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城關鎮

湖北省大悟縣轄鎮

大悟縣城關鎮,是湖北省大悟縣的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著名的商業城鎮。大悟縣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鄂豫邊界,二郎店位於縣域西部。城關鎮東望高店鄉,西鄰廣水市,北接大新鎮,南連陽平鄉。澴水(本地人叫環河)由北向南,從城中流過。

地理環境


大悟縣城關鎮轄6個社區,14個村,國土面積102.15平方公里,山場面積6.14萬畝。

人口民族


總人口88732人。

交通


城關鎮區位優勢良好,距京廣鐵路廣水站13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10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橫穿全鎮境內,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備。

政治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以招商引進為重點,以“兩區”(河東開發區、鎮工業園區)為依託,引進招商企業27家,初步形成特色種植、養殖、餐飲、市場開發的四大支柱產業。

資源


大悟縣位於大別山脈西段,境內山巒起伏,丘陵密布,河流、溪澗穿插其間。出露地層主要為元古界紅安群,礦產資源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土壤多為黃棕壤,植被為落葉闊葉、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地勢:西部北高南低;中部和東部中間高、南北低。以大別山脈為分山嶺,南流,注入漢水;北水,流入淮河。以北部五嶽山西部娘娘頂、南部大悟山、東部仙居頂四大主峰構成地貌的基本骨架,形成澴水、灄水竹竿河三大河流,跨越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兼有南北氣候之特點,水、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4.9攝氏度至15.7攝氏度,降水量1115毫米,日照時數2153小時,無霜期227至242天。二郎店位於縣域西部,距大悟縣城東2公里的禮山,矗立於大別山西南群峰之中,海拔415.8米,澴水由北向南,從二郎城中流過。

物產資源

烏桕
烏桕
農作物以糧油作物為主,兼有其它經濟作物。糧食以稻、麥為主,油料以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為主。
(一)糧食作物:分為夏糧作物、秋糧作物。
夏糧作物有小麥大麥蠶豆豌豆,以小麥為主。
秋糧作物有水稻黃豆紅苕和其它秋雜糧,以水稻為主。
(二)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油菜次之,芝麻少量。
(三)經濟作物:棉花、煙葉、麻類席草等,以煙葉為主。(四)特產作物:大悟縣特產資源豐富,除花生、煙葉、烏桕外,還有茶葉、桃、李等水果及蠶桑、藥材等特產作物。
(五)蔬菜:蔬菜種類繁多。據統計:葉菜23種,瓜果菜15種,根莖菜12種,花菜2種,野生菜7種。主要有:白菜菠菜萵苣芹菜莧菜茼蒿白蘿蔔胡蘿蔔蔥頭四季蔥大蒜韭菜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冬瓜苦瓜葫蘆瓠瓜南瓜絲瓜刀豆豇豆扁豆馬鈴薯生薑、藕、芋頭黃花菜珍珠花等。其中黃花菜、珍珠花較為名貴。

經濟


工業

鎮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堅持“重點發展工業經濟,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把培植壯大工業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是不斷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全鎮共引進企業30多家,實際到位資金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億元,年實現稅收1000萬元,安置下崗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僅2009年上半年,全鎮共引進項目5個,簽約資金達1.03億元。二是培植壯大落戶企業,高度重視企業發展,多次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全力支持老企業盤活和恢復生產,研究企業生產經營問題,積極幫助企業恢復生產。

農業

鎮黨委、政府把加快農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是全力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試點工作。為各個村都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實施規劃,在各村都成立了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網路本村籍的名人大戶參與新農村建設。全鎮共投入資金800多萬元。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全鎮共建成2000畝優質稻、2000畝無公害茶、2000畝稻蝦連作、15000畝地膜花生、20000畝板栗等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基地。三是大力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鎮50889.3畝山場面積全部確權。四是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全鎮已發展種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餘個,農村經紀人隊伍達200多人,網路農戶近5000戶。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突出城郊優勢。沿京珠高速公路兩側,在長征路社區、田灣、高咀、樂沖等村建立4000餘畝的杜仲板栗帶,沿環河兩測在府前社區、劉灣、鄧畈、汪城、雙河建立4000餘畝的蔬菜帶,沿大界公路七里、棗棚、雙橋、羅城建立4000畝的茶葉帶。以小魁山、七里沖山場資源為載體建立休閑農莊、大力發展農莊經濟。以七里綜合養殖為龍頭,帶動全鎮養魚、養羊、養牛大戶28餘家。

