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唐炯的結果 展開

唐炯

清朝官員

唐炯(1829-1909) 清末官吏。字鄂生。晚號成山老人。貴州遵義人。早年中清末舉人。1854年,在家鄉舉辦團練,鎮壓貴州苗族起義。后捐資得知縣被派赴四川。1856年署南溪知縣,與李短韃、藍天順起義軍作戰。1862年統安定營,與太平軍石達開部對陣。 1867年,奉四川總督崇實命,率川軍入黔,進攻苗民軍和號軍,佔領了起義軍基地湄潭偏刀水、平越上大坪等地,捕殺號軍領袖劉義順,提升道員。後為四川總督吳學校所劾,還川。1882年,升任雲南布政使,翌年升雲南巡撫。曾率滇軍參加中法戰爭,對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徠在懷德、丹鳳抗擊法軍,不加支援。后以擅自逃回雲南,被奪職問罪,定為斬監候。經左宗棠解救獲釋,戌雲南邊境。1887年督辦雲南礦務,經營15年,成績甚徽,為時人貶斥。1905年辭職回籍。 1909年病死故里。著有《援黔錄》、《成山廬稿》、和《成山老人自撰年譜》等書。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唐炯行書《成山老人詩稿冊》部分
唐炯行書《成山老人詩稿冊》部分
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唐炯出生於湖北省天門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唐炯考中舉人。
咸豐三年(1853年)十二月,唐炯從貴陽赴湖北探望時任署理湖北按察使的父親唐樹義。此時太平軍在黃州擊敗了湖廣總督吳文鎔率領的軍隊,正準備進攻金口,奉命駐守金口的正是唐樹義。
咸豐四年(1854年)正月二十二,唐炯抵達湖北金口,唐樹義見到唐炯問了幾句家事後,就把自己要與太平軍決戰的事情告訴了他,並認為“大丈夫就要像江中丞(湘軍悍將江忠源)那樣死。”一天後,唐樹義的戰船被擊沉,投江殉國。
唐樹義捐軀后,唐炯帶著父親的遺疏前往岳州(今岳陽)拜訪曾國藩,曾國藩代其向朝廷呈交了遺疏。

軍旅生涯

唐炯行書五言聯
唐炯行書五言聯
咸豐四年(1854年)三月,唐炯回到貴陽。因當地有人造反,唐炯便散盡家財招募鄉勇在家鄉組織民兵,進行防禦。不久后,受巡撫、提督指派,固守省城北部,與丁寶楨、趙畏三的團練遙相呼應。十一月,曾國藩率湘軍收復武昌,湖北巡撫衙門將這一消息及時告知了唐炯。唐炯聞訊后趕往湖北武昌,在王柏心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幫助下,幾經周折,終於找到父親遺骸。
咸豐六年(1856年),守喪期滿的唐炯,捐了一個知縣,被派往四川為官。不久,唐炯又被朝廷派往四川南溪任職,當時正趕上雲南賊寇李永和進攻四川,藍朝柱響應他,攻陷了敘州,官兵們都很擔心。於是唐炯訓練士卒,日夜巡查,人心逐漸安定。有人被賊寇抓住後放了回來,說:“幫我告訴唐青天,我們絕不侵犯南溪的一草一木!“唐炯率領軍隊逼近吊黃樓后,單刀匹馬入營,說明利害關係,藍朝柱表示願意歸附。李永和改為進攻犍為,唐炯緊急救援,對壘時堅守不動,等李永和鬆懈了乘機攻打,李永和大敗,人馬狂奔,自相踐踏。唐炯接著又與楚軍解除了賊寇對成都的包圍。
咸豐八年(1858年),朝廷任命唐炯署理綿州知州,但因黑窩盜進攻郫縣、彭縣,軍情緊急,朝廷又調他回省城成都防守。唐炯偵察後知道了黑窩盜的虛實,讓上級給他八天時間就能解決此事,結果真像他說的那樣解決了。后因功唐炯被提拔為夔州府知府,但他還未上任,李永和就率兵包圍了綿城,唐炯命令挖掘壕溝禦敵,他又親自登上城牆防守,民眾紛紛資助糧食。 、唐炯在城上待了三個月,一直沒有下城,誓死守衛綿城,直到援兵到來。不久,湘軍和黔軍在州署挑事,駱秉章彈劾罷免了唐炯。事後,唐炯仍然治理軍隊。
同治元年(1862年),唐炯統領安定營。正趕上石達開包圍涪州,他與劉岳昭約定會師,打跑了石達開。同年夏天,石達開的部下準備進攻綦江。唐炯得報迅速前往解圍,燒毀了敵人的營壘,敵人潰散,在長寧被打的大敗。隨後,唐炯因患病回到成都。駱秉章向唐炯詢問敵人的態勢,當時石達開等人退到了雲南省境,聲稱要進入貴州,唐炯說:“石達開這是引誘我軍向東走呢。他們必走川西南彝族地區,乘虛進入四川,應在寧遠、越嶲一線布防警戒。”不久石達開部入侵紫地,唐炯又請求派遣唐友耕的軍隊扼守大渡河。石達開戰敗后返回大渡河西岸,可是後路卻被倮夷所阻,糧盡而被迫投降,后被凌遲處死。
同治二年(1863年),朝廷任命唐炯署理四川綏定知府。上任后,他將轄區分為八路,路下設若干場,場下設若干寨,寨置寨總,實行記善惡法,每月初一唐炯按照登記的冊子親自進行判罰。他還設立了兩座書院、八十多座社學。這樣他治理的地方局勢安定,他統轄下的縣都學習他的方法。
同治三年(1864年),唐炯到陝西幫助治理營田。捻軍首領張總愚進攻新豐,被唐炯打敗。
同治六年(1867年),四川總督崇實命令唐炯率軍進入貴州。貴州因鬧匪患很貧窮,崇實先問唐炯理財策略,唐炯說:“理財不如節約,節約不如裁撤軍隊,裁撤軍隊不如救援貴州。“崇實同意了他的意見,就命他掌軍救援貴州。結果唐炯連續連破偏刀、水上、大平、黃飄、白堡,擒拿斬殺王超凡、劉儀順,降服了潘人傑、唐天佑,這些人都是慣匪;又攻克平越、甕安、黃平、清平、麻哈。因功升為道員,賜號法克精阿巴圖魯。後來在進攻黔東南張秀眉時,因缺乏糧餉而擅自退軍,被貴州巡撫曾璧光、四川總督吳棠彈劾,被摘去頂戴,以示懲戒。隨後又被解除兵權,赴成都聽候查辦。 、
光緒四年(1878年),丁寶楨任四川總督,讓唐炯幫助治理鹽務,不久補為建昌道。
光緒六年(1880年),代理鹽茶道,在呈文上陳述了六件善後事:發鹽引必須先新后舊;徵收鹽稅必須先征后引;收發鹽引,責成鹽道;改代引張,責成州縣;繳殘就嚴格限定日期;辦公就優厚供給費用。“議定實行后,一百多年以來鹽引項目混淆、款項糾纏不清等弊端,都全部革除,具體內容都寫在《鹽法志》中。

