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墨山之麓。當代著名旅行家、學者。擅散文書畫,亦攻詩詞韻律。
著名佛教領袖趙朴初親自賜名並題詞
與上師學誠大和尚在北京龍泉寺
1986年因以一足之驅騎自行車周遊全國引起巨大轟動,新華社為此特發通稿,被媒體譽為“中國第一個獨腿騎自行車環遊全國的旅行家”。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自為之賜字型大小“夔”與“一行居士”,並題偈:“夔以一足,周遊中國,賴其志堅,不避百挫,難行能行,難學能學”。又及《三藏法數》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故其書畫藝術題款多以號行,常署“一行“或”一行居士”。已丑春在北京龍泉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大和尚座下正式皈依,法名:賢覺。已丑春三月,觀世音菩薩誕辰日開始閉關,歷半載復出,厥有《慈世成佛》印行問世。
2002年聯合國和平組織授予他“世界和平文化使者”殊榮;2006年被中國青年報、中國旅遊報、搜狐網等權威媒體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大旅行家”。
現為中華禪宗書畫院執行院長,《禪林藝苑》大型叢刊總編、國際旅行傢俱樂部首席顧問、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學院教授,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協高士其基金會功勛委員,江西省六屆青聯委員、政協特邀委員等。
騎自行車在北京長安街
值國際和平年之際,他懷著追求人類和平的夢想和對藝術的虔誠,曾孤身騎車漫遊全中國,為期兩載,行程達兩萬餘公里,行跡踏遍祖國萬里河山,凡中華文明勝地,名山大岳,無不留下這位遊子的身影。作為人文精神的化身;作為傳播和平文化的使者,他一度被海內外媒體聚焦,引起巨大轟動!
一九八八年八月——
應中國當代詩人出版基金會之邀,赴京任該會外聯部主任。期時,還主持成立了綠洲青年文學學會,任會長。鄧友梅、賀敬之、臧克家、劉心武、馮牧等文學界知名人士予以熱心支持,應邀擔任顧問並熱情題寫賀詞。嗣後,為爭取做到以文養文,學會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東則朝內南小街開辦了以經營文學書籍為主的綠洲書屋,學會顧問賀敬之和臧克家二老分別為書屋題匾。
一九八九年五月——
策劃的當代著名書畫家《唐詩三百首詩書畫圖卷》圓滿完成,並贈日本大內株式會社社長大內先生收藏,為中國當代詩人出版基金會籌得一大筆出版基金。
一九九零年九月——
作為北京市政府迎亞運文化活動之一,“鍾文芳收藏事迹展”" 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著名詩人賀敬之(時任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民進中央副主席葉至善、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著名書法家王遐舉、佟韋等出席開幕式並觀摩了展覽。
一九九二年六月——
為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發起並親自起草《倡議書》,聯絡冰心、楊沫、鄧友梅、尹瘦石、周懷民、劉開渠、何海霞、胡潔青、姜昆等三十多位知名人士,在《倡議書》上共同簽名,倡議知名人士應率先聲援。文芳 先生關心國家大事,體現出的這種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熱情,一時傳為佳話。
同年七月——
同年十一月——
《百壽長卷》出版並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首發式暨新聞發布會。總參二部將此書作為新年禮品饋贈給中央領導同志、軍界的老前輩以及部隊兄弟單位,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一九九三年八月——
一九九五年六月——
開始編寫歷史人物論著《楷書鼻祖——鍾繇大事年表》。
一九九六年三月——
