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心理學導論的結果 展開
心理學導論
韋恩 韋登創作的書籍
這部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導論一直享有盛譽,由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卓越教學獎得主韋登教授撰寫,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使它在諸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最大的心理學專業入門教材之一,並在全球廣泛採用,充分反映了作者在國際心理學教學領域的權威地位,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方式成就了經典之作,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心理學值得我們學習的原因除了它的實用價值,還在於它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思考方式。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檢驗他們關於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作為探索心理學之旅的開始,這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書一定會讓大家對心理學這門科學著迷,且滿懷熱情。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者序
致教師
第1章 心理學發展簡史 1
心理學早期發展史 3
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馮特和霍爾的貢獻 3
流派之爭: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5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納入研究範疇 6
華生改變心理學的發展進程:
行為主義首登歷史舞台 7
斯金納質疑自由意志,行為主義蓬勃發展 8
人本主義異軍突起 10
心理學現代發展史 10
心理學的職業化發展時期 11
心理學回歸本源:重生對認知和生理學的興趣 11
心理學視野拓寬:增加對文化多樣性的興趣 13
心理學適應:進化心理學出現 13
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14
當代心理學:充滿活力與百花齊放 15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5
心理學的職業領域 18
7個統一主題 20
把心理學作為研究領域的相關主題 20
與心理學研究內容相關的主題 21
個人應用 提高學業成績 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 28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0
尋找規律:研究行為的科學方法 31
科學事業的目標 31
科學研究的步驟 32
科學方法的優勢 34
尋找原因:實驗研究法 35
自變數和因變數 36
實驗組和控制組 36
額外變數 36
實驗設計的變式 37
實驗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39
尋找關聯:描述/相關研究 40
自然觀察 40
個案研究 40
調查 42
描述/相關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42
尋找結論:統計和研究 43
描述統計 43
推論統計 46
尋找缺陷:評估研究 47
取樣偏差 47
安慰劑效應 48
自我報告數據的歪曲 48
實驗者偏差 49
關注倫理:只要目的正當,就可以不擇手段嗎 49
欺騙的問題 52
動物研究的問題 52
研究中的倫理原則 53
本章主題回顧 54
個人應用 查找和閱讀期刊文獻 54
批判性思維應用 逸事類證據的危險:
“我有一個朋友,他……” 57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60
神經系統中的信息交流 61
神經組織:基本的硬體 61
神經衝動:消耗能量以傳送信息 63
突觸:神經元聯結處 64
神經遞質和行為 65
神經系統的架構 68
外周神經系統 69
中樞神經系統 70
窺探腦的內部:研究方法 71
電活動記錄 71
腦損傷 71
腦部電刺激 72
經顱磁刺激 73
腦成像過程 73
腦和行為 77
後腦 77
中腦 77
前腦 77
腦的可塑性 80
左腦/右腦:大腦的單側性 81
切開腦部:裂腦研究 82
完整大腦的半腦功能特化 83
內分泌系統:信息交流的另一種方式 84
遺傳和行為:一切都由基因決定嗎 85
遺傳的基本原理 85
探究遺傳的影響:研究方法 86
科技前沿:基因定位 89
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90
行為的進化基礎 90
達爾文的見解 90
進化理論的後續改良 91
作為適應性特徵的行為 91
本章主題回顧 92
個人應用 評價“三心二意”的概念 93
批判性思維應用 構建更好的腦:外推的風險 95
第4章 感覺和知覺 98
心理物理學:基本概念與問題 100
閾限:尋找極限 100
信號檢測論 101
無意識知覺 101
感覺適應 102
視覺系統:視覺的主體 103
刺激物:光 103
眼睛:一台有生命的光學儀器 104
視網膜:大腦在眼睛上的“大使” 105
視覺和腦 107
彩色世界 109
視覺系統:知覺過程 113
知覺形狀、模式和物體 113
知覺深度或距離 118
視覺的知覺恆常性 119
線索誤導的影響:視錯覺 119
聽覺系統:聽的過程 122
刺激:聲音 122
人的聽力 123
耳朵中的感覺加工 124
聽知覺:聽覺理論 124
化學感覺:味覺和嗅覺 125
味覺系統:味覺 125
嗅覺系統:嗅覺 127
觸覺 128
感受壓力 128
感受疼痛 129
本章主題回顧 133
個人應用 藝術與錯覺欣賞 1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認識對比效應:都是相對的 137
第5章 意識 140
意識的本質 141
覺知水平的變化 142
意識發展的根源 142
意識和大腦活動 142
生物節律和睡眠 143
晝夜節律的角色 143
忽視生理節律 144
重置晝夜節律 144
睡眠覺醒周期 145
睡眠階段循環 145
睡眠的年齡趨勢 147
文化和睡眠 147
睡眠的神經與進化基礎 148
避免:睡眠剝奪 149
夜晚的問題:睡眠障礙 152
夢的世界 155
夢的內容 156
夢和夢醒人生的聯繫 156
文化和夢 156
夢的理論 157
催眠:意識改變還是角色扮演 158
催眠誘導和敏感性 159
催眠現象 160
催眠理論 160
冥想:尋求更高的覺察 161
生理相關 161
長期益處 161
藥物改變意識 162
主要的濫用藥物及其效應 163
影響藥物效用的因素 164
藥物活動的機制 164
藥物依賴 165
藥物和健康 166
本章主題回顧 168
個人應用 尋找關於睡眠和夢境的實用問題 168
批判性思維應用 酗酒是病嗎?定義的重要性 171
第6章 學習 173
經典條件反射 174
巴甫洛夫的研究:“靈魂的反射” 175
術語和步驟 176
日常生活中的經典條件反射 177
經典條件反射的基本步驟 178
操作性條件反射 182
斯金納的研究:一切都是結果的作用 182
研究術語和過程 183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過程 184
強化物的形式 186
正強化和負強化 188
懲罰:減弱反應的結果 189
條件反射學習中的方向轉變 191
條件反射的生理限制 191
條件反射的認知過程 192
觀察學習 194
基本過程 195
觀察學習和媒體暴力 195
本章主題回顧 197
個人應用 通過行為矯正達到自我控制 198
批判性思維應用 情緒控制:
巴甫洛夫和說服力 203
第7章 記憶 205
編碼:將信息錄入記憶 207
注意對編碼的作用 207
加工水平 208
豐富編碼的方式 209
存儲:將信息保存在記憶中 210
感覺記憶 211
短時記憶 212
長時記憶 214
