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收元教的結果 展開

收元教

明中葉以後民間教派的通用名稱

收元教又名榮華會、收元會、收緣會、清茶會、三益教。所謂收元,亦稱收圓、收緣,是明中葉以後許多民間教派的通用名稱。其意指創世主無生老母,分別派燃燈佛、釋迎佛、彌勒佛,將凡間九十六億芙公眾生度回天宮,同享無極之樂,收元教名便是取其意而得。

清代收元教大多活動於華北地區,到乾隆時期發展到高潮勢力蔓延山西、湖北、四川等省貧瘠地區,形成了一支擁有較大規模的民間秘密宗教力量。

隨著該教勢力的壯大,特別是對湖北地區的滲透,培養了大批秘密宗教的骨幹勢力,對嘉慶初年發生的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以後隨著清政府對該教的不斷打擊,收元教逐漸衰弱,直至退出歷史舞台。根據乾隆時期查獲各地收元教組織的檔案記載,當時收元教遍及山西、直隸、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其中,直隸、河南、湖北為其主要活動地區。

基本介紹


收元教為清代流行於下層社會的一種秘密宗教,乾隆年間,其勢力蔓延極廣,頗引起清高宗的注意,直省督撫查禁收元教,更是不遺餘力,破獲教案多起,本文撰寫的目的即在就現存清代宮中檔奏摺、軍機處檔月摺包及上諭檔等原始資料,以探討收元教的流傳情形,直省查辦收元教的經過,俾有助於了解下層社會的民間信仰及其宗教活動。二、山西韓德榮教案
收元教,又名五葷道。《皇極收元寶卷》內所云“收的五盤人數勾,再收四貴總還元,殘巫一綱都收盡,四生畜類也收元。”又雲“收元則能上天宮,上天則即到家鄉,到家則參見古佛,分掌五盤,且以煉成九葉金蓮,而同轉八十一萬年。”(1)收元一詞,多見於寶卷,收元教似即由收元寶卷而得名。山西定襄縣人劉起鳳至山東單縣劉儒漢處投入收元教,清聖祖康熙四十四年(1705),劉起鳳自山東返回原籍,傳授韓德榮,告以對天地燒香磕頭,投入收元教,可修來世富貴,不忌酒肉。韓德榮隨同劉起鳳前往山東單縣,拜劉儒漢為師,抄有錦囊神仙論、八卦圖、五女傳道書、稟聖如來等件。劉起鳳旋遷居山東城武縣的地方,韓德榮則返回原籍。劉儒漢先在劉家樓居住,康熙四十五年(1706),曾被劉本元首告邪教拿解審釋,其後由捐納選授山西榮河縣知縣,康熙五十八年(1719),因其父劉佐臣系白蓮教頭目,劉儒漢被牽入白蓮教案內參革回籍,移居東關。據劉起鳳的侄兒劉二長兒供稱劉儒漢所傳的教“止是給天地燒香磕頭,求來生榮華富貴,聞系天主教,並未有收元教名色。”(2)明清之際,天主教傳教士來華傳播福音,但國人對天主教誤解甚深,而將天主教視同邪教,惟劉二長兒所供“未有收元教名色”之語,恐非實情。
收元教
收元教
王天賜,祖籍直隸長垣縣,其後移居河南虞城縣,康熙五十三年(1714),王天賜到山東賣布生理,隨同劉起鳳去見過劉儒漢投入收元教。康熙六十一年(1722),王天賜身故,遺下五女傳道、八卦說、小兒喃孔子、雜抄、蒙訓四書等。韓德榮由山東將各書攜回原籍后,時時參看,其初不解含意,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韓德榮起意斂財,自稱孔子再世,勸人入教,將書中荒誕不經之語,牽引解釋,閻有智等人聽信入教。
劉儒漢所傳的收元教,分為八卦,每卦設一卦長,下分左支右干某卦名下,所收信徒即入某卦名下。因此,收元教又稱為八卦教,清代官書間亦作八卦會。收元教的信徒,每日清晨供奉清水三杯,望空叩頭,默誦“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現在如來,彌勒我主”四句真言,藉以消災除難。教徒相信“要求來生福,還須今世財”,所以樂意奉獻銀錢(3),韓德營所傳的收元教,與劉儒漢相同,以許願入教,來生即得富貴等語,招人入教。雍正七年(1729)正月初十日,劉起鳳身故,乾隆元年(1736)四月二十三日,劉儒漢病故。韓德榮聞知劉儒漢身故,即命其徒五台縣人田大元等前往山東,引寶卷內“身落寒門大道”之句,謂與韓姓相合,欲合併山東的收元教,但未成功。乾隆二年(1737)春間,田大元等至劉起鳳之侄劉二長兒家中揚言韓德榮是星宿下凡,成了收元祖師,勸人入教,並由劉二長兒引至河南虞城縣王天賜家,王天賜已先於雍正十年(1732)身故,王天賜之子王之卿又名王子慶以收元教起自山東,豈有反為山西徒弟之理,被王之卿面斥而回。田大元等復至山東單縣劉家樓,托侯進忠通知劉儒漢之子劉恪商議入教,劉恪等指韓德榮為野徒,拒不接納。
田大元等由山東返回山西定襄縣告知韓德榮,韓德榮乃自行接教,宣揚傳播,揚言甲子年為末劫,有水火刀兵,入其教者可免災難,信從者漸多。甲子年即乾隆九年(1744),至乾隆十年,眾信徒見甲子年已過,不但無水火刀兵,反而年豐物阜,始悟韓德榮所言荒謬,且其所斂錢財,專事肥己,並欲為其子娶妻,眾人遂不信其言。是時,田大元見韓德榮的信徒渙散,遂以寶卷內“十口”即為“田”字的隱語,倡言應彼續教,並以繼承韓德榮之教自居而稱為太子。田大元平日藉修橋鋪路行善為名,以誆誘村民,於是韓德榮所傳八卦內的徒眾,投歸田大元者多達六卦。山西巡撫准泰將起出收元教各書翻閱后指出其文字皆荒鄙不經,類如“村婆佛偈”,混引八卦五行之說,飾以村俗之語,衍成鄙俚歌詞,其大意以勸人修行學佛為詞,然多怪誕不經之語。其中如錦囊神仙論及六甲天元所云“太平有道之世”等語,被指為異端邪說,而且收元教字樣,與乾隆初年雲南大乘教張保太所稱“收圓”二字同音,俱被指為邪教重案。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山西定襄、五台、崞縣及忻、代各州縣文武員弁拿獲韓德榮、田大元、蘭開基及韓德榮之子元貴、元寶等人,搜出收元教書籍如錦囊神仙論、稟聖如來、同念佛曲、八卦圖及木戳等件。
