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

中國排名最高的學府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強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截至2020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面積442.12公頃,建築面積287.64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59教學系,開設有8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0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有教職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
一、清華學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設立游美學務處,附設游美肄業館。1911年4月,游美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史稱“庚子賠款”。1904年美國表示所得賠款“原屬過多”,可用於“退款辦學”。經中美雙方多次商談,於1908年確定退款辦學相關事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給美國總統《備忘錄》中的一段話反映了美國退款辦學的真實目的:“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可靠。”
2、游美學務處設立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務部、學部會同設立游美學務處,附設游美肄業館,專辦派遣學生赴美留學一切事宜。
1909-1911年,游美學務處選送三批共180名學生赴美留學,其中包括梅貽琦、胡適、趙元任、竺可楨、胡剛復等。
3、清華學堂成立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將游美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並訂立章程。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
二、清華學校
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Tsinghua college),歸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轄,面積450餘畝,校園建築體現出“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的特點。學制8年,分中等、高等兩科,高等科學生畢業后一般插入美國大學二、三年級。
1916年清華學校正式提出改辦完全大學,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設立國學研究院,開始向完全的大學過渡。
1、師資教學
清華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師為主。後來,中國教師逐漸增多並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幹。在教學上受美國影響較大,課程、教材、教學法等仿照美國,重視英文訓練,教學嚴格,考試頻繁,淘汰率高。學校各類實驗室儀器設備齊全而先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探索精神,並與課堂學習相互促進。
高等科重視英文和數理等自然科學,到高等三、四年級,主要學習美國大學的若干課程。高等科畢業生一般可以插入美國大學二、三年級就讀。
2、大學部
1916年,清華學校提出籌辦大學的計劃,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純以在國內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為目的,不為出洋遊學之預備”。1926年,大學部設17個學系。
3、國學研究院
1925年設立研究院,作為成立大學院之預備,研究院盡其始終僅設國學科,世稱“國學研究院”。開辦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國固有文化’,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溝通”。研究院實行導師制,開創了國學研究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新風氣。1929年停辦。
研究院“效仿舊日書院及英國大學制度”,“注重個人自修,教授專任指導。其分組不以學科,而以教授個人為主。”
國學研究院四年中共招生74人,他們本著在清華所受之師教,或執教於大中學校,或任職於文化學術機構。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
4、留美預備部
大學部成立之後,新招學生不再是留美預備生,稱新制生;原有學生歸於留美預備部,稱舊制生。從1909年起,至1929年留美預備部結束,清華共培養、選送留美學生1280人。
5、學校標識
校旗
校旗
6、校園建築
民國時期建築
民國時期建築
7、愛國運動
1919年5月9日,清華同學在體育館舉行“國恥紀念會”。會上決議通電巴黎和會,要求與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1926年11月,清華成立了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

抗戰前期

1928年,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國立清華大學專屬教育部管轄。至1937年已發展為一所擁有文、理、法、工四個學院16個學系的綜合性大學。
一、學校管理
國立清華大學由校長“綜理校務”,教務長、秘書長分管學校教務、行政事務,教師通過教授會、評議會、校務會以及各專門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
1936年,國立清華大學院
二、教學科研事業
國立清華大學貫徹“通識為本、專識為末”教育理念,注重基本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對自然、社會、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廣泛、綜合的知識,而“不貴乎有專技之長”。
1、名師雲集
代表性名師: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法學院院長陳岱孫、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工學院院長顧毓誘。
2、通識教育
國立清華大學保持併發揚了清華學校時期認真教學、要求嚴格、考試頻繁的作風,保持了較高的教學質量,淘汰率較高。並由知名教授親自講授基礎課和開設高質量課程,編寫出版高水平的大學教材。
3、學術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致力於研究事業之提倡。1935年,教育部核准全國高校設27個研究部,其中有清華大學的10個。
4、國際學術交流
國立清華大學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博採眾長,成為溝通中外學術界的學術重鎮。
5、留美公費學生
1929年留美預備部結束后,從1933年起,清華大學面向全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1936年招考四屆共92人,其中清華畢業生39人,約佔42%。

