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國建築
民國時期建造的各類建築總稱
南京民國建築即民國時期在首都南京地區興建的包括官方和民間私人各類建築的總稱,是中國近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建築風格有折衷主義、古典主義、傳統中國宮殿式、新民族形式、傳統民族形式及現代派及六種。
南京地處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並蓄,其建築樣式既有北方端莊渾厚,又有南方靈巧細膩。比較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國建築可謂參酌古今,兼容中外,融會南北,堪稱西風東漸時期中外建築藝術的縮影。
南京民國建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其規格之高、類型之全,是國內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築無法比擬的,也是20世紀上半葉國家首都規劃和建設的智慧結晶,構成南京大都會的物質元素和城市標誌,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優秀近代建築及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等。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的民國建築是中國近代建築(1840-1949)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產生、轉型、鼎盛、停滯、恢復五個時期,主要建築風格有折衷主義、古典主義、近代中國宮殿式、新民族形式、現代派以及中國傳統民族形式六種,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民國建築經歷了由照搬照抄到洋為中用的發展軌跡。南京民國建築,有人民大會堂、南京大學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近現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南京民國建築,其設計、構造、風格,既體現了近代以來西方建築風格對中國的影響,又保持了中國民族傳統的建築特色。中西方建築技術、風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國建築中表現最為明顯。它全面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向現代建築的演變,它在建築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時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國建築保存完好,構成了南京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獨特風貌,南京因此也被形象地稱作是“民國建築的大本營”。
金陵大學舊址
南京民國建築的特性,一是獨特性,南京民國建築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國家首都規劃和建設的智慧結晶,構成了南京大都會的物質元素和城市標誌。規格之高、類型之全,是國內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築無法比擬的。其中,民國政府的“五院八部”及中央研究院、中央體育場、中央醫院、中央博物院等,其等級和規模均屬當時全國乃至東亞之最。
(1912~1919年)
陵園郵局,現民國郵政博物館
然而,由於連年的軍閥混戰,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時地被捲入到戰爭的旋渦之中,建築事業的發展步履蹣跚。這一時期,南京的絕大多數建築仍採用傳統的民族風格,部分建築採用清末南京開埠以來輸入的西方建築風格,以照搬照抄西洋風格的建築為主流,因此,有關建築學家稱之為“洋風”期。
(1919~1927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次年在我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科學與民主的思想得到宣傳,也影響到當時的建築界。一批學有所成的中國建築師從國外回國,打破了西方建築師壟斷中國建築界的局面。這一時期的建築,處在由西方建築師占壟斷地位的“洋風”時期向中國人的建築活動占主導地位的“自立”時期的轉變過程中,一味模仿和守舊的建築觀念發生了碰撞和融合。
(1927~1937年)
靈谷塔
1929年12月31日,《首都計劃》正式公布,其內容包括人口預測、功能分區、交通計劃、市政工程、城市管理等方面。《首都計劃》是我國近代比較系統的一部城市規劃,遺憾的是,南京的城市建設由於種種主客觀的原因,並未完全實施。南京作為首都,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先,南京作為政治中心,政府各部門都需要辦公用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民政府在南京城內大興土木,先後在市區建造了大量政府機構;與國民政府建立邦交關係的國家在南京建立外交機構,也需要大量的用房,修建了各大使館。其次,南京作為經濟金融中心,各大公司銀行紛至沓來,相繼在南京建立分支機構,從事金融業務。再次,南京作為文化中心,精英薈萃,學子云集。各學府、文教科研機構陸續建立。此外,政府官員彙集南京,也紛紛建立公館別墅。經過1927~1937年持續10年的建設,南京在這一時期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初步具備了現代城市的規模。實際上,由於經費的不足以及抗戰的爆發,城市規劃中的許多項目未能按計劃完成。
這一時期的建築風格多樣,大多數建築物為我國的建築師自行設計。因此,有關專家稱這一時期為“自立”時期。
