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林,男,陝西延安人,1945年4月13日出生。
王克林
1945年4月13日出生在陝西延安,五個月後隨
延安的大批幹部到東北開闢根據地到了
熱河省,隨父母打
錦州戰役、
天津戰役、和平解放北京,解放后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十三中學上學、后參軍到
青島服役三年,複員後到豐盛街道黨委工作十六年,后調入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工作,中國百業研究中心工作直至退休。
王克林[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機關黨委委員]
王逸群的長子王克林,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三曰在陝西延安"中共中央醫院"降生。由於受益於延安"軍民大生產"豐衣足食,肖永光生了個大胖小子,有十三鎊。王逸群抱著兒子喜出望外,抗日前線勝利喜訊捷報頻傳又得貴子,心情格外舒暢。又過幾個月,蘇聯紅軍對德國法西斯軍隊大反攻,直逼徳國老巢——伯林。1945年8月15曰傳來了攻克
柏林的特大喜訊,延安軍民沸騰了,全國人民欣喜若狂。王逸群,肖永光髙興的商議著;"乾脆這孩子叫克林吧,多有記念意義呀。"當1945年9月王逸群奉中央指示,延安的大批幹部到東北開闢根據地,延安抽調3000多名幹部和戰士組成北上工作團,行軍隊伍綿延數公里,白天隱蔽夜間行軍,爬山越嶺,淌河過封鎖溝無數,打遭遇戰無數,只見打前站的部隊,不斷有部隊沖不出去,不斷有傷員抬下來。經山西、
張家口到
承德,當時王逸群,肖永光帶了兩個孩子
王蘇芬、王克林;(王蘇芬3歲,王克林5個月),跟隨部隊一塊行軍。為了不掉隊,把他們倆放在一個馬的
馬鞍子上,套兩個筐,一個筐里躺一個孩子,並用毛巾把兩個小孩子的嘴全堵住,防止他們啼哭讓敵人聽到。但走不遠停下來,看一看還有氣沒有氣,害怕孩子憋死。就這樣有戰士的掩護,在馬背上行軍到了承德,當時叫"
熱河"。現在看來這些革命的後代,是父母革命歷程的結晶,革命愛情的碩果,如果不忘自己的父毌是革命軍人,就不能忘夲兒,也不能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革命的真理。王克林後來又隨軍打錦卅,攻天津,進北京,到武漢,
直到五歲囬到北京,剛進城時跟父毌住:前門廊房頭條,又住東單翠平庄,又搬到王府井北京仮店老樓,後來搬到東單演樂衚衕和
何長工住在一起,最令王克林高興的是幸福的童年,少年。王克林小學在
第二實驗小學上學,同班同學有劉少奇的兒子劉丁丁,有
黃炎培的兒子黃方方,還有
郭沫若的女兒郭培英,記得有一天,下午放學,王克林和劉丁丁到
北海公園去玩,劉丁丁不小心掉到水裡,水剛到腰,不深,卻全身濕透,我們哈哈大笑,王克林趕緊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小夥伴劉丁丁穿上。
王克林[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機關黨委委員]
王克林在小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十三中學,原輔仁中學,是丁有優良傳統的中 學,尤其在1959年時十三中學
男子足球可稱為北京市冠軍隊,一個男孩是多麼渴望和想往的學校呀!王克林在十三中開始在老師盡心儘力的教育下開始逐步思想上伐熟起來,思想上要求進步,學習上自覺刻苦,被同學和班主仼衣純廣指定擔任學習委員,,各科學習優秀,王克林在上初二時,成立團支部第一個發展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在王克林初三畢業時評為三好學生,並獲學習優良獎章,保送師範學校,