知識是如何被記憶表徵和組織的 215
提取:將信息從記憶中取出 217
利用線索幫助提取 217
再現事件發生的情境 217
重構記憶與錯誤信息效應 218
現實監控、來源監控和目標記憶 219
遺忘:當記憶出現衰退 221
我們遺忘得有多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221
遺忘的測量方法 222
我們為何遺忘 223
恢復的記憶之爭 225
追尋記憶的痕迹:記憶的生理基礎 227
記憶的神經迴路 228
記憶的解剖 229
記憶的系統和類型 230
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231
語義對情節記憶 231
前瞻對回溯記憶 232
本章主題回顧 232
個人應用 改善日常記憶 2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理解目擊證詞的易繆性 236
第8章 語言和思維 239
語言:把思想變成辭彙 241
語言結構 241
語言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 242
學習多種語言:雙語 244
動物能發展出語言嗎 245
語言的進化學背景 246
語言習得理論 247
文化、語言和思維 248
問題解決:尋求解決方案 249
問題類型 249
有效解決問題的障礙 249
問題解決的方法 252
文化、認知模式與問題解決 255
決策:選擇與機會 256
做出選擇:基本策略 256
做出選擇:不可思議與複雜 257
抓住機遇:在風險決策中權衡各種因素 259
概率判斷中的啟髮式策略 260
忽視基礎比率傾向 260
合取謬誤 261
人類決策錯誤的進化分析 261
快速節儉啟髮式 262
本章主題回顧 262
個人應用 了解決策中的推理陷阱 26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語言塑造思維:
“只有傻瓜才相信” 265
第9章 智力與測量 267
心理測驗的主要概念 268
測驗的主要類型 268
標準化和常模 269
信度 269
效度 270
智力測驗的演化 271
高爾頓關於遺傳型天才的研究 272
比奈的突破 272
推孟和斯坦福–比奈量表 272
韋克斯勒的創新 273
關於智力結構的爭論 273
智力測驗的基本問題 274
現代智商分數的意義 274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信度 275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效度 275
一個人的智商分數是否長時間穩定 276
智力測驗是否可以預測事業的成功 277
智力測驗在其他文化中是否被廣泛應用 278
智力的極端情況 278
智力障礙 278
天才 280
智力的決定因素 281
遺傳影響智力的證據 282
環境影響智力的證據 283
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284
智商分數的文化差異 285
心理測量的新方向和智力的研究 289
探索智力的生物基礎 289
考察智力行為的認知過程 290
擴展智力的概念 291
本章主題回顧 292
個人應用 理解創造力 292
批判性思維應用 智力爭論、訴諸無知與
實體化謬誤 295
第10章 動機與情緒 297
動機理論與概念 298
驅力理論 298
刺激理論 299
進化理論 299
人類動機的範圍及多樣性 300
飢餓與飲食動機 300
調節飢餓的生物因素 300
調節飢餓的環境因素 302
飲食與體重:肥胖症的根源 303
性動機與行為 306
人類的性反應 306
人類性行為的進化論分析 307
色情: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311
性取向的奧秘 312
成就動機:追求卓越 315
成功需求的個體差異 315
影響成功行為的情境因素 316
情緒體驗的組成要素 316
認知成分:主觀體驗 316
生理成分:分散而多面 318
行為成分:非言語的表達 320
文化與情緒構成成分 321
情緒理論 322
詹姆斯–蘭格理論 322
坎農-巴德理論 322
沙赫特的兩因素理論 323
情緒的進化理論 323
本章主題回顧 324
個人應用 探索幸福的構成要素 3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分析論證、了解爭議 328
第11章 發展心理學:終生髮展的視角 330
產前發展:孕期發展 332
孕期發展的階段 332
環境因素和孕期發展 334
兒童期的情緒與運動發展 335
探索世界:運動發展 335
易養和難養兒童:氣質差異 337
早期情緒發展:依戀 338
兒童期的人格與認知發展 340
變得獨特:人格發展 340
思想成長:認知發展 342
道德推理的發展 346
青春期的過渡 348
生理變化 348
神經變化 349
尋求認同感 351
成人初顯期——一個新的個體發展階段 352
成人期的擴展 353
人格發展 353
家庭生活的轉變 354
老年化和生理變化 355
老年化和神經變化 356
老年化和認知變化 356
本章主題回顧 358
個人應用 理解性別差異 358
批判性思維應用 父親是兒童健康發展的
必要條件嗎 362
第12章 人格 365
人格的內在本質 366
人格特質:性情和維度 367
人格特質的五因素模型 367
心理動力學角度 36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369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37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373
評價精神動力學觀點 374
行為主義的角度 375
斯金納應用到人格上的觀點 375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376
米歇爾和個體-情境之爭 377
評價行為主義觀點 378
人本主義視角 378
羅傑斯的個人-中心理論 378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 380
評價人本主義觀點 381
生物學視角 381
艾森克的理論 382
行為遺傳學和人格 382
人格的神經科學理論 383
人格的進化角度 383
評價生物學觀點 384
當代的人格實證研究 384
對自戀研究的新興趣 384
恐懼管理理論 385
文化和人格 388
本章主題回顧 390
個人應用 學習人格測量 390
批判性思維應用 日常人格分析中的
后視之見 393
第13章 社會心理學 395
人際知覺:形成對他人的印象 397
外表的影響 397
刻板印象 397
人際知覺的主觀性 398
關於人際知覺偏差的進化觀點 398
歸因過程:對行為的解釋 399
內歸因與外歸因 399
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 399
歸因偏差 399
文化與歸因傾向 401
親密關係:喜歡與愛 402
人際吸引的關鍵因素 402
透析愛情的秘密 403
文化與親密關係 404
網路與親密關係 405
關於吸引力的進化觀點 405
態度:做出社會化判斷 406
態度的成分與維度 407
態度與行為 407
內隱態度:探索外表之下的態度 408
嘗試改變態度:說服所包含的因素 409
有關態度形成及轉變的理論 411
從眾與服從:對他人的屈服 414
從眾 414
服從 415
從眾與服從的文化差異 418
情境的力量:斯坦福監獄實驗 419
群體行為:加入他人 420
單獨行動和群體行動:旁觀者效應的實例 420
群體生產和社會惰化 421
群體決策 422
本章主題回顧 423
個人應用 理解偏見 4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你能相信誰?可信度與
影響策略分析 427
第14章 健康心理學 429
應激的性質 430
日常事件中的應激 431
應激取決於個人的認知評估 431
應激的主要類型 431
對應激的反應 435
情緒反應 435
生理反應 436
行為反應 438
應激對心理功能的影響 441
損害任務績效 441
倦怠 441
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 442
積極作用 442
應激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443