戰敗獲罪

《唐炯致羅文彬關於中法戰事書(一)、(二)》(局部)
《唐炯致羅文彬關於中法戰事書(一)、(二)》(局部)
光緒八年(1882年),張之洞張佩綸先後上奏,推薦唐炯堪當軍事重任,於是朝廷提拔唐炯為雲南布政使。唐炯率領川軍一千人駐紮關外,雲南軍全部歸其調度。唐炯處理公務,裁撤役夫與車馬,治理廠務,歸併厘卡,清理田糧,百姓困苦稍微緩解。法國人侵奪中國屬國越南,唐炯被命令去開化防守。在軍前唐炯被任命為巡撫,結果卻誤聽手下將領說法國與朝廷議和,趕快回省履任。結果在法軍的進攻下,山西、北寧先後失守。皇上知道后大怒,將唐炯革職逮捕審問,刑部定罪斬監候。一段時間后,皇上的怒意得到了疏解,唐炯經過三次秋審,被赦免回家。左宗棠將他的政績向朝廷陳述,朝廷命令唐炯戍守雲南,作為岑毓英的下屬。

督辦礦務

光緒十三年(1887年),朝廷賞賜唐炯巡撫銜,命他督辦雲南礦務,和日本礦師親自視察昭通、東川、威寧的各銅鉛廠,上奏疏陳述要求改變規定,又請求減免貴州的鉛稅,免除雲南礦廠欠官府的款項以及民戶拖欠的錢糧,這些都得到了批准。只是唐炯經營雲南礦務十五年,一年卻僅僅向京城運送了百萬斤銅,因此被當時的輿論所譏諷。

病逝故里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唐炯因病辭官歸鄉。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加唐炯太子少保銜。
宣統元年(1909年),唐炯病逝於貴陽,享年八十歲。

主要成就


公益成就

修葺陽明祠
光緒三年(1877年),唐炯在四川做官。貴陽扶風山陽明祠年久失修,學者羅文彬等倡議修復。唐炯與好友丁寶楨(時任四川總督)召集川內同鄉聚會,捐款襄助。丁寶楨捐銀三千兩,唐炯捐銀二千八百餘兩。唐炯將銀票寄往貴陽,委託羅文彬、袁思韠主其事。光緒六年(1880年),久負盛名卻又廢棄多年的陽明祠修葺一新。
資助刊印文集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冬,唐炯父親唐樹義辭官歸鄉。期間,他允諾出資刊刻莫友芝搜集編纂的《貴州詩集傳證》(后改名為《黔詩紀略》)和鄭珍編輯的《遵義詩鈔》(唐樹義更名為《播雅》)。三人約定后不久,唐樹義即赴湖北與捻軍作戰,並於咸豐四年(1854年)在湖北金口殉職。唐樹義去世之後,其子唐炯繼續其未完成的事業。同治九年(1870年),唐炯寄白銀五百兩,給在金陵的莫友芝,作為《黔詩紀略》的刊資。一年後,莫友芝辭世,其兒子莫繩孫繼承遺志,從事後續工作,並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將《黔詩紀略》付梓。同樣是在唐炯的幫助下,《播雅》得以正式刊印問世。值得一提的是,鄭珍晚年逃難,饑寒交迫,全靠唐炯接濟。鄭珍去世后,唐炯把鄭珍詩歌刻為《巢經巢詩鈔後集》。

