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染色體的數目異常和形態結構畸變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簡稱“染色體病”),指染色體的數目異常和形態結構畸變,有概率發生於每一條染色體上。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分類:
常染色體異常
性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異常核型Ⅰ
新生兒中21三體綜合征的發病率約為1/800或1.25%,但男性患兒多於女性。母親年齡是影響發病率的重要因素。根據國外資料,如果一般人出生時的母親年齡平均28.2歲,則本病患兒母親平均年齡為34.4歲,如母齡20歲後為1:2000,35歲後為1:300,40歲後為1:100,45歲后升至1:50。
染色體異常核型Ⅱ
過氧化物岐化酶(SOD-1)活性可增高50%,該酶基因定位21q22,即具有基因劑量效應。此外,患者對阿托品特別敏感,患者乙醯膽鹼缺陷或許可以解釋智力低下、應變力差、便秘等癥狀,而免疫功能失調,如淋巴細胞和丙球蛋白減少則是患兒易感染的原因。
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的數目異常
易位型的21三體征患者細胞中有一條易位的染色體,後者通常由一條D組或G組染色體與21號染色體長臂通過著絲粒融合(羅氏易位)而成。Dq21q易位中,55%是新發生的,45%是由於雙親之一有平衡易位。21qGq 易位幾乎全部(96%)是新發生的,由遺傳而來的僅佔4%。
各種易位的遺傳後果不同。Dq21q平衡易位的攜帶者通過減數分裂可以形成6種配子,而受精后除不能發育者外,可以產生正常胎兒、易位型三體患兒和平衡易位攜帶者三種胎兒(圖2-12)。因此,檢出平衡易位攜帶者的雙親具有重要意義。
21qGq易位中,21q22q和21q21q易位的遺傳學意義不完全相同。如果雙親之一為21q21平衡易位攜帶者,就沒有可能娩出表型正常的胎兒,因為他們只能產生三體或單體的合子。21q22q易位的遺傳後果與Dq22q相似,只是前者更多通過父親傳遞而後者多由母親傳遞得來。
染色體的結構異常
患者平均壽命只有16.2歲。50%的患兒在5歲以前死亡。只有8%的患者超過40歲,2.6%超過50歲。根據四川省的資料,人群中患病率僅約為再生時的1/10。
1960年Patau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稱為Patau綜合征。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5 000,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患兒的畸形和臨床表現要比21三體性嚴重得多(圖2-18)。顱面的畸形包括小頭,前額、前腦發育缺陷,眼球小,常有虹膜缺損,鼻寬而扁平,2/3患兒有上唇裂,並常有齶裂,耳位低,耳廓畸形,頜小,其它常見多指(趾),手指相蓋疊,足跟向後突出及足掌中凸,形成所謂搖椅底足。男性常有陰囊畸形和隱睾,女性則有陰蒂肥大,雙陰道,雙角子宮等。腦和內髒的畸形非常普遍,如無嗅腦,心室或心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多囊腎、腎盂積水等,由於內耳螺旋器缺損造成耳聾。
智力發育障礙見於所有的患者,而且程度嚴重,存活較久的患兒還有癲癇樣發作,肌張功力低下等。
染色體檢查
與13三 體發和表關的因素所知甚少,母親高齡可能是原因之一,患兒母親的平均年齡為31.6歲,父親的平均年齡為34.6歲。此外,有資料表明,79%病例妊娠於寒冷季節(9-2月),45%的患兒在出生后一個月內死亡,90%在6個月內死亡,存活至3歲者少於5%,平均壽命為130天。
1960年Edward等首先描述,故又稱為Edward綜合征(Edward syndrome ).18三體性導致嚴重畸形,在出生后不久死亡。發病率約1:3500-8000新生兒。但在某些地區或季節明顯增高,達到1:450-800。患兒中女性:男性比為4:1。
