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塔村
山西大同天鎮縣卅里鋪鄉下轄村
陽和塔村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鋪鄉,距縣治天鎮西南20公里。西南和白小山相連2公里,東北越4條大溝,與魏家窯相接2.2公里。總土地11345畝。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鋪鄉下轄村
陽和塔村居址在北緯40°16′01″~40°16′42″,東經113°57′53″~113°58′15″相交處,海拔1165米至1185米。
附 據1965年村史和村人追憶:清道光年間,沙溝、白小山、范家屯、高牆框、魏家窯均屬陽和塔土地。耕地不少於1萬畝。
屬山前丘陵區。南臨猴頭山,北虎溝東畔支溝和大西溝上游分佈全境。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向西北傾斜。轄區中耕地5654畝,佔49.8%;果園43畝,佔0.4%;林地329畝,佔2.9%;村民居址用地372畝,佔3.3%;交通用地106畝,佔0.9%,水域灘塗佔地498畝,佔4.4%;未利用土地4344畝,佔38.3%,其中荒草地3764畝。
村西有泉水出露,流水成溪,清水流量小於2 升/秒。為范家屯古河道上游。但含氟量較高。礦化度小於0.5克/升。村域屬丘陵區鬆散岩類孔隙水區中黃土丘陵弱中富水區,含水層主要分佈在溝谷內,含水層以上更新統、中更新統粗中砂礫為主,含水層次較少,一般為二至三層,單層厚度不超過5米,潛水位隨地形變化大,黃土梁堰上大於20米,溝谷內一般15~20米。鬼門關溝,大雨溝上游,小石座溝有泉水出露。含水層厚20米,岩性以砂、卵石為主,單位涌水量3.3噸/時·米。據村東南地區井孔揭露,溝域水位埋深10米以上,坡堰埋深25米以上,含水層岩性為中細砂。地下水有承壓性。有1眼深60米井為自流井,年取水量3.53萬立方米。
母質屬花崗片麻岩和黃土質。土壤屬栗褐土類、亞類屬山地栗褐土和栗褐土性土。有機質含量0.6~0.8%,局部1.0~1.5%;全氮含量小於0.05%,局部0.1~0.15%;速效磷5~10ppm,速效鉀50~100ppm。
全村共有259戶、956人,其中男489人、女467人,男女性別比104.7,當年人口出生率0.94‰,死亡率0.52‰,自然增長率0.42‰。累計婚育婦女結紮103例,上環者51例,長效節育率88.50%。
傳統以糧為主。耕地5654畝。
傳統役畜以驢、牛為主,次騾、馬。小畜以豬、羊為主,次狗、貓、雞。有大牲畜385頭,豬400頭,羊470隻。產出肉類118824公斤。
傳統以楊樹為主,次有旱柳、榆。有少量文冠果、杏樹、檳果。民國25年(1936)前後有葡萄1架。1949年有楊林10畝,零星樹3000餘株。村西南有三根檳果樹,葡萄1架。新中國從五十年代初,通過封溝植樹,荒坡種杏,逐年栽植樹木,但保存率低,到1955年植成杏樹1片14畝,到1958年底在村東南鬼門關溝門口北坡,村西和村西南大雨溝等地共壓條小葉楊6片達457畝。1960年首次在村東南鬼門關溝栽植蘋果、梨大苗25畝,後來又擴大18畝。七十年代後期,對村內主要道路,購入優種楊大苗進行綠化。大隊亦搞育苗自用。八十年代又用優種楊大苗搞農田林網等。1981年後,蘋果園承包給社員經營。九十年代后蘋果樹老化、病枯等,損失嚴重。1995年疏林地318畝,有林地10畝,蘋果園43畝。當年水果產量9噸。樹木以小葉楊、合作楊為主及少數旱柳、榆。(見雷擊古楊)
