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蓓
未開放的幼嫩花序
棕蓓,棕櫚科棕櫚屬棕樹的花苞,即棕樹含苞未放的蓓蕾,或者說未開放的幼嫩花序,還不是花(棕蓓能食,而棕花不能食)。在南方贛南地區,視為一種天然食品。富含鈣質、多種維他命、氨基酸、蛋白質、纖維質,是一種豐美、微澀、甘甜的菜果,營養豐富,亦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壓的藥用功效。
棕蓓炒菜,味微苦,繼而回甘,有特別的花香味在其中,初食不喜,但多吃幾次,習慣了那種甘苦清香,就會迷上它。食用棕蓓亦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促進食慾。
棕蓓經煮熟后氣味芳香,雖有淡淡的苦澀,但肉質鮮嫩,口感不失甘美,作為一種常用菜果,被贛、閩、粵等地的客家人廣泛種植和食用。在客家地區,它亦是一種上等菜,待客及過年時自食均善。作為一種代表現代健康飲食方向的菜果,由於種植期長(至少8年以上才開始結棕蓓)、產量小(一棵棕蓓樹每年於農歷前後結8~16個花蕾)而需求量大,其市場價這幾年節節攀升,09年農曆年前棕樹產蓓時甚至達到15~16元/市斤、堪比豬肉的高價。
以花入饌在中華飲食史上已經見怪不怪。先是從簡單的桂花糕、菊花糕到各種花樣菜式的出現,花已經是常見的食材。在江西贛南有一種花蕾比較特殊,它來自棕樹,是在它未開成花、未結成果前的蓓蕾期果實。入味清甜微苦,但是卻成為了當地的特殊食材,並成為了當地的特色菜式,這就是近千萬贛南客家人口中沿襲千年叫法的“棕蓓”。
棕蓓不是棕花,也不是棕米或棕果,因為它還未開成花,也未長成小粒果,有些城裡人對它不熟悉叫它棕筍,用“筍”來形容它也不科學,因為“筍”是圓柱形的而它是扁的(有些品種是很扁的那種)。對於棕蓓做菜很少人知道,但是其實在古代就有記載,不過那時棕蓓有個外號叫木魚。
棕蓓
客家人俗稱棕蓓蛋
棕蓓果實形似”魚蛋“
棕樹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但通常意義上的結可食棕蓓的棕樹一般分佈於亞熱帶,分扇棕、屏棕、唐棕等幾種,其中扇棕結的棕蓓體態寬肥豐滿,味道更鮮美,而屏棕等結的棕蓓體態渾圓瘦長,味稍次。總的來說,這幾種棕樹的樹榦、葉、蓓蕾通常比熱帶的大棕樹要小,而大棕樹(山棕、王棕、蒲棕、絲葵棕)結的棕蓓微毒。
棕樹雌雄異株,屬常綠小喬木。有扇棕、拼棕、唐棕等。雌株棕蓓多,雄株少,但現實生產中,很少遇到雄株棕樹,其獨立一棵棕樹的棕蓓果實成熟后依然播種繁殖。花單性,肉質圓錐花序生於葉叢中,有明顯的大形花苞,花淡黃色而細小,初出苞的花穗花小多數密集如魚子,古稱“棕筍”(又名木魚)。花萼和花冠均三裂,雄蕊6枚,子房三室,心皮基部合生。核果球狀或呈腎形、成熟時由綠色變為黑褐色或灰褐色,微被蠟和白粉,甚堅硬。花期4~5月,10~11月果熟。苦澀,平。
棕樹樹榦圓柱形,聳直不分枝,周圍包以棕皮,樹冠傘形。葉形如蒲扇,簇生於莖端,向四周開展,有狹長皺褶,至中部掌裂,葉柄長。花單性,雌雄異株,肉穗花序,花淡黃色,有明顯的花苞。核果球形,初為青色,熟時呈黑褐色,微被白粉,花朝4月,果熟11月。
原產於中國,現日本、印度、緬甸也有少量分佈。棕樹在中國分佈最廣:北起陝西南部,南到廣西、廣東和雲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和浙江。
