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成

字梅九

景定成(1882年~1959年),運城市鹽湖區安邑城關人。

人物經歷


景定成,幼聰穎,酷愛詩文。17歲即被選入太原令德堂,專攻算術。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入太原令德堂晉陽書院就讀。時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而太原義和團亦有“反洋人”活動,對景的思想影響甚深。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以山西賠款創辦山西大學堂,景轉入中齋學習。同年北京京師大學堂成立,由山西選送5名,景被選。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京師大學堂選取30名官費留日學生,景又被選。光緒三十年(1904年),山西奉令派優秀學生50名赴日留學,山西籍學生在日成立同鄉會,推景任會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8月,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組織中國同盟會。景定成因回國度暑假,未及參加。他在太原各校講演宣傳。回到安邑,積極提倡禁煙與婦女放足,並在運城和好友李岐山籌設回瀾公司,專售戒癮藥丸,後來成為秘密活動之革命機關。當年秋返東京后,景聞知有同盟會組織,即毅然參加,並參與山西留日學生爭礦權運動及《民報》、《鐵券》活動,還創辦《第一晉話報》、《漢幟》、《晉乘》等報刊,大力宣傳革命。又組織“明明社”,因警方注意,另設“何公館”,作為秘密聯絡革命同志之處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立憲派首領梁啟超在東京錦輝館召開“政聞社”成立大會。同盟會總部聞之,派宋教仁、張繼率20餘同志前往鼓噪,景亦是參加者之一。同年景畢業於第一高等學校,無心入帝國大學,應陳干商震赴日之請,回國任青島震旦公學教師。后以母病返家,旋又游陝,投身教育界,秘密策動革命。為籌商西北革命大計,於宣統元年(1909年)再赴日本,至同盟會總部晤宋教仁、景耀月,並聽章太炎講國事。次年,因協助河南同志向英商福公司爭礦權,乃回國,隨在北京創辦《國風日報》,於宣統三年(1911年)2月10日問世。繼《晉陽公報》對山西巡撫丁寶銓造成之“交文慘案”加以無情抨擊,並揭其與夏姬隱私,終於驅丁出晉。
辛亥年十月武昌起義,山西新軍於29日響應,一舉光復太原。景定成受山西同盟會邀請,由京返晉,任山西軍政府政事部部長,曾偕湖北仇亮赴石家莊與新任山西巡撫吳祿貞聯絡。不料至時,吳已被刺,即回太原。出於革命利害考慮,景代都督閻錫山擬致湖北大都督黎元洪與清軍段祺瑞書札,文情激越,傳誦一時。清軍第三鎮曹錕娘子關,山西按計劃分兵南北,景與副都督溫壽泉以及楊彭齡、李岐山等率部分革命軍南下。至河津縣后,又與溫赴陝西,商請援晉事。聞陝西革命軍陳樹藩井勿幕已由陝渡河,光復運城,景即返。運城成立山西軍政分府,溫壽泉以副都督領導,景參與戎機,兼籌糧秣。次年,軍政分府撤銷,景赴太原,任稽勛局局長。旋赴北京,察看《國風日報》。后與杜仲伏回太原,又創辦《山西民報》,為民喉舌,抨擊時弊。民國元年(1912年)9月18日,孫中山由北京來太原視察,同盟會山西分會推景定成為代表,率警衛至石家莊迎接。21日孫中山先生離晉,仍由景陪送至石家莊,並以所記講演稿請孫先生校正。不久,景攜續弦夫人閻玉青應江西都督李烈鈞約南遊,后回北京。
次年,袁世凱正擬頒布憲法,實行總統負責制,集權於一身。國民黨宋教仁主張內閣責任制,深觸袁忌,遂於召開國會前夕,袁派人刺宋於上海車站。全國輿論大嘩,國民黨醞釀發動武裝討袁。景定成時為國會眾議員,由京返晉,曾有所策動。閻錫山迎合袁意,景受扼,無所成,又離晉返京。
民國4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景定成在《國風日報》出一天無字白報,以示抗議。袁查封報館,景赴西安,策動反袁,所草討袁檄中有句云:“本紹、術之餘孽,襲莽、操之故智,謀破五族共和之均勢,希圖萬世一統之帝業。諷令二三奴儒,上表勸進,賂遺各省代表,奉請願書。藉共和以推翻共和;假民意以摧殘民意。稱帝稱皇,有靦面目;誤國誤民,全無心肝!”淋漓痛快,可謂誅心之論。檄成次日,即被袁黨逮捕,解京入獄。袁死帝制失敗始獲釋。此後,張勳復辟,景在恢復后之《國風日報》上亦加抨擊,被逐出京。《國風日報》又遭查封。民國6年(1917年)7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號召“護法運動”,國民黨國會議員南下,景亦赴廣州參與活動,後轉上海,創辦《國民日報》,宣傳革命。張勳失敗后,景又返京,恢復《國風日報》。1922年,景與其婿尉子嘉等人,支持留日學生、革命青年嘉康傑在夏縣堆雲洞創立山西平民中學,景挂名校長,由嘉實際主持。1924年,景與馮玉祥胡景翼等組織國民軍,發動“北京政變”,邀請孫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國事。景還曾擔任國民軍第六軍軍長。
1926年7月1日,國共第一次合作后以廣州成立之國民政府誓師北伐,景定成赴陝策動響應。次年,四一二政變發生,景因反對蔣介石屠殺上海工人、血洗共產黨人而受迫害,遂避難廬山,旋迴太原,參加北方反蔣活動。1930年中原大戰,閻錫山與馮玉祥反蔣失敗,景潛居故鄉,修編縣誌。1932年閻錫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后,建立御用組織,加強統治基礎,景於1934年赴西安,從事教育工作。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舉行“兵諫”,扣捕蔣介石,景對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表示極大讚成和敬佩,並與周恩來會晤。
抗日戰爭時期,景定成居西安又辦起《國風日報》,還主編《出路》雜誌,不斷發表反蔣介石與評閻錫山之言論,並積極資助河東抗日活動。閻因景系老同盟會員,在晉陝兩省名望甚高且屬山西辛亥革命袍澤,為沽名釣譽計,向景不時送款接濟。但閻愈接濟,而景評閻愈烈。解放戰爭時期,景對國內政治形勢認識日深,始一直追隨共產黨,信賴不疑。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董必武、林伯渠與民革李濟深曾電請景定成赴北京共商國是。適景因病,不能成行。后被選為陝西省政協委員,曾至天水一帶參加土改運動,並賦詩多首,以紀其事。
景定成早年留學日本時,受社會主義者幸德秋水影響,心折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說,信仰無政府主義,同時憤清政府喪權辱國,遂加入同盟會積極奔走革命。民國成立,厭棄當時政治,是以一生對反動統治者口誅筆伐,不遺餘力。景嫻於日、英與世界語,精通數學、理化,尤其詩文並茂,亦莊亦諧。著有《罪案》、《入獄始末記》、《〈石頭記〉真諦》、《葵心》,並譯過世界名著但丁神曲》等。前二者史料價值甚大,可據以探索辛亥革命前後社會與政治實況。至其評論、小說、戲劇、詩詞,均別有見解與異趣。是以每篇一出,輒不脛而走,爭相傳誦。日常不拘形骸,三教九流,皆與交遊;染芙蓉癖,一榻橫陳,雖顯要趨訪,亦卧不迎送;且不修邊幅,體貌平庸,常以“見景不如聽景”,自嘲自解。
1959年,景定成病逝西安,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