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成立於2008年11月8日,是由遼寧省內致力於意象油畫創作的美術家組成的具有獨立社會團體的專業性和行業性群眾團體。
2008年11月8日,召開第一次全體大會,推選王仁祥任主席,張寶驤任副主席,秦領任秘書長。協會成立初期,創作突破點為花鳥題材。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主席團
2011年11月9日,召開第三次全體大會,改選石龍任副主席,張寶驤為理事。大會產生第二屆主席團。
2013年2月26日,第四次全體大會,並擴大會議,對意象油畫的寫生題材與創作處理等創作方向和技法表現細節問題進行探索討論,集思廣益,明確創作方向,並對系列作品進行研討。
2016年1月,增補丁貴佳為主席團副秘書長。
第二次主席團全體會議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從繪畫藝術的角度看唐人的寫景詩》
作者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主席 王仁祥
詩可以抒情言志,也可以寫景記事。在唐詩中以寫景寫情者多,但也不乏以情托景之佳作。唐詩之妙就在於形象思維性強,詩句含義的跳躍幅度大,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尤其是唐人寫景詩更是別具特色。本文僅從繪畫角度對唐人的寫景詩談幾點看法。
一、通過視點、焦點的不斷移動全方位地呈現真實可感的景象
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寫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看,當人的視點在地平面上時,在透視變化中,蒼穹向遠方延伸,與地平面相接為一線,構成視平線也稱地平線,詩句中的“天低樹”‘應該是人站在地平面上向曠野遙望的結果。極目遠望,樹卻立在視平線前人目所及之處,當然是樹高於地平線,也高於伸向遠方的天際線,體現出繪畫藝術中的近高遠低的透視原理;而“江清月近人”一句是透視繼而下移的寫照,江水清澈,水中的月影近在咫尺,僅兩句就體現出兩個焦點。王之渙《涼州詞》中“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兩句則是詩人以較高的視點俯視的結果。詩人昂首遠望,黃河西來,奔流在西北高原之上,入神妙用的“遠上”二字,退出遠景;一座孤城四無依傍與萬仞高山相對比,構成近景。短短兩句巧妙地描繪出高低遠近交相呼應的空間視覺形象。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裡詩人應該是站在一個不很高的丘巒之上,翹首遠瞻,以目之所及引發己之所想,採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群山萬壑圖,大雪漫天,遠景虛無獨見近物的畫面。在空間關係上,詩人由遠及近:前兩句中沒用一個雪字,而著意寫了下雪的結果,詩人在望盡許多“山”與“徑”而均不見“鳥”“人”后,用“千山”“萬徑”這樣的誇張詞語,呈現出遠景;接下來,詩人視點一動,寫了近景-----在雪景的鋪襯下描繪了孤舟漁翁冒雪垂釣的情景。全詩均為景語,無一言情,但通過大調子的鋪墊,近及孤舟漁翁描寫之後,使人感到景即是情,情即時景,情景交融。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前瞻中原,下臨黃河。所以詩人的前兩句詩其視點應是剛登上城牆或只上一、二層樓,“白日”“黃河”是靠參照物而寫的。是目之所見的虛擬寫法,“依”“入”傳神入微,“白日”不可能依山而盡,黃河入海他更看不見,只是想當然罷了。即使這樣,詩人還嫌不夠,他要把視點放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才引出了下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見視點的移動是詩人的才氣體現方式之一。無獨有偶,暢當《登鸛雀樓》雖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同題,但也有其特色,在我看來,主要還是視點的不同才導致語句上的差異。如“迥臨飛鳥上,高出塵世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前兩句是寫鸛雀樓的高度遠比鳥飛的高度還要高,高出塵世,用“迥臨”、“高出”顯然是從低處仰視鸛雀樓時才能寫出的語句,不然的話便難以發揮他的想象力,妙得如此佳句;后兩句“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寫的是登上鸛雀樓后遠望的浩大氣勢,從這裡可望到天地相接的地方,用一個“圍”字把人的視焦拉成了一個圓的視“線”,最後才把焦點停住,望著黃河流入斷山。顯示偌大的氣勢也只有視點不斷更動方能為力。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要看近卻無。”一語道破天機。早春的草色只有“遙看”才呈綠色,近看卻無綠色。這的確附和繪畫藝術的原則:畫家在寫生時只有注重“遙看”,也就是整體的看,才能把握住大調子。賈島在《尋隱者不遇》中寫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前兩句是詩人在松下與童子相遇而搭話,是近景,近視點;后兩句則是詩人順著童子的答話遙看“此山”的結果,是遠景,遠視點。詩雖質樸,但視焦不停的更換,搜索者每一個可能的地方。