西遷入滇

一、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西遷入滇(4)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立清華大學遷到湖南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10月25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校址為租用的湖南聖經學校。
1938年,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雲南昆明。
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2)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開學。
1946年5月4日,梅貽琦在結業典禮上宣布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結束。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全面結束。次日,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成立。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1、校務組織和院系設置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未設校長,由三校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擔任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日常校務由梅貽琦實際主持。全校設置文、理、工、法商和師範等5個學院26個學系、2個專修科和1個先修班,在校學生約3000人。
其中1938年3至6月,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商學院設在雲南蒙自。
2、結茅立舍,弦歌不輟
3、科研設備&學術研究成果
1941-1945年,教育部連續舉辦五屆學術評獎活動,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33項成果獲獎,佔全國獲獎總數(293項)的11%。其中,一等獎7項,佔一等獎總數(15項)的46%;二等獎14項,三等獎12項。
4、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
國立清華大學開辦了研究院及航空、無線電、金屬學、農業、國情普查等五個特種研究所。
5、民主堡壘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繼承了“五四”、“一二·九”的革命傳統,成為大後方愛國民主運動的一個重要策源地,贏得了“民主堡壘”的稱號。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以多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戰,許多熱血青年投筆從戎。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在三次較大規模的從軍熱潮中,有1100餘名學生參軍或參加抗日救亡工作,約佔學生總數的14%。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並宣布罷課。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軍警特務暴徒打死四人,打傷數十人,製造了“一二·一”慘案。
1946年7月15日,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會上演講,痛斥國民黨特務的罪行。當天下午遭國民黨特務槍殺。
6、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的畢業生
先後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就讀的學生約8000人,畢業生近4000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包括楊振寧、李政道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結束時,在校生志願選擇學校,其中932人選擇入清華,佔總數的56.8%。
7、國立清華大學辦事處與清華留美公費生
除了參加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國立清華大學另設辦事處,獨立處理招考清華留美公費生及本校事宜。
8、師資名錄

複員清華

一、複員開學
複員清華園(3)北平淪陷期間,清華園內建築和設施遭日軍嚴重損毀。抗戰勝利后,清華大學開始接收清華園,並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複員后,國立清華大學沿襲抗戰前的辦學理念、管理體制與教學制度,並增設了農學院,在文、理、法、工學院中分別增設了人類學系、氣象學系、法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和建築工程學系。
1947年,國立清華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5個學院共26個系,1個先修班,23個研究所。
艱難發展(7)1948年度,全校教師4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9人;在校學生總數增至2400多人。
1946-1948年間,國立清華大學共培養本科畢業生514人,研究生5人。校園面積擴大到1708畝,校內外總建築面積增至112390平方米。
二、清華園解放
民主愛國運動(5)清華園解放(2)解放戰爭期間,在中共清華地下黨的領導下,清華師生投身民主愛國運動,清華園被譽為國統區的“小解放區”。
1948年12月15日,清華大學獲得解放。

建國初期

一、清華大學新起點
歡慶新中國成立(5)1949年1月10日,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主任錢俊瑞到校,正式宣布接管清華大學。5月4日,新校務委員會成立,葉企孫任主席。10月1日,清華師生員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50年6月,毛澤東主席應張奚若教授轉呈的清華師生員工的請求,為清華大學題寫校徽。
二、參與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
清華大學參與國徽設計(2)國徽的誕生凝聚著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梁思成、林徽因等,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張仃等的智慧和辛勤勞動。
三、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
1、基本任務和工作方針
1949年12月5日,校務委員會確定了工作方針:基本任務是在貫徹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政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2、推進課程改革
1949年,清華大學開設辯證唯物論、歷史哲學、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等一系列新課。
3、開辦專修科
清華大學開辦農田水利、化學工程、地質、採礦、氣象觀測、銀行等專修科(訓練班)。
1950年9月,清華大學開設“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接受捷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五個東歐國家的33名留學生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這是新中國接受的第一批外國留學生。
4、社會合作
清華大學社會合作
5、成立工農速成中學
為貫徹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提高工農幹部文化,1958年6月14日,清華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共招收四屆學生1189人。
四、走為人民服務的道路
解放初期,清華師生通過政治學習,參加土改、抗美援朝、參軍參乾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五、院系調整
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關於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的報告》中:
“將北京大學工學院、燕京大學工科方面各系併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改為多科性的工業高等學校,校名不變。將清華大學的文、理、法三學院及燕京大學的文、理、法方面各系併入北京大學...”
由此,清華大學由綜合性大學轉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52年6月,京津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10月,籌委會工作結束;25日,清華大學舉行首次院系調整后的開學典禮。