傳統人畜用井水2眼,1眼深32米,在西堡。有時到村東南2里的西溝內取水。在大雨溝、鬼門關溝口辟有小塊水澆地。新中國1953年國家投資1063元,修暗水渠640丈。1955年集體化生產後,每年平田整地以蓄水保墒。1956年從鬼門關溝搞截潛流引水1處,解決人畜用水。1962年打40米深井1眼,改善水澆地110畝。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在北虎溝等閘溝造田。1974年又打井1眼,可澆灌100餘畝耕地。七十年代在鬼門關溝門口築土壩1處,長40米,頂寬80米;在西溝上游出峪處築土壩1條,長110米,頂寬10米。八十年代均為廢址。1981年有效水澆地290畝,保證水澆地50畝。從1981年在村東南打井,至1987年共打6眼,擴大改善水澆地600餘畝。同期,大搞井、田、渠三配套、防滲渠等工程。九十年代又打井1眼。1997年有機電灌站1處,水井9眼(完好5眼),地下水開採量可達27.67萬立方米。一般水澆地1564畝,修築防滲渠6公里。當年供水總量20.95萬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19.6萬立方米,人畜吃水0.5萬立方米。水利使種植業發生巨大變化。
從八十年代起,對含氟量進行調查,為高氟村莊之一,並予以防治。
馬鈴薯粉碎機2台。小四輪拖拉機3輛。農機總動力390千瓦,農村用電14千瓦時。
有米面加工作坊2處,豆腐坊4戶,煙酒副食鋪3戶。
陽和塔村民居址在南北向的一面坡上,西臨西溝,東亦臨溝。有最晚為明初土堡1座,俗稱東堡、西堡。至清宣統年間(1909~1911),建有三官廟、八龍王廟、二郎廟、聖母廟、奶奶廟3間,相對的樂樓3間、龍王廟3間、真武廟、觀音廟院一處,南觀音廟1間、馬王廟院一處,五道廟、東堡樂樓院樂樓3間,青供殿廟5間。至1949年土地改革時,居住房舍888間,其中瓦房289間,土房346間,窯253間。形成東西兩半,南北巷道為主的布局。新中國1955年集體化生產後,逐步建築有小隊飼養院、大隊辦公室、庫房等。到1981年興建小隊畜圈6處,共80多間;建大隊庫房、辦公室房屋20來間。村民從七十年代起,尤其八十年代后興建房屋者漸多,由碹土窯向房屋發展,九十年代初多磚木結構獨家小院。1990年村民居址佔地372畝,分二片,舊東西堡一大片,村址西150米處西溝一片。1995年八至九月遭連陰大雨成災,七成土窯致危或洇塌。此後,加快房屋再建。1997年,戶均1處院落,約五六間,新房佔70%多。
傳統有通往范家屯、魏家窯、白小山、盆兒窯村際小路4條,均為高腳路。新中國逐年修整,尤其七十年代后,通往范家屯、白小山為大車路,可通機動車輛。
有教師6人,在校生5個年級106人,學校佔地5畝,建築20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瓦房。
有醫技人員2人。
陽和塔明代及以前設置不知。清初設1甲,有甲長1人,到中葉,由喬、趙二姓輪流當值應差。清道光年間(1821~1850)耕地高度集中,趙氏(號大老九)有地1千餘畝,二座瓦房院,11頭騾子,2輛大車,100多隻羊,喬姓名壁的1戶700畝地。光緒末年,設鄉,鄉約主村事。每畝地“應差事”攤錢7吊。時乃有義倉儲谷,儲谷30石左右。光緒十八年(1892)旱災,二次播種皆未捉苗,成災,外出逃荒多戶,村內薛姓長工斷糧半月,餓死全家5口。民國元年(1912)前後,天主教傳入,併購入瓦房6間,設天主教堂1處。趙氏1戶出租200多畝地,為“四六”分成,主家得佔六成。8年(1919)為主村,設村長1人,村警1人,下設4個閭,各設閭長1人。均由喬、趙二姓輪任。期間借糧,一般借1斗 年還本利1斗三升。借錢,一弔一年還本利一弔二五。15年(1926)村內駐奉軍,發現喬家武舉習武用鐵鑄大刀一口,重60公斤,兩兵士 抬之不慎,跌斷,後人賣鐵。18年(1929)大旱成災,又有賣女兒1戶,賣妻子1戶,外出逃荒多戶。26年(1937)淪陷初,仍設偽村長、偽閭長,后村長為甲長,設偽甲公所,下轄4閭。30年(1941)有一貫道組織傳入,后發展到80餘人。有點傳師1人,堂主1人,壇主6人。31年(1942)偽甲長喬某將“差役錢”每畝地由六角提為一元二角,趙姓選出代表四人與喬某算賬,打官司三月,喬被撤職,每頃地賠2元、6石米。33年(1944)2月,共產黨游擊隊江明波等駐村開展工作。5月,實行“二五”減租,30多長工減租、增加工資。34年(1945)1月,共產黨成立民兵組織,又成立工會、農會、武委會。是年5月成立村公所,設村長、農會主席等,組織貧僱農搞清算偽甲、閭長鬥爭。10月秘密建共產黨支部,黨員12人。35年(1946)1月,趙存仁被指定為共產黨第一任支部書記。清算出偽甲閭長管理“義倉谷”16石。在張家口共產黨“聯大”學生幫助下,分2路,從東堡和西堡清算偽甲閭長8戶,共交出六七石糧。