杜牧的《山行》也寫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前兩句寫遠景,把視距延伸至雲之深處,“遠上”二字恰到好處,一下子把人的視焦送至遠方,送到白雲深處;后兩句則寫近景,因愛楓林之美而停車觀賞,比較之後則說“霜葉紅於二月花”。作為唐代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其作品所以浪漫得體,誇張得當,原因之一就是借用了中國繪畫藝術特有的視點、視焦移動的表現方式。先看《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通過“舉頭”“低頭”,不停變換著視焦來豐富自己的聯想,從而達到以景寫情的目的。再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前兩句寫出辭別的地點是黃鶴樓,時間是煙花三月,目的地是揚州,雖然詩人的視點沒變,站在黃鶴樓上,視焦卻隨著船的移動而動,直至孤帆遠影消失的碧空盡頭,也就是那與浩渺的長江江水相接的地方,卻已分不清是天還是水,小船隱入不見,但詩人卻只能看到長江之水“天際流”,詩人不僅把人的視焦引到天際更遠更遠,也使人的情愫隨之延伸延伸。。。。。。而在《望廬山瀑布》中卻是以視點的變動來進行描寫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前兩句是從遙看香爐峰,霧氣上升,經過陽光的照射,返出紫色的煙霧,體現了對色彩的明顯觀察,而瀑布
此際就像帘子一樣掛在前面的山川之間,並不顯得怎樣氣派。而後兩句則不然,詩人走近瀑布,視點移動近前仰視瀑布,這時就不在像帘子那樣“掛”在那裡了,而是飛流直下,由於仰視感覺瀑布極高,像有“三千尺”之高(這裡當然是虛指),使詩人不得不懷疑是銀河之水從九天上落了下來。可見浪漫的詩句實是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如果詩人的視點不移動到瀑布近前,那是難以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句子來的。
二。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地體現了繪畫藝術的色彩對比與和諧關係,以求得形象思維中的色彩美
張繼在《楓橋夜泊》中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人在景物描寫中注意到了色彩的對比和諧關係。首先是人大筆渲染,在秋季月落時分,天將破曉之際,霜氣漫天,天呈銀灰蘭色這種色調。然後再銀灰蘭色的大調子中點綴了醒目的幾滴黑色-----黑色棲鴨在地上或樹上啼叫,可謂是點睛之筆,這是在和諧的大背景中刻意求得的對比。緊接著是“江楓”與“漁火”的對比,“江楓”在銀灰蘭色的籠罩下呈現出的應該是銀金黃色面積較“漁火”稍大一些,卻沒有“漁火”之純之亮,從色彩學角度來講,是同一色相種面積大小、純度高低的對比關係;同時橙色的“江楓”、“漁火”又與銀灰蘭色的天空大調子形成偏互補色的對比,也是交響色的色彩對比關係。祖詠的《終南望余雪》也是一幅很值得欣賞的畫卷:“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陰嶺,指陝西鍾南山的北坡陰面,這裡用了一個“秀”字概括,它的字義延伸很廣,與“陰嶺”連用,其意應是秀美,但從色彩角度看,此山應呈藍紫灰色,是大面積的冷色調,在這冷灰的山峰上面有白色的雪“浮”在那裡,“浮”字用的很妙,既言其高,又說其輕靈宛如畫家輕輕地在“山峰”上面貼上幾筆暖白色一樣,形成了大蘭紫灰色調與小面積的暖白色調的對比;再看“城”里“林表明霽色”——樹梢上部披上了一點夕陽,呈暖金黃色,而下面的陰影里肯定是對比之下的冷色調,所以是人筆鋒一轉,“城中增暮寒”,因為有了“林表”的暖色渲染,更增加了“城”中的傍晚的雪霽之寒了。祖詠雖不是畫家,但在這首詩里,卻很清晰地描繪了色彩的冷暖對比和諧關係,通過對色彩的描寫,增強了詩的意境。又如杜甫的詩句:“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就寫出了色彩對比規律,江水愈綠,把飛鳥襯托得愈白,山色愈青翠,山花則愈顯得紅艷如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與翠柳是和諧對比,白鷺與青天是一種襯托對比。論唐代的繪畫藝術至“六法論”方集其大成,而唐代的詩人僅憑其凡眼(當時沒有科學的依據)觀察,描繪了很多色彩學範疇的現象。我們知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色彩學去分析詩句就會更增加積分情趣。
三、在景物描寫中充分地展現出繪畫藝術的點、線、面的構成美
唐人的寫景詩很注意點、線、面的構成關係,能從點與線、線與面的構成關係中體現詩作的整體韻律美。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繪的是下雪的結果:一片白茫茫的銀灰色世界鋪滿了整幅畫面,是主調子,也是一個大的“面”;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則是在這大的“面”上點題的一點重墨,一葉扁舟上漁翁手擎的釣竿恰好形成了點與線,從而使畫面具有了點、線、面的構成之美。《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描繪的是:大面積的“寒山”上有一條小徑-----“線”蜿蜒而上,最終停在了“人家”-------“點”之處,這樣畫面便具有了點、線、面的構成因素。