(1937~1945年)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南京城彷彿是人間地獄。經過侵華日軍長達六周的暴行之後,南京城內外的許多建築物慘遭日寇的焚毀。在日偽統治南京的八年時間裡,南京的經濟和建設遭到掠奪性的破壞,日偽佔領者基本上都是利用原有的舊建築,或對舊建築進行一些局部的改造,南京的城市建設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即使是偶有興建,要麼是出於宗教需要,要麼是出於粉飾太平的目的。這一時期的民國建築陷入了低谷期。
(1945~1949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年的5月5日,國民政府由陪都重慶還都南京。由於機關、學校、工廠企業陸續返回,飽經血雨腥風的南京城人氣驟旺,呈現出百廢待興的景象。這一時期又湧現了一批民國建築。但是,由於國民政府忙於內戰,財力枯竭,無力也無心投入經濟建設。因此,這一時期剛剛復甦的南京的城市建設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時,南京城內的最高建築只有七層。
民國建築經過上述五個階段的興衰起伏,在南京城內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建築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南京民國建築現存狀況,無論是從現存面積上來講,還是從數量上來講,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建築流派紛呈,造型獨特,風格各異。概言之,南京的民國建築主要有六種風格。
南京總統府
二是西方折衷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是19世紀20年代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築任意模仿歷史上各類建築風格,或自用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不講究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勻稱,注重純形式的美。這類建築在清末南京開埠后比較流行。民國建立后,這類建築逐漸淡出。
三是西方古典式建築(又稱西方古典主義建築)。主要是指17世紀後期從法國興起的古典主義建築。其特點是以古典柱式為構圖的基礎,突出軸線,注重比例,強調對稱,講究主從關係。這種風格的建築多被應用在宮廷建築、紀念性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中。古典主義建築以法國為中心,首先傳播的歐洲其他國家,後來又影響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大約在20世紀初,這種風格的建築出現在南京的校園裡。
四是中國傳統宮殿式的近代建築。這種風格的建築是中、西方的建築師力圖將中國傳統的建築造型和西方現代建造技術結合起來而作出的一種嘗試,19世紀後期在南京開始出現。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1929年制定的《首都計劃》中明確強調首都南京的建築以“中國固有之形式為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築尤當盡量採用”。由於這類“新功能,舊形式”的建築既符合現代建築的功能需要,又能表現中國傳統建築的外貌,順應了時代潮流的要求,所以在上世紀20~30年代的南京,這種風格的建築成為一股時尚。這種風格的建築較早出現在教會學校中。教會學校中之所以要採用這種建築造型,意在利用中國固有的建築形式,表達教會尊重中國文化的姿態,以使中國的學生在傳統建築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此後,這種風格的建築擴大到大型紀念性建築、行政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
五是新民族形式的建築(又稱現代化民族形式建築)。20世紀30年代,中國一些有見識的建築師看到中國傳統建築形式與西方現代建築技術、現代建築功能相結合的矛盾,同時考慮到宮殿式建築造價昂貴,費時費工,以及建築格局呆板,於是提出了創新的主張,反對繁瑣的復古主義形式,反對大屋頂,探索將中西方建築有機地融合起來,創造出既具有時代氣息又具有傳統特色的新民族形式。
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
六是西方現代派建築(又稱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於歐洲政治、經濟和社會思想狀況的變化,西方現代派建築應運而生。這種風格的建築強調建築式樣與時俱進,主張擺脫歷史上過時的建築式樣的束縛,積極採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創造出反映時代特徵的新建築風格。由於這一風格的建築實用、經濟而又美觀,便於新材料、新結構的應用,所以一經產生,迅速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20世紀30年代這種思潮影響到中國的建築師。他們緊跟時代的脈搏,在南京等地也設計建造了這一風格的建築。抗戰勝利后,這一風格成為新興建築中最常採用的建築風格。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的中央行政機構由五院十八部六個委員會構成,這些由中央政府統一建造的行政類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是南京獨有的。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行政類建築 | |||
