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區

浙江省杭州市轄區

濱江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原屬浙江省蕭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蕭山市的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三鎮成立。濱江區東面和南面與蕭山區相鄰。

由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濱江區行政城區合二為一而成。杭州高新區始建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濱江區設立於1996年12月,面積72.22平方千米。2002年6月兩區管理體制調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下轄3個街道,60個社區,截止2019年末常住人口為45.5萬,戶籍人口為27.82萬人。

2019年,濱江區實現全區生產總值1592.2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總收入341.94億元,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59億元,增長6.5%。2020年上半年,實現全區生產總值789.25億元,增長7.0%,增速居全市第一;財政總收入209.67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4.5%,總量躍居全市第一;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收1106億元,增長6.9%。

徠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歷史沿革


濱江區
濱江區
“浦沿”之名也源於渡口,春秋戰國起一直是錢塘江南北的重要渡口。浦沿為越王勾踐待詔入吳處――雞鳴墟。
據史記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設長興鄉於此;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稱四都。
清、道光十一(1831)始稱浦堰;光緒二十四年(1898)改稱“堰”為“沿”。前人稱這裡“山環水繞,層巒疊疊,曲間潺潺,其秀麗為東南之勝地。”
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從5月1日起,將當時隸屬蕭山市的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划給杭州市西湖區(后單獨新建為濱江區)。5月24日,西興鎮的東湖、杜湖、湖頭陳三村仍劃歸蕭山市,屬城廂鎮。區劃調整前,蕭山市地域面積為1492.26平方千米,三鎮劃出面積為72.04平方千米,占杭州市的4.8%,調整后杭州市實有地域面積為1420.22平方千米。蕭山市地界四至為:東界紹興縣。西界富陽市和濱江區。南與諸暨市分界。西北界杭州市濱江區。北界江干區、餘杭區和海寧市。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設立濱江區,由西興、長河、浦沿三鎮組成。
2000年,濱江區轄3個鎮。
2001年,濱江區浦沿鎮撤銷浦沿居民區及龍山化工廠家屬委員會,新建新浦、之江社區;西興鎮撤銷西興第一、西興第二、西興第三、西興第四居民區,新建西陵、水電社區;長河鎮撤銷長河第一、長河第二、長河第三、長河第四居民區,新建天宮、中興社區。
2003年11月18日,浙江省政府批複,同意杭州市濱江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杭州市濱江區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濱江區政府直轄。在此範圍內調整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等事宜,由杭州市按照有關規定辦理。2003年12月3日杭州市政府批複:設立濱江區西興街道、長河街道、浦沿街道辦事處,駐地、所轄區域、四至界線與原建制鎮相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江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南,錢塘江下游南岸,距杭州市中心約7千米。地理坐標在東經120°07′01.28″~120°13′51.51″、北緯30°08′19.51″~30°14′20.61″間。西、北臨江,與杭州市江干區、上城區、西湖區隔江相望;東、南與蕭山區北干街道、蜀山街道聞堰鎮接壤。境域東西最大距離10.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4千米,面積72.22平方千米。

地貌

濱江區
濱江區
濱江區境內地勢平坦,除回龍山、冠山、紫紅嶺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為錢塘江泥沙淤積而成的沙土平原。地質屬錢塘江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自然標高為5.2-6.2米(黃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範圍內為粉砂、粉細砂,地耐力為100-120KPA,可作為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天然地基及淺部樁基持力層。大地構造簡單,地殼穩定性好,無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

水文

濱江區境內有新浦河、西永久河、東永久河、小礫山白馬湖輸水河、十甲河等5條主灌河道總29.31公里。

氣候

濱江區
濱江區
濱江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6.27℃,平均相對濕度6%,年平均降雨1452.5mm,年平均日照1899.9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235.3mm,年無霜期248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無凍害等災害性氣候。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濱江區轄3個鎮。
2002年,濱江區轄3個鎮,6個社區、29個行政村。
2003年,濱江區浦沿鎮撤銷聯庄行政村建制,新建聯庄社區。
2004年底,濱江區轄3個街道,7個社區、28個行政村。
2005年底,濱江區轄3個街道,12個社區、23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濱江區下轄3個街道,60個社區。
下轄街道
西興街道長河街道浦沿街道

