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麒祥
中國語言學家
岑麒祥(1903~1989),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字時甫,祖籍河南南陽,1903年7月15日生於廣西合浦。岑麒祥是我國較早從事語言學研究和教學的語言學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教學中,培養了許多語言學人才,桃李遍天下。
岑麒祥
1933年底啟程回國,1934年春到達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講授語言學、語音學和方言調查,同時兼任文科研究所指導教授和《語文文學專刊》主編。1935年,任文學院教授。1936年被聘為中英庚款委員會招考留學生考試委員。1944年到廣西進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因抗戰時局吃緊被迫中斷,到連縣三江地區中山大學分教處任教,任秘書長。抗戰勝利后,在中山大學開辦中國第一個語言學系,任系主任。1948年,兼任文學院代理院長、院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兼語言學系主任。1951年,率中山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師生參加中央少數民族訪問團到粵北和海南島訪問瑤、黎、苗等族,進行語言調查。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任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兼管教務處工作。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併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改稱語言學專業,任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兼語言學教研室主任。1989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86歲。
岑麒祥:《漢語外來詞詞典》
岑麒祥從事語言學研究五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普通語言學和語言學史,在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以及歷史語言學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語言學方面,著有我國最早的語音學著作之一——《語音學概論》,不僅闡明了普通語音學的基本原理,而且介紹了語音學史,特別是用普通語言學的觀點對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音韻研究進行了解釋。50年代,參考蘇聯教學大綱,編寫了《普通語言學》,重點介紹現代各語言學派的理論要點和學術背景,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進行評價。
語言學史方面,《語言學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語言學史著作,介紹了世界語言學的四大源頭;闡述了歷史語言學的產生、發展和意義,介紹了對世界上各語系語言進行歷史比較研究的情況;介紹了從普通語言學奠基人德國洪堡德開始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結構主義的一些流派的語言學觀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方面,解放前發表了《方言調查方法概論》,曾到廣西進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解放后,將《方言調查方法概論》補充修改為《方言調查方法》,成為我國最早關於方言調查方法的專著。把方言調查分為外部調查、概略調查、方言志調查和方言地圖調查等,詳細介紹了記音音標和記音方法。強調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概括介紹了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的系屬,以及華南地區瑤語、苗語、黎語及其方言的分佈情況。曾參加中央中南區少數民族訪問團第二分團,到廣東北江和海南島進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完成了《廣東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紀略》。在歷史比較語言學方面,積極介紹歐洲歷史比較語言學,並把歷史比較法應用於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研究。此外,還從事古漢語語音、語法及現代漢語語法及文字的研究。
岑麒祥主要著作有:《語音學概論》(中華書局,1939年。科學出版社,1959年)、《方言調查方法》(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年)、《語言學史概要》(科學出版社,195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再版)、《漢語外來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0年)、《普通語言學人物誌》(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等。
