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大連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大連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前身為基礎部,始建於1952年,是大連醫科大學設立院、系最早的二級學院之一,1996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吳襄、魏文漢、伍律等曾先後在該學院任教。該院不僅有治學嚴謹、頗有學術造詣的教授,還有一批富於創新精神、站在學科前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以及出類拔萃充滿活力的青年骨幹教師,為躋身國內一流學院目標而努力奮鬥。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截止2010年8月,共有教職工202人,其中專任教師132人(教授、副教授88人;具有博士學位69人,碩士學位70人)。現有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6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0人,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1人,遼寧省優秀教師2人,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5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7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人,大連市優秀專家10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教師16人,遼寧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人。有47人獲得132項校級以上各種榮譽稱號,43人次在165個市級以上的學會、研究會擔任各種職務。
基礎醫學院承擔全校本科各專業82門課程,同時還承擔博士、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各層次的授課任務。
基礎醫學院始終堅持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已取得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教學成果。在全國較早地進行了機能學實驗教學改革;目前正在進行神經科學、發育生物學的理論教學改革和形態學、病原生物學的實驗改革,為以基礎醫學學科及基礎與臨床學科之間的課程整合為特點的教學改革打下基礎。自 2004年以來,我院共獲得教改立項課題24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課題7項,校級課題15項。2004年以來,我院獲得了25項教學成果獎,其中包括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4項。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03年)、微生物學(04年)、生物化學和衛生學(05年)、組織胚胎學(06年)、生理學(07年)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課程。主編教材39部,其中規劃教材9部。2006年唐建武教授主編的《病理學》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仲來福教授主編的《衛生學》和張卓然教授主編的《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獲三等獎;黃敏教授主編的《醫學微生物學》獲得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精品教材稱號;5部主編教材選題列入“衛生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學院科研氛圍濃厚,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一些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其相應的學術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和優勢。2004年以來共承擔縱向課題113項,其中包括1項專項基金在內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6項;承擔教育部、遼寧省等各類基金49項,市級各類項目10項;總計獲縱向科研經費資助金額達1577餘萬元。學院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和韓國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先後選派14名教師 赴國外和港澳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和深造,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學校學院講學及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建立國際合作項目17項。近三年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70篇,其中被SCI收錄的學術論文92篇,在國家級專業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700餘篇;獲國家、省部和市級科研成果10項;獲國家專利授權5項。通過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學院下設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與法醫學、病理生理學、微生態學和運動醫學基礎12個教研室,此外還有機能學、形態學、解剖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5個教學實驗室和1個校院共管的中心實驗室。
基礎醫學院有遼寧省重點學科5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遼寧省重點實驗室4個: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暨大連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腦疾病重點實驗室、糖生物學與糖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癌症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遼寧省省級高校腦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省級高校癌症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腫瘤轉移研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始建於1949年,1984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當時東北地區唯一的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5年以來連續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2003年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創建一流的重點學科,2006年被遼寧省教育廳批准為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本學科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如李菖蒲、林鈞材、崔肇春、楊康成、朱正美、趙寶昌、崔秀雲 教授等,他們敬業精神強,治學、科研作風嚴謹,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為學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青年教師銳意進取,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教學和科研的中堅。現有師資22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6人;其中,有8名在國外留學和研究經歷的歸國人員。
近年來承擔課題各類橫向和縱向課題40餘項:973分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基金、國家優秀青年創新基金、教育部回國人員基金、遼寧省科技廳和教育廳基金等多項。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及國外雜誌發表論文200餘篇,包括JBC、Leukemia,BBRC,BBA等SCI收錄論文45篇。撰寫論著14部,轉讓高新科技研究成果2項。申請和獲批基因工程藥物等專利9項。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我校1947年建校就成立的最早的學科之一,著名病理學家楊簡院士曾在此工作。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是東北最早的博士點之一。自80年代以來一直被遼寧省列為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遼寧省高校精品課程。