人口民族


濱江區全區2019年末常住人口為45.5萬人,年末戶籍人口為27.82萬人,其中男性14.05萬人,占戶籍人口的50.5%,女性13.77萬人,占戶籍人口的49.5%。

經濟


綜述

濱江區
濱江區
2016年,濱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4.0%,高於國家、省、市平均水平(增幅較全國、省、市分別高7.3、6.5、4.5個百分點),總量佔全市比重的8.2%。人均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為268604元(摺合40412美元),增長12.1%。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高新區(濱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拉高發展標桿,破解發展難題,全力推進“數字經濟最強區、新型城市標桿區、幸福生活示範區”建設,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城市建設提檔升級、社會事業全面豐收,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增加值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61.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39.1億元,分別增長-15.7%、12.7%和15.4%,對GDP的增長貢獻率分別為-0.2%、46.9%和52.9%。三次產業結構為0.14∶51.15∶48.71。
濱江區
濱江區
2010年濱江區實現生產總值416.3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100.2億元,增長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3億元,增長18%;農民人均收入1.8萬元。
2012年濱江區實現生產總值598.64億元、增長10.5%,其中工業增加值272.90億元、增長14.7%;財政總收入140.50億元、增長2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5.40億元、增長1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3170元,增長13.3%,增幅均列杭州市前列。固定資產投資248.08億元,增長11.7%。

第二產業

濱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55.6億元,同比增長14.5%;工業增加值443.8億元,增長14.9%;新產品產值892.7億元,增長22.8%,新產品產值率65.9%;畝產增加值達940.1萬元。
全區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6.5億元,增長11.6%;利潤總額196.4億元,增長0.8%。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4.7%,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5.1%。

第三產業

2016年,濱江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59.1億元,同比增長20.0%;利潤總額248.5億元,增長25.6%。其中信息軟體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77.7億元,同比增長16.7%,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63.2%。
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235.4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4億元,增長15.6%,均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97.9億元,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為39.2億元、11.6億元、26.4億元、20.7億元。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5億元,增長51.4%,用於民生事業支出87.7億元,增長66.0%,其中用於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項目的支出分別為12.6億元、9.9億元、2.7億元,分別增長33.6%、34.1%、33.5%,有力保障了教育、醫療、住房、環境、科技等民生事業的發展和改善需求。
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5.2億元,同比增長26.5%,投資項目230個,增長29.9%,其中新開工項目85個,增長183.3%。完成政府投資84.8億元,同比增長121.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9.7%。
完成產業投資52.5億元,同比增長44.9%,其中工業投資26.1億元,增長31.3%,工業投資中技改投資15.2億元,增長53.3%。
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3.7億元,同比增長0.4%。商品房銷售面積100.4萬平方米,增長44.3%;商品房銷售額238.2億元,增長55.9%。房地產庫存套數6004套,同比下降43.8%;庫存面積7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3%,去庫存成效顯著。
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1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汽車零售額73.6億元,增長3.9%,汽車銷售佔全區社零比重由2011年的84.8%下降至2016年的62.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08.0億元,增長11.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1億元,增長2.0%。
全區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68.8億美元,同比增長4.6%,其中進口總額14.4億美元,增長2.9%,出口總額54.4億美元,增長5.1%。出口總額中,美國市場出口12.7億美元;歐盟市場出口13.3億美元;外資企業出口16.0億美元。
全區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8個,比上年增加3個,實際利用外資8.1億美元,增長5.3%,實際到位內資91.0億元,浙商創業創新到位資金72.2億元,累計世界500強投資企業數38家。
全區新註冊企業6803家,累計擁有註冊企業數29719家,新增註冊資本481.7億元,中國民企500強中7家總部落戶濱江。全區累計上市企業數3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9家。
全區認定瞪羚企業199家,中國軟體業務收入百強企業7家。全區累計擁有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8個、眾創空間2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在孵企業1204家。