直隸長垣人徐國甫曾與王天賜在一處做過生意,並拜王天賜為師,王天賜身故后,徐國甫帶領同縣人徐文美、呂大訓拜王天賜之子王之卿為師,取回金丹還元寶卷、告妖魔狀式、五女傳道書等項。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十四日,徐文美、呂大訓帶領呂二小至王之卿家,因上年收成歉薄,徐文美等給與王之卿六、七兩銀子。同年三月十一日,在河南商邱縣地方拿獲王之卿,解往祥符縣*。四月初一日,王之卿染患傷寒,四月十五日,王之卿身故。據直隸總督那蘇圖奏報,徐文美、呂大訓亦於四月十五、六日病故。山東巡撫阿里袞咨稱劉二長兒已於四月十二日在監病故(4)。韓德榮、田大元等在山西省城*,九月十七日,將韓德榮綁赴市曹處斬,田大元發回五台縣審擬正法,其餘各犯俱發遣遞配。同年五月內,山西代州平城村民雷永林被拿獲,並搜出三教圖一軸,雷永林供出拜王伏昌為師。又有村民鄭祥首出明宗牟尼往解祖經一部,據稱由淳縣田家莊劉姓所傳,稱為明宗教,入教之人,俱吃齋燒香,求福免災,但地方官認為既有教名,即屬邪說,自應嚴加究治。三、山東劉省過教案
收元教的信徒主要在山東、直隸,並散佈於江蘇、河南等省,其教主是以父死子繼,世代相傳。山東單縣收元教主劉儒漢身故后,傳給其子劉恪,劉恪身故后,由其子劉省過充當教主。河南商邱縣民郜從化原充收元教離卦長,以劉恪為教主。虞城縣民陳霞九等在離卦名下入教,郜從化另招越重、汪嵩、高田、繼成、李忠智、張王新、李君珍、賈茂林七人為徒,郜從化之子郜大、郜二、郜三俱隨從入教,陳霞九另招吳守志、周欽、楊宗禮及山東范縣人李文進四人為徒,陳霞九之弟陳老四,其子陳聖儀俱隨同入教。韓德榮案發後,劉儒漢之子劉恪亦因事犯提解質審,郜從化與陳霞九向教中信徒湊得銀一千餘兩,欲送給劉恪,幫助盤費,旋聞劉恪釋回,未將銀兩送往,郜三隨將郜從化所收存的銀兩,開鋪經營圖利。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月內,有山東人孔萬林至商邱看地,郜三遇見,詢知原系劉儒漢教內坎卦長,郜三即邀孔萬林至家,款待優渥。
孔萬林與郜三等相商,以合大愚蠢,難充卦長,郜二相貌言談不如郜三,陳霞九亦已年老,即推郜三接充離卦長,以郜二為左支,陳聖儀為右干,孔萬林聲稱返回山東告知教主,並告以劉恪已身故,曾幫其子劉省過殯費。其後郜三等各自傳教,招徒騙錢,郜三陸續招得夏天增等二十人為徒,俱入離卦教。乾隆三十七年(1772),拿獲劉省過、郜三、孔萬林及王中之徒龍居涇所傳徒弟李孟鈵等人,搜獲王中所傳行善書一本,龍居涇傳抄時,見書內有“平胡”字樣,觸犯忌諱,隨將“胡”字改寫“明”字,因系邪教重犯,俱經審明斬決,同時被拿獲的教犯河南商邱縣牧馬集人李發即李法等人,因未收徒斂錢,問擬杖責發落,莊農度日。
劉省過被拿審后,供出同教李中久即李大本是江南人,乾隆二十七年(1772)五月二十二日,山東巡撫徐績移咨署理江蘇巡撫薩載訪拿李中久等人,同年六月二十九日,江蘇銅山縣文武員弁在柳家雙樓地方拿獲李中久。李中久籍隸江蘇銅山縣,務農度日,乾隆七年(1742),因田房被水淹沒,無可謀生,因其叔李文升在山東單縣賣酒,李中久前往相依,途與劉心齋家人宋琴熟識,宋琴將李中久薦與劉心齋家做工,議給每年工錢四千文,旋又派管田莊。宋琴告知劉心齋有祖傳八卦教,宋琴是坎卦支派,勸令李中久入教,以保平安,聲言送給教主銀錢,可卜來生富貴,李中久聽信入教,即拜宋琴為師,入八卦教坎卦支派。乾隆十一年(1746),李中久欲歸原籍,宋琴給與舊書一本,李中久攜帶歸里,因素不識字,將舊書收藏在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李中久將所積銀三十兩齊送劉心齊之子劉東關收受。李中久被拿獲后,在其家內搜出舊書一本,署理江蘇巡撫薩載查閱書本內如“無生父母,彌勒教主”等句,與劉省過所供“無生父母,彌勒我主”之語,正屬相符,而認為是得自劉省過家抄傳而來(5)。
河南泌陽縣民李文振,素無家業,向與其表甥張成功同居,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李文振聽從陳中舜招引,投拜徐國泰為師,入收元教。李文振不識字,徐國泰口授李文振“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十字真經,令其回家持誦。乾隆三十四年(1769)冬季,李文振與張成功因貧難度,起意商同張成功復興收元教,騙錢分用,向熟識的村鄰王天基等宣傳燒香入教,可免災病,並告以自己入教,可免一身之災,轉勸數人即免一家之災,又立有根基錢名目,代修善事,積下根基,今生出一,來世得百,梅正行、王天基等人聽信入教。李文振將收元教與榮華會合而為一,稱為收元榮華會,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十五日,收元榮華會開教,梅正行等各攜錢一百文赴張成功家買備香燭素供,在神前磕頭設誓,與張成功母子同拜李文振為師,傳習十字真經,並令梅正行等輾轉招引徒眾。
乾隆三十五年(177O)七月,有原籍安徽壽州寄居六安的民人陽在成即歐相成向村民聲言其兄陽在天於河南省桐柏縣地方種地,該地附近有張家樓即萬佛樓,前往燒香禮佛,可以免災祈福。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初四日,村民周至均約同學劉常厚跟隨陽在成、楊有朝等行至霍邱,遇見汪明東,一路同走,正月十二日至河南萬佛樓,教首李文振令眾人設誓,誦念“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十字真經,周至均出錢一千六百文,劉常厚出錢二百文,上名入教。同年三月間,拿獲李文振、張成功等要犯,教徒十一名,梅正行等十二名則自行投首。