探索前進

● 一、綜述
1953年8月31日,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在清華大學教學研究會上作報告:正確地學習蘇聯,穩步前進。
教學改革措施中有:
(1)設立專業,推行有計劃、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2)學制由四年改為五年;
(3)設立教研組——學校組織教學、科研的基層組織;
(4)實行學年制,制定和修改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5)增加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
(6)教材改革,大部分課程選用翻譯的蘇聯教材;
(7)速成俄語學習。
● 二、學習蘇聯經驗
20世紀50、60年代,清華大學先後聘請蘇聯專家63名、東德專家4名和捷克專家1名。這些專家指導幫助開設了103門課程,編寫了有關講義,建立了37個實驗室,培養教師504人。
清華大學在“文化大革命”前共計派出留學、進修人員149人,派往的國家以蘇聯為主。
1956年,以“學蘇”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基本結束。
● 三、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
1955年起,根據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和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清華大學相繼建立了原子能、半導體、遠距離自動控制、燃氣輪機、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專業,設立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學、工程力學數學、自動控制等系,並注意在這些新系內發展應用理科。
1957年,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等倡導下,高等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合作,清華大學設立了工程力學研究班和自動化進修班。
1958年,清華大學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提出並成功地進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
● 四、教師和職工隊伍建設
截至1965年底,教師黨員占教師人數的50%以上。
1963年,清華大學擁有教授79人、副教授126人,共計205人。
● 五、“又紅又專、全面發展”人才培養制度
1953年春,清華大學首創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雙肩挑”的政治輔導員制度。截止到1966年,清華大學共選拔、培養了682名學生政治輔導員。
1959年3月,清華大學成立基礎課教研組與基礎課委員會,從組織形式上加強對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等基礎課的領導。
● 六、三階段兩點論
學蘇過程中的教條主義傾向,以及1958年教育革命中勞動過多等,特別是1957年反右鬥爭的擴大化,1959年批判右傾思想,使得學校工作受到不良影響。
1962年8月,蔣南翔校長在清華大學黨務工作會議提出“三階段兩點論”,把清華歷史分為三個階段:老清華、1952年學蘇、1958年以後,要一分為二地總結學校歷史經驗。
● 七、辦學規模
1965年,清華大學共設12個系,開辦40個專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清華大學在校學生人數已超過萬人,校園面積比解放初擴大一倍。
從1949-1970年,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共28140人,專科畢業生934人。
1953-1965年,清華大學共招收研究生987人。
1953-1966年,清華大學共招收留學生200人。
院系調整中,清華大學實驗室從44個減少為16個。1965年,清華大學實驗室增加到83個。圖書館藏書從1949年的41萬冊,增加到1965年的132萬冊。
1966年,清華大學校園面積發展至3184畝,建築面積達43.7萬平方米。
● 八、科研成果
1965年11月,高教部舉辦直屬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展覽會,清華大學的原子反應堆、密雲水庫、程序控制銑床、電子感應加速器、快速通用電子計算機等70多項成果參展。
● 九、“文化大革命”
1、磨難與抗爭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6月8日北京新市委工作組進校,蔣南翔校長和大批幹部被批鬥。7月29日撤銷工作組。
1968年4月至7月,清華髮生了團派和414派的“百日大武鬥”。
1968年7月27日,為制止武鬥,由北京新華印刷廠等61個工礦企業3萬人組成的“首都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進駐清華。工宣隊進校后,在遲群主持下,在教職工中進行了清理階級隊伍和整黨,製造了一批冤假錯案。先後有3000餘名教職工被送往江西鯉魚洲農場接受“再教育”,使許多人染上血吸蟲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
遲群等秉承“四人幫”旨意,發動1973年10月-1974年1月的“三個月運動”和1975年底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一批幹部、教師受到衝擊。
1975年,鄧小平主持工作后,清華黨委副書記劉冰等人寫信給毛澤東,斥責清華一二把手遲群、謝靜宜飛揚跋扈。這被毛澤東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評,后演變為“教育革命大辯論”;12月,演變為全國性“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數十萬群眾和機關幹部前來清華“學習”、“參觀”,教學工作癱瘓,貼出十萬多份大字報。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頓學校;次年4月29日,清華大學革委會開始整頓領導班子、糾正冤假錯案、改善教職工隊伍結構,不久后革委會取消。
2、逆境中的教學與科研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后,全國高校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清華大學經中共中央批准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學制三年(連同補習文化課共三年半),共招六屆,培養本科畢業生13671人,專科生2682人。
1973年,清華大學開辦激光、固體物理、物質結構、有機催化四個專業的研究班,共招42人。1978年四個研究班恢復學業。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大事記
年份重要事記
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
1984年設立研究生院;成立經濟管理學院
1985年復建理學院;建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成立建築學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成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復建法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學院;成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成立醫學院、軟體學院
2002年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3年401醫院和402醫院併入清華大學成為附屬醫院(華信醫院和玉泉醫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學院
200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8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學學院
2011年成立環境學院;建校100周年
2012年成立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立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材料學院
2015年成立清華大學藥學院
2018年成立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成立清華大學天文系
2020年成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2021年成立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
2020年11月,清華大學與中國移動在京成立聯合研究院。
2021年2月,入選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類別:哲學;基地名稱: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2021年3月18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20至2021學年度第9次校務會議修訂的《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明確提出不把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或申請學位的前置條件。
2021年4月,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CUHK)將合辦經濟學雙學位本科(四年制)課程,2021年起正式招生、授課。被錄取的學生在完成聯合培訓課程並達到兩所大學各自學位要求后,可分別獲得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2021年4月12日,清華大學-美團數字生活聯合研究院揭牌儀式暨管委會第一次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雙方將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協同攻關,共同打造數字生活新高地。
2021年4月12日,清華接受上海申毅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設立“清華之友——申華獎學金”。該獎學金將用於獎勵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在讀的品學兼優的本科生。該獎學金也是清華面向書院設立的首個獎學金。
2021年4月12日,小米捐贈清華大學儀式在北京小米科技園舉行。此次捐贈,小米將在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設立“小米人工智慧創新研究基金”,旨在鼓勵人工智慧、機器人、醫療健康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科研,同時支持電子系、軟體學院、自動化系、計算機系的學生實踐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創新成長。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小米清華校友代表等出席捐贈儀式。
2021年4月25日,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大會上的致辭中提到,兩校最近聯手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簡稱“通班”),進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通班均由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朱松純領銜。北大通班設在元培學院,已於今年春季學期開課;清華通班設在自動化系,目前已開始招生。
202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公布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的通知》,確定並公布了12家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清華大學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14日,楊振寧先生捐贈清華大學暨“楊振寧資料室”揭牌儀式在圖書館北館舉行。
2021年5月24日,清華大學成立量子信息班,由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擔任首席教授。
2021年6月12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煙台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行。
2021年7月9日,蘇州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會見了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一行,並共同出席簽約儀式。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清華大學設有21個學院,59個系,開設82個本科專業。
2021年4月,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22日正式成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當日宣讀學院成立決定並致辭表示,集成電路學院為學校實體教學科研機構,隸屬信息學院。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名稱
建築學院建築系
景觀學系
建築技術科學系
城市規劃系
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
經濟系
金融系
創新創業與戰略系
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市場營銷系
水土水利學院水利水電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建設管理系
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
環境科學系
環境規劃與管理系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
精密儀器系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
車輛與運載學院
工業工程系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外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系
科學史系
哲學系
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
航空宇航工程系
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
政治學系
國際關係學系
心理學系
經濟學研究所
理學院數學科學系
物理系化學系
地球系統科學系
天文系
美術學院史論分部(藝術史論系)
設計分部(工業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陶瓷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信息藝術設計系)
美術分部(工藝美術系、繪畫系、雕塑系)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自動化系
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微電子學研究所)
網路科學與網路空間研究院
軟體學院信息技術研究院
公共管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法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五道口金融學院
材料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藥學院
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蘇世民書院
教育研究院
全球創新學院
新雅書院
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體育部
語言教學中心
藝術教育中心
燃燒能源中心數學科學中心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
工程物理系
化學工程系
航空發動機研究院
交叉信息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
智能產業研究院
未來實驗室腦與智能實驗室 
集成電路學院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建築學院建築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土木水利學院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科學與工程
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環境學院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全球環境國際班)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實驗班)
測控技術與儀器
微機電系統工程
車輛工程
車輛工程(汽車造型與車身設計方向)
工業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
航天航空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錢學森力學班)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員班)
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網際網路)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自動化
軟體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交叉信息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班)
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
工程物理(能源實驗班)
核工程與核技術
化學工程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材料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理基礎科學
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化學
化學生物學
生命學院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
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會計學
經濟與金融
工商管理
金融學
經濟學
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
社會學
國際政治
國際政治(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
心理學
政治學與行政學
人文學院哲學
歷史學
漢語言文學
英語
英語(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
日語
法學院法學
法 學(國際班)
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
美術學院廣告學
藝術史論
動畫
繪畫
雕塑
攝影
中國畫
藝術設計學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公共藝術
工藝美術
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與科技
陶瓷藝術設計
工業設計
藥學院藥學
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
臨床醫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
新雅書院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

