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女
愛樂女
愛樂女室內樂樂團成立於1989年,是中國第一個女子室內樂團。20年前,港台流行風越刮越烈,嚴肅音樂開始在低谷中徘徊。目睹樂團演奏員跟著港台歌手走穴,有志向的青年演員苦悶得幾乎要改行,年輕一代將流行偶像的大頭貼粘滿課本書皮.三位女音樂家:指揮家鄭小瑛、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小提琴家朱麗在北京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完全由志願者組成、不佔國家編製、非營利的民辦樂團“愛樂女”,以達到普及嚴肅音樂之目的。愛樂女絕不是靠幾個人的凝聚力把大家集合在一起,而是與中國女性特有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心息息相關。
在六年半的時間裡,先後有70多位女藝術家加盟,她們都是來自首都各個音樂團體的音樂骨幹,和剛顯露音樂才華的青年演奏家。這一些被著名的作曲家瞿希賢譽為“低谷中的鮮花”的“愛樂女”,克服了經費、排練場地、家務的重重困難,不計報酬地為20多萬人演出200多場高雅的音樂會。也得到200家國內媒體的關注,19家國外報刊發表30多篇報道文章。
1997年8月“愛樂女”交響樂團第三期音樂會演奏了張麗達的《香港1997》
視音樂為第二生命的鄭小瑛在困惑中陷入了沉思。從北京的演出市場來看,當年西長安街南側的音樂廳是1985年建成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音樂廳。在高雅音樂最昌盛的幾年間,一年演出500多場,上座率高達80%。群眾天天排隊買票,當時除團體票外,還推行了一種預售全月的“套票”,僅有1182個座位的音樂廳,竟可賣出700多套票,其中大多是知識份子。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港、台的流行通俗歌曲像潮水般地湧向內地,很快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從南方到首都,從大大小小的歌廳、舞廳到劇院舞台,加上錄音機、音響的普及,到1989年,流行音樂風頭正勁,隨之而來的靡靡之音也開始泛濫,大有獨霸中國百姓娛樂生活之勢。音樂廳觀眾急速減少,一場音樂會只能賣出幾十張票,音樂廳經費嚴重不足,在越演得多越虧本的情況下,不得不減少演出場次。
1995年8月“愛樂女”交響樂團綵排試服裝
她們同樣認為應當讓年青人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優秀的民族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的美妙,豐富廣大群眾的視聽感受,議論來議論去,大家認為對她們來說,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邀約一批熱愛音樂事業、可以不計報酬的志願者,帶上自己的樂器和演出服,組建一個旨在為青少年普及交響樂知識,實踐“中西合璧”、“雅俗共賞”理想的室內樂團,義務地,把美好的音樂送到學校去。隨後,她們馬上分頭與朋友們掛了電話,沒想到響應者大多是女性,她們一聽到這個計劃,當即表示願意參加。心情激動的鄭小瑛提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孟姜女、莫愁女,我們就叫個‘愛樂女’吧!”大家齊聲叫好,於是, ‘愛樂女’室內樂團就這樣誕生了。
“愛樂女”樂團以弘揚民族音樂為己任,為了拓寬民族音樂發展的道路,堅持探索“中西合璧,雅俗共賞”的藝術方向。作曲家莫凡、戴宏威、楊寶智、張麗達、嚴曉藕等被愛樂女們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她)們也不計報酬地或改編自中國民歌名曲,或專門為愛樂女譜寫了一批西洋樂隊伴奏的民族器樂曲,使樂團得以每年推出一套中國室內樂新作品音樂會。
1995年5月10日“愛樂女”室內樂團“五載耕播”音樂會載北京音樂廳
樂團一成立便得到了同行、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首都各報都以醒目的標題報導了這場首演,稱讚樂團“以莊重不凡的氣質、親切平易的氛圍,繽紛絢麗的曲目,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奏,贏得了全場聽眾的驚喜和歡迎。
1991年8月26日“愛樂女”才得到文化部藝術局批准,這個旨在凈化首都舞台,向年輕一代介紹中外傳統高雅音樂的“‘愛樂女’室內樂團”,作為掛靠在中央樂團的非盈利性民辦藝術團體,由鄭小瑛擔任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司徒志文擔起了團長的重任。
觀眾很難想象在鮮花和掌聲背後,“愛樂女”所經歷的困難和艱辛。團里沒有固定經費來源,一直到得到了一些社會贊助,有了一些積累時,才發給每個人一次二十塊錢的交通費和誤餐補貼,這點補貼,自然大大低於演奏家們去參加錄音或到飯店拉琴所掙的外快,何況她們大多是國內第一流演奏家。
1991年9月 鄭小瑛向歌劇院領導遞交了離休報告,很快便得到批准。鄭小瑛當時表示:“我並不是為了要休息,而是要充分利用我已不多的生命,多做一些實事,那就必需離開我雖然很熱愛,但現在已經在防礙我發揮自己潛能的單位。”
1995年8月“愛樂女”交響樂團第一期在CCTV直播