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 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現為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辦公處) |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現為江蘇省糧食局、省地方志辦公室等辦公地) | 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院址) |
國民政府考試院舊址(現為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及南京市人大、南京市政協所在地) | 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現為南京鐘山風景區美齡宮) | 國民政府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舊址(現南京軍區檔案館) | 國民政府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舊址(現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院址) | 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軍區南京警備區司令部所在地) | 國民政府國防部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 國民政府南京國民大會堂舊址(現為人民大會堂) |
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現為鼓樓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 勵志社總社(現為南京鐘山賓館) | 南京市政府舊址(現為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和南京市中醫院所在地) | 國民政府監察院舊址(現為南京軍區軍人俱樂部) |
國民政府糧食部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院址) | 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現為南京軍區後勤部宿舍) |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舊址(現為南京市第二十三中學校舍) | 國民政府財政部舊址(現為南京軍區後勤部宿舍) |
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舊址(現為南京建築工程學院) | 國民政府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古物保存庫舊址(現為江蘇省崑劇院內) | 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舊址(現為南京船舶雷達研究所) | 國民政府聯勤總司令部舊址(現為南京軍區政治部干休所) |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舊址(現已拆除,僅存大門) | 國民政府司法院、司法行政部舊址(現僅存大門建築) |
馬林醫院(鼓樓醫院)、中山東路上的中央醫院(現為南京軍區總醫院)、中央博物院(現為南京博物院)、中央飯店、中山南路上的大華電影院(原大華大戲院)、中央體育場(現為南京體育學院)、下關的江蘇郵政管理局等。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公共建築 | |||
揚子飯店舊址(現為頤和揚子飯店) | 中央廣播電台舊址(現為江蘇音像出版社所在地) |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現為江蘇省美術館) | 國際聯歡社舊址(現為南京飯店) |
聖心兒童院舊址(現為南京市兒童醫院行政樓) | 大華大戲院舊址(現仍為大華大戲院) | 安樂酒店(現已拆除) | 建康路郵政支局(現為南京市建康路郵電支局) |
江蘇郵政管理局舊址(為南京市郵政器材公司、郵政局人力資源中心和郵政招待所) | 中央醫院舊址(現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探視接待處) | 陵園郵局舊址(現為民國郵政博物館) | 中央體育場舊址(現為現為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場) |
首都飯店舊址(現為南京華江飯店) | 馬林醫院舊址(現為南京鼓樓醫院) | 福昌飯店(現仍為福昌飯店) | 中央飯店舊址(現仍為中央飯店) |
公餘聯歡社舊址(現為江蘇省歌舞劇院) | 華僑招待所舊址(現為南京江蘇議事園酒店) | 南京電信局舊址(現為南京市電信局大樓) | 中央博物院舊址(現為南京博物院) |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公館別墅 | |||
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現為美齡宮) | 美國大使館舊址(現為江蘇省省級機關招待所) | 法國大使館舊址(現高雲嶺56-1號、高樓門56號、金銀街17號以及寧夏路4號等處) | 英國大使館舊址(現為南京雙門樓賓館) |
荷蘭大使館舊址(現為772廠18分廠辦公室) | 菲律賓公使館舊址(現為南京軍區司令部幹部住宅) | 陳果夫、陳立夫公館舊址(現為常府街30號) | 蔣緯國公館舊址(現為普陀路15號,上海路11號后永慶巷13之1號) |
薛岳公館舊址(現為江蘇路23號) | 鄒魯公館舊址(現為頤和路18號) | 鄭介民公館舊址(現為天目路18號,桃源新村13號) | 鈕永建公館舊址(現為赤壁路3號) |
閻錫山公館舊址(現上乘庵16號、高樓門51號均因近年擴路動遷,蹤跡全無,現僅存頤和路8號) | 葡萄牙公使館舊址(現為童家裡14號為玄武飯店拆建使用,北平路20號為江蘇省電電力局使用) | 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現為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紀念館) | 蘇聯大使館舊址(現為頤和路29號、大方巷56號、揚州路18號) |