師資隊伍

學校有教師3485人,其中45歲以下青年教師1743人,具有正高級職務的1381人,具有副高級職務的1648人。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圖靈獎獲得者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5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榮獲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52人入選青年學者,239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52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學科體系

一、授權學科·截至2019年5月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8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中國史、物理學、世界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59個:哲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經濟學、建築學、法學、土木工程、政治學、水利工程、社會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教育學、核科學與技術、體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學、生物醫學工程、外國語言文學、城鄉規劃學、新聞傳播學、風景園林學、中國史、軟體工程、世界史、安全科學與工程、數學、網路空間安全、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工商管理、生物學、公共管理、生態學、基礎醫學、統計學、臨床醫學、力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機械工程、中西醫結合、光學工程、藥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醫學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護理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藝術學理論、電氣工程、美術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設計學、心理學、天文學
僅有二級學科學位授權的博士碩士點·1個:天體物理
僅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心理學、大氣科學、科學技術史、交通運輸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
僅有二級學科學位授權的碩士點·1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教育、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8個:金融、應用統計、法律、社會工作、體育、應用心理、新聞與傳播、建築學、工程、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藝術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相城)、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二、重點學科·截至2018年3月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藥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數量經濟學、設計藝術學、專門史、分析化學、精密儀器及機械、環境工程、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內科學、外科學(骨外科、胸心外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物理化學、外科學(普外科)
三、學科排名
清華大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54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為A類的學科有37個。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水利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21個學科獲得A+評價,A+數量居全國高校之首。