王克林和姐姐王蘇芬弟弟王克錦
1962年7月中國人民斛放軍徵兵開始,校長動員會上講:”盤距在
台灣島上的
蔣介石要反攻大陸,目前在美市國主義的支持下,分成九路在大陸沿海強行或偷摸登陸,大敵當前,一切有血性的男兒,赤驗你們的時刻到了!”王克林熱血沸騰,當時讓姐姐王蘇芬代表家長在同意當兵的文件上薟了字,1962年9月王克林穿上了中國人民觧放軍海軍軍裝,告別了老師,同學,父母踏上開往
青島海軍基地的火車,在部隊革命大熔爐中,王克林經過三個月的入伍培訓,臉晒黑了心變紅了,樹立了為人民當兵,為祖國獻身的豪情壯志,正式到"海軍航空兵苐二舫空學校"學習航空機械修理專業,在五中隊八四二區隊一班王仙民當班長,劉紹志副班長三克林是團小組長,當時毛主席向全國發出了“向雷鋒學習”的偉大號召,王克林學著雷鋒的樣子,偷偷的給家裡有困難的戰友家裡寄錢,不動聲色的給戰友洗被子,衣服。刻苦學習航空機械員的知識,各科學習成績優秀,當兵苐一年,就光榮的加入
中國共產黨,譽為"雷鋒式的五好戰士",王克林斦在班也獲"集體三等功","
二航校"畢業後分配到青島流亭海軍航空兵航空基地,“海空雄鷹團”十團維修中隊,參加了擊落蔣匪“B2大型低空偵察機”和擊落“U2高空偵察機”的戰鬥值班,也享受了“全國人民慰問團”長達幾個星期的各種劇種的慰問演出,沉浸在歡樂和鼓午中。甴於王克林是北京人,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被選入"戰士業餘演出隊"。說
三句半,對囗詞,相聲,小話劇,報幕,一人多能,到
山東半島各個海軍部隊演出。歌頌黨,歌頌雷鋒精神,鼓午鬥志。王克林每天又緊張,又興奮,一演就是半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優秀戰士演員”。王克林由於各地演出吃飯不衛生,傳染上
急性肝炎,又住院,又療養到1965年9月複員回京。
北平解放后家庭合影
在北京等待分配工作時,復轉軍人安置辦公室徵求王克林的意見,到“
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作攝影助理, 同時北京市西城區豐盛亍道黨委組織部找王克林談話,希望他留在亍道做
共青團政治工作,王克林毅然同意黨組織的安排到了西城區豐盛亍道黨委做共青團工作。當時王克林剛21歲,在機關中年令祘小的,豐盛黨委王映龍,林治初,張玉鶴,焦青,姜玉,馮玉倍,馮彩文,丁萬芝,楊淑芀、丁萬芝、
孫喜玲、王靜榮、張世玲、張春生、等老領導對王克林無限深情的希望和熱情耐心的指導使王克林信心倍増,更堅定了聽黨的話,跟黨走的決心,在團委的工作中和同伴孫喜玲一起,勇於開拓,協助團委書匯馮彩文對當時豐盛地區工廠,學校,亍道1000多名團員和青年和34個團支部進行工作,一年後王克林擔仼團委書記,一干就是八年。中間趕上了文化大革命,辛酸苦辣五味俱全,響應毛主席號召,當過紅衛兵“掃四舊”,執行過“劉少奇資反路線”,也被全機關幹部批判過,三次檢查也過不了關,等——-。直是“做不完的檢查流不完的淚,立不完的立場排不完的隊”斦有文化大革命過來的人,都有被毛主席錯誤號召愚弄的忎覺,被四人幫欺騙的經過,使每個人都說不清,你什麼時候對,什麼時候錯,“左”了成造反派“516反革命份子”,“右 ”了又成保皇派分子陪斗。不“左”不“右”也呆不住,被扣上“消遙派”也得做檢查挨批。父親王逸群文革中被打成“
走資派”,王克林也變成“反動派”子女,受到岐視。王克林一想到“文化大革命”有訴不完的苦,長不完的教訓。“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這場災難的禍根,“懷疑一切打倒一切”是結果,使無數革命先輩含恨而逝。王克林堅伩“鄧小平路線”的無比正確,中國不要再“折騰”了,這就是王克林這些經過“文革”過來的人,共同的心聲。堅持“
