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執中的結果 展開

李執中

革命先驅

李執中字懋吾,亦字柏如。祖籍湖北監利縣,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出生於石門縣沿市鄉白羊山(今望羊橋鄉)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石門出席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僅有一人,這個人就是舉人出身的李執中。1926年2月9日病逝於常德,享年66歲。

個人事迹


宅心仁厚 年少中舉
李執中聰慧過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雖家窮卻急難好施,頗受人敬重。他手中有了錢見別人有困難便解囊相助。有一年眼看就要過年了,他還兩手空空。一天,他從一朋友家前路過,友人得知這個情況后,便贈與他一些錢,囑他去辦過年貨。回家途中他買了幾條魚,忽見旁邊有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人,眼睜睜直望著魚流口水。他知道那是個想吃魚而又無錢買魚的窮人。便將手中的魚全給了他,仍然兩手空空地回到家裡。人家笑他傻,他卻感到暢快。
他天資聰慧,又刻苦好學,不及弱冠(二十歲)即中秀才。為生計所迫,他遷往常德教書度日。這時石門大儒(學者,清末文學家)閻鎮珩寓居常德,執中拜倒在他的門下求教,雖時間不長(不到一年),受益匯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他三十二歲參加湖南鄉試,舉人及第,仍然從事教育,執教常德西路師範。
執中在教學生涯中,目睹朝政腐敗,社會黑暗,兵連禍結,生靈塗炭,內心充滿憂慮,逐漸萌發變革現狀的思想,1904年他出任湖北荊州駐防中學堂學監(監督)見滿人虐待漢族子第,憤憤不平,次年春回石門任石門高等小學堂堂長,致力振興家鄉教育事業,宣傳革命思想。1906年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路。適逢孫中山、黃興東京成立同盟會,執中毅然參加。不久,奉命返湘,進行秘密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乙酉)湖南省諮議局開幕,執中當選為諮議局議員。
揮師荊州 策應武昌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年過半百的李執中歡欣若狂,連忙備馬,從石門一日一夜馳奔長沙,和學友同事議事。十月二十日湖南起義響應。十一月譚延闓任湖南都督,武昌仍戰事在急,漢陽已為清軍所破,長沙受到威脅。譚延闓系儒生領兵,孤立無助,深感局勢危險。李執中與譚延闓系鄉試同年,積積為他獻計:荊州為古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清軍兵營,應用“圍魏救趙”之策,攻打荊州,以解漢陽清兵對長沙的壓力。譚延闓從其計,遣執中返回常德募兵。
一到常德,正逢清廷的貴州按察使、慈利王正雅(子彬)奉詔也來常德募兵,以攻打武昌革命軍,時常德革命黨人慾將他捉拿處死,一時氣氛十分緊張。執中與王相識,知道他也同情革命,年紀又輕,便制止說:“此人尚可用。諸位相信老夫,就交給我處置。”李執中是湖南西路師範創始人之一。曾在常德執教,門徒甚眾,他一向思想進步,聲望很高,大家自然相信他。李執中和王正雅同處一室,他暢談形勢,指陳國是、講三民主義、講人民共和,說得王正雅心悅誠服,歡笑聲溢於戶外,三日後王正雅降服,尊李執中為前輩。李執中遂邀他至長沙,向譚延闓推薦,王被委為荊州安撫使,且撥湖南巡防兩個營交給他倆。