人格、敵意與心臟病 443
情緒反應、抑鬱與心臟病 444
考量應激與疾病的關聯 446
應激影響的調節因素 447
社會支持 447
樂觀與盡責性 447
損害健康的行為 448
吸煙 448
缺乏運動 449
酒精與藥物濫用 449
行為方式與艾滋病 449
損害健康的行為是如何養成的 450
對疾病的反應 450
尋求治療 451
與醫療人員溝通 451
遵循醫囑 451
本章主題回顧 452
個人應用 增強應對與應激管理 452
第15章 常見的心理障礙 458
異常行為:概念 459
異常行為的醫學模型 459
異常行為的標準 460
心理診斷:疾病分類 461
心理障礙的患病率 463
焦慮障礙 463
廣泛性焦慮障礙 464
恐怖症 464
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怖 464
強迫症 465
創傷后應激障礙 466
焦慮障礙的病因 466
解離障礙 468
解離性遺忘和漫遊 468
解離性身份障礙 468
解離障礙的病因 469
心境障礙 469
抑鬱症 469
雙相障礙 471
心境障礙與自殺 472
心境障礙的病因 472
精神分裂症 475
一般癥狀 476
亞型、病程以及結果 477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478
人格障礙 481
診斷問題 481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484
心理障礙和法律 485
精神失常 485
強行就醫 485
文化和病理學 486
是不是心理障礙在世界各地都一樣 487
癥狀類型是不是文化共通的 487
本章主題回顧 487
個人應用 了解進食障礙 488
批判性思維應用 從可能性角度思考
精神疾病 491
第16章 心理障礙的治療 493
治療過程的基本要素 495
治療:有多少種 495
來訪者:誰會尋求治療 496
治療師:誰來提供專業治療 497
領悟療法 498
精神分析 498
當事人中心療法 500
積極心理學激發的療法 502
團體治療 503
夫妻和家庭治療 504
領悟療法有多有效 504
行為治療 505
系統脫敏和暴露療法 506
厭惡療法 507
社交技能訓練 507
認知行為療法 508
行為治療有多有效 508
生物醫學療法 508
藥物治療 509
電休克療法 513
新的腦刺激技術 513
當前治療的趨勢和問題 516
整合多種方法開展治療 516
在治療中提高對多元文化的敏感性 518
轉型期的機構治療 519
對精神病院不抱幻想 519
去機構化 519
精神疾病、人員頻繁流動以及無家可歸的人 520
本章主題回顧 521
個人應用 尋找治療師 521
批判性思維應用 從危機到健康——是治療的
作用嗎 523
概念檢測 525
附錄A 心理學與統計 546
附錄B 心理學:工業/組織 554
附錄C 心理學與可持續性 569
參考文獻
擺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國際知名的普通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由於它將科學性和實用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而在已經出版的眾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最大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並在全球得到廣泛採用。國內一些心理學院系也開始使用它作為心理學專業的教材或重要教學參考書。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其發展進程中,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日益擴大。從探索生物有機體的腦功能,到研究群體的社會行為;從前沿的基礎研究到日益廣泛的社會應用;從研究宏觀的社會心理現象和行為,到研究微觀的基因對心理和行為的調控,心理學家們在現代科學大家庭中和當今社會的大舞台上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證科學,有一些永恆的主題,如探索影響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多種因素,揭示遺傳和環境在人類行為發展中的作用,堅信人的心理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等。而隨著社會和學科自身的發展,各種新興的研究領域、方向和研究範式不斷湧現,研究興趣、職業方向和應用的多樣化,又構成了心理學研究的多樣性。心理學的永恆主題和多樣性的結合,成為心理學發展的重要特色,並將為我們演奏出探索人類心智、造福人類健康、促進社會發展的華麗樂章。
韋恩·韋登教授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最佳教學獎,擔任美國心理學教學委員會主席,並主持全美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工作會議。他立足於學科發展的前沿,注意不斷接受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反饋意見。在這本教材的新版(第9版)中,他對全書各章都做了精心修訂,給我們介紹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與觀念。韋登教授深厚的學術根底、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是鑄就這部優秀教材的基礎,而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方式也給教材錦上添花,值得我們在教材建設中學習和借鑒。
全書共16章,包括:心理學發展簡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感覺和知覺、意識、學習、記憶、語言和思維、智力與測量、動機與情緒、發展心理學:終生髮展的視角、人格、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常見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的治療。其內容涵蓋了普通心理學或基礎心理學課程的所有主題,每章的內容都以“理論—研究—應用—思考”的模式進行編排。
翻開教材,我們可以見到許多著名心理學家的肖像,他們獨到的見解常常被“原聲回放”出來。在每章的原理闡述中,作者總是引經據典,從經典的實證研究中引發、推導出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和結果,這讓學生能直接領略科學發展歷程的來龍去脈,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高層次的學術熏陶和訓練。在介紹心理學發展歷程和心理學研究方法等問題時,作者別出心裁,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圖解,將概念、圖片、案例、分類等所有相關信息整合在一起。這些圖表直觀生動、化繁為簡、一目了然。在各章的理論原理闡述后,作者安排了專題研究,其內容有的是歷史上的經典實驗,有的是當前熱點問題的研究,其表述則採用了國際期刊所通用的“目的—方法—結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最初接觸心理學時,就“先入為主”地熟悉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的、比較規範的研究思路和步驟。專題研究后,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以致用。隨後,作者還帶領大家進入應用領域,讓心理學的研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繫。要特別提及的是,教材在傳授心理學科學原理的同時,還注重塑造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在每章結束時都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鼓勵學生直面複雜且有些模稜兩可的心理學知識,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總之,韋登教授編著的新版教材是一本展現了心理學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優秀教材,是一本能激發學生思考、增強邏輯辨別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優秀教材。