經濟增長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592.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43.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47.9億元,分別增長-8.9%、9.4%和7.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05:46.70:53.25。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為37596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54499美元)。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我國GDP核算制度規定,2018年全區GDP修訂為1448.7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0.1:45.9:54.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201.6億元,增長16.5%,高於GDP增速8.3個百分點,佔GDP的75.5%,列全市第一。

財政收支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41.9億元,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6億元,增長6.5%,其中稅收收入166.2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4.6%,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為69.8億元、35.3億元、29.0億元,分別佔42.0%、21.2%、17.4%。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3.7億元,增長15.9%,其中民生支出107.8億元,增長19.4%,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7.1%。用於教育、產業扶持的支出分別為24.7億元、32.3億元,分別增長21.8%、4.7%。

文化


曲藝

•崑劇
崑劇
崑劇
地方戲劇。被稱為"幽谷之蘭"。在杭州的浙江崑劇團(前身為國風蘇劇團),是中國崑劇表演團體中歷史最長的劇團。1956年演出《十五貫》轟動全國,周恩來總理贊為“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幾十年來,積累了大批崑劇優秀保留劇目,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十五貫》、《西園記》、《牡丹亭》、《遊園驚夢》、《界牌關》等一批摺子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滑稽戲
流行於江浙滬的地方劇種,又稱獨腳戲。源於20年代盛行於杭州的地方曲藝"小熱昏"。幾十年來,培養人才,拓寬戲路,嘗試將滑稽、音樂、舞蹈有機融合,不僅受到杭州新老觀眾的歡迎,並使南方的滑稽戲打破語言限制,進入了北方地區。杭州曲藝團創作的以計劃生育為題材的滑稽歌舞音樂劇《爆炸》在全國各地演出,創連滿1000場的紀錄。1990年10月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領導人的好評。元宵燈會
滑稽戲
滑稽戲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杭州人有賞燈的傳統風俗。杭州元宵燈會始於唐時,盛於南宋。正月十三日"上燈"食圓子,十八日"落燈"食年糕,故有“上燈圓子落燈糕”之諺。舊時,元宵佳節家家燈火,處處管弦,花前月下,河湖水畔,燈燭燦然。市肆坊巷儘是觀燈游賞之人,通宵達旦,極盡其樂。各色華燈品類極多,或山水人物,或花竹魚鳥、琉璃球、雲母屏、水晶簾、羅帛、明角、流蘇寶帶,不勝枚舉。

雜技

雜技-轉碟杭州的雜技藝術在全國較有影響,並已走向世界。不少節目以其獨特的形式、高難的技巧、優美抒情的表演風格而引人注目。在經常上演的節目中,有獲全國首屆雜技比賽銀獎、優秀獎的《軟鋼絲舞劍》、《頂碗造型》,其他如《綢吊》、《古彩戲法》、《轉檯造型》等也都在華東地區的比賽中獲獎。《晃管》、《敦煌造型》等節目在全國也很有影響,還以首次開創女子汽車飛車走壁而聞名遐邇。近10多年來,杭州雜技藝術家的足跡已遍及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亞非歐美20多個國家,所到之處都受到歡迎。