王李率兵回常德,又在常德、澧州召募兩個營,取道湖北公安,直指荊沙。他們又與荊宜鶴招撫使唐羲之聯合,共同圍攻荊州,切斷清軍支援武漢之路。滿將連魁憑城死守,荊州城十分堅固,義軍久攻不下。李執中曾在荊州駐防中學堂任監督,認識不少清軍將士,便寫了一封督促清軍將士投降書,曉之以大義,動之以真情,且詳細分析了守降的得失,用箭射入清營,那主將將信遍讓士兵觀看。同時李執中又命將士天天向清軍喊話宣傳。主將連魁和大部分將士深知執中的為人,便漸漸動搖起來。但副將恆齡堅決主戰,拒不投降。十二月十二日,王正雅率革命軍隱蔽北門,不幸流彈中足,鮮血汩汩,包紮后仍大呼向前,手斬旗營中軍一人,指揮部下遞人梯進城,大部分清軍不予抵抗。旗營副將恆齡見大勢已去,遂自殺身亡。都統連魁、副都統松鶴開城投降。武漢革命軍聞報,士氣大振。荊州既定,李執中又與王正雅出兵襄陽。次年二月,宣統退位,南北議和。憑著執中與譚延闓等人的關係,任著他的功績,完全可以獲得較高職位,但他有功不居功,斷然辭去軍務,被聘為北京清華學堂教員。
力拒賄賂 堅決反袁
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國會選舉,李執中當選為眾議院議員。十月,袁世凱競選大總統怕事不成,與其黨羽密謀,用金錢賄賂議員。李執中憎惡已極,予以拒絕。袁世凱又派人來遊說,許他高官厚祿。李執中勃然大怒:“我楚國男子,平生不作暮夜之行,此言何為而及於我?”說客尷尬而回。袁世凱聞知,鼻子哼了哼,冷笑一聲:“一人不舉,於我何損?”不久,西南各省興師討袁,湖南宣布獨立,李執中立即從京返湘,投入反袁鬥爭。鬥爭失敗,湖南督軍湯薌銘將李執中列入革命黨之列,袁電令逮捕。李執中謀走日本,逃至天津,袁世凱密探跟蹤追捕,時值冬季,輪船不通。正巧,這時有艘日本破冰船試航,十一月李執中便隨船至日本。
其時,袁世凱通令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民黨國會及各省議會議員,孫中山也亡命日本,一九一四年在東京發起成立中華革命黨,李執中鬚髮皆白,首先入黨。經過一段發展,黨員發展到六百餘人。
袁世凱聞訊,十分害怕,便派親信蔣士立攜款五百萬到日本與駐日公使陸宗輿拉攏黨員,陰謀瓦解革命陣營。革命黨中有些投機分子見錢眼開,漸漸動搖,孫中山集會商議對策。桃源人吳先梅站起來說:“孫總理,我願以身許國,刺死蔣士立!”眾人一驚,無不欽佩這個年輕人。
“吳壯士何以行事?我願為君計。”李執中遂將吳先梅引入密室,談了自己設計的行刺方案,吳先梅欣然允諾,信心十足。
是日,大雨傾盆,吳先梅冒充我駐日使館官員,進入蔣士立下榻的赤坂區外交街寓所,謊稱有要件要面交蔣先生,等候在玄關。蔣士立聞報雍雍下樓。吳先梅佯裝遞信,即刻對發三槍,蔣士立撲地身亡。吳先梅衝出門外,見日本警察站立在橋頭,便大聲疾呼:“快抓袁世凱的探子呀,快抓袁世凱的探子呀……”日本兵不知他喊的是什麼,一時還未醒悟過來,眼睜睜地看著吳先梅沖橋而過。次日,日本警方搜查刺客,追捕甚緊。吳先梅躲進李執中寓中。執中將自己的金戒指兌換現金給吳先梅,吳扮成一闊商平安回國。
李執中僑居日本兩年。袁世凱陰謀稱帝,又深恐全國聲討。於是大赦政治犯,特別是著名人士,以此籠絡人心,羅致黨羽,為己所用。此時,已任常澧鎮守使的王正雅深感李執中知遇之恩,在湖南督軍湯薌銘面前為李執中請赦。李執中聞訊大怒,一面寫信責備王正雅,一面電告袁世凱:“湖南為執中求赦,系侄輩愛惜老人所為,本人決不承認。”不料不到十天,李執中已被列入赦令之中。李執中憤慨已極,連忙作啟事刊登在《甲寅雜誌》上,鄭重聲明:
“執中一介寒儒,行年六十,自顧於世絕鮮貢益,惟贛①直性,疾惡如仇,嘗慨當時道德頹喪,名節廢馳。秦漢以降②世風之濁,惟今日實與六朝、五季③相頡頏,④即忘外患,已足釀亂召亡。藐此殘軀,自計及身,或倖免睹亡國之慘,而偶念涉及子孫牛馬之劫,猶令不寒而慄。用是區區素志,道義所在,未敢稍越毫末。即未克以一身力捍狂流,亦何不肖至揚凶波而助惡瀾。曩⑤者癸丑之役⑥南北遘⑦釁,曾以鄉土之故,僕僕⑧燕楚9之間,雖靡績於誅奸,不為無勞於保境,乃一語坦衷,遽10成名捕。跡其原起,無非當道吉網以媚權奸。當此之時,褊迫之衷,幾欲擲此衰軀,授之磔裂11,以求一快罵賊之口,而稍泄我骯髒之氣,或乃規以持見過隘,糜軀無益,邇來避地東瀛12,延喘異域。
翹顧宗邦,則政象益昏,世風益下,詭隨之習見諸名流,賄受之風污及民黨,每見寡廉鮮恥之徒,不惜見哀求赦,甘冒反覆之譏,輒13復引為大戚14.此輩偽人,自墮名節,適足揚其真相。如無舉世觀聽所系,將益率天下,以蔑視義利之大防,而權奸戮辱士類之用心,將妄恃其竟能奏效,而益以消其畏懼而長其舒心,此將推衍所屆,直足陸沉神州而有餘者也。不謂前月下旬,突得鄉人來書,述及吾湘九澧父老憫念衰老在外,呼懇當道授附赦例。而侄輩少不更事,冒昧曲從。一紙傳來,五中震痛,竟舉平昔所深惡痛絕之行為,無端而嬲15及已躬。驚憤之餘,當念僅阻以函時或不及,即曾經電北京表示拒絕。其電文如下:(北京政事堂16鑒:湖南為執中求赦,系侄輩愛惜老人所為,本人決不承認。李執中。)不謂電發未越旬日。而執中之名已被污於九月五日之赦令矣。平生所遭奇辱,無愈於此。此事起於鄉人愛執中以姑息,而成於侄輩不能體念素志。迄今傾東海之波,不能滌此列名之恥。惟大節所在,未免稍屈。執中即不肖已極,亦愚不至此。不徑求援於日使,而必俯就於湘吏,不急求赦於彷彿共和之大總統,而遲之又久,乃乞哀於亟謀即真之皇帝。彼權奸濫竊國法上神聖之赦權,而以濟其戮辱士類之私,微特執中不認,即國法亦自不認也。執中遘17茲奇辱,內疚神明,外蓋當時,情急申辯,不復顧慮家室之安危,決矣稿死異邦,寧復生還濁土!謹布腹心,藉當自訟。”
言詞激憤,句句鏗鏘,海內外傳為佳話。
堅持革命 致死不渝
一九二二年六月,廣州陳炯明炮擊總統府,非常國會解散。李執中隨孫中山退居上海商議討伐。鑒於李執中與湘西諸將有舊關係,孫先生遂派李執中遊說湘西,共維西南大局。李執中不畏年過六旬,不怕驕陽暴晒,四處奔走,歷說諸將,蔡鉅猷、陳渠珍唐榮陽等均表示接受孫中山領導,紛紛電告孫中山,願意出兵討伐陳炯明。李回上海,孫中山出門遠迎,握著他的手高興地說:“李先生一人可敵千軍!”
一九二三年秋天,國會在北京復會,李執中入京與會。曹錕驅逐黎元洪后,原擬定選舉總統即刻進行。不料不少議員反對,紛紛離去。曹錕急不可耐,便用金錢收買議員。擬定:投曹錕一票,給銀元五千。這時有些議員為錢所動,又回到了北京,李執中氣憤已極,十分鄙視,把一些受賄議員稱為“豬仔議員”。對一些正直的議員說:“我們年老人稍有不慎,即為金錢所動,必失操守。”他邀集一些同志拒不參加選舉,連夜赴上海。李執中說:“曹錕拿錢買到總統桂冠,然曹錕賄選之名卻要遺臭萬年。”
1924年,李執中被選為湖南代表,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執中一生追求光明,堅持民主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1926年2月9日病逝於常德,享年66歲。
註:1贛(Zhuàng):剛直.
2降:下落,落下,此處引申為“以來”。
3五季:五代
4頡頏(xie hāng):不相上下
5曩(nàng):以往,過去。
6癸丑之役:1913年,李烈鈞、柏文蔚、黃興起兵討伐袁世凱的戰爭。
7遘(goù):通構,造成,結成。
8僕僕:形容旅途勞累。
9燕楚:指南北,古代燕在北,楚在南。
10遽(jù):形容倉促;突然。
11磔(zhé)裂:分裂肢體,古代的一種酷刑。
12東瀛(yíng):指日本國。
13輒(zhé):總是。
14戚(qī):形容哀愁,悲傷。
15嬲(niǎo):戲弄和糾纏。
16政事堂:袁世凱竊國當權時的“政務院”。
17遘(gòu):遇,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