人才培養

2020年9月,入選教育部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19年度)名單,類別:數學;基地名稱:學堂計劃數學班——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一、本科生教育
1、綜述
二校門清華大學本科教育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堅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教育教學體系。通過構建研究型本科教學體系,優化本科培養方案、建設優質的課程,持續提升教育質量,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培養成長為“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骨幹人才。
2、質量工程·截至2018年3月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3個:數學、物理學、生物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23個:計算機軟體(設5個專業方向)、水利水電工程、化學、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建築學、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程管理、英語、物理學、車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工業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生物科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14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結構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工程訓練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綜合造型設計基礎教學團隊、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建築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與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基礎力學教學團隊、理工科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計算機公共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控制工程教學團隊、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2個:現代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物理教學中心、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先進材料實驗教學中心、自動化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化製造系統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自動化系統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90門
建築設計建築環境學材料科學基礎(1)電子顯微分析
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微積分代數與幾何
土力學水力學數學實驗大學物理
水工建築學水文學原理與應用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實驗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機化學及實驗儀器分析
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計量經濟學金融工程
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創業管理管理信息系統
測試與檢測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經濟學原理現代生物學導論
機械原理製造工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機械製圖工程熱力學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
傳熱學燃燒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
汽車理論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西文化關係史
電路原理電力系統分析國際關係分析英語寫作(1~4級水平)
高電壓工程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大學英語綜合課程新聞採訪與寫作
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文化基礎綜合造型基礎傳統陶藝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彙編語言程序設計外國工藝美術史動畫設計
計算機系統結構電子技術基礎室內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史
模式識別基礎自動控制理論大學體育民事訴訟法
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刑法學機械製造實習
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實驗室科研探究軟體工程
核輻射物理及探測學化工熱力學電子商務概論土木工程CAD
中國新聞傳播史傳統染織藝術水處理工程通信電路
計算機圖形學基礎民法學
3、實踐教學
清華大學在本科生中實施的SRT計劃(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每年均有60%以上的本科生參加到學校支持的1000多個項目中;實施的海外研修計劃、國際SRT、交換學習等系列項目,依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進入國外一流教育、研究、公共機構的學習機會。
清華大學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學生課外學術科技賽事建設,構建服務於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學科賽事體系,每年都有6000餘人次學生參與百餘項各級各類賽事。
X-Lab、創客空間等為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平台,創客日、創意咖啡、創新課程、創業講座、創客競賽以及校友導師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動手和實踐中培養首創精神和企業家精神,領導力、商業技巧和社會責任。
清華大學堅持“走出去”實踐模式,本科生每年都有4000多人次分赴全國各地300餘個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開展生產實習、認識實習、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暑期教學活動。
4、國家級教學成果
自198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設立起,清華大學共獲得126項獎勵。近三屆獲獎情況為:2009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2項,含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2014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8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0項,含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2018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7項,含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
5、特色項目
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
清華學堂
2009年,“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推出。“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將各方面辦學優勢轉化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優勢,清華學堂數學班、物理班、化學班、生命科學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和錢學森力學班均已開班,併入駐清華學堂。2017年,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加入“學堂計劃”,學校嘗試在文科領域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19年5月,人工智慧班加入“學堂計劃”。截至2019年5月,學堂計劃共計8個班,每年約200人。
新雅書院
新雅書院是清華大學2014年成立、2016年首次面向全國招生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學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書院秉承淵博雅正、器識為先、傳承創新的辦學理念,以通專融合、學科交叉為導向,探索“文理、古今、中外會通”的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不滿足單一學科培養並具有較大綜合發展潛力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文理通識教育和富有彈性的、跨學科的專業教育;培養文理基礎雄厚、專業知識紮實、跨學科學習和創新能力突出、在各行各業能夠發揮先導作用的創新型卓越人才。
新雅書院文理兼收,通專並舉,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第一年以在書院的“教育特區”里接受優質的小班通識教育為主,一年後根據個人能力和志趣,從容、自主地選擇最適合自己、最能發揮自身潛能的專業。
● 二、研究生教育
自1978年恢復學位制度至2018年10月,清華大學已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107936人,其中博士學位19673人、碩士學位88263人。此外,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清華大學授予27人名譽博士學位。
1、博士教育
清華大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並結合清華大學具體情況制定了《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清華大學博士生培養基金管理規定》。
其中清華大學博士生培養基金分為:博士生出席國際會議基金、博士生短期出國訪學基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出版基金。
1999年至2013年,清華大學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共115篇。
2、碩士教育
清華大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關於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並結合清華大學具體情況制定了《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清華大學關於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原則意見》。
3、國際化培養
多層次多模式的研究生國際化培養
2018年,清華大學通過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派出聯合培養博士生294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37名,赴國外一流大學進行學習和研究;面向中外研究生開設聯合培養雙授聯授學位項目46項和英文學位項目25項。
英文課程建設
2017-2018學年,清華大學共有37個院(系、所)開設502門英文研究生課程,比2016-2017學年增加80門。其中,聯合培養項目和英文學位項目開設課近380門,約390名教師參與授課。
● 三、國際學生培養
1950年12月,清華大學接收首批外國留學生14名,這也是新中國接收的第一批外國留學生。截至2017年,清華大學累計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3萬餘人。
截至2018年3月,來自120多個國家的2800多名國際學生在清華大學攻讀學位,包括1200餘名本科生,1600多名碩士與博士研究生。此外,每年有近千位國際交換、訪問學生來校進行課程學習與合作研究。2018-2019學年度,清華大學將有15個本科大類、超過100個碩士專業和80個博士專業招收國際學生,其中18個碩士項目與7個博士項目為全英文授課學位項目。
● 四、繼續教育
清華大學的繼續教育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8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清華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繼續教育學院,開展並統籌管理全校的繼續教育工作。2002年初,學校進行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定位於非學歷非學位,成立了繼續教育處,負責對全校非學歷非學位繼續教育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繼續教育學院改製成為二級實體學院,專門從事非學歷繼續教育。
清華大學是中組部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範基地、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並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理事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的繼續工程教育教席設在清華大學。

