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溫造的結果 展開

溫造

唐朝禮部尚書

溫造(766年-835年7月22日),宇簡輿。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朝名臣,禮部尚書溫大雅五世孫。

溫造年少時酷愛讀書,不喜試吏,自負節概,早年隱居王屋,以漁釣為樂。被壽州刺史張建封聘為幕僚,又以侄女嫁之。曾出使幽州,后隱居東都。長慶元年(821年),出任京兆司錄參軍,轉殿中侍御史。後任郎州刺史。他開渠灌田,使百姓獲利,稱之為“右史渠”。又入京為侍御史,遷左司郎中,又官拜御史中丞。大和四年(830年),平定興元兵變。次年,改任兵部侍郎。

大和九年(835年),改任禮部尚書。同年六月去世,年七十。追贈尚書右僕射。

人物生平


溫造青少年時英俊瀟灑,酷愛讀書。他目睹唐中期以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自負節概,少所降志,隱居王屋,以漁釣逍遙為事”,過著悠然自得的閑適生活,時人稱其居所為“處士墅”,有“水南山人”之稱。後來,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聲名,致書超請他為自己謀方划略,溫造認為張建封是值得為之獻計獻策的人物,於是欣然前往。張建封待若上賓,動靜諮詢,但不敢靡以職任。貞元四年(788年),張建封升任徐州節度使,溫造辭歸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有高天下之心”。張建封認為溫造確是頗有謀略的難得人才,惟恐一旦失去溫造,就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
唐代後期藩鎮紛紛叛亂,擁兵自立。唐德宗在飽經憂患之後,開始加強中央禁軍對京畿附近各地的控制,並考慮裁抑藩鎮之策。時盧龍節度使劉濟向朝廷表示忠誠,唐德宗密詔張建封選擇“特達識略”之士前往,“盡選朝廷倚賴之意”。張建封經慎重考慮,強行任命溫造為節度參謀,出使幽州。富有謀略長於文辭的溫造不負重託,委婉而全面地轉達了唐德宗的旨意,話還沒說完,劉濟就俯伏流涕,表示“願得率先諸侯,效以死節”,溫造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張建封因之向唐德宗介紹了溫造,唐德宗召其馳馹入奏,經過交談,對他的才略頗為賞識,準備讓他做朝廷諫官,但因語泄未果。溫造離開京師,隱居東都。
長慶元年(821年),溫造被任命為京兆府司錄參軍。是年,盧龍節度使劉總請以所部九州歸附朝廷。唐穆宗認為溫造“識機應變”,任命他為起居舍人,太原、鎮州、幽州宣諭使,出使河朔,宣達朝廷旨意。溫造行至范陽,劉總櫜鞬郊迎。溫造宣讀聖旨之後向他開示禍福,劉總誠惶誠恐,若兵在頸。不久,劉總就藉所部九州入覲,朝廷以張弘正取而代之。溫造歸朝後,因功升為殿中侍御史。
長慶二年(822年),諫議大夫李景儉酒後謁見宰相,溫造因與其共飲,出為郎州(今湖南桃源以東沅江流域)刺史。溫造赴任后關心農業生產,修筑後農渠九十七里,溉田兩千頃。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改渠名為右史渠。
四年後,溫造又被召入京師,任命為侍御史,掌監察,執法。時李祐自夏州入拜金吾,違制進馬一百五十匹(一作二百五十匹),溫造正衙彈奏,李祐股戰汗流。事後,李祐私下對別人說:“吾夜逾蔡州擒吳元濟,未嘗心動,今日落膽於溫御史。”由於溫造恪守職責,不久遷左司郎中,又官拜御史中丞,時“朝廷有喪不以禮,配不以類者,悉劾之”。以後,又被擢為尚書右丞,加大中大夫,封祁縣開國子,賜金紫。
大和四年(830年),興元軍募卒發生叛亂,殺害興元節度使李絳。唐文宗以溫造“氣豪嫉惡”,授其為檢校右散騎常侍、興元尹、山南東道節度使,前往平定叛亂。溫造赴鎮詳細了解了興元軍叛亂的情況,上報皇帝,唐文宗許以便宜從事,授其手詔四通,並命神策行營將董重質、河中都將溫德彝、郃陽都將劉士和等,均聽命於溫造。溫造冒著風險趕赴興元,運用計謀圍殺了發動叛亂的教練丘鑄及參加叛亂的官健千人,因功加檢校禮部尚書。
大和五年(831年)四月,溫造改任兵部侍郎。七月,檢校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九月,制改授河陽懷州節度觀察等使。在此期間,溫造鑒於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土地肥沃,但民戶凋瘵,奏請開浚了懷州古泰渠枋口堰,役工4萬。工程完成後灌溉濟源、河內、溫縣、武陡4縣農田,受益面積逃5000餘頃。大和七年(833年),溫造入為御史大夫。
大和九年(835年)五月,轉禮部尚書。其年六月二十三日(7月22日),溫造病卒,終年70歲,贈尚書右僕射。