飲食

濱江區
濱江區
《史記》曰:“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當時魚米之鄉杭州飲食業的發達,到南宋,《夢粱錄》載:杭州“自天竺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夢粱錄》卷十三),茶坊、酒肆、食店及飲食服務業占眾多店鋪市場的三分之二。更有《都城紀勝》載,杭州經營餐飲店鋪類型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花園酒店,直賣店等八九種之多,且茶坊、酒樓都裝飾講究,環境優雅,器皿華貴,服務細緻。南宋飲食服務業的鼎盛可見一斑,當時更出現了不同地方風味的專營酒樓,形成了地方風味的四大菜系,同時還有宮廷菜系,《夢粱錄》中說:“南渡以來,二百多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更體現了杭州飲食文化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淵源。杭州菜歷史悠久,它與寧波、紹興兩地的菜肴共同構成浙江菜系,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幫菜有“迷宗菜”之稱,它吸收了粵、川等全國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溫州、紹興等地的長處,融入西湖特有的清醇靈秀之風,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杭幫菜因此而成為新八大菜系之一,並以它獨特的“味道”風靡全國。南宋建都臨安以前,杭菜分為“湖上幫”和“城裡幫”兩派。
蝦爆鱔面
蝦爆鱔面
“湖上派”用料以魚蝦和禽類為主,擅長生炒、清燉、嫩熘等技法,講究清、鮮、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味。“城派”用料以肉類居多,烹調方法以蒸、燴、氽、燒為主,講究輕油、輕漿、清淡鮮嫩的口味,注重鮮咸合一。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城,使杭菜和浙江菜系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菜系之列。起源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菜。民國后,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但以杭菜為主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此幫杭州最強。另一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佈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為主。另一幫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
西湖龍井
杭州的西湖龍井中外馳名,是綠茶中的極品。杭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從隋唐以來便有不少的茶館、茶肆。加上歷代文人墨客來杭州品茗,留下不少讚美龍井的詩句。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旅遊業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杭州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茶葉博物館,藉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秀遺產,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
杭州的飲食文化很悠久,歷代都有研究著作。有人批評杭州人的吃喝玩樂是南宋遺風,是醉文化,其實杭州人是在吃喝玩樂中研究吃喝玩樂的學問。古代有陸羽喝茶喝出了一部著名《茶經》,使杭州人長期品茗品出了“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真諦;明代杭州飲食專家高濂有《遵生八箋》這樣一部以杭州菜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食典;清代戲劇家兼美食家李漁的《閑清偶寄·飲饌部》,大詩人兼飲食家袁牧的《隨園食單》,都是在杭州寫成的以介紹論述杭州菜為主的飲食文化專著。當代中國飲食文化巨著《中國飲食大典》,更是杭州人徐福榮所編著。

古迹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西興老街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規定保護的歷史街區之一,是杭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西興古鎮西興老街西端連著浙東古運河的源頭,是全長250多千米的浙東古運河的起源之地,途經蕭山、紹興、上虞、餘姚、寧波,在鎮海城南注入東海。西興是南來北往的一個中轉碼頭,萬商雲集,士民絡繹,市容繁華,因此出現了"過塘行",即為專替過往客商轉運貨物的"轉運行",南北客商、東西貨物都須集此中轉,故過塘行布滿西興,是西興商業全盛時期的標誌。"西興過塘行及碼頭"是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的"大運河"之"浙東運河"的組成部分。西興老街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規定保護的歷史街區之一,是杭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
長河古鎮
長河堪稱千年古鎮,據湘湖一帶的出土文物表明,幾千年的人類生活使長河積澱了一批蘊含著獨特地域文明的文化遺存,如冠山寺等一些古寺和散落各處的古民居院落及古街等,都成為長河人文歷史的寶貴見證,其中以"九廳十三堂"尤見光彩。以江南水鄉民居的翹楚之作而聲名遠播的"九廳十三堂"出於長河的來氏大家族,始建於明代。這些廳、堂廂房周正,夾樓玲瓏,廊徑曲折,並有青瓦白牆,精緻的隔扇門和以磚雕裝飾的鳥式屋脊,還有擇水而居的建築、高牆大瓦的祠堂、幽靜深遠的小巷。當年,曾與塘棲、西塘、南潯、烏鎮等古鎮齊名。
白馬湖
白馬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南部,越王城山北麓,萬頃碧波,茫茫無際,俗稱白茫湖。與西湖隔江相望,南北輝映,被譽為“杭城雙璧”。白馬湖,曾有馬,據《會稽地誌》記載,漢周舉乘白馬游而不出,以為地仙,白馬湖之名由此而來,又稱“排馬湖”,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在此排兵布陣攻打困守於傅家峙的越王勾踐,就此得名。據史料記載,這裡曾是江海相連的前海灣,由於山洪衝擊,海灣漸被泥沙堵塞成為潟湖,杭州地理志上另一個有名的“潟湖兄弟”便是西湖。白馬湖周邊有越王城、固陵港、西陵渡、冠山寺等大量歷史遺跡。歷史上是浙東地區的西大門,南北往來的渡口,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交通