學院建設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未來技術學院。

社會評價

2020年6月3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位列第一。
2020年6月10日,QS教育集團發布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世界排名第15名。
2020年10月,USNews發布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位列第28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清華大學科研機構根據其批准設立的主體不同,分為三類,包括政府批准機構、學校自主批建機構和學校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共建機構。
截至2019年3月,在運行的校級科研機構共421個,其中政府部門批准建立的科研機構共160個,學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機構共131個,學校以協議形式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建立的科研機構共130個。
2021年5月20日下午,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成立。
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
國家研究中心·1個: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個: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裝置
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波與數字通信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11個: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下一代網際網路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特高壓工程技術(昆明、廣州)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與安全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危爆物品掃描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光碟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鍋爐及民用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信息化應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分中心)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1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6個:新能源與環境國際研發中心、清華大學新材料國際研發中心、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美清潔汽車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拉清潔能源與氣候變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俄航天航空創新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示範型合作基地)·2個: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中俄戰略合作研究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1個: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科研成就

一、科研項目承擔
1、綜述
工字廳科研項目是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依託,也是引領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是清華大學科研項目和經費的重要來源。
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29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4項,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基礎研究專項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校立項604項,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項目201項,北京市各類科技計劃基金項目87項,全年合同額近35億元。文科院系新增課題812項,到款經費超過3億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14項,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
2、新立重大項目
2018年,清華大學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項目有10項,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重大項目有15項。
3、重點推廣項目
《清華大學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彙集並展示了清華大學年內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學校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最新成就。由該刊發布的科技成果著眼於公共安全、能源環境、信息、先進位造、新材料、醫療衛生等領域,作為學校向地方、企業重點推廣的項目,從而促進最新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高效轉化,推動科技成果的持續研究。
二、科研成果與知識產權
1、成果獎勵
截至2016年底,清華大學累計獲國家級科技三大獎共529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487項。
2017年度,清華大學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8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獲得的國家科學技術獎11項。
2021年7月8日,清華大學的科研項目《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類腦計算天機晶元》獲得2021SAIL之星獎。
2、專利技術
2017年,清華大學國內申請總數2636項,國外申請總數492項;國內授權總數2019項,國外授權總數380項;有效維持專利管理約9200件,對專利申請前,申請中、授權后、維持中、運營中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及歸檔保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3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項。
2016年,清華大學在美國專利授權量名列全球大學第5位。
3、論文著作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數據,清華大學被《工程索引》(EI)收錄論文數,自1993年起,已經連續24年保持全國高校首位。
截至2017年9月,清華大學2007-2016年被SCI收錄的論文共有35960篇,計517103次被引用。2016年,被網路版《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總數為5023篇,被《工程索引》(EI)收錄的論文數5160篇,被《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CPCI-S)收錄的論文1764篇,被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清華大學第一發文單位論文270篇;被人文與藝術引文索引(A&HCI)收錄的第一發文單位論文17篇。
2017年,清華大學出版理工農醫類學術著作111部,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著作189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陳宇翱團隊,清華大學馬雄峰團隊,以及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用超導量子比特,對五量子比特糾錯碼進行了實驗探索,在超導量子系統上驗證了用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量子糾錯碼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於2021年3月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上。