師資力量強、梯隊合理:現有教授9名,副教授6名,講師9名,其中10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6名,3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全國3個專業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等職務。4名教師為遼寧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骨幹教師。培養博碩士研究生300餘名。
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學術水平較高、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科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項目17項、“八五”國家攻關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自78年以來獲科技成果或進步獎48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衛生部甲級成果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和衛生部科學大會獎6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參考書及專著40餘部,發表科研論文600餘篇。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包括兩個教研室。解剖學教研室和組織胚胎學教研室。組織胚胎學教研室始建於1949年,我國著名的組織胚胎學家薛社普院士,馬秀權教授為教研室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解剖學教研室始建於1950年,第一任主任為簡仁南教授,第二任主任為著名解剖學家、中科院院士吳汝康教授。老一輩艱苦創業,勤奮治學,作風嚴謹的創業精神,為學科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3年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被授予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組織胚胎學被評為遼寧省省級精品課。2007年被評為遼寧省高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同年成為遼寧省教育廳“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腫瘤分子標記物和藥物篩選”創新團隊主力成員。2008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學科現有教職工35人,其中教師30名,技術員5名。教師中教授12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研究生導師7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人,大連市優秀專家1人,大連市優秀髮明家1人,遼寧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2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1人。
學科現有5個研究方向。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863和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收錄文章20篇,國內核心期刊雜誌200餘篇。獲得省市科學研究獎勵10餘項,獲發明專利3項並有1項轉化為成果。主編髮表專著5部,參編和副主編教材30餘部,中標衛生部CAI課件1項。承擔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學生等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
□病原生物學
微生物學、微生態學、免疫學構成了我校病原生物學學科主體。2008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學科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如康白教授、張穎悟教授、程一翟教授、牟希亞教授、張卓然教授在微生物學領域成績斐然,取得了許多項教學與科研成果,他們敬業精神強,治學、科研作風嚴謹,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為學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微生態學;致病菌的基因結構及功能研究;微生物抗腫瘤機制;免疫性疾病的基礎研究;病原性微生物的臨床診斷。
學科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11人。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教師梯隊結構合理、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學科在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管理及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近年共主編教材12部,參編30餘部,獲得8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2004年醫學微生物學榮獲遼寧省省級精品課程;在科研工作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973”、“863”課題2項,與加拿大合作項目1項,以及一批省市科研項目,獲科研成果及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培養研究生160餘人。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學科創建於五十年代初期。首任教研室主任為夏元洵教授,第二任教研室主任為仲來福教授,第三任即現任教研室主任為朴豐源教授。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國內最早開展毒物作用機制研究的教學科研單位。2008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目前學科點有一支結構布局較為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9人,講師4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多人次被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及省市勞動模範等稱號等。
近三年承擔和參與科研項目2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1項、國際合作課題5項、2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大連市自然科學基金、橫向合作課題12項。在SCI收錄及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40餘篇,出版專著6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學科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外多所院校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合作,並贏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提升了學科的影響力。
□生理學
生理學教研室由我國著名生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吳襄教授於1949年創建。教研室自開創之初就創立了神經生理、消化生理、腎臟生理三個研究方向。1978年開始招收消化、腎臟和神經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博士授權點,1987年被遼寧省教委批准為省重點學科。在梅懋華、林坤偉、黃龍、張萬琴、孫長凱等多位主任及教授的辛勤耕耘下,生理教研室繼承了 吳襄 教授的嚴謹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已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出色的一支富有朝氣和進取精神的師資隊伍。2003年,生理教研室腦疾病研究所被批准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同年生理教研室開始招收博士后訪問學者。生理學科現為中國生理學會理事單位,遼寧省生理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大連市生理學科理事長單位。生理學課程為遼寧省省級精品課程。
生理教研室現有教職工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10人具有博士學位。