實業成就

創辦同濟堂
唐炯善經營,光緒十四年(1888年)與士紳於德楷合資創辦“貴陽同濟堂藥房”。

軍事成就

圍堵石達開
同治元年(1862年),唐炯奉命率川軍“安定營”在川、黔、滇一帶參加圍堵石達開殘部。這年四月,石達開部下由雲南昭通入川,當時據官方情報,石達開只是過境入黔,不會深入四川腹地。各路將領信之,獨唐炯不以為然,連夜草擬書信速告四川總督駱秉章:“石達開必走川西南彝族地區,應速遣勁旅往寧遠、越嶲一線布防。”駱秉章採納,急調重慶鎮總兵唐有耕扼守大渡河。後來大渡河會戰時,軍情發展果如唐炯所料。
助平咸同苗亂
同治六年(1867年),駱秉章奏請以唐炯率川軍援黔,圍剿何德勝黃號軍,接著,署四川總督崇實又奏請由唐炯督辦援黔軍務。次年八月,經唐炯率部猛攻,黃號軍佔據多年的甕安玉華山、平越(今福泉縣)上大坪、開州轎頂山等全部淪陷。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咸同苗亂的平定,唐炯實可謂功不可沒。為此,唐炯獲遷道員,賜號“法克精阿巴圖魯”。

個人作品


唐炯著有《援黔錄》、《四川鹽法志》、《鹽案彙編》、《續修雲南通志》、《丁文誠公年譜》、詩集《成山廬稿》、自傳《成山老人自撰年譜》等。另有未刊印的奏議10餘卷。

家族成員


關係簡介
祖先1644年,原籍江西金溪的唐家田攜家眷投靠族人於四川。在張獻忠屠城之時,金溪唐氏三個兒子逃難中失散,其中三弟唐再春逃難至遵義。1650年,唐再春生子唐廉。唐廉為人正直,曾怒罵吳三桂拒絕其招攬,平三藩之後在山西陽曲任縣令,為官清廉多為民除害,離任時僅一部馬車回鄉。唐廉膝下四子,長子唐羲伯一支有四子九孫。唐羲伯曾孫唐源准舉家遷到貴陽。
關係姓名簡介
祖父唐源准歷任廣東陽山縣知縣、英德縣知縣、清遠縣知縣、欽州知州、廉州海防同知,世稱“陽山公”。
父親唐樹義先後在湖北咸豐縣、天門縣、監利縣等地為官,官至湖北布政使。
妹妹唐孟端號成山女史,因母親過世孟端悲慟“危坐而逝”。因其孝心,李鴻章旌表於朝。
妹夫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羅文彬字質安,清末貴州學者、書畫家。
兒子唐我圻字恭石,光緒年間曾任長壽知縣,支持維新變法,倡導西方新式教育。主持興建了“林庄學堂”。
侄子唐我圭號公柔,一介布衣。
孫子唐爾錕歷任廣西全州知州、廣西林州知州和貴州鹽務局長等職。1916年,統管貴州軍務。
唐爾鏞字慰慈,唐我圻之子。曾任北洋政府教育司司長。創辦了貴州最早發行的報紙《黔報》。
唐爾銅又名唐瑞銅,字士元,曾出任大清銀行清理處總辦,民國二年任中國銀行總行行長。
唐爾銘曾在雲南擔任過雲龍知縣,是清末民初貴州文教界的知名人物。
重孫女婿王人文白族,署理過四川總督,是辛亥革命先驅。
(以上參考資料)、

史書記載


清史稿》、《咸同貴州軍事史》、民國《貴州通志》、《續遵義府志》

陵寢墓地


2014年3月,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竹林村後山發現唐樹義、唐炯的墓葬,政府文物部門正式命名為“唐炯家族墓”。10月20日,唐炯家族墓被烏當區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9月6日,唐炯家族墓被貴陽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評價


左宗棠《奏祝塏、唐炯來營差委片折》:志堅識卓,沉毅有為。
徠《清史稿》:法越初構釁,號識時務者爭上書忼慨言戰。未及旬日,延旭敗退廣西,炯棄關外新安行營。何璟、兆棟懾張佩綸之氣勢,怯懦而無所主,事急皆遁。方其互相汲引,不恤舉疆事以輕試;及其敗也,其黨益肆言熒聽,而此數人者,遂得保首領以沒。朝廷固寬大,亦失刑甚矣。
凌惕安《清代貴州名賢像傳》:性倜儻,有大丈夫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