改革開放”不動揺,堅持的這樣堅決,這和王克林這批有“文革”苦難的億萬人基礎是分不開的。全國多敉人認為:“文革”鬧劇絕不能在中國重演!文革結束后,王克林被選為中共西城區豐盛亍道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書紀兼豐盛辦事處主仼。王克林按中央部署;撥亂反正,給老幹部平反,給受衝擊的同志恢複名譽,大擴抓工廠生產,給職工蓋六層宿舍大樓,在25個居委會迠600多間房子,成立為居民服務的“三站兩代一所”即服務站,衛生醫療站,文化活動站,代銷奌,代辦奌,託兒所。大家熱火朝天,徐忠吉,渠傳印,
許明遠,劉文義領導班子團結一致,
朱國瑞,
繆光明,於好民,趙越,王靜榮、趙淑英、張世玲等青年人意氣紛發,中層領導;史玉才,
李慶豐,李惠英,李得宙,王國權,熊森,曹運蓮,
王達智,王靜賢,閆守惠,劉九如,王志囯,金如銅,蔡景善。賈明五,謝伯熊等部科領導各負其責,在豐盛地區恢復黨組織建設,基層政權建設,中,小學迠設,恢複發展生產,社會治安,都做了突出貢獻,豐盛廣大人民是忘不了他們的,黨也不會忘掉他們對北京的貢獻和血汗。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王克林領導的豐盛地區受災很重,有6000間房成為危險房,20000居民無家可歸。豐盛地區成立了
抗震救災指揮部,按東,西,南,北四片分別建立四個分指揮部,辦事處幹部150名,派出所公安民謷50名,房管所職工230名,六建職工300名,觧放軍戰士1000名,豐盛醫院醫務人員200名,在北京市,
西城區統一指揮下,眾志成城,不顧危險,不怕疲勞,日以繼夜,戰鬥一線。30天
拆房迠房6000間,掄救傷病員600人,在那日日夜夜的抗震工作中,大家迠立了戰鬥的友誼,令人永遠難忘!真是戰天鬥地,無往而不勝。
王克林[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機關黨委委員]
1979年王克林調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仼
機關黨委委員主要貟責朳關保衛,共青團,行政處黨支部書記等工作,一干就是6年,1985年奉命調入
中國檔案出版社主管發行,出版工作,在
王樹盛社長,師元第總編領導下,和戰友尼樹峯,安金星,閆志國,李平,
張昆,夏阿梅,
張寶金,張春鈴編輯於藢,於紅霞等共同努力下,在過苐一個“
教師節”送給教師一夲“教師手冊”共1500000冊,當時為了緊急給
新華書店送書。同時在三個大型印刷廠用膠印輪轉機日夜加班趕製,租用50輛五噸觧放大卡車往返運書,另通過郵局寄書給讀者150000冊,多麼浩大的工程。半年的辛苦換來豐碩的成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王克林和尼樹峯榮獲出版社獎勵各人民幣150元,雖然錢不多,意義大。隨後又創造發行“交通手冊”500000卌的成績,這兩夲書為出版社獲利2000000元,為出版社的初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一九八九年王克林調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中國百業研究中心仼副主仼,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辦了全國笫一家檔案用品專營店和檔案圖書冂市部,共同創業的有:夏阿梅,金囯,王金剛,張昆,劉順強,王迠軍,朱耀煌,趙顧,朱文蘭,林永福,
劉傑,張鳳茹,王新,施青山,趙世美,肖麗,
李捷,梁定國,周禮信,趙立,
王景蘭,王曉娟,王建全,常純潔,焦保柱等90多人。在艱苦創業中始終不忘記黨的培養,和父親王逸群的囑託:好好
為人民服務。王克林辦企業雖然不大,但十五年來也
交稅200萬元,吸心收職工100多人,為國家做了貢獻。王克林繼承了王逸群為人民服務的“逸群”精神,甪實際行動寫下了自己不愧對父親王逸群的歷史。??