種子繁殖。
年底剝棕時,採用當年生種子,隨采隨播。一般小苗經2-3年,長出10片葉、10-20cm高時移栽。
移栽后一般6-8年棕樹成熟,結出棕蓓。
食用。
中文學名:棕蓓
性味:味苦;澀;性平。
歸經:肝;脾經
禁忌:孕婦不能多食。
棕包入饌,自古以為,在民間,都是一種深受喜愛的上乘菜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本草綱目》載:“狀如魚腹孕子,謂之棕魚……棕魚皆言有毒不可食,而廣、蜀人蜜煮醋浸以寄遠,乃制去其毒爾。”最初人們認為棕苞有毒,不敢食用,後來人們用蜂蜜與之一起煮,結果發現非常美味。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寫過一首關於棕蓓的詩:“贈君木魚三百尾,中有鵝黃子魚子。夜叉剖癭欲分甘,籜龍藏頭敢言美。願隨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問君何事食木魚,烹不能鳴固其理。”蘇東坡不但讚美了棕蓓形狀飽滿如木魚、色如鵝黃、棕籽似魚籽,還在詩序中對棕蓓作了介紹:“棕筍,狀如魚,剖之得魚子,味如苦筍而加甘芳。蜀人以饌佛,僧甚貴之,而南方不知也。筍生膚毳中,蓋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間,可剝取,過此,苦澀不可食矣。取之無害於木,而宜於飲食,法當蒸熟,所施略與筍同,蜜煮酢浸,可致千裡外。今以餉殊長老。”
棕蓓做菜的正確做法是:
炒法:取新鮮棕蓓,剝去外面的殼,連花帶花干切成薄片,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再用開水略抄,配上胡蘿蔔絲、辣椒絲,瘦肉絲,炒熟即可食用。
棕蓓的做法多樣:可炒、可蒸、可煮、可燉。
1、炒:
2、蒸
把棕蓓摘成塊狀清洗后,打入雞蛋、加入食鹽調勻,蒸鍋水開時放入調好的棕蓓,蒸10分鐘即可。蒸好的棕蓓鮮嫩可口,大人小孩都可以食用。
3、煮
(1)把棕蓓摘成塊狀清洗,酸腌菜下鍋爆炒后加入清水,待水開后加入棕蓓同煮,煮熟撒入香菜即可。味道酸口帶苦,苦中有甜,回味無窮。
4、燉
把棕蓓摘成塊狀清洗后,加排骨或雞鴨同燉,燉熟即可。食肉吃菜喝湯,不失為春天的一道美味佳肴。
做法:
1.棕蓓剝掉外殼,將花柄上淡黃色的細絨毛刮除洗凈,花柄切片,花穗掰成小塊後放入清水中浸泡。
2.豬肉切片備用。
3.青蒜切段備用。
4.大火爆炒豬肉片,變色後起鍋備用。
5.鍋內放入少許油,先放青蒜,放入棕蓓大火翻炒。
材料:棕蓓、菜腦、青蒜、鹽、油
先燒滾油,將菜腦、蒜苗燒半分鐘,再加水、放棕蓓煮熟。
菜腦可以吸納棕蓓的苦味,使之甘甜芳香。
棕蓓
炒棕蓓
棕蓓別名棕筍,但這種稱法並不科學。棕蓓有苦有甜。從形體上看,甜的體態寬肥豐滿,苦的體態圓渾瘦長。
由於棕蓓是由常綠喬木長出來的大花蕾,成長慢,天然,受水質、土壤污染影響小,又由於蓓蕾期病蟲害小几乎不用藥,所以它是一種天然的綠色食品。如果哪天誰給你一盤棕蓓,你可別以為是魚蛋(魚卵)哦!這可是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污染的正宗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