由於生計艱難,民人多假藉宗教,妄立名目,以使聚眾斂錢。收源教與收元教,同音異字,又名源洞教。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一月,山西太原府陽曲縣拿獲教徒太原縣人梁彩及陽曲縣人趙雙印等,供出收源教為永寧州段文琳所傳,同教有張成、劉士英等人,旋拿獲段文琳等,據供段文琳原籍犄氏縣,移居安邑,其嗣祖段恩愛曾遇河南人吳姓,傳授收源教,康熙三十年(1691),段恩愛身故,繼子段而後於墳園內建有佛堂,供奉圖像,雍正七年(1729),經安邑縣訪知將經像佛堂改毀究懲。段文琳即段而俊之子,因家貧無賴,憶及永寧州人景福奇原系其祖段思愛徒弟,乾隆十二年(1747),段文琳赴永寧州拜景福奇為師,景福奇將女配與段文琳為妻,景福奇父子先後身故,段文琳將景福奇所遺經卷即萬言詩注手抄本,同天佛寶卷等收存,復行傳教。乾隆十三年(1748),段文琳至陽曲縣,張成、趙雙印、梁彩等十餘人先後拜師入教,段文琳各給紙扇一柄,上書經卷詞句,入教后每年三次做會念經,各送齋錢各給與段文琳收用。乾隆三十一年(1766),趙雙印因貧困無依,商同梁彩、張翁、張耀等傳徒設教,以趙雙印為教首,提言投師入教者可以躲避災難,后因從教人少,復同梁彩捏稱佛水治病。乾隆四十一年(1776),入教之人漸多,男人各出錢三百六十文,婦人出錢二百四十文,又以經卷內有“皇極”字樣,故刻印“皇極號”三字,詭稱靈符,可以卻病消災,並從龍華經上摘抄妄誕詞句,刊刷小票,連同皇極符賣錢十七文,統計先後入教者男三十人,婦女二十四人(6)。
四、直隸簡七教案
直隸南宮縣簡家莊人簡七,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隨其姊夫鄧耀羽學習拳棒。又有寧晉縣高口李成章因其地畝淹浸,遷至衛村寄住。簡七聞李成章拳棒更佳,隨備費禮大錢八百文往拜李成章為師,教演拳腳功夫,每遇年節生辰,送往食物。其後李成章返回高口,相離較遠,簡七每年僅前往拜年一次。簡七在家陸續轉收尹兆麟等五人為徒,每人送貴禮錢各二百文,教習拳棒。是時簡七隻知李成章為拳腳教師,尚不知其傳習收元教。
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簡七往高口拜年,李成章已兩腳患病成廢,告知簡七,李成章是收元教內分堂兌卦的卦長,現已年老待死,兒子李可忠、李可德不足掌教,隨取出白紙字本一件、黃紙字片一張、木戳三個,面交簡七,囑令如有願拜為師者,即用黃紙照抄一張,填寫徒弟姓名,望空燒化,令其磕頭為徒,兼可得受贊禮錢文。簡七素不識字,向李成章詢問字片字本是何意思?入教有何好處?李成章答以“黃紙內有四相嚴謹,五行歸中之語,總說人之視聽言動不可邪妄,教得好徒弟愈多愈好,死後可以上昇”等語。同年五月間,李成章病故,簡七陸續收有徒弟溫大等六人,每人送給大錢各四百文不等。
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刑部左侍郎姜晟奉命前往山東查審鄲城縣民王慎典呈控官吏濫行科派一案,十一月十九日,姜易行抵新城途次,因南宮縣民魏玉凱至京控告縣民李存仁等演習拳腳一案,內閣學士松筠口傳諭旨命其前往直隸南宮縣嚴查教案。十一月二十二日,姜晟馳抵南宮縣,查明魏家莊在南宮西南距城六里,居民將近百戶,魏姓居其六七,居民以做香為業。在魏家莊之南相距六里有簡家莊,訪拿簡七等人,據簡七之子簡成供稱其父演習拳棒,所習是小紅拳。此外又訪獲坤卦長李坤先,據供李坤先籍隸山東冠縣,乾隆四十年(1775),李坤先到直隸南宮縣簡家莊出售粉皮,與簡七熟識,簡七敘及拜李成章為師之事,李坤先亦告以伊系收元教內分掌坤卦之人。李坤先見南宮縣人於聞粗通文理,即勸令入教,並收附近村民邢金闕等人為徒。在南宮縣教案內起出木戳三個,其中一個為“兌宮巽右小爻字”,其餘兩個為南首及北首字樣。黃紙內所謂“四相嚴謹”,據於聞供稱“從前李坤先向伊講究為人要行善,死去也好,那四相嚴謹,就是四書上非禮勿言四句的道理。”(8)此外又搜獲抄本經文一件,內云:
春夏秋冬四季分,晝夜循環善惡人,金木水火常來往,惟有中花出聖人,周天之數盡,十八國均分,一概君民失迷先聖之理,聖帝老爺下世,普救天下,隨日月周流,留下聖景儒理教化,一概群蒙年深日久迭述先聖之理,介律善惡二字,一概君民甚於水火之中,先天老爺下世,普救天下,群蒙出苦百有餘年,屢次遭卻,原是四世代事,聖帝老爺常常照應,先聖之恩賜,兌巽宮保儒門,現在四世代事,聖帝老爺普天下,兌巽宮原是收元教主,普天下,替天傳道,照料八方,一概群蒙原在各地名居住,吾不能親身自到,留批一張,說的明白,訪亞善惡二字,賢愚不等,先聖之恩,青紅佛賞萬劫聖景,吾要按功發分,吾令親批三人,替吾代辦一二,惟恐有錯,仔細搜尋,無有一處不盡心者,巽宮日敕心,有功者恩賜青福聖景,可以即位,日月應驗,萬年之德,天皆紅福,後有孝子賢孫,屢屢有升可以稱聖賢萬輩,若有擋道放蕩之人,總粘天地之恩,枉粘聖景,脫帶先祖後輩,俱落坑坎之中,留下萬輩臭名,總有孝子賢孫,百世不能改也,聖景儒理當立自心,吾今批陰陽二字,各處執事之人,吾要晝夜之功,一九五二並三七四六,行來卻是十,若說天地無法立須問無極,而太極巽宮日青。寒來辭人暖便歸,余笑雁子卦全飛,綠柳如許不留宿,偏向人家門戶飛。諸儒談易漫紛紛,只見繁枝不見根,觀象徒勞推互體,玩辭亦是逞空言,須知一本能雙干,始信千兒與萬孫,吃緊庖曦為人意,悠悠千古向誰論。耳目聰明男子身,紅鈞付與不為貪,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弘弘月窟開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人人有七竅,竅放光明,那是七竅主中方一竅,靈竅靈為先天體形為後天用,原始知來路,要終曉去程成。天以陽之氣投於陰之偶,次遞種之其數三也,乃大地人之道也,是為三才,三三見九是為九宮,二三如六是為六爻,陰違陽順是為乾坤,一粒懸玦真精,內含水火之源,金木之根,戊己之中,天命之本,這就是人中仁,己中己,粹然至善之全理,虛靈之昧是真心,所謂本來面目者是也,堯舜道統之真傳,孔孟心法之要領,學者宜潛心焉。堯開道統傳執中,禹湯文武共相承,
孔曾真傳點一貫,程朱全理明天命,一致百慮留經書,萬殊一本歸至誠,古今只是這個理,聖賢胸中符節同(9)。
