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公
申國公
李穆(510年―586年),字顯慶,自稱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西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代,將門家風,一生戰功卓著。
北魏時,追隨宇文泰平侯莫陳悅之亂,后因推舉迎接北魏孝武帝有功,被授予都督,獲封永平縣子。
西魏大同四年(538年),在與北齊軍隊交戰中,李穆急中生智,救宇文泰於險境,因此在北周平步青雲。至北周末年,官至大左輔、太傅,并州總管。被任命為武衛將軍、儀同三司,晉封為武安郡公爵,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戶。其家族子弟亦廣被恩澤。
天和年間(566年-572年),李穆晉爵位為申國公。
北周末年,楊堅以外戚之身取而代之,建立隋朝。李穆在尉遲迥叛亂中支持楊堅平叛而握有功勛,被封為太師,獲得贊拜不名、無反不死的殊榮和特權;並在楊堅遷都猶豫之際,上表支持遷都。
隋開皇六年(586年),李穆病逝於長安,時年七十七歲,謚號“明”。
跋顯敬,具體事迹不見於《北周書》。《北齊書·斛律光傳》則記載:“武平元年正月,(斛律光)與周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扌翕跋顯敬相對十旬。”
李筠,隴西成紀人。李穆之孫,父李惇。李筠幼年就以祖父李穆的功勛,拜為儀同。開皇八年,以嫡孫身份襲爵。
仁壽初年,叔父李渾忿其吝嗇,陰遣兄子李善衡賊殺之。求盜不獲,隋文帝大怒,盡禁其親族。當初,李筠與從父弟李瞿曇有隙,時李渾有力,遂證李瞿曇殺之。李瞿曇竟坐斬,而李善衡獲免。仁壽四年,議立嗣。邳公蘇威奏李筠不義,骨血相殺,請絕其封。隋文帝不許。
李渾,北周申國公李穆第十子。仕北周,官至儀同三司,封爵安武郡公。入隋,歷任象城府驃騎將軍、行軍總管、大將軍、左武衛將軍、右驍衛將軍、光祿大夫、右驍衛大將軍等。李筠死後,隋文帝楊堅以李渾襲封爵申國公,后改封郕國公。
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追封其為申國公。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漢族,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李世民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致主動將長孫氏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隋煬帝,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在貞觀年間,任侍中、義興郡公安州大都督(今湖北安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申國公。
高履行,高士廉長子,渤海蓚人。貞觀初歷祠部郎中。丁母憂,哀悴逾禮。太宗遣使諭之曰:“孝子之道,毀不滅性。汝宜強食,不得過禮。”服闋,累遷滑州刺史。尚太宗女東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十九年,除戶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無幾,遭父艱,居喪復以孝聞,太宗手詔敦喻曰:“古人立孝,毀不滅身。聞卿絕粒,殊乖大體,幸抑摧裂之情,割傷生之累。”俄起為衛尉卿,進加金紫光祿大夫,襲爵申國公。
永徽元年,拜戶部尚書、檢校太子詹事、太常卿。顯慶元年,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先是,士廉居此職,頗著能名。至是,履行繼之,亦有善政,大為人吏所稱。三年,坐與長孫無忌親累,左授洪州都督,轉永州刺史,卒於官。
安修仁,唐初平定涼州功臣。昭武九姓胡人,世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安興貴的弟弟。隋末李軌起兵涼州,自稱涼王,修仁掌樞密。其兄興貴官長安,自請赴涼,李軌以其為左右衛大將軍。李軌不歸唐,修仁兄弟暗結吐谷渾等發兵擊軌,且以大唐相號召。李軌無計而降,河西屬唐。其返長安,因功官拜左武侯大將軍。興貴官拜右武侯大將軍、上柱國、涼國公,食實封六百戶,賜帛萬段;修仁左武候大將軍,封申國公,並給田宅,食實封六百戶。
許輔乾,具體事迹不詳。據《新唐書》所載凌煙閣功臣續中有“左監門衛中候、光祿卿、申國公許輔乾”。
侯章
侯章(?-967)并州榆次人。後唐時,為小校。後晉開運末,任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漢乾佑初,加同平章事,置而不問,且加檢校太師。後周初,加兼侍中,屢上貢奉,周祖不納。廣順末,授鄧州節度使,封申國公。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宋建隆元年(960),授太子太師,封楚國公。