患兒出生時體重低,平均僅2243g,發育如早產兒,吸吮差,反應弱,頭面部和手足有嚴重畸形(圖2-19),頭長而枕部凸出,面圓,眼距寬,有內贅眥皮,眼球小,角膜混濁,鼻樑細長,嘴小,耳位低,耳廓畸形(動物樣耳),小頜(micrognathia),頸短,有多餘的皮膚,全身骨骼肌發育異常,胸骨短,骨盆狹窄,臍疝或腹股溝疝,腹直肌分離等。手的畸形非常典型:緊握拳,拇指橫蓋於其它指上,其它手指互相疊蓋,指甲發育不全,手指弓形紋過多,約1/3患者為通貫掌。下肢最突出的是“搖椅底足”,拇趾短,向背側屈起。外生殖器畸形比較常見的有隱睾或大陰唇和陰蒂發育不良等。95%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這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腎畸形,腎盂積水也很常見。患兒智力有明顯缺陷,但因存活時間很短,多數難以測量。
80%患者核型為47,XY(或XX),+18;另10%患者為嵌合體,即為46,XY(或XX)/47,XY(或XX),+18;其餘為各種易位,主要是18號與D組染色體的易位。雙親是平衡易位攜帶者而導致18三體征者很少。
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平均存活71天,只有極個別病人超過兒童期。嵌合型的存活期比較長。
比較重要的有8號、22號三體綜合征等。都伴有明顯的發育畸形和智力低下。還有一系列由易位引起染色體部分三體綜合征,其臨床癥狀取決於額外染色體片段的性質和大小。染色體部分三體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有某一染色體片段的三體性(重複),同時又伴有其它染色體的異常(如缺失、易位),這一類部分三體性的表型比較複雜,常兼有重複和缺失片段的某些癥狀;另一類為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的單純重複或三體性,這在人類極為少見。
整條常染色體的丟失通常是致死的,因而極為罕見,但確有小染色體(如21號)完全丟失的報告。由於易位、環形成或缺失導致的染色體部分單體則比較多見。現以5q-綜合征,即貓叫綜合征為介紹如下。
貓叫綜合征(5q-綜合征)為最見的缺失綜合征,其發病率估計為1:50000,女性多於男性。患嬰的哭叫聲非常似小貓的咪咪聲,故得名。患兒面部情似很機靈,但實則智力低下非常嚴重(智商常低於20),發育遲滯也很明顯。常見的臨床表現還有小頭、滿月臉、眼裂過寬、內眥贅皮、下頜小且后縮(圖2-20)。約20%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是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等。
患者的染色體缺失片段大小不一。癥狀主要由5p15的缺失引起。畸變多數是新發生的。由染色體片段的單純缺失(包括中間缺失)的佔80%,不平衡易位引起的佔10%,環狀染色體或嵌全體則比較少見,由親代染色體重排導致的5p-綜合征不多見。
(Klinefelter syndrome)又稱為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或原發小睾丸症。患者性染色體為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條X染色體,因之本亦常稱為XXY綜合征。
Klinefelter綜合征的發病率相當高,男性新生兒中達到1.2‰。根據白種人的資料,身高180cm的男性患病率為1/260,在精神病患者或刑事收容機構中為1/100,在因不育而就診者中約為1/20。臨床表現為睾丸小而質硬,曲細精管萎縮,呈玻璃樣變。由於無精子產生,故97%患者不育。患者男性第二性徵發育差,有女性化表現,如無鬍鬚,體毛少,陰毛分佈如女性,陰莖龜頭小等,約25%的患者有乳房發戶。患者身材高。四肢長,一部分患者(約1/4)有智力低下,一些患者還有精神異常及患精神分裂症傾向。實驗室檢查可見雌激素增多,19-黃體酮增高,激素的失調與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有關。