經文未書明“康熙辛巳歲庚寅月元日,虞邑丁士俊序”字樣,辛已年即康熙四十年(1701),原經文抄本附錄詠六經雲“六經雖是聖人發,非徒作文遍天涯,慮乎內中所蘊物,傳流後世教君家。”詠樂二首,其一雲“樂非無本人妄作,聲氣莫不有元初,明乎天命生我理,方能調的六律和。”其二雲“平心和氣樂收功,可惜五音人不通,識的宮商角征羽,迭奏即能宣八風。”經文鄙俚,雜湊成句,文理不通。
乾隆四十七年(1782),安徽亳州人田恆業因復興收元教被獲正法,其胞弟田恆實即田恆時,經審明從旁聽唱,旋往河南永城,並未入教。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間,田恆實因貧苦難度,起意倡立儒門教,捏造“清清涼涼棟樑材,翻三五四正午年,大家都到龍華會,候著佛法保周全”四句歌詞,以斂錢度日,先後招收永城人康惠、劉全周、賈俊、高開太、季從周及在永城種地的亳州人李善如、李連如、王士凡等人為徒。
五、直隸大名府段文經教案
直隸各府八卦教信徒甚夥,教案層見疊出,山東單縣劉省過被拿正法后,八卦教各卦長仍奉其次子劉洪即劉二洪為教主,劉洪被拿獲后即在單縣*,直隸廣平縣卦長段文經及元城縣卦長徐克展起意糾眾搶庫劫獄,通告各教徒定期擺會。乾降五十一年(1786)閏七月十四日,段文經、徐克展等五十餘人齊集許三家內,議定先搶道庫,再救教主劉洪。是日夜,教徒手執器械,擁入大名縣署,砍斃知縣家人監夫刑書人等,同時擁入道署,大名道員熊恩紱出堂喊令家人把守庫門,被教徒所殺,衙役家人火夫傷亡十六名,教徒旋即逃逸,在廂房內搜出匿犯五名,草帽三十九頂,其餘教徒奔竄,殺死守門兵丁三名,逸出城門。大名、元城二縣衙署同在府城,而道府副將又同城駐節。衙役兵丁眾多,教徒竟肆行無忌,結眾逃逸,直隸總督劉峨一面奏請將署大名協副將舒通額革職拿問,大名縣知縣吳之珩、元城縣知縣沈雲尊革職留於地方協緝,一面飭令地方文武員弁嚴拿教犯(11)。旋據大名、元城二縣稟報陸續拿獲案犯共三十八名。
劉峨將重要教犯王抱珠等解送刑部后,軍機大臣即提犯逐一嚴加鞠訊,錄取供詞,據王抱珠供稱:
我今年三十二歲,木匠生理,是肥鄉縣孔兒寨人,與梁儉鄰居,梁儉邀我入了段文經、徐克展的八卦會,並沒傳習經咒。閏七月十三日,梁儉向我說老師父段文經十五日在大名府城擺會,我就跟他進了城,他領著我到許三家住下,見了個駝背蒼白須的人,梁儉說這就是老師父段文經,我磕了頭,沒有封官。十四日,仍在許三家,有五十多人,我只認得邢有富、程二小們十幾個人,別的都不認識。許三領了我們見了徐克展,徐克展說並不是擺會,實是叫你幫著殺道爺,佔大名城,小的依從,頭上勒了一塊黃帶,他們拿了槍棍。我原沒拿兵器,就一齊推倒逼署東牆進去。他們在前亂殺,我跟著吶喊,沒敢傷人,鬧了會子,我拿了一根執事杆子,又跟到大名縣衙門前,在照壁前站了一會,聽見鳥槍響,他們從裡邊出來,一齊到城門,不知誰殺傷了營兵,砸開城門,我隨後跑了,十六日到家,就獨自出門往各處拉小車糊口,本月十七日,不想被公差拿獲。至段文經、徐克展,我逃后並沒見過他的面,他們逃往那裡去了,我不知道是實(12)。王抱珠於九月十七日被拿獲,八卦會即八卦教,教徒的定期聚會,稱為做會或擺會,官方文書每將教與會混行書寫。段文經、徐克展計劃搶佔大名府城,私制刀槍器械,用秣楷包紮,運送至許三家,定期起事。據徐克展的堂弟徐德成供稱:
我今年二十三歲,是元城縣小潭口人,充當本縣鄉約,徐克展是我從堂兄,我又是他的后鄰。徐四是我無服族侄,本年二月里,徐四領我見了段文經,就入了他的八卦教。閏七月初二日,徐克展合徐四告訴我說他們要殺官占城,教我幫助,我應允了,到十三日,徐四又邀我十四日進城,那日午後後到了城裡,在南關看了會子戲,徐四就邀我去吃酒,我跟著他到了許三家,到半夜見有五十多人,我就只認得張君德、苗一賢、邢士花們,大家說了殺官占城的話,叫我立功封官,各人扎了頭,拿了刀槍棍子,我勒了一條紅帶子,拿了一根木棍,跟著他們推倒道署東牆,進了衙門,看見殺了許多人,也記不清是那個殺的,他們打開宅門出來,張君德在大門外砍了一人,我也打了他幾棍棍子,又到大名縣衙門去,我也跟了去的,聽見槍響,我就跟著出了西門,跟了十五日,同徐四回家,遇見堂伯徐旺原,告訴他說徐克展惹下大禍了,不想他夜間就走了,因我是徐克展后鄰,又是一家,就是閏七月十六日把我拿進城去,那時並沒人扳出我來,我也沒供實話,到九月里拿了徐旺,他才把我供出,我不敢狡賴,只得據實說了。至段文經、徐克展他如今逃往那裡去了,我實不知道是實(13)。
徐德成於乾隆五十一年二十月六日入教,二月二十日左右,段文經、徐克展就述及欲殺官佔大名城去救教主劉洪之事。徐德成受封為典史,另封王奇功為總兵。王奇功,年二十八歲,是肥鄉縣人,賣餅度日,於乾隆五十一年二月間投入段文經教內,曾學過經咒,搶佔大名城時,其頭上所勒的是白布,許三之子許三更包頭的是一塊白綾,閏七月十四日半夜,眾人在許三家燒香磕頭,從許三家後院推倒東署東牆后一齊過去進入署內。眾人入署戕官逃走後,段文經與徐克展等於閏七月十九日奔至館陶縣陳衛氏家,剃了鬍鬚,二十一日,兩人騎了兩匹馬,教徒劉勤、張君德隨行。至邯鄲縣重正鎮時,因查拿嚴緊,丟棄馬匹,連夜逃至磁州彭城,以山東地方同教的人多,可以躲避,又繞道回至段文經家,然後逃往冠縣城南佖家監村同教的董玉麟家。因離大名甚近,不敢同行,約定段文經等先行,徐克展隨後趕去,八月初三日,當徐克展到董玉麟家時,段文經已離去,徐克展由僻路一直往東南逃走,九月二十三日過河至亳州地方奶奶廟內,徐克展與段文經商量前往穎州府城東李自榮家躲避,段文經於二十四日一早先行離去,徐克展於二十八日至盧家茶館做工,兩天後被拿獲,段文經則逃往別處,迄未拿獲,主要原因是由於教徒眾多,容易躲避,被獲各犯於審問時皆謊供不吐實情,以致段文經以從容逸去。
六、直省緝捕八卦教徒的經過