趙德恭(962年--1006年),字復禮,魏王趙廷美長子。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拜貴州防禦使。趙廷美徙房陵后,趙德恭被免官。趙廷美死後,趙德恭被拜為峰州刺史。雍熙元年(984年)十二月,為左武衛大將軍,封安定郡侯,判濟州。端拱元年(988年),進封為安定郡公。淳化四年(993年),改任左驍衛大將軍。至道二年(996年),加封左神武大將軍。宋真宗繼位后,轉為左武衛大將軍。咸平二年(999年),改封樂平郡公,判虢州,后遷勝州團練使。景德初年,改衡州防禦使。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去世,時年四十五歲,贈保信軍節度使,追封申國公。天禧二年(1018年),加贈護國軍節度兼侍中。明道二年(1033年),追封高密郡王,謚慈惠。
趙世清,北宋宗室,冀王趙惟吉之孫,楚國公趙守巽之子。累官茂州防禦使。以本宮之長,得封申國公。熙寧中,坐上書請襲曾祖越懿王封不當,奪一官。既而議者是其說,乃遷越州觀察使,襲封越國公,進會稽郡王,至保信軍留後。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虢王,謚恭安。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漢族,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書法家、詩人。
大觀三年(1109年),復特進;申國公官爵。政和中,追贈觀文殿大學士。政和三年(1113年),贈太師,追封魏國公。紹興五年(1135年),追貶昭化軍節度副使。
呂夷簡(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宋代著名政治家。
天聖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明道二年(1033年)罷相,不久復職。
景祐二年(1035年),加右僕射,封申國公。次年,因與王曾爭事,二人同時罷相。
康定元年(1040年),由判天雄軍復入相。
慶曆元年(1041年),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次年,因病以太尉致仕。
慶曆四年(1044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師、中書令,謚文靖。
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理宗圖其像於昭勛閣,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呂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字晦叔,壽州(今安徽鳳台)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學者,太尉呂夷簡第三子。
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新法而出任潁州知州,后召入朝,歷翰林學士承旨、端明殿學士、同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等職。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臨朝,呂公著獲召入朝,首上十事疏,以“學”為重。同年,拜尚書右丞。元祐元年(1086年),拜門下侍郞,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心輔政,變熙寧新法。司馬光死後,呂公著獨自當政。元祐三年(1088年),呂公著懇辭相位,升任司空、平章軍國重事,時人稱呂氏之榮。元祐四年(1089年),呂公著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哲宗親臨致祭,贈太師、申國公,謚正獻,哲宗親題其碑首為“純誠厚德”。后屢遭貶奪,併入“元祐黨人”籍,宋高宗時,獲封還全部贈謚。
仆散端,本名七斤,中都路火魯虎必剌猛安人。事親孝,選充護衛,除太子仆正、滕王府長史、宿直將軍、邳州刺史、尚廄局副使、右衛將軍。金章宗即位,封申國公。
抹捻盡忠,本名彖多,上京路猛安人。或作“抹捻盡忠”。貞祐二年五月,自西京入朝,加崇進,封申國公,賜玉帶、金鼎、重幣。
唐括安禮(?—1181)本名斡魯古,字子敬。公元1181年,拜右丞相,封申國公。
哈剌章
哈剌章(Qarajang,蒙古語意為雲南,1339年—?),一作哈喇章、加剌張,蒙古蔑兒乞人,中國元朝政治人物,北元重臣。他是元順帝時丞相脫脫之長子。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哈剌章先被授予中書省平章政事,封申國公。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遷為知樞密院事。
1369年(至正二十九年)六月,他又隨順帝北自上都奔應昌,途中授哈剌章開府儀同三司,封徐國公,同年八月又拜他為太保,哈剌章多次推辭,但不許。
後來哈剌章隨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從應昌逃走,並成為北元的重臣,曾屯兵瀋陽,並參與1372年(宣光二年)的漠北會戰。1388年(天元十年),哈剌章被明將藍玉擊敗,獲其部下軍士15803戶,馬駝48150餘匹。後來他的子侄紛紛歸降明朝,但他仍然在騷擾明朝邊境。1396年,有情報顯示哈剌章逃往速剌討來川(今討賴河),明太祖命令追擊。以後不知所終。
鄧鎮
鄧鎮,寧河王鄧愈之子。初嗣衛國公,改封申國公,以征南副將軍平永新龍泉山寇。再出塞作戰,有功。他的妻子是韓國公李善長外孫女。李善長被誅殺時,鄧鎮受到牽連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