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一定能引導學生更順利地走進心理學殿堂,對心理學有更多、更深、更新的了解。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彭聃齡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系主任和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漢語認知研究,包括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和漢語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發表論文200多篇,培養了近1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主編過《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等國內有影響的教材。曾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獎、北京市優秀教師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可能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在我家一直貼著一張海報,海報大意是說:“如果你想改變世界,但你發現世界不好改變,那就先嘗試改變自己。”
我人生第一個“改變自己”的時刻,發生在18歲那一年,入讀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在一座面朝大海的大學,學心理學”,這實現了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因此,當拿到那本厚得像磚頭一樣的英文原版課本時,我摩挲著厚重的封面,暗暗發誓要好好學。這本帶我進入心理學大門的書就是這本《心理學導論》,如今已經出到第9版了。當年一拿到就愛不釋手,我帶著它去圖書館,去上其他課,有時候困了,就枕著它睡覺。
12年後,我為業餘心理愛好者創辦了一個心理學科普教育平台——友心人,並開設了一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課程的必讀書就是這本書。在翻譯和撰寫過心理科普文章、策劃過大大少少不下百場心理學科普活動,組織了超過500個心理學人的心理社區,並嘗試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后,我有了這樣的覺悟:老老實實讀完這本我們簡稱為“心導”的大部頭,也許會是探索自我的一個有趣的開始呢。
一般來說教材都會非常的枯燥無聊,但是《心理學導論》卻意外地有趣。相比國內的心理學課本,它有許多讓人怦然心動的不同之處。
一、重視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學會用懷疑和科學實證的眼光去觀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類行為與思維。在這個資訊極度爆炸、信息良莠不齊的時代,“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
類似“為什麼廣告能在短短十幾秒就能說服你‘買買買’?”“在一張黑白圖片中看到耶穌顯靈真的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全書中充滿這種有趣的提問,帶領讀者彷彿置身懸疑偵探小說中,一步步跟隨作者去深入探索人類的智力、動機、情緒等問題。
每一章後面的“批判性思維應用”更是一場很好的思維訓練,幫助你去換個角度思考生活。這種嚴謹的、基於科學的、思維能力在學習時可能只是感覺“讀起來挺有趣、引發思考”,但當回到真實的生活、工作和科研中,就會發現它會不時蹦出來,“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你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
二、七個心理學的核心主題貫穿全書
心理學經常被詬病的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範式,理論和方法論很多元,而且心理學本身有點“四不像”,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應用性很強,同時也有大量基礎研究。真正的心理學作為一門行為科學,要讓初入門者理解這些複雜的構想絕非易事。
三、清晰的定義和有趣的例子
教科書總是讓人打瞌睡的原因,就是裡面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學術概念。但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先對概念進行了清晰的界定,然後配合圖表、漫畫加以解釋,這對於要複習考試的學生來說真是貼心的設計。同時,引用大量源於生活的例子和經典實驗案例,深入淺出,更方便理解和記憶。案例時常別出心裁,令人感嘆心理學家怎麼如此有想法、有創意!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發現新大陸的心態把整本書讀完的。
四、不妨當成一本人生百科全書來讀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探索的主題可以不斷變換,但絕對不變的事情就是一直“在路上”。越是長大,越是深刻感受到我們對自身的認知非常有限。時常遇到許多人“卡”在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上,有些人“卡”在了家庭或情感關係上,有些人“卡”在職業發展上,也有些人“卡”在了自己的情緒或性格的糾結中。
每當“卡”住的時候,我會跟自己說,你學心理學應該嘗試回到心理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於是在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試著去重讀關於情緒的章節;感覺自己動機不夠的時候,重讀關於自我實現和動機的各部分理論;團隊管理出問題的時候回到人際互動和文化心理學的部分去重新審視。漸漸才發現,原來自己經歷的許多人事變故,心理學家早已總結出一系列的規律,教會我們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改變。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出現問題時,總是希望去尋求改變。改變,應從自己開始。而改變自己,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
當初創辦友心人這個心理學科普教育社區,就是希望能幫助那些心理和情感存在困擾的非專業人士找到問題的出口。經過兩年探索,經歷過很多次迷失和氣餒,我們仍然深信,心理學教會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對行為和心理的認知以及100多年來積累的關於“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資料庫,可以讓更多的人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答案。於是我們大膽地第一次在微信課上,使用了這本非常專業的教材(而且用的是英文原版),開設了這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
但是也有同學覺得英文非常難懂,我想試試看能否翻譯這本書,卻驚喜地發現已經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籌備出版了,由中山大學心理系主任高定國老師組織翻譯。感謝他們,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使用這本書,獲得一次可能改變人生的機會!