應家鄉政府邀請,“鍾文芳騎自行車環遊全國暨從事藝術收藏十周年回鄉彙報展”在江西舉行。同年八月,文芳 先生向全球發出“世界名人為維護和平組成廣泛大聯盟”的倡議,主張“世界和平,名人先行”。得到聯合國秘書長及法國總統、波蘭總統與總理、約旦國王、阿聯酋總統、盧森堡首相等幾十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國際組織政要的廣泛贊同和支持。
周遊全國十周年彙報展上為家鄉學子簽名
鍾文芳先生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世界息戰周”的構想,主張“息戰周內一切戰亂國家和地區都應無條件息戰”,“以給戰亂地區以停戰思考,提供緩和矛盾的契機,有效地推動世界和平”(據《世界名人與和平報》1997年3月18日)。
2001年9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從2002年開始,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按照紀念國際和平日活動的慣例,國際和平日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這正是鍾文芳先生提出的“世界息戰周”具體體現,並且,9月21日為鍾文芳先生的生日。
團中央題詞勉勵
一九九八年十月——
一九九九年——
二零零零年千禧龍年八月——
百家系列第三部《中華世紀百龍》圓滿完成並正式出版,中國書協副主 席林岫 教授親為作序。
二零零一年——
二零零二年十月——
“中華民族道德文化藝術大賽暨名家書畫邀請展”正式開始運作,並將策劃在北京極負盛名的皇家道觀丫髻山建造“中華道德藝術碑林”,使書畫藝術與道德文明在風景綺旎的仰道聖地流芳百世,為後世子孫留下一方永久性的愛國主義道德教育基地。
二零零四年十月——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二零零六年五月——
被中國青年報、搜狐網等主流媒體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大旅行家”。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在頒獎盛典上向億萬電視觀眾宣讀了組委會給鍾文芳的頒獎詞:
他在重重困境磨難面前,以單腿騎自行車的方式環遊了中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雖然行走的每一步都步履艱辛,他卻執著而高傲的踏雪尋梅。他不是一隻單翼翱翔天空的雄鷹,他是一隻祈禱和平單飛的白鴿。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倩在頒獎盛典上向億萬電視觀眾宣讀了他的獲選成果並對其進行採訪。
二零零七年十月——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聯絡佛教界和藝術界愛心書人士成立中華禪宗書畫院,並創立新的書畫運營機制,通過藝術為載體,體行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世之情,體現書畫家的人文關懷,關注和參與社會慈善事業。
中央領導同志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官正任江西省委書記時致信 鍾文芳 先生,高度評價說:你克服了自身的和外界的種種困難,騎車漫遊全國,並為祖國的文化藝術事業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確實難得。你的事迹說明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人生真諦,說明唯有崇高、勇氣、毅力、智慧,才能開闢人生新境界。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青年一代奮發向上的可貴精神,這是我們祖國、民族的希望。
江西省常務副省長凌成興等嘉賓參觀藝術展
書畫鑒定:史樹青周懷民
佛 教:趙朴初學誠法師
一、皈依佛門
先生年二十錫杖江湖,漫遊四海。七百多個日日夜夜,風雨無阻,獨自往來於天地之間。他遍訪天下名山古剎,拜謁四海大德高僧。
在廬山東林寺凈土祖庭,一代高僧果一長老深為來訪的這位年青人的精神所感。送別他時,發願說:“每逢初一、十五,老衲必焚香拜佛,祈禱你一路平安,祝你早日凱旋迴歸故里”,正是果公一老的大慈悲心,給予了先生莫大的加持,先生因此而發菩提心。
丁卯夏(公曆一九八七年),先生遊歷至京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大居士激賞有加,特別為他賜名“夔”並題偈:“夔以一足,周遊中國,賴其志堅,不避百挫,難行能行,難學能學”。