公路

濱江區與杭州主城區通過三座錢塘江橋樑相連,由西到東分別為錢塘江大橋復興大橋西興大橋。有二座地下過江隧道和主城區相連接、由南到北分別為望江隧道、博奧隧道(建設中)。
江南大道為濱江區內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路;北連復興大橋的時代大道為南北走方的主幹路。其他東西向的主幹路還有濱盛路、濱安路、濱康路和南環路。滬杭甬高速公路擦境而過。

鐵路

滬杭甬高速公路在錢江一橋附近擦境而過。

地鐵

杭州地鐵1號線,線路全長65.12公里,其中高架線6.14公里,地下線58.98公里,共設39座車站,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36座,在濱江區設有江陵路站、濱和路站、西興站濱康路站
杭州地鐵4號線,線路全長20.8公里,採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地下車站18座,在濱江區設有聯庄站、中醫藥大學站、楊家墩站、浦沿站;
杭州地鐵5號線,線路全長56.21公里,採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在濱江區設有長河站、聚才路站、江暉路站、濱康路站。
杭州地鐵6號線(含杭富段,部分建設中),線路全長58.8公里,採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地下車站36座,在濱江區設有西浦路站、中醫藥大學站、偉業路站、誠業路站、建業路站、長河站、江漢路站、江陵路站、星民站、奧體中心站;
杭州地鐵7號線(部分建設中),線路全長47.48公里,採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地下車站24座,在濱江區設有奧體中心站。

航空

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15千米路程,可至乘坐奧體中心站乘坐地鐵7號線至蕭山國際機場站到達。

社會


科技

截至2017年,濱江區本級產業扶持資金17.1億元,同比增長32.1%;本級財政科技撥款10.5億元,增長74.4%。全區R&D投入122億元,研發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13%以上(是全省的5.7倍,全市的4.5倍)。至年末,全區累計創投引導基金階段參股24支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本35.5億元。
全區新增市級以上研發中心57個,其中省級32個,累計擁有研發中心333個;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個,其中省級4個,累計擁有技術中心139個;新批設立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37個,省級“三名”培育試點3個。
全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達14247件和6700件,同比分別增長40.2%和5.7%。主導或參與研製併發布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9項、行業標準21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技術獎勵14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中國專利獎10項。
2019年全年專利申請量18330件,增長18.1%,專利授權量10341件,增長23.3%,首次突破萬件大關,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40件,列全省第一。PCT(國際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為485件,佔全市PCT申請總量的43.9%,位居全市第一。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4家,佔全省1/5,中國專利獎7項。
擁有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47個、眾創空間42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8個、眾創空間12家,在孵企業2451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預計為10%,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23.3億元,增長23.6%。全年技術交易額151億元,均列全市第一。截至年末,累計運作24支創投引導基金,完成投資222筆,管理資產規模42.9億元。

教育

濱江區積極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和“名師名校長”工程,與杭二中等名校合作興辦實驗學校、國際學校、開辦高教園區。
截至2019年末擁有幼兒園35所,在園幼兒18608人,增長3.0%,專職教師1595人,增長3.6%;小學14所,在校學生26380人,增長9.8%,專職教師1647人,增長9.2%;初中13所,在校學生8361人,增長7.2%,專職教師1022人,增長11.7%。生均校舍建築面積20.7平方米,其中幼兒園12.6平方米,小學21.7平方米,中學35.7平方米;生均圖書31冊,其中幼兒園14冊,小學25冊,中學85冊;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14台,中學70台。學前三年幼兒園入園率99.9%,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98.8%。