50餘戶窮人均分。有1婦女(趙如姜妻)入黨。36年(1947)春,土地改革,由共產黨區委書記和村長、村副、農會主席、副主席秘密研究,暗中串聯,由36人發展到80人,80戶貧下中農分東堡、西堡、南關,敲鑼打鼓地鬥爭地主、富農9戶,富裕中農4戶,又有4戶富裕中農獻地。60多戶窮人共分土地1290畝、房291間、騾子1頭、驢13頭、豬9頭、羊100餘只及糧、服裝、首飾等浮財。殺7口豬慶祝勝利。是年3月,國民黨秘密設村長1人,後來出逃。同年六月初五(陰曆)國民黨獅子屯等3個鄉的鄉警、黃會和陽高縣保警隊120多人分3路包圍全村,山藥窖燒死共產黨區農會主席劉美1人,捕10人,分別為區農會委員、炊事員3人及村農會主席、副主席、財糧委員、村長等7人。先後在陽高保警隊殺6人;搶300多隻羊、13頭驢、1頭騾子,共產黨公糧3石,軍鞋30多雙,狗皮100餘張。7月,天鎮縣國民黨馬隊40餘人入村,打死群眾趙姓1人。共產黨員岳氏3人,趙氏夫妻及另1人躲到口外。9月陽高縣國民黨保警隊100餘人,又搶走100多大車財物,僅糧達5萬餘斤。村民多被洗劫。同月,共產黨區委書記在是村召開群眾大會,公審處決告密的國民黨村幹部趙氏1人。11月,獅子屯鄉保警隊又打死貧農趙姓1人。是年拆天主教堂。是年,村民白天勞動,夜晚多在山溝躲藏。37年(1948)2月,又增設貧農團,設團長、副團長。劃分階級成份有地主4戶、富農5戶,富裕中農7戶,中農96戶,貧農61戶。7月,村內3位黨員幹部去楊家屯參加中共天鎮縣委集訓1個月,二人留區小隊工作,一人仍回村。10月在上年土改基礎上平分了土地。同月,派擔架1副4人,支援解放張家口、北平戰役。走3月余方返村。新中國1950年初頒發土地證。5月公開共產黨組織,全村召開群眾大會,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像,用紅榜寫出黨員名單。前後三批黨員17人。自行脫黨者未公布。同年夏季,一貫道謠言甚多,如“七七四十九天黑暗”,“山藥不結蛋,西瓜不拉蔓”等。同年11月,全村17個黨員,除1人外出外,分2批參加黨員集訓,每次半個月,學習黨綱、黨章。1951年2月,村黨支部書記調區委,村長任支部書記。7月,縣委派3人入村整黨40多天,開除6人,勸退1人。剩黨員8人(下世1人)冬天,有一貫道徒21人,天主教28人,點傳師1人聲明退道退會,實際有道徙80多人,點傳師1人,壇主6人,堂主1人,多為喬姓。地主、富農分2人,壇主、點傳師等6人被捕,後來判獄刑4人。2人戴“分子”帽子,監督勞動。同年,民兵12支槍均上繳。在禁煙肅毒中,搞20多天,鬥爭富戶1戶,但成效不大。1953年成立常年互助組2個,有50戶農民參加。認真貫徹統購統銷政策。1954年春,33戶農民組織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設正、副社長。部分村民出賣大牲畜。1955年擴建為兩個初級社,有140戶社員。在改造落後村中,給2個地、富分子摘去“分子”帽子。同年和范家屯比賽賣餘糧,得獎錦旗1面。1956年正月共產黨3人,進縣城開會學習20多天,回村后並二社為一社,又選出評議員,把牲畜、工具等作價為農業社基金,不參加分紅。同時,去南河堡村參加慶祝大會,正式轉高級社,設正、副社長、會計等,下分6個耕作小隊,始有社務幹部14人。1957年冬,進行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四大”運動中,社員們貼大字報於當街,批判了一些對統購統銷、合作化運動的不正確認識。同時,對“四類分子”也進行了批判。1958年改農業社為生產大隊,下設6個生產小隊。是年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深翻土地。又成立公共小隊食堂6個,直到1961年春復以戶自炊。同年冬,派社員去趙家溝參加修石門水庫土壩勞動。是年有當年告密國民黨大鄉抓人,致共產黨6人被殺之一的趙氏被捕,判刑。1959年春,個別戶被集資,沒收糧、木料等,直到1962年方退賠。是年輪流派勞力去孤峰山水庫參加築土壩勞動二年多。1960年部分社員開種小片荒地。7月,公社幹部1人周氏下放大隊任副大隊長。