又如李白的《靜夜思》中寫月光和霜形成了銀灰色的大的“面”而明月則是這幅圖畫中的“點”。再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憑藉孤帆“點”與天際長江的“面”相交匯處的“線”所構成畫面的。張繼在《楓橋夜泊》中也由此描寫,滿天霜氣籠罩秋楓,幾點墨鴉,幾點漁火,都是再大的"面"上的“點”。祖詠的《終南望雨雪》是在大冷灰暗的“面”上畫了白雪和“林表”的霽色做“點”的。在杜甫詩作里“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愈燃”中碧江的“面”與鳥的“點”,青山的“面”與花的“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翠柳的“面”與黃鸝的“點”,青天的“面”與一行白鷺多點形成的“線”。可見借用繪畫藝術點、線、面的構成美來寫景狀物的確是唐人寫景詩中慣用的手法之一。
2009年9月寫生遼寧:綏中加碑岩
2010年7月寫生黑龍江:同江 街津口 撫遠 烏蘇鎮 綏芬河
2011年3月寫生吉林:長白山 撫松 松江河
2011年7月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額爾古納 室韋 臨江
2012年10月寫生雲南
2013年3月寫生牡丹江
2013年6月,“流浪遼西——刀爾登”寫生。
意象田園油畫精品展
王仁祥多年來在繪畫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並在中國油畫領域獨闢蹊徑,形成別具特色的個人風格。此種風格的作品在其多年的探索研究階段從未對外展示,此為首展。
本次畫展共展出35幅具有代表性的油畫作品。其繪畫作品運用新表現主義特點,借中國畫精鍊的寫意語言,西畫豐富的色彩表現出中國當下親近自然的文化態度,獨特的畫風折射出對現實社會逃避的反叛,展示出藝術家內心對美與自然的欣賞與追求。其作品受到業內前輩和同行的一致讚譽,現有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藏家和畫廊追捧收藏。
在開幕式的交流環節,遼寧美協主席、中國畫大師宋雨桂先生對王仁祥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肯定並對其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此次畫展也是雲朗軒藝術會館為其策劃新加坡大展前夕的精品展之一。
出席本次展覽的領導和嘉賓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姜福堂,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趙實,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廖奔,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江,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佟志武,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滕衛平,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王植時,中宣部文藝局藝術處處長李小虹,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趙長青等。
開幕式由遼寧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春曉主持。
遼寧省文聯主席、黨組副書記郭興文代表遼寧省文聯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江、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廖奔在開幕式上致辭。
遼寧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宋雨桂,副主席 王易霓 陪同中國文聯黨組書記 趙實 參觀畫展,著名油畫家、藝術教育家 宋惠民 先生,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趙世傑,遼寧畫院院長 徐萍,對王仁祥先生的意象油畫作品予以高度評價。
王仁祥先生創作花鳥題材的意象油畫作品,畫風獨特,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在整個展覽中獨樹一幟,備受關注。參觀者紛紛在作品前駐足。
2012年11月26日,秦領先生的系列油畫作品《山那邊》簽約北京建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3年7月5日,王仁祥先生的油畫《早雪》,秦領先生的油畫《山那邊——秋》,入選“美麗遼寧——優秀美術作品展”,在遼寧省美術館展出。宋雨桂先生、宋惠民先生在展覽開幕式上給予高度評價。王仁祥先生的油畫《早雪》獲本次展覽銀獎。
2015年4月,秦領先生的油畫作品《山那邊——盈》簽約北京水墨丹青拍賣有限公司。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以下是王仁祥、秦領先生創作的部分作品。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
遼寧省意象油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