梁嘉歆
友心人心理社區創辦人
2001年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復辦時,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用什麼樣的教材呢?我與楊中芳老師商量后,我們決定全部專業課使用與歐美大學心理學系同步的英文教材。當時,我們還提出一個口號,“雖然沒有提供哈佛大學的教育,但我們至少提供了哈佛大學的教材”。心理學本科生入校的第一門專業課就是“心理學導論”。我之前讀過歐內斯特·西爾格德(Ernest Hilgard)和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的那本《心理學導論》,在香港大學做助教時也用過那本書。不過,我在諮詢時,港大的一位老師反映,那本書對於外國學生可能有點難了。港大心理系當時也還在用另一本教材,就是韋恩·韋登的這本《心理學導論》。我手頭也有一本,於是我仔細看了一些內容,覺得很不錯。我在2001年上半年與Thomson公司聯繫,購買了這本書的原版(第5版)作為2001級本科生的“心理學導論”教材。出版社方面相當支持這項工作。在當時還沒有國際版的情況下,精裝版(hard cover)也只售230元一本。直到2012年(第9版),我們一直都保持同步更新,用其做“心理學導論”教材。我的整體評價是,這本書非常好。2013年起,非常遺憾,由於Thomson公司價格政策變化的原因,所以我們不得不更換了別的原版教材。
那麼,韋登的這本書究竟好在哪裡呢?美國教材市場上,“心理學導論”特別多,大多是大同小異。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學導論”儘管也介紹最新進展,但還是以經典的東西為主。這就造成了差異不可能太大。各教材間的差別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側重點和組織結構、實例以及一些輔助內容。首先,韋登在書的第1章就給出了與心理學相關的7個主題,並且貫穿全書,使得導論課本來就有些鬆散的主題有了主線。其次,在每一章的後面,他都給出了一個“批判性思維”和一個“個人應用”欄目。這兩個欄目都非常有用。我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正是我們的學生最欠缺的。一開始就有這種訓練,可以讓大學生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學生剛入學時一般會把批判性思維簡單地看成批評一個人的研究。學習之後,他們就會逐漸明白,目的不是批評,而是探討事物的規律,不但要批評,更重要的是要讓人能(最好是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在這裡,溝通(communication)和表達(presentation)就很重要。在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非常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在每一門課中書面和口頭報告他們的作業、研究等。口頭報告時,我們會要求報告者穿戴正規,掌握節奏和時間,就像在那些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報告一樣。在“個人應用”部分,韋登給的一些例子也都是非常好的。例如,在第1章,他給的是學生在猶豫時怎樣答多項選擇題。調查發現,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在對選項猶豫時,應該憑第一感覺答題,也就是選擇最先想到的那個選項。但是,經過研究發現,學生在答題時推翻第一感覺更有可能獲得正確答案。學生在看到這樣的例子后,會認為心理學很實用,從而提升對心理學的興趣和忠誠感。
中山大學的“心理學導論”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把國內許多心理學系在“實驗心理學”中重複的一些經典實驗放在導論課中完成,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而在“實驗心理學”中重點教怎樣完成一個研究,包括學習“實驗心理學”編程軟體等。心理學既然是一門科學,而科學又是以實驗為主的,因此,在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一個理念,“心理學不是念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而且,這種練從“心理學導論”就開始了。
最後,我還想說一點美國大學教材的特點。首先,一般來說,一本版本高的教材,其影響也大一些,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訝的。一個令我們內地學生可能有些驚訝的事實是,美國的很多心理學主流教材都不是由這個領域的著名學者完成的(當然在導論教材中,也有理查德·阿特金森和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這樣的著名學者)。至少從學術角度來講,韋恩·韋登就不是一位著名學者。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的《社會心理學》在業界很有名,銷量很大,但他也不能算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這其中的原因是,這些作者大多活躍在教學一線,同時又接受過系統心理學科研訓練,他們雖然不怎麼從事科學研究,但他們隨時都能掌握有關進展,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有時間來寫好教材(一般2~4年就會更新一版教材),也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其次,美國大學的教材一般都比較貴(與專著相比)。這樣也能保證這些沒有什麼科研經費的學者的權益。像這本導論教材,新的一般都在150美元以上。
高定國