岑麒祥的《語音學概論》一書,是我國最早的語音學著作之一。分總論、描寫語音學和歷史語音學三部分。該書注重實用,內容全面,廣泛涉及語音學諸問題。闡明了普通語音學的基本原理,介紹了語音學史,並用普通語音學的觀點解釋了我國傳統的音韻研究。對語音演變的規律,研究語音演變的方法,以及如何總結親屬語言和方言的語音對應規律等都做了闡述。是語音學的一本重要的參考著作。
《語言學史概要》一書,是岑麒祥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著作。書中將語言學史分為古代語言學史、歷史比較語言學史和普通語言學史三個方面。在古代語言學史部分,他介紹了世界語言學四大源頭(希臘—羅馬、古印度、中國和阿拉伯)的語言研究成果;在歷史比較語言學史部分,講述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發展和意義,介紹了對世界上各語系的語言進行歷史比較研究的情況;在普通語言學史部分,他介紹了從普通語言學的奠基人洪堡特到20世紀50年代結構主義各個流派的語言學觀點,著重介紹了各個流派之間的歷史聯繫。該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語言學史著作,為廣大語言學工作者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學習參考資料。
岑麒祥的《方言調查方法》一書,是我國最早的方言調查方法的專著,其中講了方言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方言調查分為外部調查、概略調查、方言志調查以及方言地圖調查等幾種,詳細說明了記音音和記音方法。側重介紹了方言調查的基本理論,通俗簡明,是方言調查的入門指導用書。
岑麒祥編纂的《漢語外來語詞典》為漢語辭彙史、漢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有價值的研究材料。他的《普通語言學人物誌》一書,正如他在該書前言中所說的那樣:“這一類的著作我覺得很有意思:它既可以補《語言學史概要》之不足,它本身有可大可小,可長可短,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可以增加我們對語言學史的知識,作為我們對語言學研究的借鑒。”書中介紹了索緒爾、梅耶、湯姆森、維爾納、葉斯泊森、房德里耶斯、柯恩、馬迪內、哈里斯、喬姆斯基、博杜恩·德·庫爾特內、謝爾巴、特魯別茨科依、雅各布遜、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王力共18位語言學家。
岑麒祥致力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於1936年翻譯了梅耶的《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科學出版社,1956年)一書。此外,岑麒祥還有專著:《國際音標用法說明》(商務印書館,1937年)、《語法理論基本知識》(時代出版社,1956年);
岑麒祥譯著:《格拉烏爾院士在華學術講演集》(合譯)(科學出版社,1956年)、《現代歐美語言學唯心主義學派批判》(科學出版社,1957年);論文:《世界言語的統計》(《東方雜誌》第28卷第16期)、《方言調查方法概論》(《語言文學專刊》第1卷第1期)、《歷史語言學中之分化作用與統一作用》(《中山學報》第1卷第1期)、《從廣東方言中體察語言的交流和影響》(《中國語文》1953年第4期)、《印歐系語言歷史比較語言學》(《西方語文》第1卷第1期)、《論詞義的性質及其與概念的關係》(《中國語文》1961年第5期)、《詞源研究的意義和基本原則》(《新建設》1962年第8期)、《關於語言親屬關係的問題》(《語言學論叢》1980年第5期),等等。
岑麒祥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和世界語,為研究語言學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從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工作逾半個世紀,成績顯著。在教學方面,他勤勤懇懇,耐心指導學生,講授過語言學、語音學、方言調查、音韻學、普通語言學、語言學史、歷史比較語言學等課程。
在語言學研究方面,岑麒祥的主要著作有《語音學概論》《方言調查方法》《語言學史概要》《漢語外來語詞典》《普通語言學人物誌》《語言學家評傳》等。其撰寫和發表了對學界產生重要影響的論文《世界言語的統計》《方言調查方法概論》《歷史語言學中之分化作用與統一作用》《從廣東方言中體察語言的交流和影響》《印歐系語言歷史比較語言學》《論詞義的性質及其與概念的關係》《詞源研究的意義和基本原則》《關於語言親屬關係的問題》等等,還先後翻譯了梅耶的《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和房德里那斯的《語言論》。此外,他還出版有專著《國際音標用法說明》《語法理論基本知識》以及譯著《格拉烏爾院士在華學術講演集》《現代歐美語言學唯心主義學派批判》。他還參加修訂《新華字典》《漢語成語小字典》和編纂《古漢語字典》。
廉州話是一種獨特的方言,它與周邊地方的語種不同,有著很強的生命力,不僅韻律優美、語調清晰,還有豐富的辭彙。岑麒祥稱家鄉的廉州話為“欽廉話”,在上世紀50年代末原本準備寫一本書叫《欽廉話研究》的,但不知何故最終沒有完成。