主要成就


溫造有兩大功勞:
1、平定興元兵變。
2、興修水利造福人民。溫造在太和五年平叛后,因有耳疾,求退洛陽,授河陽節度觀察使職。此期間奏請皇上,復修枋口渠(五龍口廣利渠),可灌溉濟源、沁陽、溫縣、武陟4縣土地5000頃。

個人作品


《全唐文》錄有溫造的作品兩篇:《瞿童述》、《自請罰奏》。《全唐文新編》補錄一篇:《害李絳賊斬乞奏》。

人物評價


總評

溫造氣豪嫉惡,富有謀略,長於文辭,效力於唐德、穆、文三朝,為唐中央政權削弱藩鎮割據勢力和國家的統一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他關心民生,興修水利,施惠於民,政聲頗著。

歷代評價

李祐:吾夜逾蔡州城擒吳元濟,未嘗心動,今日膽落於溫御史。吁,可畏哉!
白居易:嘗糾天府不曠官,馳軺車不辱命,況為人外和內決,以兼濟為心,拔居殿中,以備時使。
舒元褒:溫造蔑朝廷典禮,凌陛下侍臣,恣行胸臆,曾無畏忌。
李昂:風度端雅,質量閎厚,立朝正色,直道當官。自登周行,藹有休稱,前在憲府,爰持國綱。人所未能,心已獨至,聽言盡主於忠信,指事必根於理化。豈彼嘗意,自謂知人。南宮提領右轄,郎曹承式,體要宏通。
劉禹錫:旌旗入境犬無聲,戮盡鯨鯢漢水清。從此世人開耳目,始知名將出書生。
劉昫:①溫、柳二公,以文行飾躬,砥礪名節,當官守法,侃侃有大臣之節,而竟不登三事,位止正卿。所以知公輔之量,以和為貴。②搏擊為優,彌綸則隘。
孫何:歷代將帥多出儒者,臣不敢援引三代,請以炎漢之後言之。光武有鄧禹劉備諸葛亮西晉羊祜、杜預,東晉祖逖謝玄苻堅則有王猛,後魏則有崔浩,梁則有謝艾,隋則有高熲。至於唐室儒將尤多,若郭元振之鎮隴右、狄仁傑之帥河北、裴度之平淮蔡、溫造之定興元。此數臣者,皆有尊主庇民之功,善始令終之德,一時武臣,未有出其右者。
王十朋:誰坐繡衣石,曾落金吾膽。不戮擁靴人,至今有餘憾。
彭孫貽:溫造劾李祐違詔獻馬,人多稱其剛直。不知其入興元軍,斬亂兵之殺李絳者八萬人(此處有誤),一軍攝服不敢動,其膽略謀勇尤出人數倍。

逸聞趣事


溫造在長安新昌里的宅第,曾被術士桑道茂住過。院里有兩棵柏樹很高,桑道茂說:“但凡人所居的地方,古木茂盛的,都應該除去。況且木茂盛就會使土衰敗,因此住的人就會有生病的,這是土衰的原因。”於是用數十鈞鐵,鎮壓在柏樹下,然後告訴別人說:“以後誰來住,挖我鎮鐵的地方,他們的家主就會死。”大和九年(835年),溫造入住此宅,因為於修建宅所,於是挖出了桑道茂所壓的鐵。後來沒過幾天,溫造果然去世。

家族成員


太原溫氏部分世系(溫君攸之子溫大雅系)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
溫君攸(隋朝泗州司馬)溫大雅(禮部尚書、黎孝公)溫無隱(工部侍郎)溫克讓
溫克明
溫晉昌
溫釋胤(坊州刺史)
溫景倩(南鄭縣令)溫佶(太常丞)溫邈
溫造溫琯
溫璋京兆尹、檢校吏部尚書)
溫遜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