2014年10月20日於中山大學心理學系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特點,我想應該是我在教與學的矛盾中開闢了一條新路。這裡我要解釋一下。“心理學導論”教材必須滿足兩個獨立的讀者群:教師與學生。鑒於這兩類讀者的需求與喜好有著天壤之別,教材作者通常都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綜合性與理解性、研究方向與實際應用、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等方面盡量折中。但是,我認為這種二分法的策略通常是錯的。正如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曾經說過:“還有什麼比一個好的理論更實用?”類似地,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真的是反義詞嗎?在我的字典里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追求的諸多迥然不同的目標在這本教材中只是貌似矛盾,並不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需要去折中。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心理學導論”教材就像把字詞串在一起的字典索引。我將這一點謹記於心,並在編寫本書時努力調和三對矛盾:第一,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浩如煙海,因此我用多樣化與整體性來凸顯其有趣的一面;第二,我對研究與應用一視同仁並將兩者盡量融合在一起;第三,我希望寫出來的書既能發人深省又易於學習。請看以下詳解。
目標
1.從整體性和多樣性方面展現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剛進入“心理學導論”課堂的學生通常對心理學家五花八門的研究主題缺乏了解,而我認為這種五花八門恰好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在全書中常常強調心理學所涵蓋內容之廣泛。當然,心理學的這種廣泛性可能會讓一些對生理學、動機、認知、異常行為之間的關係了解不多的學生頗感困惑,事實上,在這個十分講究專業細化的年代,即使是一些心理學家也覺得這些領域是支離破碎的。
但是,我相信心理學的各個分支多數還是互相交叉重疊的,我們有理由藉助它們之間的關聯與相似來凸顯其共性,因此,我認為心理學並不是七零八碎的,而是有機聯繫的整體。這本教材的原則就是:強調心理學知識遺產的整體性(主題)和研究興趣與應用的多樣性
(變式)。
2.闡明了研究過程與應用之間的密切聯繫。於我而言,一本研究取向的書,不應該是充斥著許多研究綜述的書,而是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鑒別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書。我想讓學生領悟實證研究方法的長處,並將科學心理學視為創造性的工作,可以解決有趣的行為難題。出於這個目的,本書不僅把重點放在心理學家知道(或不知道)什麼上,而且致力於介紹他們如何嘗試解決問題。教材中對一些方法的細節做了檢驗,並鼓勵學生繼承科學家在對行為做出論斷時應該持有的懷疑態度和批判性思維。
專註掌握科學研究的長處,並不代表忽略學生對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具體的、個別的需求。多數研究者都相信心理學有責任為本領域之外的人提供信息,並推廣研究工作的實際應用價值。這本書將技巧與方法小心地加以量化,並與數據緊密相連,所以學生可以看到研究和應用是如何相互依賴的。我相信,當看到嚴謹的研究與完善的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所產生的價值時,學生會更加清楚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3.可以激發思考並易於學習。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所追求的是一本能激發思考的書,而非一本學習提綱。我一貫主張概念和理論是以事實為基礎的,並對橫跨心理學諸多分支的主要爭議和棘手問題(例如,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和後天以及它們交互作用的影響)保持專註,對狹隘的爭論(例如,用平均值與總和中的哪個值來代表印象形成更有優勢)持否定態度。激發學生去思考還意味著鼓勵學生直面複雜且有些模稜兩可的心理學知識,因此,本書不會繞過灰色地帶、尚未解決的問題或者仍存在爭議的理論,相反,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去檢驗他們對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我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對心理學加以描述,而是能夠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但是,學生在剛剛掌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時候,理論上可以只掌握“大問題和難問題”,這樣能盡量減輕學習負擔。教材是教學的工具這一點我是時刻銘記於心的,因此我花費了大量精力力求書的內容、結構、寫作風格、插圖和教法能夠和諧一致,使教與學能夠互相促進。
必須承認,這些目標頗具抱負,作為讀者你完全有權表示懷疑,因此有必要說明一下我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做的嘗試。
特點
大量與眾不同的元素造就了本書的獨特氣質,這些元素包括:統一的主題、專題研究、個人應用、批判性思維應用、直相核查、圖解縱覽、術語表、概念檢查、主要學習目標及回顧等。
統一的主題
第1章介紹了貫穿全書的7個統一的主題。這些主題有以下幾個作用:第一,它們將整章內容串在了一起,有助於學生釐清心理學各個研究領域之間的聯繫。第二,隨著這些主題在書中一一展開,心理學中一些久盛不衰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討論,從而有助於實現本書的“理念”。第三,它們將焦點匯聚於心理學的基礎觀點和研究主題之上,應該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選擇主題時,我不斷叩問自己(以及他人):“從現在開始的5年裡,我真正想讓學生學到的是什麼?”這些主題因此分成了兩類。
與心理學學科有關的主題
主題1:心理學是實證科學。這個主題主要用來增強學生對心理學科學性的理解,使其認識到實證研究方法與不加鑒別的常識和猜測相比所具有的優點。同時我還利用這個主題鼓勵讀者培養科學的懷疑精神,並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主題2:心理學理論的多樣化。學生們經常會被心理學中多元的理論體系所困擾,並把理論的多樣化當成心理學的缺點。我不會迴避這個問題或者為此心懷愧疚,恰恰相反,我打心底里覺得理論的多樣化是心理學的一項巨大優勢。在這本書中,我將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激烈衝突的理論是如何激發新的研究的,怎樣把多個視角匯聚到同一問題上以使理解加深以及相互衝突的理論最後是怎樣融合的。
主題3:心理學在社會歷史中演進。這個主題強調心理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教材中會展示時代精神如何影響心理學的發展,以及心理學的進步是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留下印記的。