己丑春(公曆二零零九年),先生在北京龍泉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大和尚座下皈依,法名:釋賢覺。
二、佛教慈世觀
為深入經藏,潛心佛學,己丑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即觀音菩薩誕辰日,先生偕同鄉好友蒙山居士瑞文先生在黃海之濱的墮固山下閉關修行,歷半載復出,厥有《慈世成佛》印行問世。《慈世成佛》問世后,成為居士必讀的佛學入門善知識。在《慈世成佛》中,於禪修方面,先生提出了三修:修身正源、修心正道、修德正果,深為檀越信士所認可奉行。
先生深為推崇趙朴初居士、虛雲大和尚等高僧大德倡導的“人間佛教”,因在《慈世成佛》中提出了“弘法利眾,善濟天下;七級浮屠,慈世成佛”的佛教慈世觀,亦切當時。先生認為,佛陀的“同體大悲”,應大開方便之法門而廣為弘化。而引渡眾生,體現在世間者,除了智慧布施外,就是公益和慈善。凡願意儘可能把自己的個人資源布施於社會弱勢群體的行為,即為慈善(其中包括金錢、財物、時間、愛心及器官捐贈等)。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澆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因此,一切懷濟世救苦之心,譜渡眾生,為天下萬民所仰者;或有大善大德被推為著名之慈善家者,皆可修成“慈世佛”。先生主張應為“慈世佛”立傳塑像,以彰其德。
撰寫和出版有:佛教論著《慈世成佛》、遊記《縱情山水》《遁入沙門謁菩提——探訪佛教名山》《搜城記——客串名城》、散文集《古今一輪月——與先賢夜話》《踏雪尋梅——當代名賢訪談》(國際文化出版社)、傳統詩集《風浪齋詩稿》,以及書畫專著《書畫鑒賞指南》(軍事誼文出版社)、《全國三農書畫集》(江西人民美術出版社)、《中華世紀百龍》(香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百壽長卷》(軍事誼文出版社)、《天下第一帖》(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等。
揮毫得真氣 龍墨舞乾坤
——解讀 一行師兄的禪道藝術
清蓮居士/文
一行師兄閉關半年復出,我有幸應邀赴八大山人故里南昌出席他的藝術大展,聽了主持人的介紹,我已被深深打動,他那超邁的氣質和堅毅的精神風貌更吸引了我。難怪詩壇泰斗臧克家評其:“志氣高遠,飄然有拔世之心”。他思想深邃,卓爾不群,每有令常人之思維難以迴環的異舉。
一行師兄在山東創作
因而,他游於藝而能出入神機,把書畫的表象化入禪意與道學風水的玄妙天地之中。《風水學》云:地形相連者為連脈,飛脈即渡水穿田之類,近山飛脈雖不論土,變要堅細明亮為佳,遠上飛脈伏而起,起而伏,渡水過河,粗頑之氣已經脫盡,必有真土,並有石脈石骨者為最吉也,若無石脈又無真土,此地必假。
他認為,書法藝術同樣如此。蘇軾《論書》云: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闋一,不成為書也。一幅優秀而充滿元氣的書法作品,遠看筋骨雄健,神韻生動有如“石脈”,近看清逸秀潤,藏風聚氣恰似“真土”。起勢濃墨走筆,飛渡穿田,由濃而深,墨力勝於筆力;隨著龍蛇走筆,墨色漸而干稀,筆力漸勝於墨力,故必須重新蘸墨,但須保持墨接勢連,至為關鍵。風水的龍脈剝換脫卸正在於此,如果龍脈在中途斷脈,沒有接上氣,那這個龍脈也不會結好的穴了,所以,判斷一幅書法作品好壞,首選是否得氣, 只有筋骨雄健,墨接勢連,氣韻生動方為上乘之作。
一行師兄深諳風水尋龍與書法的關係,所以,運筆鋪毫無不講究吸納天地元氣,帶著巨大願力依附到整副作品的字裡行間,並注重作品藏風聚氣的格局。一幅作品的整體構思與安排,要深得風水學玄機,如同庭院建築、花草樹木、假山流水的組合要符合風水學的要求,才有利於身心健康和財運事業,這也是傳統的風水學中最為樸素的環境景觀意識及審美趨向。在觀摩師兄的藝術展時,我已身同感受,共沾法喜。
同時,作為佛教大居士,師兄深入經藏,得觀世音《綠度母心咒》巨大念力,每次進行書法創作之時,必先沐手敬香禮佛,運筆揮毫間,發力默頌《綠度母心咒》,心接如來,妙通廣宇,上乘觀世音普度大願,使作品沐浴無邊佛法與天地元氣。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
鍾文芳[著名旅行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