岑麒祥青年時代憧憬革命,曾多次聆聽孫中山的講演,參加過省港大罷工遊行。他勇於創新,全國唯一的語言學系就是他和王力1946年秋在中山大學共同創辦的,他還出任首屆系主任。
抗戰勝利后,王力所在的昆明西南聯大解體,王力本想回到北京清華大學創辦人類語言學系,返京前路過廣州作短暫停留。王力和岑麒祥同是說粵語方言的兩廣同鄉,在巴黎留學時一起聽過傅舍等著名語言學家的課,學位論文都是寫粵方言語音的。兩人志趣相投,談到開創語言學系一拍即合。
王力1948年受聘為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岑麒祥接任中山大學文學院代院長、院長兼語言學系主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廣州市公立、私立的文、理學院都合併到中山大學成為綜合性大學,取消“院”一級機構,只設系。王力從嶺南大學回到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任主任。系裡新設兩個教研組,岑麒祥任語言學教研組組長,搞語言學概論教材建設。
岑麒祥
岑麒祥生活儉樸。他任語言學系主任時穿的西裝還是留學時做的。解放前的長衫,直到80年代冬天在家裡還常穿著,他說:“這麼穿很暖和,我一穿起它就想起孫中山、魯迅、李大釗、聞一多,因為他們愛穿這種衣服。”他公私分明,連自己孩子在家使用學校給他安裝的電話機也要限制和批評。廣州解放前夕,國民黨潰退遺下的一筆公款,只有他這個文學院院長知道。他把公款如數交公,受到高度讚揚。
岑麒祥淡泊名利權位。調到北大后,他“無官一身輕”,輕裝前進。這期間,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先後通過組織想委他以重任。北大留他,他知道后二話沒說,不像有的人那樣鬧著要走。在中大期間,他雖然也有進有退,但他總是進無喜色、退無憂容。
岑麒祥早年留學,是學貫中西的語言學家。他是個極其坦誠的人。在一次“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代表們對辭彙方面進行討論,許多專家強調要把北京話的辭彙趕快寫出來,決定哪些是土的,哪些是不土的,從中吸取經驗,找出原則。岑麒祥當場說:“應該不限於用北京話的辭彙,因為北京話里有些詞是不好懂的。例如‘山藥蛋’等類的詞,廣西、廣東人根本就不懂,如果用‘馬鈴薯’,就大家都能懂。”
1954年岑麒祥剛調入北京大學時,他給四年級開了一門“普通語言學”,當時只有六七個學生選修這門課。
有一天,岑麒祥要兩個青年教師陪他進城買教學用品,因為語言學課程講發音機制、發音原理只憑口頭描繪,學生缺乏真切的認識和直觀的感受,當時又沒有建立語音實驗室的條件,他便想置辦點喉頭解剖之類的教學模型。他很少進城,對市內的商業網點根本就不了解,他們直奔商業繁華區王府井大街,一路用心搜索著東西兩側的鋪面,也沒發現一個賣教學儀器的商家,從東單走到東四,仍然一無所得。幾經周折,後來才打聽到八面槽有一家規模不小的醫藥商店,就從東四轉到王府井北口,雖然找到了那家外觀並不起眼的店鋪,但它也沒有這種教具。岑麒祥問店主有無牙膠,店主說有進口的。買了幾盒進口牙膠后,學生不解其意。岑麒祥說是鑲牙用來做牙床模型的,可以利用它製作不同發音部位的口形模具。
一位年近花甲的資深教授,為了改進教學,竟然親自帶著兩個青年教師,在偌大的北京城,到處尋找教學用具。這種認真的態度和敬業精神,真值得後輩很好地繼承和學習。
部分著作圖片
《國際音標用法說明》(岑麒祥編) (商務印書館 1937)
《語音學概論》(岑麒祥編) (中華書局 1939.4)
《語音學概論》(岑麒祥編) (中華書局 民國30)
《語言學引論》(岑麒祥編/高華年編) (中山大學 1955)
《普通語言學》(岑麒祥編) (北京大學 1956)
《方言調查方法》(岑麒祥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6)
《語法理論基本知識》(岑麒祥著) (時代出版社 1956)
《國際音標用法說明》(岑麒祥)編) (商務印書館 1957)
《普通語言學》(岑麒祥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7)
《語言學史概要》(岑麒祥(編著) (科學出版社 1958)
《現代歐美語言學唯心主義學派批判》(古赫曼著/列施卡著) (科學出版社 1958)
《語音學概論》(岑麒祥著) (科學出版社 1959)
《歷史比較語言學講話》(岑麒祥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國際音標》(岑麒祥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2)
《語言學學習與研究》(岑麒祥著) (中州書畫社 1983)
《語言學史概要》(岑麒祥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
《普通語言學人物誌》(岑麒祥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9)
《漢語外來語詞典》(岑麒祥編) (商務印書館 1990)
《國外語言學論文選譯》(岑麒祥譯) (語文出版社 1992.8)
《普通語言學人物誌》(岑麒祥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3.1)
《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 (岑麒祥著)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