就業

濱江區
濱江區
濱江區政府為解決就業問題推出的“三券一員”(職業介紹券、用工補貼券、技能培訓券、就業幫扶員)。對招用失地人員就業滿一年的,給予用人單位每人2500元獎勵。在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實施農居SOHO創業模式,希望以農居SOHO的低成本優勢引進文化人,帶動當地居民一起發展文創產業及相關服務業。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擁有衛生機構237個,增長17.3%,其中醫院8個。擁有各類醫療機構床位577張,其中醫院床位437張,分別增長9.5%和12.9%。衛生技術人員2735人,增長9.3%;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18人,註冊護士1254人,分別增長8.8%和22.0%。醫院年診療16.6萬人次,增長21.9%。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14‰和1.71‰。社區衛生服務站35家。

社會保障

2019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7684元,增長7.9%,其中工資性收入佔69.1%;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896元,增長5.9%年末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3.4萬人,凈增3.1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累計參保43.7萬人,凈增3.4萬人;職工工傷保險參保46.9萬人,凈增3.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42.5萬人,凈增3.4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9.6%。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1041元,增長9.0%。

養老

濱江區98%的失地人員參加了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同時對勞動年齡段以上的農轉非人員給予每月461元的生活補貼,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濱江區99.8%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通過“春風行動”進行兜底保障,社會保障網基本覆蓋到位。

環境

濱江區按照“構築天堂矽谷、建設科技新城”的總體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平安濱江”、“清潔濱江”等工作,濱江區生態、居住、政務、人文、治安等環境不斷改善,為全面打造“天堂矽谷”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

人口就業

據2019年全區5‰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45.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萬人。年末戶籍人口27.8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4.05萬人,女性人口13.77萬人,分別占戶籍人口的50.5%和49.5%。全年出生人口4573人,出生率為16.44‰;死亡人口680人,死亡率為2.44‰,自然增長率為14.00‰。人口密度為6302人/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8772個,增長21.1%,城鎮登記失業率1.8%。

旅遊


創意城

濱江區
濱江區
白馬湖生態創意城位於杭州濱江區南部區塊,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東、南至蕭山界,總面積約1500公頃(約22500畝),其核心區域為白馬湖區域,濱江區域依山傍水,自然景觀優美、人文積澱深厚。
其中,中國美術學院核心區是以動漫為特色,融合麒麟山地域風情,集動漫創作中心、動漫版權展示交易中心、動漫衍生產品展示銷售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國際卡通俱樂部、卡通博物館為一體的動漫風情小鎮。

射潮廣場

射潮廣場毗鄰錢塘江,是濱江區節假日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也是夏日夜間市民休憩乘涼的地方。江堤上有一組巨型城雕,是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總設計者韓美林老師的作品。

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在濱江區政府,江暉路邊。本身既是一個ShoppingMall,也是一個大型的景點。因06年第28屆金雞百花獎在此舉行,政府就留下與會的電影界名人的手模。成龍、周迅、陳坤、馮小剛等明星的手印被永久地保留在廣場地面上。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初名固陵,六朝至唐,因其位於會稽郡西端,遂易名西陵,後梁乾化二年(912)八月,以“陵”非古語,更名為西興。宋置鎮,清廢,習慣上仍稱鎮。地當錢塘江渡口,隔岸與杭州相對,又為浙東運河起點,水陸交通便利。古代在此設渡置驛,為商旅聚集之地。元、明、清又置有鹽場。

長河古鎮

長河古鎮作為蕭然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鄉諺有"三石六斗芝"之稱。昔時盛景“大宅門”九廳十三堂、光裕堂、大夫第等遺址尚存;冠山寺、乳泉等歷史文化古迹猶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這裡稱夏孝鄉,以三國時吳孝子夏方命名。清末民初,因境內有一條長河(又叫槐河),遂以河名鎮,沿用迄今。濤濤錢江潮,孕育了長河一方熱土;清清乳泉水,哺育了長河世代百姓。一句方言口語“蕭山長河頭”更被說書人寫進了“蓮花落”,所以提起長河頭在浙江乃至全國,也曾是小有名氣的。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14日,濱江區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濱江區入選2018年中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排名第84位。
2019年11月13日,濱江區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40;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40。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4月20日,濱江區入選浙江省創造力十強縣(市、區);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第7;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7位。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29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1年6月15日,202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杭州市濱江區獲得“科技創新鼎”獎。
2021年8月1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正式發布,濱江區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