與心理學研究對象有關的主題
主題4:行為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在書中,我反覆強調和說明:行為的過程是很複雜的,是多種因素導致的。這個主題主要是為了防止簡單化、單一原因思考,鼓勵批判性思維。
主題5:行為是文化塑造的結果。這個主題試圖讓學生理解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心理過程的,以及一個持有自己文化觀點的人是如何扭曲解釋其他文化中人的行為的。這個主題的討論不止簡單讚頌了文化的多樣性,還避免走極端,準確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文化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對行為而言同等重要。
主題6:遺傳與環境對行為的共同影響。對這個問題的反覆討論讓我釐清了先天與後天之爭的複雜性。通過不斷學習,學生會逐漸掌握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後天的經驗是如何塑造行為的,以及科學家通過什麼方法對兩者的重要性進行評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逐步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說的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主題7:人類經驗的主觀性。我們通常會忘記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的。這個主題主要用來解釋人類經驗背後的主觀性原則,闡明其意義,並不斷提醒讀者,不是只有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是合理的。
在第1章介紹了全部7個主題之後,後面的章節只對與本章內容相關的主題進行了討論。本章內容與主題之間的聯繫作為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每章的最後一節,其中還總結了“本章必學內容”。對統一主題的討論也僅限於這一節,叫作“本章主題反思”。我並沒有故意限制每章主題的數量,每個主題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每章有2~5個主題。下圖展示了每章重點討論的主題,每個“本章主題反思”前的圖標代表出現在本章中的具體主題是哪個。
每章主題的標記
章 主題
1
實證 2
理論的多元化 3
社會歷史背景 4
原因的多元化 5
文化遺產 6
遺傳與環境 7
主觀經驗
每章主題的標記
章 主題
1
實證 2
理論的多元化 3
社會歷史背景 4
原因的多元化 5
文化遺產 6
遺傳與環境 7
主觀經驗
1. 心理學發展簡史
2.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4. 感覺和知覺
5. 意識
6.學習
7. 記憶
8.語言和思維
9. 智力與測量
10. 動機與情緒
11. 發展心理學:終生髮展的視角
12. 人格
13.社會心理學
14. 健康心理學
15. 常見的心理障礙
16. 心理障礙的治療
專題研究
除了第1章之外,其他章都有一個比較詳細、簡明的專題研究。每一個精選出來的研究都是按照傳統的目的—方法—結果—討論的正式格式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的,後面我還對這個研究做了評論,用以說明這個研究的特別之處(為了闡述一種特別的研究方法或關於倫理的問題等)。通過演示研究方法,我希望學生可以領會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同時也給他們介紹一下有關期刊論文的基本格式。除此之外,專題研究還可以表明科學研究是多麼複雜,學生也可以藉此理解科學家們為什麼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觀點。專題研究是教材的正式組成部分,並非選學內容。
在確定專題研究時,我將經典和最近的研究都收錄進來了,用以說明研究方法的廣泛性。而且為了引人入勝,我一般先考慮這個研究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讀者在本書中會邂逅的研究有:睡眠剝奪的影響、性興奮的神經機制,以及米爾格拉姆有關服從的傳奇研究等。
個人應用
加強理論和研究的應用是本書強調的重點,每章結尾會有一個個人應用的部分來推廣心理學實用的一面。每個個人應用的部分大概用2~5頁的篇幅針對一個問題進行詳細討論,相信它會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雖然大多數個人應用都突出強調了“如何做”,但仍會跟本書的主體部分一樣,繼續對研究和數據進行總結,在這個部分,研究和應用不是相反的兩極,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許多個人應用涵蓋了一些“心理學導論”教材不太常寫的主題,如查找和閱讀學術期刊、理解藝術與錯覺的關係、提高壓力管理能力等。
批判性思維應用
另一個特別的內容是跟在個人應用後面的批判性思維應用欄目。批判性思維專家黛安娜·哈爾彭(Diane Halpern)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技巧是值得傳授的。與一般“心理學導論”教材只是簡單回顧研究不同,本書介紹了大量批判性思維的具體技巧,例如尋找反證或者替代性解釋,認識逸事證據、循環論證、事後偏見、具體化、弱類比、假二分法、系統評價論點以及累積和聯合概率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批判性思維應用中提到的具體技巧,並根據哈爾彭(1994)提出的分類方法分成了5類,具體到每章,這些技巧都與本章討論的主題緊密相連。例如,在第5章有關藥物濫用的內容中,酒精成癮這一概念被用來強調定義的重要性以及說明為什麼循環論證看起來更引人注目。特別重要的批判性思維技巧會出現在多個章節中,因此學生可以見識到它們在不同背景下的應用。例如,從第7章中學生可以了解事後偏見對記憶的影響,從第12章中可以了解事後聰明是如何扭曲對人格的分析的。通過在每章反覆練習應該可以培養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自發地使用批判性思維技巧的習慣。
語言推理技巧
理解定義如何影響人們思考問題 第5章
識別定義的來源 第5章
避免在使用定義與標籤時的名稱謬誤 第5章
理解語言如何影響思維 第8章
辨別語義偏向 第8章
辨別侮辱性綽號與預期的侮辱性綽號 第8章
辨別與避免觀念與現象混淆 第9章
論據/說服分析技巧
