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南灣村
廣州東部黃埔區下轄村
南灣村位於廣州東部黃埔區穗東街,面積0.98平方公里,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鄰,東接夏園,南瀕珠江,西迄廟頭,北連廣深公路。常住人口8000人。南灣自古水陸物產資源豐富,農田百畝,水網縱橫,穗浪泛金,佳果四時,農漁並舉,有“魚米之鄉”之美譽。南灣村完好的古建築,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古代建築專家前來考察。電影製片商們也紛紛前來拍片,諸如《三家巷》、《危情姊妹》、《大話黃飛鴻》以及正在上演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等等片子都來這裡取景。而南灣村又是漢代廣州古海石遺址,至今仍保留一段古市集遺跡,為此這裡每年都引來數萬海內外參觀遊客。
黃埔南灣村
聽到風聲的南雄鄉民,紛紛扶老攜幼南逃。逃難的人群中,有5個麥姓的兄弟。其中之一的麥必達逃到了今天的番禺境內。後來,麥必達的一個孫子來到了這裡,南灣600多年的歷史從此開始。
南灣村開村於明洪武二十九年,至今有六百多年歷史。村子依山傍水,是個有七千餘人的大村。由於該村地理位置獨特,文化名人眾多,民風習俗淳厚,因此歷史文化豐富,保存至今的也不少。南灣村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史跡有麥氏宗祠、初泰麥公祠、敬祖麥公祠。
麥氏宗祠是南灣最古老的祠堂,名“序睦堂”。面積638平方米,初建年代不詳,清道光辛卯年重修,為三進石腳青磚馬頭牆建築,祠內雕樑畫棟,古壁畫有30多幅,還有屏風、對聯等。
敬祖麥公祠(貽燕堂)是南灣麥氏二世次房祖祠。座落在南約大街上,面積500多平方米,是三進石腳青磚馬頭牆建築,麻石天井,後進敬祖大廳為一石舞台式建築,可供演戲之用。
由於南灣村一向經濟發達,物饒民豐,村中的建築都非常講究,昔日全村都是麻石街巷,目前大部分保留下來,其中最有名的有南約大街,全長300餘米,三板大石鋪到尾,南安大街,石板鋪到南安市,還有皆佳街和維新大街。南灣村石街石巷的麻石,有直鋪的,也有橫鋪的。排水溝也鋪上麻石,作暗渠排水。
首屆南灣水鄉文化節在2011年3月15日—19日濃重舉行,地點:黃埔區南灣社區麥氏宗祠廣場,3月17日是文昌此外,距南海神廟數步之遙的南灣社區今年將作為第七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的分會場之一,于波羅誕期間開展內容豐富的南灣水鄉民俗旅遊文化節活動,旅遊文化節於17日開幕。
自2007年恢復的傳統民俗———“五子朝王”迎來了五年一大祭的大日子。根據傳統,“五子朝王”逢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傳說南海神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大案”,二兒子“元案”,三兒子“始案”,四兒子“長案”,五兒子“祖案”。五子神像分別由南海神廟附近的鄉民在村中供奉,供奉的鄉村號稱波羅廟十五鄉。
從明代開始,“五案”在“波羅誕”正誕之日,都由南海神廟十五鄉鄉民抬到南海神廟中庭,向南海神祝壽。今年的“五子朝王”增加了打大鑼、燒大香、童男童女獻賀壽等內容。正誕當晚,南海神廟十五鄉的鄉民將在各自的祠堂里舉辦祝壽酒活動。在南灣社區、廟頭社區、夏園社區、沙步社區、雙崗社區的祠堂里,將擺上百圍千人流水席,當地居民邀請外地的宗親,共同品嘗傳統的祠堂菜式,暢飲壽酒。
麥氏宗祠
麥氏宗祠是南灣最古老的祠堂,名“序睦堂”,始建於清朝雍正年代,在道光辛卯年間重修,為三進石腳青磚馬頭牆建築,祠堂內雕樑畫棟,有古壁畫30多幅,有四條降龍木圓柱,雖經百年仍然光滑如故。天井有“曬書台”,專供祠內歷史功名人物所保管的方書,文物燥曬陽光之用,為古代番禺鹿步司祠堂唯一的特色產物。歷史上拜訪過麥氏宗祠的有國民黨十九路軍長蔡延鍇、廣東省參議林冀中、東江游擊分區司令袁華照、國民黨軍長孔可泉及譚啟秀等,標誌著“南灣村”是世代簪纓名門望族的文化先驅。