王克林[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機關黨委委員]
王克林出生在
抗日戰爭勝利時。爸爸是久經沙場的老紅軍,是革命老前輩。其父親為我國的無線電發報,以及
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的媽媽是
八路軍中,聞名遐邇的民歌手。童年時代,她隨父母南來北去,走遍了半個中國。
1931年夏,中央蘇區有了第一部電台。一位在校大學生聽從黨組織的召喚,毅然放棄學業,改學無線電收發報技術,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部電台的創建工作。為了隱瞞他去
蘇區的真象,避免家庭受牽連,托朋友給家裡報“死訊”……
這位令人敬仰的老紅軍名叫王逸群。為了深切緬懷這位為我國的無線電發報,以及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革命前輩。
王克林[中央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機關黨委委員]
王逸群,又名王世祥,1908年出生於四川省廣漢縣雒城鎮。出生在動蕩年代的王逸群,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頭有三個哥哥,三個姐姐。青少年時期在縣城讀書。家裡人都非常寵愛他,希望他能夠走仕途之路,陞官發財光宗耀祖。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卻一直印在他的腦海中。1927年,在四川成都民主大學預科讀書的時候,他開始接觸到
馬列主義。校內進步教員孫倬章等人創辦的《
民主日報》,經常揭露和批判社會上許多黑暗、醜惡的現象,王逸群很同情他們的看法,自費訂閱了這份報紙,從中受到許多啟蒙教育。
1929年,接受過馬列主義熏陶的王逸群,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家中安逸舒適的生活,隻身遠赴上海大夏大學深造。來到燈紅酒綠的大上海,王逸群並沒有被那些聲色犬馬的東西所誘惑,而是利用課餘時間常去
上海藝術大學,旁聽
茅盾、
王學文、
沈從文等教授講課,有時也聽魯迅先生的講演。他們號召知識青年到工農群眾中去,了解工農群眾的鬥爭和生活。在這個思想引領下,他和一位同學到工人區租下了一間房子,親身體驗勞動生活。他還接觸到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同學,他們畢業后找不到職業,盛傳“畢業即失業”,使王逸群深感舊社會的黑暗。特別是王逸群在讀了《
共產黨宣言》之後,進一步認識到:自有階級以來,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社會上劃分為兩大對立的階級?穴即
剝削階級和
被剝削階級?雪,被剝削階級不甘心受剝削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因此要起來反抗,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為建立沒有剝削的新社會而奮鬥。但只有在無產階級先鋒隊
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剝削制度才有可能,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共產主義是科學真理,是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制度,自己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隨著思想覺悟的逐步提高,1929年夏,王逸群加入了共青團,同年秋季又轉入中國共產黨。在組織的幫助下,他先後以“四川同鄉會”和賣無線電器材為掩護,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積累了一定的對敵鬥爭經驗。
1930年春天,組織上找他父親談話,要求他學習無線電收發報技術,徵求他的意見。就像《
永不消逝的電波》和《
暗算》中的情節一樣,戰爭時期,電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報發報,是黨的一項重要的地下工作,
危險係數極高。而且對於王逸群來說,電台、無線電發報是個全新的、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如果要學習使用
電台,就要放棄大學學業,放棄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王逸群認為,黨能把這麼至關重要的工作交給他,本身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和信任。即使風險再大,也要接下電台工作,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他愉快地服從了組織上的決定,中斷大學學習,改學無線電通信技術。
當時,中央特科派
伍雲甫來教他,發給他一台練習機,和一套
英文字母的