招商

鎮黨委、政府實行全員招商、親情招商、區位招商。制定了《城關鎮招商引進投資興業的優惠激勵政策》,凡是固定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政府可免費提供20畝生產用地;固定資產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政府可免費提供10畝生產用地;固定資產在100至500萬元,政府可免費提供3.5畝的生產用地。生產見效后客商所交增值稅達到土地使用價鎮,政府無償轉讓土地使用權,客商可以自主開發、經營。
幾年來,先後引進了金豐果品、津楚化工、東瓷陶瓷、福祿居餐飲等企業達27家,引進資金達2億元,安置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力達2000餘人。
黨委政府制定了“二.三.五”的招商引進目標,即:引進兩家投資過千萬元的企業、三家投資過五百萬元的企業。
河東開發區位於二郎大道兩側,西與新一中相鄰,南與禮山學校相距1公里,北與京珠高速公路相距500米,佔地面積301畝,政府投資260餘萬元已做了前期準備工作,由中南設計院進行高標準、高規化設計。建成后,是聚住居、商業、娛樂為一體的商貿城。
鎮工業園,位於縣開發區內,佔地80畝,政府投資200萬元平整土地。有東瓷陶瓷有限公司、台灣鞋業有限公司、復西印務有限公司三家落戶該地,總投資達5000萬元。
金三角改造。金三角位於陵園社區東側,西與老一中相鄰,東與禮山學校相鄰,佔地30畝,投資2000萬元,將建成高標準的住宅區和一條步行街,是理想的住宅區。

社會


社會事業

全鎮六個社區、十四個村,社會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到2006年底鎮建立一所衛生院和福利院。六個社區、十四個村相應建立了衛生服務網點,高標準的水泥村通公路四通八達。農民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看病難”、“大病致貧,大病返貧”的問題,農村孤寡老人在福利院頤養天年,社區的功能不斷增強,社區的職能逐漸完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

縣屬學校
大悟一中
大悟一中
大悟縣第一中學(城關鎮沿河東路);大悟縣中職校(長征南路173號);大悟縣城關中學(大悟縣城中南路82號);大悟縣實驗中學(大悟城關興華路3號);大悟縣實驗小學(大悟縣建新二街25號);大悟縣禮山學校(大悟縣城關鎮長征路43號);大悟縣濱河學校(城中北路39號);大悟縣直機關幼兒園(大悟城關興華路6號)。
鎮屬學校
城關鎮中學(城關鎮泉水路);城關鎮雙橋中學(城關鎮雙橋村);城關鎮中心小學(城關鎮泉水路);城關鎮城北小學(城關鎮西嶽居委會);城關鎮雙河完全小學(城關鎮雙河村);城關鎮汪城完全小學(城關鎮汪城村);城關鎮劉灣完全小學(城關鎮劉灣村);城關鎮田灣完全小學(城關鎮田灣村);城關鎮七里完全小學(城關鎮七里村);城關鎮鄧畈完全小學(城關鎮鄧畈村);城關鎮雙橋完全小學(城關鎮雙橋村);城關鎮棗棚完全小學(城關鎮棗棚村);城關鎮劉樓完全小學(城關鎮劉樓村);城關鎮胡城完全小學(城關鎮中心村);城關鎮新街完全小學(城關鎮新街村);城關鎮樂沖教學點(城關鎮樂沖村);城關鎮羅城教學點(城關鎮羅城村)。

文化


名勝古迹

著名“雙橋鎮大捷”。雙橋鎮東臨環水,西部靠山,處於南北狹長鉗形地帶。1931年3月上旬,紅四軍廣水至信陽段轉移到平漢路的三里城一帶集結休整。蔣介石第三十四師沿平漢路東側北進。3月8日孤軍冒進至雙橋鎮一帶。8日夜,紅軍部隊向雙橋鎮急進,翻山越嶺,向敵後猛插。9日拂曉,完成對敵包后發起總攻,當地百姓拿起土統、大刀長矛、參戰。此戰歷時7小時,殲敵師以下官兵5000餘人,收繳槍支6000餘支,以及大量軍用物資。雙橋鎮大捷是紅軍組建以來戰果輝煌影響巨大的勝利,在紅軍的戰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縣城關鎮環水東岸的江崗山上,佔地面積230畝,以紀念
堂、紀念碑為主體,氣勢磅薄、工程宏偉,於1984年11月6日竣工落成,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園名,是中國十大陵園之一。
紀念堂寬大敞亮,內列有鄂豫邊區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圖像200餘幅,還有部分革命歷史文化物陳列其間。紀念堂后是烈士祠,歷石階242級就到了江崗山頂峰,上辟平面1600平方米,四面石欄圍繞,中間聳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底座四米見方,為白色大理石砌成,高21.8米的碑塔,巍峨英姿,直指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