走進麥氏宗祠,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祠堂兩邊懸掛著的兩個直徑約1.2米的大燈籠。燈籠的一面寫著“麥”字,一面寫著“文武世家”。如今,每逢重大的節日,村裡仍然要懸掛這些燈籠。
麥氏族譜記載,南灣麥氏的祖先中有個人叫麥饒豐,是隋朝的一員猛將,因為作戰勇敢被隋煬帝封為“鐵仗將軍”。將軍後來戰死沙場,皇帝為了表彰他,將他的屍骨從遙遠的北方千里迢迢運到了祖籍番禺一帶下葬,並賜了一塊牌匾“宿國流芳”。如今,這塊後來複製的牌匾就掛在麥氏祠堂里。
據說,麥氏的祖先非常重視讀書,只要在該村讀書的孩子,村裡的太祖公都會幫他出學費和校服費。如今,雖然這一傳統不再了,但重視讀書的風氣沒變。近年來,村子里不但走出了幾位教授,而且還有好多學生考入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還有一些學生已經走到了國外。
在麥氏祠堂里,有一件很奇特的東西,那就是曬書台。所謂曬書台,就是祠堂前一塊十多平方米的石鋪地板。村民們說,曬書台可不是每個祠堂都有的,建造之前需要經過禮部的批准,只有那些顯赫家族的祠堂才能建造此台。
由於麥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這些人也向祠堂供奉了很多的寶物,但是時間長了,難免潮濕生霉,建造此台就是為了在每年天氣好的時候,把這些供奉之物拿出來晾曬。
如今,這些祠堂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成了村裡老人的樂園,下棋、寫字、聊天,偌大的祠堂里回蕩著老人的歡聲笑語。這笑聲該讓他們的祖先欣慰了吧!
初泰麥公祠
初泰麥公祠始建於清朝光緒乙亥年,是鍋耳式青磚石腳兩進建築,門頭石匾是清代著名人物李鴻章親筆題寫,並由北洋水師以軍艦護送到南灣。或許是上天保佑,祠堂的牌匾在多次戰火中都一次次倖免於難。“文革”期間,紅衛兵竟然也沒有認出李鴻章的手跡,牌匾得以保存至今。
據說,昔日全村都是麻石街巷,目前大部分都保留下來,其中最有名的南約大街,全長300餘米,三板大石鋪到尾。如今,這些石板路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石板路上面能行人,下面能排水,叫人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智慧和遠見。
村民們說,李鴻章能給初泰麥公祠題寫牌匾,還要得益於南灣的一位村民麥信堅。話說當年李鴻章微服出巡,到了廣州附近病倒了,幾經延治無果之下,南灣官醫麥信堅被請來,結果藥到病除。
後來,麥信堅又到京城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怪病。慈禧很高興,要賞麥信堅金銀珠寶,但是麥信堅沒有接納。因為當時麥氏公祠剛建成,麥信堅只要求慈禧給麥氏公祠題字。於是慈禧就命人送上牌匾,並叫李鴻章在牌匾上題上“初泰麥公祠”。據說,牌匾書寫之後,李鴻章為了趕在祠堂工期結束之前送到,還專門派北洋艦隊的一支軍艦將牌匾從北京護送到廣州黃埔。
敬祖麥公祠
古街巷
史上南灣為“魚米之鄉”,非常富裕,故村中建築非常講究,全村皆是麻石街巷。其中最著名的是南約大街,全場約三百米,與廉讓里、重光里、履理里等都是石板鋪就。皆佳街是最寬敞,最講究的石街,麻石打橫鋪設,兩旁是鍋耳式青磚石腳的古屋,古風怡人。南灣村石街石巷的麻石,有直鋪的,也有橫鋪的。排水溝也鋪上麻石,作暗渠排水,街巷非常整潔美觀。
秋風古堤
秋風古堤是南灣人在南灣湧進行文化休閑的一段堤畔,東西各有一橋雙鎖其中,河涌兩岸風光秀麗怡人。古堤上有四百多年樹齡的“秋楓”樹兩棵和幾百年樹齡的古榕多棵,每棵大樹遮陰直徑幾十米,是居民休憩的好地方,也是民間文化的最佳場所,日常均有人下棋,彈唱,演戲等。
