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聰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孝聰教授,男,1947年 1月26日生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1949—1968年隨父母在北京生活讀書。

人物簡介


1968--1978年自願赴西藏支援邊疆建設,在西藏自治區地質局第四石油普查勘探大隊工作。1978年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從西藏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在中國史專業修業四年。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留校工作。1985—1988年在北京大學地理系師從侯仁之教授攻讀歷史地理學碩士學位,獲地理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李孝聰教授
北京大學李孝聰教授

國外學術經歷


多次應邀赴瑞典、韓國、荷蘭、義大利、希臘、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土耳其,以及香港、澳門、台灣,參加學術會議。較長時間的境外訪問有:
1991年1月~1992年1月,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研修學者;
1992年1月~10月,獲英國學術院王寬誠獎學金,在倫敦英國國家圖書館從事海外收藏中國古地圖的調查與研究;
1994年9月~11月,義大利羅馬大學文學院訪問學者,在義大利、梵蒂岡調查收藏的中國古地圖;
1996年9月~10月,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問學者,從事《老北京城廟宇分佈與民間社會》的合作研究;
2000年3月~6月,韓國高麗大學東洋史科客座教授
2002年6月~10月,美國國會圖書館地圖部訪問學者,從事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古地圖的鑒定與研究;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美國國會圖書館高級訪問學者;
2005年6月~7月,日本東洋文庫、中央大學訪問學者;
2005年9月~2006年1月,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2006年9月~2007年1月,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客座教授。
2007年1月1~31日,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客員教授。
2010年1月10日~4月9日,日本同志社大學客員研究員。
2010年5月30~6月22日,希臘、埃及敘利亞考察
2010年9月13日~2011年1月15日,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客座教授。

參與和主持的科研項目


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國家歷史地圖集》城市遺址與形態圖組的編繪;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史文化村落的比較研究”;
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中外歷史城市地理的比較研究”;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李孝聰副主編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李孝聰副主編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李孝聰副主編
國家教育部古籍整理項目“海外收藏中文古地圖的調查與研究”;
中、荷、法國文化合作項目:《聖城北京寺廟分佈與民間社會的研究》;
北京大學“985”創世界一流大學重大科研項目“盛唐工程”之一《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研究;
北京市“十五”重大研究項目:《北京歷史地圖集》第三集的編繪;
1996-2000年:參與編纂羅亞蒙主持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上下卷),擔任副主編;
200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古代中外關係史:新史料的調查、整理與研究;
200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古代史研究信息、文獻與圖像資料檢索的數字化建設;
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輿地圖調查與研究;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古地圖的調查、整理與研究; 2007年起,國家清史纂修項目:《清史。圖錄》輿圖卷。

學術與社會兼職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地理》副主編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理事
中國歷史學會北京史學會理事
水利部水利志書編纂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國際地圖史雜誌(imago MUNDI)編委

主要學術著作


1.《吐魯番》(合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
2.《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中、英文對照),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3.《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4.《中外關係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合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5.《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中、英文對照),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7.《歷史城市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8.《淮安運河圖考》(與席會東合撰),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9月