1993年6月為第19屆國際昆蟲大會演出;8月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演出。6月樂團又為《20 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開幕式舉辦了專場音樂會;7月還參加了為支持申辦奧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奧林匹克魂》音樂會。她們的演出,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歡迎,影響日見擴大,幾乎成了京津地區家喻戶曉的音樂團體。
1995年金秋時節,來自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名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言的婦女姐妹和朋友們,滿懷維護婦女權益的蓬勃的熱情來到北京,參加20世紀規模空前的“95’北京非政組織婦女論壇”全球盛會。
1996年3月31日“愛樂女”樂團為民族音樂的革新者、二胡現代學派的劉天華大師百年誕辰,舉辦了《華風琴韻》音樂會。會上,江澤民主席在觀看了享譽國內外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飛在西洋樂隊伴奏下演出的5首優秀曲目后,高度評價了樂團所走的探索“中西合璧,雅俗共賞”的道路,並稱讚樂團:“你們努力弘揚我們民族藝術的方向是對的,效果很好。”
1996年8月15日“愛樂女”交響樂團在北京舉行的第二期交響音樂會上,由鄭小瑛指揮演奏了中國青年女作曲家張麗達創作的以西藏的民歌為音樂素材寫成的小提琴協奏曲《茫諧》、徐振民的交響幻想曲《雪裡梅園》和難度很大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九交響曲。這次音樂會的管樂部分已可全由大陸的女樂手擔任,證明了中國女子管樂手的進步。
1995年9月9日“愛樂女”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首次演出了中國女作曲家作品音樂會
1998年2月《中國婦女》登載了鄭小瑛對《愛樂女》的一篇總結性介紹文章《回眸‘愛樂女’的六載耕播》――女人最無私
90年代末,樂團為普及高雅音樂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由於國家當時還沒有出台非企業民辦文化團體的政策,“愛樂女”只能按照藝術局的指示掛靠在中央樂團,用他們的演出證;但是中央樂團改革后,“愛樂女”又處於“孤兒”狀態,儘管司徒志文團長和她四處求助,卻一直沒能取得法人資格,隨著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深化改革,首都各大樂團都在重新組建,並在改善演奏員各方面條件,因此又在強調嚴格的組織紀律了,在一般情況下,各樂團的正式演奏員都不能夠參加其他樂團的演出。而“愛樂女”的成員又恰恰是各樂團的正式演奏員,文化部有關人員還認為,目前國內還沒有條件組建全部由女性組成的女子樂團,種種原因,使得“愛樂女”只能自然解散。
1993年10月“愛樂女”室內樂團到達法國巴黎萬塞市
樂團出訪的第一站是交響樂和室內樂的故鄉、素有“音樂之邦”的德國,這裡誕生過許多音樂大師,作為中國第一個來訪的音樂團體,受到了同行和觀眾的熱切關注和歡迎。德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和欣賞水平,但多數聽眾對中國民族音樂還十分陌生,因此樂團演出的由西洋管弦樂隊為琵琶、二胡、三弦等中國樂器協奏的節目能否受到德國觀眾的喜愛,成了大家所擔心的問題。
樂團的首場演出安排在柏林的“世界文化之家”。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鋼琴家周廣仁款款出場,用流利的德語向觀眾介紹表演的曲目時,台下立刻響起了一片讚歎聲,人們被她那娓娓動人的敘述所吸引。緊接著,身穿旗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飛上場了,她演奏的曲目是劉天華的《空山鳥語》。剎時間,婉轉清脆的啁啾鳥語,在劇場上空響起,立即把觀眾帶入到百鳥爭鳴的密林幽谷之中。宋飛以她精湛的藝技,用只有兩根弦的二胡所奏出的聲音,出神入化地表現了紛繁多彩的鳥類世界,把聽眾帶入進了富有東方神韻的藝術境界之中。一曲終了,全場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返場時,她演奏的俄羅斯樂曲《野蜂飛舞》所營造的音樂氛圍,同樣令聽眾叫絕。
1993年10月16日法國巴黎萬塞市蓬皮杜中心
“愛樂女‘室內樂團在西歐三國渡過了18個緊張、歡樂、充實的日日夜夜,儘管行程兩萬多里,卻感到語言的障礙絲毫沒有影響藝術和友誼的交流,她們以完美的中西合璧的藝術形式,向德國、荷蘭、和法國8座城市的觀眾展示了中國女音樂家的風采,也帶去了中國人民的友誼。正是美好的音樂超越了國界,搭起了友誼之橋。
鄭小瑛深知作曲家與樂團的依存關係,只要作曲家提供總譜,樂團都願意試奏,效果不夠理想時,作曲家修改多少遍,大家就試奏多少遍。在作曲家莫凡、戴宏威、楊寶智等作曲家的支持合作下,樂團每年推出一套中國室內樂新作品音樂會,其中有戴宏威根據劉天華十大名曲改編的《燭影搖紅》、《空山鳥語》、《二泉映月》等用西洋弦樂隊伴奏的二胡獨奏曲(宋飛獨奏),有楊寶智根據潮州音樂改編的三弦、弦樂六重奏《出水蓮》(黃桂芳獨奏),用河南墜子音調寫成的,三弦與小提琴的二重奏《引子與賦格》。
作曲家莫凡被愛樂女們的人格魅力所感,專為愛樂女譜寫了一批西洋樂隊伴奏的民族器樂曲,有根據唐詩創意譜寫的《琵琶行》和根據敦煌壁畫創作的以打擊樂為主、用鋼琴、長笛和弦樂隊伴奏的《鹿母蓮》,1993年5月樂團為莫凡舉辦了作品專場音樂會,以感激他對樂團的熱情的支持和合作。這一首首“中西合璧 雅俗共賞”的樂曲,已有近半數成為團里的保留節目,並在社會上流傳。
“愛樂女”20年迴響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