直隸大名府八卦教戕官劫獄案發後,逸犯多未就獲,直省奉旨嚴緝教徒,嗣後訪獲八卦教徒多起。段文經等藉口劫獄救教主劉洪。劉省過被正法后,其第三子劉三洪即刻把賞給功臣鄂岳家為奴,其第四子劉永慶,經留京王大臣提訊,據供劉二洪早已身故。惟據直隸總督劉峨奏稱,劉二洪即劉齊年,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定案時即稱在逃,並未拿獲。劉二洪改姓名為方孝,隱匿多年,至段文經案發後,始被拿獲。乾隆三十七年(1772)。孔萬林被斬決后,坎卦分支各案犯內王秉可遣戍,李之望杖徙,王秉禮、劉名全二人因甫經入教,擬以杖枷,其後李之望徒滿釋回。不久即病故,其子李文功及劉名全俱經改過,乾隆四十八年(1783),孔玉顯聞劉省過次子劉二洪藏匿京中,因家計貧乏,藉養瞻劉二洪為名,復行傳教,自稱卦長,起意斂錢,遂與舊時同教的李文功及王秉禮商謀行教,李文功又商同岳士林邀得張良輔、張良魁、李仁功等人,各令默念“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現在如來,彌勒我主”四句咒語,各幫助錢文,每年由李文功易銀送交孔玉顯收受。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二十五日,山東武定府知府兗州府同知張方理訪知孔玉顯是山東鄒縣人,就是辦過劉省過案內坎卦卦長孔萬林的胞侄,仍充卦長,旋拿獲孔玉顯、李文功等,並在李文功家中搜出苦功悟道經抄本一冊(14)。據孔玉顯供稱:
我系鄒縣佛庄人,年四十七歲,父親孔興已,母親董氏,兄弟四人,我自幼過繼伯父孔興辰為子,從前胞叔孔萬林會看風水,傳習劉省過邪教,到劉省過犯案時,我胞叔也正法了,後來我因窮苦不過,又起意借傳教名色斂錢。四十八年,在集上與李文功、王秉禮會遇,因從前孔萬林犯案時,曾在濟南府與他們認識,彼此說起劉省過的二兒子劉二洪甚是窮苦,我們父兄都是劉省過教內的人,應該斂錢幫他。又捏稱劉二洪是彌勒轉世,我已接充坎卦教首,希圖騙錢度日,他們都信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五十年,前後共送銀三十一兩七錢,交我轉送,我就把這銀子買了七畝地,並沒有送給劉二洪,後來王秉禮,並沒交給我銀錢,他說自己送與劉二洪,我其實並沒有見過劉二洪的面(15)。
簡言之,孔玉顯等實因生活窮苦,而起意傳教斂錢度日。
直隸八卦教案發後,其黨夥散佈於各省,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河南祥符縣盤獲直隸教案逸犯樊永錫,據供是震卦教餘黨,住居直隸清豐縣樊家堡,平素佣趁度日。乾隆四十八年閑,有開州人郝成從事木匠營生,並能針治心痛,倡立東方震卦會,又名收元祖白羊會,招張法仲為徒,張法仲轉傳宋良璧及樊永錫、樊永金兄弟等人,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十五等日各出錢—、二百文聚會燒香磕頭,祈求保佑來世,樊永金病故后,張法仲給與樊永錫字紙一張,令其在墳上燒化,並口授“三點三山七竅開,整起圓光下天台,真來投凡如一法,大本還原上天台,受過符下紙,好赴龍花來”咒語六句,囑其隨念隨燒。河南巡撫畢沅認為樊永錫所習震卦教就是八卦教的支派(16)。
直隸清豐縣城北王家十里股庄人謝朝宗又名謝三麻子,平日販賣糧食生理,與同縣清石滾村居住的鄭才素日認識,乾隆四十八年八月間,謝朝宗至鄭才家,遇見楊林,鄭才告以其師父是震卦教內的人,又叫天一門,燒香行好,可以獲福,入教有好處,謝朝宗即拜鄭才為師,入震卦教。李二和尚之妻李王氏,李二和尚身故后,李王氏認河南睢川人劉繼康為義子,乾隆五十年二月間,段文經拜李王氏為師。次年五月二十九日,謝朝宗在南樂縣北關集上遇見楊林,楊林引謝朝宗到僻靜地方告以閏七月十四日段文經欲在大名府城殺官劫庫,令其同往,謝朝宗應允,屆時,謝朝宗瞞著其父兄妻子攜帶家中舊有的一把順刀,走進府城,但未找到楊林,僅遇見素識的朝城縣人崔大、陳二,商議欲乘機搶奪財物(17)。
直隸廣平縣人施敬向來賣糧食營生,曾入楊五即楊老五離卦教,學習拳棒,元城縣人李六即李佩,因其父李光輝曾入震卦教,李六即隨同燒香磕頭。元城縣季大麥即季培德於乾隆四十三年間,因其父患瘡,邀請徐克展至家醫治,隨入雲卦教,每季給徐克展錢一、二百文不等,南樂縣人袁剛、裴拴、閻三妮子等俱入離卦教,每逢朔里燒香禮拜。元城縣人呼連舉向來開鞋鋪生理,乾隆四十三年間,呼連舉之妻郭氏患病,延請同縣人格景元醫治痊癒,格景元勸令呼連舉入乾卦教,呼連舉即拜格景元為師。肥鄉縣人梁服壯、梁五子等則跟隨離卦教楊五學習拳棒。乾隆五十二年(1787)五月,大名府知府貢楚克扎布在山東東昌府館陶縣皮後頭村拿獲李王氏及其義子劉繼康等人,並起出抄詞圖像。所獲施敬等十四犯均依左道惑眾為從發邊遠充軍例辦理,至配所各折責四十板,先於面上刺邪教二字。
河南拿獲郝潤成等教犯,解送軍機處,經軍機大臣覆訊,據郝潤成供稱:
我本系離卦教的人,王廷引我入農字教,我們離字卦中系學習拳棒,總頭目叫高二,他住在河南,記不得縣名,只記得是高家樓地方。還有兩個副頭目,一個叫楊老五,是肥鄉縣人,在葫蘆營居住:一個叫郅智遠,住大名縣北小隆化村,從前邪教案內被人供出經官府審問釋放。離字教暗號,向人拱手時,用左手大指壓住右手大指,稱本姓某。若問是那一卦人,只說在那一座靈山走過,答說東方即是震教,答說南方即是離教等語(18)。
郅智遠是直隸大名縣人,又名翟治元,字貫—。徐克展只獲供述時亦指出震卦教首是焦玉坤,離卦教首是翟治元。據郝潤成所供,離卦教內使用的口訣暗號,與天地會黨所用者頗為相似。
直隸蠡縣民董敏自幼吃齋讀書,其祖父遺存收元、收圓及九連救度等經,其父董可亮因不識字,並末翻閱,董敏粗知文義,學習念誦,欲以誦經為曲,以誆騙錢財,起意將收元各經抄襲成曲,以便於歌唱,隨邀附近村民王芒兒等人為白陽會友,村中婦女各布施香錢一、二十文,由董敏等分用。村民賈立業之母王氏,因年老多病,邀請董敏到家念經,送給經錢,賈立業兄弟隨同入會。完縣民人郭林,亦自幼吃齋,向來與內邱縣民劉進心結為善友,劉進心告知山西長子縣有刊刷歌單,以四張為一副,兩張為合同,兩張為靈文,生時念誦,可以獲福,死後一半燒化,一半放在胸前,即可成為善人,郭林遂跟同劉進心於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內至山西長子縣向田景盛買取歌單二十餘副,郭林先將歌單攜回,與董敏撞遇,彼此談及吃齋念佛等事,董敏將歌單散賣,可以漁利,因郭林年長,董敏等人俱顧拜郭林為師。郭林隨即將歌單交由董敏持回,與同教的廉山林等分售給村民鄭青花等多人,或以京錢一、二百文購買歌單一張,或以四、五百文購買四張為一副,所得錢文均送交董敏收用。董敏等被拿獲后,依律擬斬,請旨復正法,郭林擬絞監候,其餘王芝兒等擬以軍流徙罪(19)。直隸內邱縣人劉進心,又名柳進心,莊農度日,曾拜唐山縣人卜繼源為師,入收元教,卜繼源給與勸善歌單,並告以歌單是山西長子縣教首田金台刊刻流傳的(20)。山西長子縣民田景盛供述歌單流傳的經過,略謂:
我是田金台義孫,二十七年,田金台邪教破案戮屍,我父親田適濟擬絞,後來在監病故,我就改名宋成。劉進心繫父親相好,素來認識,四十八年九月內,劉進心合郭林長到長子縣會上擺雜貨攤,我與他們遇見,劉進心說他們在直隸仍要行收元教,做了勸善歌,刻板刷印,可以騙錢使用,因直隸人都曉得田金台是收元教首,你是田金台的孫子,必須說歌單是你祖田金台留下的,人家才肯來買,得的銀錢許我分用,我就應允,劉進心就指我義祖的名目,在直隸散賣(21)。山西巡撫勒保隨後檢閱舊卷,查明乾隆七年(1742),長子縣民田金台是收元教教首,在直隸張銀案內充徙病故。其後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因田金台之徒孫耀宗傳播邪教,究出田金台的義子田道濟在田金台身放后收徒斂錢,又將田金台毀墓戮屍,田道濟擬絞監斃,並將田金台之孫田履端等發遣新疆,而田景盛即置之未辦。
河南林縣北崗泉人裴錫富是震卦教徒,其後前往山西玉峽關挑炭為生,與郭俊熟識。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三日,裴錫富至郭俊家,告以行善歌詞,情願傳授,可以消災求福。郭俊心懷疑慮,並未聽從。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二十五日,裴錫富復至郭俊家傳教,告以早午晚三時向東南西三面磕頭,稱太陽為聖帝老爺,口中要念愚門弟子請聖帝老爺得知照應弟子,弟子與聖帝磕頭等語。郭俊被捕后,山西巡撫明興訊問其教名由來,據供“太陽出於東方,東方屬震,系八卦教內震字教。”(22)彰德府安陽縣亦拿獲震卦教信徒周明等人,據供稱河南震卦教是由直隸大名縣車網集人劉彥傳授周明,後來周明又輾轉傳授韓大儒等人,教中磕頭禮拜太陽,一日三遍,以便消災祈福,稱太陽為聖帝老爺,傳有口授歌詞:“愚門弟子請聖帝老爺,卷蓮卸對,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原是一句無字真經,又雲“三頭磕開天堂路,一柱信香到天宮,遲學晚進,人數不清,照應弟子,弟子與聖帝老爺磕頭”等語。每年二月初一日是太陽生日,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共聚會五次。周明又供出震卦教師是劉通,是山東曹縣桃園村人,劉臣是直隸開州文柳集人,俱傳授震卦教(23)。劉臣與盛聚即盛齋鄰村居住,盛聚是震卦教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劉臣拜盛聚為師,共尊劉省過為教主,以王中為掌教。劉省過家中向有先天、中天、後天的名目,劉省過被正法后,王中仍自認為劉二洪的分支,稱為後天王老爺,教中於聚會上供時,將各人姓名籍貫用紙書寫,不識字者口誦通名,俱自稱後天王老爺之徒。直隸按察使富尼善奏報大名等縣拿獲八卦教徒謝有等犯,經隔別研訊,謝有供出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拜認河南屈進河為師,陳興等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入教,供出歌詞內有“也學太公居魏水,一釣周朝八百秋”之句,同時起出木鈴,據稱“木鈴裡邊藏日月陰陽,二氣在兩邊”(24),俱被指為悖逆之詞。
七、直省三益教的流傳
收元教屢奉嚴旨查禁,教徒為蔽人耳目,間亦改稱三益教。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間,河南鄧州新野等州縣,訪獲三益教信徒朱學順、余能、宋子寬等人。據宋子寬供稱是拜從湖北棗陽縣鷹架山姚應彩為師,口傳“南無天元太寶阿彌陀佛”十字真經。又傳“十門有道一口傳,十人共字一子單,十口合同西江月,開弓射箭到長安”等四句咒語(25),據供稱俱系藉稱消災治病,以誆騙錢文。
姚應彩籍隸湖北棗陽縣,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二月,拜復興收元教的同縣人孫貴遠為師,口誦十字真經及四句咒語。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孫貴遠、姚應彩等人被拿獲,因孫貴遠習誦九蓮苦難及五女傳道等經卷,照大逆律凌遲處死,姚應彩入教未久,僅知口誦咒語,擬以枷杖發落(26)。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姚應彩因貧苦難度,復起意傳教騙錢,因恐為人知其原系收元教餘黨,而改名三盆教,其嫂前夫之子僧徹傳在彌陀寺出家,僧徹傅胞弟姚添幅等俱被誘入教,謂可消災獲福,令其誠心念誦十字真經及四句咒語。同年十一月,姚應彩藉行醫為名,至同縣王國太、祁德富、雷富村內治病,自言醫不用藥,只消念咒,便可消災治疾,王國太等信以為真,各送給錢一、二百文,受持習咒。是年十二月,姚應彩趕集,與素識的王大青、劉正坤撞遇,同坐閑談,說及倡立三益教,誦咒念佛,大可獲福,復誘令入教。由於村人憶及三益教所誦咒語是收元教內咒語,從前已奉文查禁,定擬死罪,村人各懷疑懼,姚應彩見本地不能廣傳斂錢,隨赴河南傳教。河南巡撫梁肯堂具摺指出姚應彩在河南傳習收元教的原委云:
其收元教名目,查得從前起自河南許州人徐國泰傳徒李從呼,轉傳孫貴遠。二十三年,徐國泰、李從呼於豫楚兩省同時破案正法。其十門有道一口傳等咒語,傳自乾隆二十二年間豫省洧川縣人張仁編造,首句系指當時同教之山西長治縣人周清水,次句系指長治縣人李老人即李彥穩,三句系指直隸沙河縣人胡二引進,即胡張氏,末句即系張仁自指。張仁先已犯事擬絞,后經戮屍梟示,周清水、李老人即李彥穩咨提來豫擬斬,胡二引進即張氏亦經京城拿獲擬斬,各皆正法在案,此四句咒語之取意來歷也(27)。
由前摺所奏可知十門有道一口傳是隱寓“周”姓,十人共士一子丹是隱寓“李”姓,十口合同西江月是隱寓“胡”姓,開弓射箭到長安是隱寓“張”姓。湖廣總督畢沅查閱孫貴遠擬罪奏案后指出自徐國泰傳李從呼,李從呼傳孫貴遠,孫貴遠傳姚應彩,姚應彩傳僧徹傳等已歷五傳。據河南巡撫梁肯堂奏稱姚應彩自枷杖釋放后畏法耕種,后因老病不能力作,而以制賣膏藥度日,其招牌行號為三益堂,姚應彩招徒傳教時,因收元教曾經破案而就招牌名目將收元教改為三益教。姚應彩至河南新野縣亦藉賣膏藥為由,居住在素識的余能家內,余能聽信入教,口傳咒語,以早晚習念,朔望向空燒香磕頭,本身可以免災,亦能為他人治病。乾隆五十三年底,姚應彩回籍度歲,次年正月,姚應彩復至新野縣,有餘能庄鄰宋子寬因母臂疼痛,延請姚應彩醫治痊癒,宋子寬即拜姚應彩為師。後來余能又收同縣人宋文寬等人為徒。
收元教內傳授的十門有道四句咒語既由張仁所編造,湖廣總督畢沅檢查舊案後奏稱:
溯查乾隆二十一、二等年豫省審辦洧川縣民張仁及其徒王五鉤等先後倡立榮華邪教案內經直隸拿獲設會招引之胡張氏等解部審明,胡張氏系順德府胡大之妻,乾隆五年,拜投山西潞安府田老人為徒,田老人故后,胡張氏以田老人之徒周三里為田老人後身,並誘張文建為義子,改名胡文保。時周三病死,胡張氏謊稱周三靈光附入胡文保身上,仍指山西周姓為活佛,李姓為李老君名色。張仁犯事被獲,復將所傳黑紙合同五百張交給胡張氏收受,合同上寫十門有道一口傳,十人共士一子丹,十口合同西江月,開弓射箭到長安,此四句咒語之緣起也(28)。河南審擬定案時,將張仁、胡張氏、李老人、周清水等分別斬絞,奏明正法。湖廣總督畢沅指出十門有道四句咒語確系傳自河南張仁,其隱藏四姓是指當時傳教的周三、周清水弟兄及李老人、胡張氏、張仁等而言,因此,自張仁傳王五鈞,輾轉傳孫士謙,再傳徐國泰,然後經李從呼、孫貴遠、姚應彩、僧徹博等人共歷八傳,流傳已久。八、結語
由於秘密宗教的組織、思想,與朝廷的正統觀念有所抵觸,而被視為邪教,其存在與活動,多少被認為含有*意識,就不免構成對統治階層的威脅,而遭朝廷的取締。同時因教派林立,流傳極廣,在下層社會中擁有眾多的信徒,其組織及信仰,對傳統的社會結構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五月,刑部侍郎呂坤於“條陳天下安危”一疏中略謂:
自古幸亂之民有四:一曰無聊之民,飽溫無由,身傢俱困,因懷退亂之心,冀緩須臾之死;二曰無行之民,氣高性悍,玩法輕生,居常愛玉帛子女而不得,及有變則嫁掠是圖;三曰邪說之民,白蓮結社,遍及四方,教主傳頭,所在成聚,倘有招呼之首,此其歸附之人:四曰不軌之民,乘務蹈機,妄思雄長,惟冀目前有變,不樂天下太平,陛下約己愛人,損上益下,則四民皆赤子,否則悉為寇讎(29)。
白蓮教起源很早,是影響極大的一種秘密宗教,流派繁多,所謂“無聊之民”、“無行之民”、“不軌之民”,都成為秘密宗教的群眾基礎。清朝入主中原后,秘密宗教更為活躍,收元教就是乾隆年間流傳較廣的一種秘密宗教,其活動地區主要在山西定襄、五台、峰縣、忻州、代州、陽曲、太原、安邑、永寧、長子、長治、潞安等府州縣,直隸長垣、南宮、寧晉、廣平、大名、元城、肥鄉、清豐、開州、朝城、內邱、蠡縣、完縣、沙河、順德等府州縣,山東單縣、城武、冠縣、鄒縣、曹縣、范縣等地,河南虞城、商邱、泌陽、桐柏、祥符、林縣、鄭州、新野、許州、洧川等州縣,江蘇銅山等縣,安徽亳州等地,湖北棗陽等縣。就其信徒職業而言,包括務農度日的農人,販賣糧食、賣餅糊口、賣布生理、賣膏藥行醫、開鞋鋪、擺雜貨攤、出售粉皮的小本生意人,此外則為傭工、木匠、拳腳教師、鄉約、捕快、看風水的堪輿師及自幼吃素的齋公等,多屬下層社會的自力謀生者,一方面由於生計艱難,貧苦度日,一方面缺乏精神寄託,最需要宗教信仰,清代文書上所見“愚夫愚婦”,多屬於下層社會的群眾,最容易為秘密宗教所煽惑。因此,清廷對秘密宗教的鎮壓及取締極為嚴厲,各教案要犯皆以斬絞重刑盡法懲治。但由於下層社會的根本問題並未解決,秘密宗教的勢力依然存在,成為社會的隱憂,從清高宗處理教案的問題加以觀察,可見其對下層社會的治理,並不算成功。
秘密宗教的寶卷,鄙俚荒謬,但通俗易懂,容易為識字不多的下層社會民眾所接受。各教派的寶卷多屬於變文,敷衍故事,通俗生動,吸取了佛道經典及各種詞曲、戲文的形式與思想,各種寶卷的抄寫翻刻,流傳頗廣,成為下層社會的常見宗教讀物。收元教的經卷主要為五女傳道書、錦囊神仙論、小兒喃孔子、蒙訓四書、六甲天元還元寶卷、行善書及雜抄等。教主所傳授的真言咒語不外是“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現在如來、彌勒我主”等語。在佛經中,劫數是一種時空的觀念,將整個宇宙與人類的歷程分成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就是一個大劫,每一大劫之中又包括若干小劫,劫數與災變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則火風而為災,小則刀兵饑饉疫癘以為害,秘密宗教所宣傳的劫數與災變思想,其性質與佛教並無二致。無生父母是創世主,其失鄉兒女流落在紅塵里迷失了本性,受盡種種的苦難,需要救渡脫離苦海,返回真空家鄉。當劫災降臨時,若欲避免苦難,則必須皈依秘密宗教,教主是彌勒佛的化身,也是無生父母差遣下凡救度世人的使徒,聽從入教,誦習經咒,可暫時消災祈福。收元教中所傳習的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等真言,吸取了禪宗的空,道家的無與凈土宗的彼岸思想。在宗教的領域中,真空與無生是永恆、圓滿,而且極樂的境界,真空家鄉是人類始生之處,也是最後的歸宿。用彼岸思想否定了現實世界,用宗教的師徒關係,替代了血緣的父子關係及*上的統屬關係。明清時期,社會多亂,人民生計艱難,遊離分子與日俱增,下層社會的群眾,對現實世界多感厭倦,偶逢治病痊癒,或遇災變,都紛紛拜師入教,以求避禍祈福,從乾隆年間收元教的活動,可以看出秘密宗教盛行的原因,對於了解下層社會的結構,亦有裨益(30)。