2003年至今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大連市課題3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SCI收錄17篇;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大連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遼寧省高校腫瘤轉移研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於2007年11月被遼寧省教育廳批准為遼寧省高校腫瘤轉移研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設有 CRC 室、SPF 實驗動物室、細胞培養室、免疫組化室、瘤苗免疫室、計算機室、蛋白分析室、GMP室。實驗室運行機制完善,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資產獨立運行、資源共享、專管專用。實驗室現有人員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擁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6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5人。實驗室長期從事腫瘤及其轉移機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且成績顯著,尤其是經過多年努力在國內首先建立了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轉移模型以及開展了肺癌轉移方面的研究,該項研究先後獲得5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肺癌的亞型及轉移機制”的項目先後獲得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次,部分最新科研成果被《中國醫學論壇報》列入2005年國內十大醫學新聞(事件)侯選項目。
□遼寧省高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於2007年8月被遼寧省教育廳批准為遼寧省高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本實驗室所在的學科是博士點學科,也是學校重點發展建設的學科,有較好的實驗基地,吸收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近幾年來,引進人才2人,吸收國內外優秀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多人。本實驗室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人。其中博士10人,碩士11人。近5年共培養碩士生47人,博士生11人。有較強的科研潛力。實驗室近年來來一直從事腫瘤和神經疾病蛋白質標記物的篩選、檢測和驗證的研究,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參加“863”課題1項,“973”項目1項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0項。同時主持遼寧省科技廳項目7項,遼寧省教育廳課題7項,橫向合作課題6項,為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前期研究中取得較好的研究結果,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獎5項,5年來共發表SCI收錄的論文20餘篇,其中4篇影響因子大於5。
□遼寧省高校癌症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成立於2001年,於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別被確認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和遼寧省腫瘤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創新團隊。現有人員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7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4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實驗室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衛生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和骨幹教師2人,大連市優秀專家3人。培養博士研究生17名,碩士研究生19名,分別有1人獲得遼寧省優秀博士和優秀碩士畢業論文。2003年至2007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專項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5項,遼寧省創新團隊課題2項,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專項課題1項,其它省部級課題1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國家“ 863”子課題1項。2002年以來在SCI收錄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35篇,截止2007年11月,這些論文的總他引次數為212次。近5年來,共申報5項國家發明專利。
□遼寧省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大連醫科大學腦疾病研究所(IBDD)成立於2002年3月,2004年3月被遼寧省教育廳與財政廳批建為遼寧省省級高校腦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並成為大連醫科大學第一個博士后流動站(神經生物學)。2005年3月遼寧省科技廳與財政廳批建為遼寧省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IBDD致力於分子與細胞神經治療學(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與修飾—神經保護/神經發生調控臨床與基礎)研究。已承擔 各類國家、省部級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SCI收錄19篇,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一項。目前IBDD 佔地面積為480平方米,建有神經行為與外科學研究室、神經解剖學研究室、神經電生理學研究室、細胞神經生物學研究室、神經化學研究室、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室和生物信息學等7個專業研究室,儀器設備總值300餘萬元。
孫長凱教授任實驗室主任(所長),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與生物製造工程分會第一屆專業委員會委員,第21屆中國生理學會神經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會刊《中華醫學雜誌》第25屆編委,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會刊《中華神經科雜誌》第三屆編委。
□遼寧省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由遼寧省科委、計委、省財政廳於1993年共同批准設立的。是以分子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手段的面向全省開放的省級實驗室。十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該實驗室已形成了由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組成的科研隊伍,面向校內外開放的基地,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科研骨幹及研究生。為了進一步整合我校科技資源,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的優勢,推進我校科技基地建設向更高的水平發展,2004年6月在校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原遼寧省細胞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與分析測試中心合併共同組建成遼寧省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暨大連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固定人員10人。擁有三個開放實驗室:細胞實驗室、核酸實驗室和蛋白質實驗室。
□遼寧省糖生物學與糖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課題組自1981年開始從事有關糖複合物研究,1986年由崔肇春教授建立“糖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課題研究方向。1999年正式成立大連醫科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朱正美任所長,張嘉寧、燕秋任副所長。2005年被批准為遼寧省糖生物學與糖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燕秋任重點實驗室主任。
課題組成員長期從事糖生物學與相關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積澱,建立了學術研究特色。目前形成了多個穩定發展的研究方向,如糖生物學與生殖生物學、糖腫瘤學、糖免疫學、糖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及生物膜糖脂與信號轉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