學術資源

一、學術期刊
清華大學 3張
清華大學
1、《清華大學學報》
《清華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包括三種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其中:《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Ei、CA、MR、РЖ、INSPEC、Zbl等國際性文獻檢索機構收錄,在中國曆次全國性科技期刊評比中均獲一等獎,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年評優活動中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以“雙高”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2015年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IF達到1.063,被 Engineering index (Ei,USA)、INSPEC、SA、Cambridge Abstract等國際性文獻檢索機構收錄。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為“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成員單位。
2、《世界建築》
《世界建築》為國家一級雜誌和建築科學類核心期刊。
3、《裝飾》
《裝飾》為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國家核心期刊、全國中文藝術類10種核心期刊之一、全國百家重點圖書室推薦期刊,連續三屆(首屆、第二屆、第三屆)獲“國家期刊獎”。
4、《清華法學》
《清華法學》為CSSCI來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心重要轉載來源期刊、CLSCI十六種法學核心期刊之一。
5、《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
二、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8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525.5萬冊(件),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9.2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739種;本校博、碩士論文16.2萬餘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683個;電子期刊14.2萬種;電子圖書2126.4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497.1萬篇。
清華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始於1905年,包括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各主要歷史時期的文書檔案;清華建校以來的學生學籍註冊卡、成績卡;科研、工程項目檔案;歷年獲獎教材;學校各建築物基建檔案、圖紙;紙質、電子版研究生論文檔案;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個人檔案,以及著名校友實物檔案,大量聲像檔案等等。截至2014年3月,案卷總數達14萬餘卷,以件為保管單位檔案總數約38萬件,總排架長度3344米。

學術交流

2021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繼續開放互選課程,學分互認。北大將向清華本科生開放56門本科生通識核心課、含396個名額,新增“魅力機器人”“流體波動力學”等;清華開放27門次優質課程、含299個名額。
● 一、會議論壇
1、清華論壇
清華論壇主題包括科技、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關乎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重大問題。清華論壇2005年10月舉辦第一講,截止到2018年11月22日共舉辦85講。
2、國際學術會議
2017年,清華大學共召開國際(雙邊)學術會議近百次,部分重要學術會議包括“第四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暨2017國際積極教育國際研討會”、“第六屆世界和平論壇”、“亞洲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峰會”、“生物大分子:結構、催化和調控國際會議”、“第16屆國際傳熱大會”、“2017IEEE圖象處理國際會議”、“第六屆世界摩擦學大會”等。
● 二、科研合作
1、部委合作
清華大學先後與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環保部、工信部、水利部、建設部等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其中清華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海洋局等部委開展的戰略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功的經驗。在與國家各部委合作的過程中,一般包括專項技術聯合攻關、設立科研基金、合作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技術諮詢與服務、高技術裝備應用、共建科研中心等多種形式。
2、地方合作
清華大學校地合作的具體模式為:以項目為龍頭,帶動產學研合作的發展;設立校地科技合作基金;與重點地區共建“產學研合作辦公室”。
3、校企合作
清華大學在1995年成立了清華大學與企業合作委員會(簡稱“企合委”),1996年成立企合委海外部,自1995年成立起,已有中國海內外成員單位190家。
4、海外合作
清華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海外知名跨國企業通過共建聯合研究機構、框架合作、委託研發、聯合研發、設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術許可與轉讓等靈活多樣的合作模式,開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與交流。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校名
清華大學校徽校名
清華大學校徽校名
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清華大學校名清華大學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於清華學校兵操訓練營的軍旗。
徽章為題有學校橫式中文標準字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1950年6月,毛澤東主席應清華師生的要求,親筆題寫了校名“清華大學”。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原件,保存在清華大學檔案館。
校旗
校旗為學校標準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學校標誌與橫式中英文標準字校名左右標準組合。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校色和校花
校色為紫、白兩色。
校花為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註冊商標
清華大學註冊商標主要包括:毛體“清華”、毛體“清華大學”、“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清華大學校徽”、“清華鍾型圖案”、“清華大學二校門圖案”、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標誌”圖案。