主要學術論文


城市歷史地理
1.公元十至十二世紀華北平原交通與城市地理的研究,《歷史地理》第十輯,1990年。
2.論唐代後期華北三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演化,《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年。
3.應用彩紅外航片研究城市歷史地理--以九江蕪湖安慶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觀演化與河道變遷關係為例,《北京大學學報》(歷史地理學專刊),1992年。
4.唐、宋運河城市城址選擇和形態的研究,《環境變遷研究》第四輯,1993年。
5.記英國倫敦所見四幅清代繪本北京城市地圖,《國學研究》第二輯,1994年。
6.關於中國古代城市研究的幾點看法,《北大史學》第二輯,1994年。
7.中、西封建社會城市形態的比較研究,《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1998年。
8.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保護與誤區,《史地新論--浙江大學(國際)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9.老北京城地域結構啟示錄(中法學術系列講座報告),《法國漢學》第七輯,中華書局,2002年。
10.唐代城市的形態與地域結構,北京大學盛唐研究叢書:《唐代的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11.清末《雲南省城圖》與昆明城市建設發展史,鄭錫煌主編《中國古代城市地圖集》,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年。
12.明清時期地方城市形態試析,載《石泉先生九十誕辰紀念論文集》,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496—536頁。
13.中國城市形制演變歷史階段之考察,載台灣大學《城市與設計學報》,第[一]十七期,2007年3月,頁2—75。
14.憶古道今——北京城市歷史演變和傳統文化風貌,載武曉峰主編《人文日新——清華文新論壇演講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頁162—186。
15. 甘、青地區考察所見古城址初識,載《張廣達先生八十華誕祝壽論文集》,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2010年,頁527~556。
歷史地理
1.赤河考——關於宋代黃河下遊河道的研究,《歷史地理》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論中國古代陂塘水利工程湮廢的原因,《中國農史》1986年第三期。
3.唐宋運河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運河訪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4.英國境內的古羅馬哈德里安長城遺跡及其維護,《長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歷史上歐洲地域的界定,《歐洲的分與合》,1999年。
6.邁向21世紀數字化時代的中國歷史地理學,《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0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1年第21—29頁。
7.歷史時期農牧業接壤地區的交通、聚落與文化互動,《統萬城遺址綜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
8.孔道與平台:殺虎口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載《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西大學學報編輯部,第30卷第2期,頁1~6,2007年3月。
9.古地圖上的治河保運工程與淮安——兼倡議淮安市建立古地圖與運河工程博物館,載《運河之都——淮安,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年,頁48--66。
10.偶然抑或必然——運河中的地理因素,載《華夏地理》2009年第3期,2009年,頁68—69。
古地圖與地圖史
1.歐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圖的調查與研究,《國學研究》第三輯,1995年。
2.馬國賢與銅版康熙皇輿全覽圖》的印製--兼論早期中文地圖在歐洲的傳布與影響,台灣東吳大學《東吳歷史學報》第四期,台北,1998年。
3.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傳統輿圖,《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史學卷,2000年。
4.古地圖和中國城市形態變遷史,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編《歷史地理》——中國文化中心講座系列,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2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城市遺址與布局圖組的編纂——兼談歷史地圖與讀史地圖之別,《侯仁之師九十壽辰紀念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6.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輿圖特藏,《中外關係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7.地圖與檔案,載北京市檔案館編《檔案與北京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年7月,頁170~182。
8.(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藏清代輿圖的初步整理與認識,載台灣,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頁151—178。
9.中國古舊地圖的收藏與利用(一)——中國王朝時代輿圖的繪製與收存,載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2期。
10.中國古舊地圖的收藏與利用(二)——中國古舊地圖的流傳與收藏,載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3期,第8—13頁。
11.中國古舊地圖的收藏與利用(三)——古地圖的利用,載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城市季風》,2007年第4期,第8—10頁。
12.黃、運河工水利輿圖及其科學價值,載《水利學報》第39卷第8期,2008年,頁947—954。
13.古地圖史料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載《中國名城》2008年第2期,揚州:《中國名城》雜誌社,2008年,頁37—39。
14.中國傳統河工水利輿圖初探,載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第794—818頁。
15.古地圖與歷史地理研究,載徐少華主編、晏昌貴副主編:《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474--482頁。
16. 中國古舊地圖的收藏與利用,載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編:《圖說城市文脈——廣州古今地圖集》,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10年1月,第80~87頁。
17. 中國古地圖的調查與地圖學史領域的國際漢學交流,載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一期),中華書局,2010年3月,第145~207頁。
18. 記16—18世紀中西方輿圖傳遞之二三事,載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跨越空間的文化——16~19世紀中西文化的相遇與調適》,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5月,第466~481頁。
19. 傳世15—17世紀繪製的中文世界圖之蠡測,載劉迎勝主編、楊曉春副主編:《大明混一圖》與《混一疆理圖》研究——中古時代後期東亞的寰宇圖與世界地理知識,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叢書2,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12月,頁164~184。
國外發表論文
1.La Formation de reseaux urbains dans la Chine du XI siecle,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amouroux
BULLETIN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TOME 82, Paris, 1995.
2.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
3.Father Matteo Ripa and the Complete Map of the Empire in the Emperor Kangxi Era: Disseminat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maps in Europe since the 16th Century
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LA MISSIONE CATTOLICA IN CINA TRA I SECOLI XVIII-XIX, MATTEO RIPA E IL COLLEGIO DEI CINESI, Atti del Colloquio Internazionale Napoli, 11-12 febbraio 1997.
A cura di Michele Fatica e Francesco D'Arelli, Napoli, 1999, pp.123-134.
4.Geographical Space on the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vol.10,pp.213-226, Dakeu, Korea, 2000
5.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
Published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ISBN:981-256-078-5
6. 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Portolan,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Map Society, Number 62, Spring 2005, pp. 37-44.
(該文刊載在美國華盛頓地圖學會雜誌)
7.The Chinese maps drawn by Korean collected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In Memory of the Late Dr. Chan Lee,Journal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16, no.1 (Series No.22) April 30, 2004. pp.343--347
8.Coastal Space and Coastal Maps in the Chinese History,The Perception of Maritime Sp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urces,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2,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tudies, Edited by Angela Schottenhammer and Roderich Ptak,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6,pp.155—176.
9.中國古地図の再會——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載藤井譲治、杉山正明、金田章裕編《大地の肖像:絵図·地図が語る世界》,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7年,第410—424頁。
10. Research Trends of Urban History in China,Asian Research Trends. New SeriesNo. 3 (2008) Published by The Toyo Bunko, pp. 1-23.
11.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國都市形態史研究,森部豊訳,載『都市と環境の歴史學 第2集特集 國際シンム東アジアの都市史と環境史——新しい世界へ』,中央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研究室,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