馬歇爾公館舊址(現為寧海路5號) | 埃及大使館舊址(現為北京西路9號) | 岡村寧次寓所舊址(現為南京大學教職工宿舍) | 陳誠公館舊址(現為普陀路10號) |
加拿大大使館舊址(現為天竺路3號) | 墨西哥大使館舊址(現為天竺路15號) | 多米尼加公使館舊址(現為赤壁路5號) | 宋子文公館舊址(現為北極閣1號) |
巴基斯坦公使館舊址(現為珞珈路50號) | 巴西大使館舊址(現為海路14號) | 義大利大使館舊址(現為武夷路13號) | 徐悲鴻故居舊址(現為傅后崗4號) |
拉貝故居舊址(現為小粉橋1號) | 挪威大使館舊址(現為五條巷15號) | 桂林石屋遺址(現為日軍炸毀遺址) | 梅園中共代表團辦公舊址(現為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
澳大利亞大使館舊址(現為京頤和路32號) | 秘魯大使館舊址(現為上海路陶谷新村3號) | 瑞士公使館舊址(現為寧海路15號和珞珈路46號) | 白崇禧公館舊址(現為雍園1號) |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革命紀念類建築 | |||
中山陵 | 仰止亭 | 光化亭 | 響靈亭 |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 廖仲愷何香凝墓 | 建國粵軍將士墓 | 正氣亭 |
永豐社(現為永豐詩舍) | 永慕廬 | 流徽榭 | 烈士韓恢墓 |
航空烈士墓 | 范鴻仙墓 | 藏經樓(現孫中山紀念館) | 行健亭 |
譚延闓墓 | 鄧演達墓 | 孝經鼎 | 音樂台(現中山陵音樂台) |
南京駐外九使節烈士公墓 | 勵士鐘塔 |
主要是民國時期一些著名的高等學府和科學研究機構,如台灣中央大學(現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校址)、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校址)、金陵女子大學(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校址)、科研機構有國立中央研究院(現為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辦公樓)、紫金山天文台等。
南京民國期間主要文教科研類建築 | |||
中央大學舊址(現為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 |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 金陵大學舊址(現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現為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
金陵神學院舊址(現為金陵協和神學院) | 金陵女子神學院舊址(現為南京醫科大學辦公樓) |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現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中央地質調查所陳列館舊址(現為南京地質博物館) |
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以及地質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和社會科學研究所舊址(現為北京東路39號) | 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氣象台舊址(現為江蘇省氣象台、南京市氣象台) |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宗教建築 | |||
石鼓路天主教堂 | 基督教聖保羅堂(現為太平南路396號) | 基督教百年堂(現為漢中路140號) | 基督教莫愁路堂(現為莫愁路390號) |
基督教道勝堂(現為中山北路408號) | 基督教青年會(現為中華路26號) | 太平路清真寺(現為太平南路298號)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南京分行、中南銀行南京分行、中國國貨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行南京分行、中央銀行大樓、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現為工商銀行南京分行)、浙江興業銀行南京分行(現為中國銀行金陵分行)等。
南京民國時期主要金融建築 |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南京分行舊址(現為中國工商銀行城南辦事處) | 中南銀行南京分行舊址(現為白下路155號) | 中國國貨銀行南京分行舊址(現為南京市郵局新街口支局) |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現為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城南分公司) |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下關辦事處舊址(現為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環境監測中心) | 交通銀行南京分行舊址(現為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市分行) |
南京115處民國建築今年掛牌成體系保護
2012年,南京市將全面完成第一批至第五批重要近現代建築掛牌工作,對148處已掛標誌牌進行踏勘和維護,並推進剩餘115處重要近現代建築的掛牌工作,並繼續做好後續公布名錄的掛牌工作。目標在今年為115處民國建築掛上標誌牌。這些標誌牌內容包括重要建築或者風貌區的名字、文化藝術價值、歷史背景,不僅是建築歷史的“身份牌”,更是一塊建築文化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