絕大多數患者的核型為47,XXY。大約有15%患者為兩個或更多細胞系的嵌合體,其中常見的為46,XY/47,XXY;46,XY/48,XXXY。額外的X是由於親代減數分裂時X染色體不分離的結果。
用睾丸酮治療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它可促使第二性徵發良並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
在男嬰中的發生率為1:900。XYY男性的表型的正常的,患者身材高大,常超過180cm,偶爾可見隱睾,睾丸發育不全並有精過程障礙和生育力下降,尿道下裂等,但大多數男性可以生育。XYY個體易於興奮,易感到慾望不滿足,厭學,自我剋制力差,易產生攻擊性行為。XYY核型是父親精子形成過程中第二次減數分裂時發生Y染色體不分離的結果。
又稱為45,X或45,XO綜合征、女性先天性性腺發育不全或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在新生女嬰中的發病率約為0.2‰-0.4‰,但在自發流產胚胎中Turner綜合征的發生率可高達7.5%.患者表型為女性,身材矮小,智力一般正常,但常低於其同胞,面呈三角形,常有瞼下垂及內眥贅皮等,上頜突窄,下頜小且后縮,口角下旋呈鯊魚樣嘴,頸部的髮際很低,可一直伸延到肩部,約50%患者有蹼頸,即多餘的翼狀皮膚,雙肩徑寬,胸寬平如盾,乳頭和乳腺發育差,兩乳頭距寬,肘外翻在本病十分典型,第四、第五掌骨短而內彎,並常有指甲發育不全。嬰兒期腳背有淋巴樣腫,十分特殊。泌尿生殖系統的異常主要是卵巢發育差(索狀性腺),無濾泡形成,子宮發育不全,常因原發性閉經來就診。由於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陰毛稀少,無腋毛,外生殖器幼稚。此外,大約有1/2患者有主動脈狹窄和馬蹄腎等畸形。
Turner綜合征的核型除典型的45,X(約佔55%)外,還有各種嵌合型和結構異常的核型。最常見的是嵌合型46,XX/45,X和46,X,i(Xq)。一般說來,嵌合型的臨床表現較輕,而有Y染色體的嵌合型可表現出男性化的特徵,身材矮小和其它Turner癥狀主要是由X短臂單體性決定的,但卵巢發育不全與不育則更多與長臂單體性有關。
Turner綜合征的發病機理是雙親配子形成過程中的不分離,其中約75%的染色體丟失發生在父方,約10%的丟失發生在合子后早期卵裂時。
除少數患者由於嚴重畸形有新生兒期死亡之外,一般均能存活,只是在青春期才被檢出。其智力發育障礙也較輕,應用激素在14歲以前開始治療可以促進第二性徵和生殖器官的發育,月經來潮,心理狀態改變,但不能促進長高,個別患者可生育。
本病又稱為超雌(superfemale)。發病率約為0.44‰或1/2250。
多數具有三條X染色體的女性無論外形、性功能與生育力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數患者有月經減少、繼發閉經或過早絕經等現象。大約有2/3病智力稍低,並有患精神病傾向。
除了47,XXX外,一些患者的核型為嵌合型,即47,XXX/46,XX。XXX患者的母親生育年齡平均約增高4歲。這表明不分離主要發生在母親一方。少數患者有4條甚至5條X染色體。一般來說,X染色體愈多,智力損害和發育畸形愈嚴重。
常見的X染色體結構異常有各種缺失、易位和等臂染色體。它們的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取決於涉及X染色體上的哪些區段異常,因為不同的區段載有的基因不同,缺失導致的癥狀也不同。Wyss等曾作一Turner綜合征的核型與癥狀關係圖。有助於了解X染色體結構異常的表現。
(1)X短臂缺失(XXp-):Xp遠端缺失病人有諸如身材矮小等Turner綜合征特徵,但性腺功能正常。Xp缺失如包括整個短臂,則患者既有Turner綜合征的體征,又有性腺發育不全。X染色體長臂等染色體[X,i,(Xq)]的臨床表現與此類似,因為也缺失了整個短臂。
(2)X長臂缺失(XXq-):缺失在q22以遠者,一般僅有性腺發育不全,原發閉經,不育,而無其它諸如身材矮小等Turner綜合征體征。缺失範圍較大,包括長臂近端者,有性腺發育不全外,一些患者還有其客觀存在體征。X染色體等臂染色體[Xi(p)]與此類似。Xq中間缺失累及q13-q26者性腺功能正常,但有其它體征,可見中段缺失與Turner體征出現有關。