電碼符號。他每天背記、練習,從不間斷,直到把26個英文電碼背得爛熟。後來,伍雲甫每周來一次,有時由王逸群拍發,伍雲甫糾正他的動作;有時伍雲甫拍發,給王逸群示範。伍雲甫除了教王逸群收發報外,還和他交談思想,給他傳達黨的指示,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組織上還按月發給王逸群生活費,對他非常關心。到1931年春天,因伍雲甫另有任務,上級改派王子綱來教他。1931年4月,由於領導中央特科的
顧順章突然叛變,上海黨中央機關遭到
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肆破壞,為保存
有生力量,組織上決定在
特科工作和學習過的同志必須撤離,5月,王逸群與曾三、岳夏等人由黨內交通員秘密護送,繞道香港,經
汕頭、
大埔、
永定、
上杭等地進入
江西中央蘇區。 《大學》中有言: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當初為了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來,王逸群拋棄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庭。此次,為了避免家庭受牽連,到中央蘇區的第一件事,就是托朋友給家裡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報去的,並不是什麼平安,而是王逸群的“死訊”。信以其朋友的口吻告訴他的家人,王逸群已經跳入
黃浦江離開了人世……王逸群就此從他的家庭中消失,再也不會有人去打聽聯繫他。他用這樣的辦法來隱瞞自己去蘇區的真象,保全了自己的家庭。
從上海派到蘇區的同志,任務是建立上海黨中央與蘇區中央局的無線電聯絡。王逸群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部電台的創建工作。他們從1931年夏季開始,就日以繼夜地在收報機上尋找黨中央電台呼叫的信號,但一直沒有效果,要從成千上萬個呼叫聲中,分辨出黨中央電台的呼號,真像海底撈針那樣難。大家的心情都由於找不到
中央台而非常焦急。一直到了秋天的一個晚上,曾三值班,王逸群協助值班,他們終於聽到了黨中央電台呼叫的信號,並溝通了聯絡。這是幾個月以來,全體工作人員辛勤工作的結果。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立刻喚醒了睡夢中的同志,大家歡欣鼓舞,歡呼慶祝,幸福地渡過了這個難忘的夜晚。
九·一八”事變后,在我黨抗日救國號召的影響下,許多國民黨官兵要求北上抗日,對蔣介石不滿的情緒日益高漲。在這種形勢下,國民黨26路軍17000多人,在中共黨員趙博生和73旅旅長董振堂領導下,於1931年12月14日,舉行了
寧都起義,加入
中國工農紅軍,並受黨中央和
軍委命令改編為
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這個部隊起義不久,軍委電台伍雲甫就派王逸群調任紅五軍團無線電總隊
政治委員。王逸群到任后,主動同原來的報務和機務人員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以及他們的要求。經過一番細緻耐心的思想工作,五軍團的無線電人員大多數了解了
紅軍的任務和宗旨,以及紅軍軍隊的管理方法,許多人都表示願意留下來。在做好軍團部無線電台工作的同時,王逸群還對十三軍、十四軍、十五軍收發報機的安裝和人員配備也作了詳細的檢查,使各軍和軍團間、軍團和軍委總部間建立了順暢的
無線電通信。
1936年春,受黨組織委派,王逸群調到西安參加共產黨對
東北軍的統戰工作。
全民抗戰開始后,王逸群先後被調任八路軍總部民運科長、晉東北地區特委書記、冀中軍區整訓部隊三十二團政委、十分區政治部主任、
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王逸群先後擔任熱河省委宣傳部長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長、第四野戰軍四十五軍副政委、四野南下工作團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王逸群轉業,由
中央任命為國家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局長。在任職期間,揭開了東川礦區大規模勘探的序幕。此後,王逸群還歷任過國家地質部南方總局副局長、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兼全國地質資料局局長等職,直到離休。1986年,因病於1月25日在京逝世,終年77歲。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彭真、
聶榮臻、
黃克誠、程子華、
楊成武、王鶴壽、何長工等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的王逸群遺體告別儀式上送了花圈。
……
回憶父親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的一生,王克林驕傲而自豪。他充滿深情地想起父親在臨終前寫給他的話:無產階級要為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消滅
霸權主義而奮鬥終生!他銘記父親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