精神文化

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從1914年冬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
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
校歌
清華大學創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師創作了一首英文歌詞的校歌,但詞和曲都不令人滿意。賀麟先生1925年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認為清華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我仔細一想,原來此歌是一位美國女士做的,才恍然覺悟此歌原來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國化。……而此種美國化,又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3年前後,學校公開徵集校歌,汪鸞翔先生應徵的歌詞,經校內外名人評審入選。汪先生當時是清華大學教授國文和哲學的教師,為使校歌詞旨雋永,他用文言文寫成。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賀麟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他正式提議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清華大學校歌
(一)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
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
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清華大學校歌
清華大學校歌
(二)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
新舊合冶,殊途同歸,餚核仁義,聞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無違,服膺守善心無違,
海能卑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
光輝,光輝,學問篤實生光輝!
光輝,光輝,學問篤實生光輝!
(三)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孰介紹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水木清華眾秀鍾,水木清華眾秀鍾,
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穹。
無穹,無穹,赫赫吾校名無穹。
無穹,無穹,赫赫吾校名無穹。
學風、校風
學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校風——行勝於言
位於清華大學禮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計時器――日晷,原為圓明園遺物,1920屆學生畢業時獻給母校。下部底座鐫刻著1920級的銘言“行勝於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譯文,“行勝於言”從此成為了清華的校風。
校慶
清華大學始於1911年04月26日由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但是,這一準確日期還是存在爭議的,另外為盡量不影響教學秩序,於是學校定為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為清華校慶日。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陳旭(女)
黨委副書記、校長邱勇
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
黨委副書記過勇、向波濤
常務副校長、秘書長王希勤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一兵
副校長、教務長楊斌
副校長、總務長吉俊民
副校長尤政、鄭力、彭剛、曾嶸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
陳吉寧校長2012.1-2015.3
胡和平黨委書記2008.12 - 2013.12
顧秉林校長2003.4 - 2012.1
陳希黨委書記2002.2 - 2008.12
賀美英黨委書記1995.9 - 2002.2
王大中校長1994.1 - 2003.4
張孝文校長1988.10 - 1994.1
方惠堅黨委書記1988.9 - 1995.9
李傳信黨委書記1984.2 - 1988.9
高景德校長1983.5 - 1988.10
林克黨委書記1982.7 - 1984.2
劉達黨委書記1977.4 - 1982.7
校長1978.6 - 1983.5
蔣南翔校長1952.11 - 1966.6
黨委書記1956.5 - 1966.6
袁永熙黨委書記1953.9 - 1956.5
劉仙洲院系調整籌委會主任1952.6 - 1952.9
何東昌黨委書記1950.3 - 1953.9
葉企孫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5 - 1952.6
彭珮雲黨總支書記1949.3 - 1950.3
馮友蘭校務會議臨時主席1948.12 - 1949.5
梅貽琦校長1946.10 - 1948.12
梅貽琦常務會主席、清華校長1938.5 - 1946.5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梅貽琦校長1931.12 - 1937.8
吳南軒校長1931.4 - 1931.6
羅家倫校長1928.8 - 1930.5
溫應星校長1928.4 - 1928.6
曹雲祥校長1922.4 - 1927.12
金邦正校長1920.9 - 1921.10
張煜全校長1918.7 - 1920.1
周詒春校長1913.10 - 1918.1
唐國安校長1912.10 - 1913.8
唐國安監督1912.4 - 1912.10
周自齊監督1911.2 - 1912.4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

校內環境

圖書館
圖書館
清華大學聞亭
清華大學聞亭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
氣象台
氣象台
古月堂
古月堂
大禮堂
大禮堂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國家表彰的20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有8位是清華校友。
截至2013年,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協和)當選為兩院院士,17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約有1/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獲得榮譽


清華大學 4張
清華大學
2020年6月3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位列第一。
2020年6月10日,QS教育集團發布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世界排名第15名。
2020年9月,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0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10818元。
2020年10月,USNews發布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位列第28名。
2020年11月3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20年的世界大學聲譽排名,清華大學位列第13名。
2020年11月17日,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的結果在線上揭曉。清華大學獲得了兩項榮譽,包括因參與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而獲得的年度領導和管理團隊獎,以及因一項可以追蹤老師和學生表現的人工智慧工具而獲得年度技術創新獎。
2020年11月25日,位居QS發布的2021亞洲大學排名榜單第2位。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大學位居第28名。
2020年12月19日,人民網發布2020年度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中排名第2位;高校媒體影響力榜單中排名第2位;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榜單中排名第2位;高校網路輿論影響力榜單中排名第2位;高校科研影響力榜單中排名第1位;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排行第2位。
2020年12月,THE發布2020年全球大學就業力排行榜,清華大學排名第50位。
2020年12月21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發布,清華大學排名第5名。
2020年12月,2019年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高校排名發布,清華大學位列第2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中國141所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中,清華大學排名第1位。
2021年1月5日,入選的抖音高校直播觀看人數TOP10名單中。
2021年1月,位居IFI全球專利250強榜單中第215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榜第2位。
2021年1月29日,榮登泰晤士2021年度全球化大學排行榜單。
2021年4月8日,2021年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AI 2000榜單揭曉,清華大學是上榜的唯一國內機構。
2021年4月26日,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大學以總分969.2綜合排名第1位。
2021年6月2日,位居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第1位。
2021年6月,位居QS世界大學排名2022第17位。
2021年8月,清華大學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8位。

困難補助


2021年7月,清華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的《關於面向河南等突發洪災地區學生提供臨時困難補助的通知》指出,當前降雨天氣頻發,全國多地遭受洪澇災害,為幫助遭受洪災影響產生經濟困難的同學度過難關,學校設立臨時困難補助,新生、老生均可申領。其中,補助對象包括在讀本科生(包括已錄取新生)。補助範圍為因近期洪澇災害造成的個人和家庭經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