【註釋】
(1)澤田瑞穗著《校注破邪詳辯。(日本,日本道教刊行會,昭和四十七年三月),頁149。
(2)《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72箱,15包,2081號。乾隆十三年三月二二十三日,阿里袞奏摺錄副。
(3)《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65箱,92包,17978號。乾隆三十七年八月二十九日,何煟奏摺錄副。
(4)《史料旬刊》,第30期,頁104。乾隆十三年六月初三日,准泰奏摺。
(5)《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65箱,93包,18183號。乾隆三十七年九月二十日,薩載奏摺錄副。
(6)《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64箱,103包,22056號。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覺羅巴延三奏摺錄副。
(7)《清史列傳》,卷二十九,頁26,李存仁誤作李在仁。
(8)《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76箱,146包,34875號。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劉峨奏摺錄副。
(9)《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76箱,145包,34720號。照錄抄本經文。
(10)《宮中檔》(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第2774箱,196包,48327號。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初七日,畢沅奏摺。
(11)《國史大臣列傳搞》(台北,國史館),正編,卷一六五,劉峨列傳。(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台灣華文書局),卷一二六一,頁15。
(12)《上諭檔》,方本,上冊,頁124。乾隆五十一年冬季分,十月初六日,王抱珠供詞。(13)《上諭檔》,方本,上冊,頁127。乾隆五十一年冬季分,十月初六日,徐德成供詞。
(14)《宮中檔》,第2774箱,202包,50189號。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十四日,明與奏摺。
(15)《上諭檔》,方本,下冊,頁322。乾隆五十二年春季檔,三月初五日,孔玉顯供詞。
(16)《宮中檔》,第2774箱,201包,49881號。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初七日,畢沅奏摺。
(17)《上諭檔》,方本,上冊,頁195。乾隆五十二年夏季檔上冊,五月初二日,謝三麻子供詞。
(18)《宮中檔》,第2774箱,199包,48843號。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劉峨奏摺。
(19)《上諭檔》,方本,下冊,頁292。乾隆五十二年春季檔,三月初二日,和珅等奏。
(20)《宮中檔》,第2774箱,206包,51168號。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劉峨奏摺。
(21)《宮中檔》,第2774箱,202包,50323號。乾隆五十二年三月三十日,勒保奏摺。(22)《宮中檔》,第2774箱,215包,54281號。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三日,明興奏摺。
(23)《宮中檔》,第2774箱,217包,54138號。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畢沅奏摺。
(24)《宮中檔》,第2774箱,215包,54281號。乾隆五十三年元月十四日,富尼善奏摺。
(25)《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78箱,168包,4O254號。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八日,梁肯堂奏摺錄副。(26)《宮中檔》,第2727箱,216包,57735號。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初一日,梁肯堂奏摺。
(27)同前注。
(28)《軍機處檔·月摺包》,第2778箱,172包,41428號。乾隆五十四年七月三日,畢沅奏摺錄副。
(29)《明史》,卷二二六,頁6。呂坤列傳,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30)庄吉發撰(清代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及其支派),《師大歷史學報》,第8期,頁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