理解論據的要素 第10章
辨別並避免常見謬誤,例如無關前提、循環推理、滑坡推理、不當類比以及錯誤二分法 第10章和第11章
系統地評價論據 第10章
辨別並避免訴諸無知論證 第9章
理解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如何用於操控情緒 第6章
訓練覺察媒體中使用條件反射的能力 第6章
識別社會影響策略 第16章
判斷信息來源的可信度 第16章
假設檢驗的思維技巧
尋找關於結果與事件的備選解釋 第1章、第9章和第11章
尋找矛盾證據 第1章、第3章和第9章
認識逸事證據的局限性 第2章和第15章
理解尋找駁斥證據的需要 第7章
理解相關性證據的局限性 第11章和第13章
理解統計顯著性的局限性 第13章
識別安慰劑效應可能出現的情境 第15章
處理可能性與不確定性的技巧
在做出預測與評估概率時利用基礎比率 第13章
理解累積概率 第14章
理解結合概率 第14章
理解代表性啟發法的局限性 第14章
理解可得性啟發法的局限性 第14章
識別趨中現象可能出現的情境 第15章
理解外推法的局限性 第3章
決策與問題解決的技巧
使用基於證據的決策 第2章
辨別事後聰明偏差 第7章和第12章
尋找能夠減少不確定性的信息 第13章
做出風險—收益的評估 第13章
形成並評估備選的行動過程 第13章
識別人類認知中的過度自信 第7章
理解人類記憶的局限性與不可靠性 第7章
理解對比效應如何影響判斷與決策 第4章
識別何時會使用極端比較法 第4章
真相核查
每一章有3~4個真相核查,從一些常見的對心理學的誤解入手,直接對錯誤的信息進行反駁。真相核查出現的位置比較自由,不過一般還是緊挨著有關資料。這部分的例子包括斯金納把自己的女兒裝入箱子,從而導致她嚴重的心理疾病(第1章);人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第3章);色盲的人可以看到黑白世界(第4章);叫醒夢遊的人是十分危險的(第5章)。在以前的版本中,多數錯誤的觀點在真相核查中都有提及,但是並沒有對其進行直接反駁,也就是說,以前的版本中提供了關於問題的準確信息,但是沒有明確說明和解釋。當我在修訂新版本時,碰巧在《教育心理學》上讀到了一篇精彩的文章(Patricia Kowalski and Annette Taylor,2009),這篇文章列舉了一些證據,表明學生們通常是帶著各種錯誤的觀點來到課堂上的,而且他們傾向於把自己持有的錯誤觀點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聯繫在一起。為了了解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改善,研究者測試了直接反駁對學生錯誤觀點的影響,結果表明,明確反駁錯誤觀點比簡單提供正確信息能夠有效降低學生錯誤觀點的比例,據此,在這個新版本中,我決定對錯誤觀點直接加以駁斥。另外,鑒於真相核查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因此保留了其簡潔的風格。
圖解縱覽
在第一次列出本書的寫作計劃時,我設想著這個部分應該具有真正的導讀功能,並且我希望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這部分的創作。現在回想起來雖然初衷已經忘記,但是它確實給了我寶貴的學習經歷。無論如何,我都沒有放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盡全力構建每一個圖、表、照片,以期待能夠清晰展現教材中的要點。
這個圖解縱覽最醒目的地方是,用7個圖解縱覽結合表格、照片很好地總結了心理學領域涉及的發展歷史、研究方法、感覺和知覺、學習、人格理論、精神病理學以及心理治療等的主要觀點。另外還請注意圖解的副標題,一些重要的概念會在相關的章節反覆提及,藉此強調各研究領域之間的聯繫,並提高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大量簡潔易懂的圖、表、照片會互相支持,並使用了不同的顏色作為分類的標記,書中所涉及的大腦以及其他生理結構,都儘可能提高其真實性和教學價值。所有這些努力只有一個目標:希望這本書既好懂又好學。
術語表
一本導論性的教材應該著重訓練學生對心理學專業語言的掌握,這樣做的目的倒不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言必稱專業,而是因為許多專業術語都是基礎概念(如自變數、信度、認知失調等),本書把專業術語穿插在正文中,使用特殊字體標記,既保留了行文的流暢性,又方便識別。
概念檢查
為了幫助學生評估他們對概念的掌握情況,在每章的一些角落位置會出現3~5個概念檢查。為了與我創作一本有思想性的書的目標保持一致,這些概念檢查還是頗具挑戰性的,不是一般的死記硬背的測試。例如,在第6章中,讀者需要分析條件反射的一些實例,識別條件刺激和反應、強化以及強化建立的過程。許多概念檢查還要求讀者能夠把本章中不同模塊的內容遷移過來,如在第2章,要求學生找出假設研究中存在的各種缺點;在第4章中,要求學生找出視覺和聽覺的相似之處。這一版本中,概念檢查每章結尾處重點列出了在理論和研究上有傑出貢獻的人。
主要學習目標及回顧
為了幫助學生組織、吸收並掌握書中的要點,每章的重點內容會以一個簡潔的主要學習目標開始,以一個詳細的學習任務回顧結束。主要學習目標緊挨著一級標題,一般都具有啟發性,應該可以幫助學生洞悉每個部分要講的關鍵問題。學習任務回顧是對開始部分提出的學習目標的階段性總結,讓學生可以在完成一部分的學習后,及時檢查所學到的知識,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必等到一章學習結束后再集中複習。
韋恩·韋登
(Wayne Weiten)
他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PA)和杜佩奇學院頒發的卓越教學獎,同時還是美國心理學會和中西部心理學會會員。1991年,他協辦了美國心理學會提高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全國會議,並在1996~1997年擔任心理學會的教學主席。2006年,他獲得了心理學會一年一度頒發的五個國家心理學教學獎之一,並用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榮譽。他現在是洛杉磯心理學會的候任主席。
韋登教授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教育測量、陪審團裁定、歸因理論、壓力與應激、半球功能特異性以及教育教學技術。他著有《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以及與人合著有《人生的心理智慧》(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等著名心理學教材。
譯者簡介
高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