通常部分缺失`形成環狀或等臂染色體的X均選擇性地失省事,從而保證有一條正常的X。
(3)易位:當X染色體與常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時,由於基因平衡的保持,一般不會產生癥狀,此時失活的正常的X染色體。但如平衡易位斷點在q12-q26時,有活性的X在該區被分為兩部分,就會導致性腺發育異常。此外,如常染色體節段易位到X染色體產生不平衡易位時,多數產生雙著絲粒染色體,其表型取決於Xp或Xq上斷裂點的位置。
本世紀初一些學者注意到智力下患者中邏輯性多於女性。1943年Martin和Bell在一個家系兩代人中發現11名邏輯性患者和兩名輕度智力低下的女性,認為該家系智力低下是與X連鎖的,因此X連鎖智力低下又稱為Martin-Bell綜合征。
1969年Lubs首先在邏輯性智力低下患者及其女性親屬中發現了長臂具有“隨體和呈細絲狀次縊痕”的X染色體。後來,Sortherland 證明細絲位位於X染色體長臂2區7帶(Xq27)。它在低葉酸培養條件下表達,並提出了脆性部位(franile site)的概念。現今人們把在Xq27處有脆性部位的X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fragile X,fra X)(圖2-25),而它所導致的疾病稱為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
(1)發病率:本病在邏輯性中的發病率為1/1000~1/1500,僅次於先天愚型。在所有邏輯性智力低下患者約10%~20~為本病所引起。
(2)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中度到重度的智力低下,其它常見的特徵尚有身長和體重超過正常兒,發育快,前額突出,面中部發育不全,下頜大而前突,大耳,高齶弓,唇厚,下唇突出,另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大睾丸症。一些患者還有多動症,攻擊性行為或孤癖症。20%患者有癲癇發作。過去曾認為由於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因此女性攜帶者不會發病,但由於兩條X染色體中有一條失活,女性雜合子中約1/3可有輕度智力低下。
(3)發病的分子機理:現今在X脆性部們已發現了致病基因FMR-1,它含有(CGC)n 三核甘酸重複序列,後者在正常人約為30拷貝,而在正常男性傳遞者和女性攜帶者增多到150~500bp,稱為小插入,相鄰的Cpg 島未被甲基化,這種前突變(premutation )無或只有輕微癥狀。女性攜帶者的CGG區不穩定,在向受累後代傳遞過程中擴增,以致在男性患者和脆性部位高表達的女性達到1000~3000bp,相鄰的CpG島也被甲基化。這種全突變(full mutation)可關閉相鄰基因的表達,從而出現臨床癥狀。由前突變轉化為完全突變只發生母親向後代傳遞過程中。根據對脆性部位DNA序列的了解,現已可用RFLP連鎖分析、DNA雜交分析、PCR擴增等方法來檢出致病基因。
(4)治療:Lejeune 認為葉酸缺乏是Fra X綜合征時智力低下的原因,他用大劑量葉酸治療患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他作者未能證實葉酸的療效。新近一些作者認為中樞神經興奮劑療效較好,但副作用大。其它有用可樂定(clonidine)、心得安者,據稱可減輕多動症。
Y染色體用熒光染色時,因長臂未端有寬闊的極明亮的熒光帶,易與21、22號區別。Y染色體長臂的多態性非常明顯,存在種族差異,大Y在中國人和日本人中的比例較高。
包括前已述及的XYY以及超Y綜合征(XXYY等)。Y染色體的結構異常包括Y的長臂或短臂缺失、等臂染色體i(Yq)和i(Yp)、環狀染色體和雙著絲粒染色體(為兩條Y的短臂 相連或兩條Y的長臂相融合)、倒位和各種涉及Y的易位(即Y與常染色體,Y與X染色體的易位等)。此外性反轉綜合征46,XX男性是Yq上的SRY基因易位到一條X染色體所致,而46,XY女性是SRY基因缺失或突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