大隊長因此鬧意見放手不幹。幹部多吃多佔,漸為嚴重。秋季,大小隊幹部私分高粱、莜麥等。1961年公社派幹部幫助搞“奪權”鬥爭,員風氣好轉,但幹部仍然多吃私分。秋,在公社幹部吳氏支持下,一次分932公斤糧。據查,是年大、小隊幹部開小灶,隱瞞私分集體糧等3200餘公斤。1962年3月集體苜蓿下放到戶。10月,根據中央六十條精神,在公社支持下,集體羊420隻下戶。是年改大隊核算為6個生產小隊單獨核算,各設小隊會計、保管員。全大隊總產糧僅12萬公斤。社員開小片荒300餘畝。1963年3月,縣派縣組織部長為首的工作組4人入村,搞清賬、清財、清庫,50天時間,大隊幹部一人被開除出黨。支書被留黨察看。俗稱“三清”。1964年當年“四清”,“四清”前,大隊幹部集中縣裡集訓12天,學政策,放包袱;回村后幹部們“洗手洗澡、下樓過關”。一個多月時間,對全隊的經濟問題初步澄清。支部書記換人。1965年9月14日,縣裡派工作隊20人進駐是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稱“四清”運動。對26名大、小隊幹部違紀行為嚴肅查處。“三定”總額2197元,糧3214公斤。是年成立貧農協會,有185人加入。同時,複議階級成份,劃定地主、富農12戶,戴帽分子8人,開除黨籍1人,不登記1人。撤黨支部書記1人。發展新黨員4人。1966年6月底結束。同年秋季文化大革命初起,對8名戴帽子四類分子進行批判鬥爭、遊街等。毀壞神龕、封建迷信書籍、房脊獸頭等。1967年,青年社員成立紅衛兵組織,雜入宗族觀念,鬥爭相對複雜。但未影響生產。大隊學習毛主席著作氣氛加濃,背誦毛主席語錄。又推行大寨大隊評工分辦法。地富成份的社員,普通受到壓抑。1968年,改大隊管委會為革委會,大隊長為大隊主任,其餘村級組織不變。1969年大隊黨成支部書記在縣委統一組織下去大寨大隊參觀學習。冬季,進行備戰備荒,至次年民兵發槍支練武,社員分小隊各打地道1條。同時,組織社員憶苦思甜等,開展“兩憶三查”活動。1971年公社派幹部入村,組織社員學習批判林彪的文件,組織開展批判會等。1974年下鄉幹部傳達批林批陳(伯達)精神。1975年組織社員編順口溜等,學習小靳庄。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村民多在院內搭棚夜宿防震。9月毛主席逝世,大隊集體組織 社員開會弔唁,默哀3 分鐘。1977年冬,大隊組織社員學習批判“四人幫”反黨篡權的資料,開會批判、寫批判文章等。1978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大隊長稱謂,其餘大隊組織不變。1979年根據上級指示,給8個“四類分子”摘去“分子”帽子,以社員待遇。冬,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中央關於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有關文件精神,醞釀本隊貫徹的具體辦法。1980年下鄉幹部和大、小隊幹部為主,根據耕地產量、水旱地、離村遠近等情況,具體分等,以戶歸類;大牲畜跟地搭配,統一抓鬮下戶。1981年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214戶社員承包口糧田1250畝,勞力責任田2750畝,年上繳承包合同費3.4萬元。1983年4月28日下午至次日早晨,大風,個別戶煙囪被吹塌,屋頂被揭瓦。早晨,甜菜苗均凍黑,小麥苗亦凍。據測早晨降溫至—1.4℃。1984年改大隊為村民委員會,其餘共產黨支部、共青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組織不變。1990年傳入天主教、基督教,有信教者7人,其中基督教1人,均男性。在一趙姓家中聚會。是年8月20日晚到8點左右,大風8至9級,小麥倒伏。1995年秋季八九月份,秋雨連綿成災,六成土窯洇塌或致危。政府救濟椽、檁及衣服、口糧等。1997年有共產黨員33人,其中女3人,村幹部3人,為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