龍泉古井
清代古井,井淺而闊,水清而甜,冬暖夏涼,水源充沛,可供幾百人同時飲用。百餘年來從未乾枯。
常春岩是一塊約二十畝大的海蝕岩,昔日岩前就是大海,現在多處地方仍然保留著海浪衝擊的痕迹,為廣州最有名的古海蝕遺址之一,故有南海碣石之稱。歷史名人湛若水、陳白沙、李鰲峰三人在南灣書館教書時,湛若水在水成岩上石壁揮墨大書“常春岩”,陳白沙、李鰲峰各書“赤壁騰飛”,“龍飛鳳舞”。後人重修原書館命名為“三賢祠”。
護龍古廟
位於南灣涌畔,始建於明代末年,重修於光緒乙未年,為兩進建築。左右均有青雲巷和耳房,廟匾由清人湛清錢出墨。廟門頂端有一橫匾,上書“護龍古廟”。廟門兩旁有一對聯,“廟對鰲洲一點文星朝北極,地臨獅海千層銀浪匯南灣”。往來於南灣的船隻均先到廟裡燒香祭祀,以求平安。每年龍舟節,南灣龍船也都先到廟裡拜祭。
南安市
現名南石市,始建於民國元年,位於南灣村南“窖邊洲”水濱,水渠道寬,三面臨水,水陸交通方便,為古時商業鬧市。市內街道縱橫,除海鮮交易集散市場外,其他各行業商鋪如雜貨,水貨(船用物料),裁縫,藥材,醫館(診病,接生),相館,賭館,客棧,甚至冥具(祭祀用品),長生店(棺材鋪),醫、卜、星、相、等一應俱全,還有菜、魚、果、肉、每天兩市,其中“南園茶樓”與“茂裕隆”碾米鋪遠近馳名。廣州、佛山、陳村、石龍等不少客商小販慕名前來趁圩,是當時黃埔地區最繁榮的水產交易市場,至今舊時風貌大部分保留完好。
南灣會堂
始建於1958年,是新中國大躍進和文革期間的產物。全蓋頂金鐘架戲院式會堂,有舞台、后樓,建築面積達800平方米,可容納八百多人活動。會堂正門兩側刻有毛澤東詩詞:“四海翻騰雲飛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文昌塔是南灣人最崇敬的聖塔,始建於清代1840年。歷代學子入學時必先拜此塔。塔高三層,由首層“南天砥塔”,二層“上達處”和三層“高占”構成,高約25米,塔頂很尖,每層都有孔,最上層為園孔,還有兩幅字,寫著“南天砥柱”和“羊城塔支筆,倒寫天上文“。1964年因”破四舊“活動被拆毀,2010年政府支持下獲重建恢復原貌。
南灣公園
麥信堅
麥信堅,字佐芝,清朝光緒年間畢業於香港師範和北洋軍醫學堂。1888年任北洋醫局醫官,醫好了李鴻章和慈禧的頑疾,賜賞不受,只求賜祠門匾一幅《初泰麥公祠》,太后公允,喚李鴻章親墨,派北洋水師艦運抵南灣,現仍懸於皆佳街中。光緒二十二年隨李鴻章赴歐洲考察,後任知縣,天津工程坐次,交通部次長。光緒二十七年再赴歐洲考察,任駐德大使二等參贊,次年回京任國家工程大臣,官拜御前二品頂戴花翎。
麥瑞
麥瑞,字勝泉,清朝道光年間中第八名舉人。
五子傳說
一年夏天,海水上漲,從上游漂來一根木頭,到了南海神廟前面,任憑洶湧的波濤怎麼衝擊都紋絲不動,鄉人於是將這根木頭鋸為六段,頭段塑洪聖大王像,其餘五段分別塑他五個兒子的神像,稱為“五案神像”,分給附近的十五村來供奉,五案神像俱黑須,大案金面,其他都是紅面。其中大案神像由夏園鄉供奉,元案像由南灣鄉供奉,始案像由沙涌鄉供奉,祖案像由大小塘頭供奉,長案像由雙崗鄉供奉。供奉的鄉村號稱“南海神廟十
到了波羅誕的日子,鄉民就會把他們抬回南海神廟,給他們的父王拜壽。
400多圍!南灣辦開村最大流水宴
昨日中午,南海神廟十五鄉的鄉民在各自的祠堂里舉辦祝壽酒活動,由於今年是“五子朝王”的五年大祭,南灣社區、廟頭社區、夏園社區、沙步社區、雙崗社區的祠堂里都特別重視,各自擺上了百圍千人流水席,有燒豬、燒鵝、鯉魚、蒸雞、齋菜等傳統祠堂祭祀菜式。當地居民邀請來自外地的宗親品菜飲壽酒。中午12時許,南灣社區麥氏宗祠里裡外外擺了400多圍流水宴,有來自陽江的麥氏宗親,也有來自獵德的麥氏宗親。村民麥老伯說:“這還是開村以來最大型的一次流水宴,廣東地區的麥氏宗親今天都過來了,非常熱鬧。”
除了流水宴之外,昨日南灣社區還隆重剪綵,啟用了上世紀60年代時被毀壞的文昌塔,經過村民的復建,高三層、建於清代的文昌塔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