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康侯
龍康侯
龍康侯,有機化學家、教育家。長期從事有機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培育了大批化學人才。他對中國南海珊瑚類生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至1991年已發現50多個新化合物,測定了它們的結構並進行了藥理試驗,發現有些結構獨特,具有強烈的生理活性,頗有應用前景。他是中國南海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的開拓者。
龍康侯,有機化學家,教育家
龍康侯,湖南攸縣城關鎮人,1912年9月1日出生。從啟蒙至小學一直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度過,由於父親的督促,養成勤學苦讀的習慣。小學畢業后考上了南開中學,開始自己獨立生活,當時南開中學校長的教育和要求也很嚴格,使他進一步樹立了奮發讀書的志向,學習進步顯著。在初中只讀了一年半就跳級升上高中,高中二年級就到北平去報考清華大學。
龍康侯青少年時期,正值中國軍閥混戰,且受帝國主義欺凌,激發了他的愛國思想。從中學時代開始,把他的興趣引向了化學,並樹立了“實業救國”的抱負。讀大學時,清華校園優美的學習環境、優越的學習條件,使他的求知慾更加強烈,培養了多方面的興趣,喜愛英國文學、音樂等。而對化學專業的熱愛則並未稍減,特別是老一輩化學家黃子卿、張子高、薩本鐵、李運華等的榜樣,使他更堅定了化學的方向,立志要在化學上有所成就。
1932年,剛滿20歲的龍康侯在清華大學畢業,走向社會,但又仍然呆在學校里——到上海交通大學任助教。
1939年3月回到祖國,先後擔任貴陽湘雅醫學院生物化學副教授、貴州安順陸軍軍醫學校藥科毒物化學主任教官、湖南大學及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等職務。1944年日本侵略軍侵犯湘桂,避居家鄉攸縣,在當地中學擔任英語及化學教師,還為當地青年創辦了共濟補習學校。在這期間,龍康侯結識了不少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接受了進步思想。
慕尼黑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52年院系調整,調到廣州華南工學院化工系任教授,兼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1954年再調到中山大學化學系,先後擔任了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化學系主任、中山大學校務委員及學術委員、天然有機物研究室主任等職務。他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1956年參加了全國科學規劃會議,由國務院聘為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專業組成員;1958年參加了由高等教育部組織的赴蘇聯、東歐各國的訪問團,進行了三個月科學考察工作。這次考察他對蘇聯及東德有關有機合成及高分子科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情況進行了調查,還與莫斯科大學高分子化學教授卡爾金院士商定了中山大學與莫斯科大學在高分子化學方面進行全面學術交流的計劃,包括人員互訪、有關教學經驗及科研成果的交流等,為中山大學高分子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兼任過各種學術團體的職務:廣東省化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國藥學會廣東分會顧問等。
也許有人會認為,龍康侯成長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從小學、中學到
田三七
龍康侯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轉到柏林糖業研究所參加韋登哈根教授的研究工作。他首先製得幾種由維生素C與芳基重氮鹽反應生成的新化合物,後來韋登哈根教授將此類型反應推廣成為二烯醇化合物的普遍反應。
1939年春龍康侯回國后,正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沒有安定的環境和條件可以開展研究工作。但1947—1949年間,他在南京中國特效藥研究所還研究了從川常山(一種中草藥)中提取出的生物鹼(熔點212℃),具有很強的抗瘧疾特效,並對田三七的兩個皂甙成分進行了研究。
50年代,當國家組織制訂12年科學技術規劃時,龍康侯才有了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機會。他選擇了其中的重點項目吡咯類和萜類化學作為主攻方向。當時在撫順、茂名的油頁岩中含有大量的吡咯類化合物,這方面的研究,可為油頁岩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萜類化學則結合華南地區資源的特點,開展各種精油化學成分的研究。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這一階段發表了《吡咯類化合物的研究》、《野菊花油化學成分的研究》一系列論文10多篇。80年代初,由於高等學校教學參考書的需要,編著了《萜類化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取材比較新穎,深入淺出,介紹了最新的理論概念和研究成果,並反映了他對萜類化學多年研究工作的情況。該書獲得廣東省高教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鯊肝醇
1978年以後的10餘年間,由龍康侯領導的南海海洋天然產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重視,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美國康乃爾大學著名分子結構專家克拉迪教授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費尼科教授認為是對海洋天然物化學的重要貢獻。西德的《天然有機物化學進展》認為柳珊瑚酸的發現是近年來海洋天然物化學進展的實例之一。上述罕見的新四環四萜曾被美國康乃爾大學所引載。所發表的論文大部分被美國《化學文摘》摘錄刊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及日本化學家都有引用。龍康侯曾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986年2月戈登海洋天然產物化學學術會議主席費尼科教授特邀他去美國參加第六次戈登海洋天然產物化學學術交流會,美國《科學》雜誌於1985年10月登載此次學術會議的日程表,載有安排龍康侯在1986年2月5日大會上的報告題目:(中國南海珊瑚中一些生物活性代謝物的研究)。他在那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做了一小時的大會報告,介紹中國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成果。此次學術會議共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150人參加,龍康侯的報告得到與會學者們的好評。回國后費尼科教授兩次來函評述龍康侯的報告,表示與中山大學天然有機物研究室建立合作關係,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哥德博士來信和他進行交流。海洋抗癌藥物的研究成果,也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天然物分部主任薩福尼斯博士曾多次來函索取樣品進行試驗。此外還有日本海洋化學家平田義正、美國波士頓大學、俄克拉何馬大學、蘇聯、德國、法國、澳洲、南斯拉夫、匈牙利、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以及大陸的許多單位都有業務聯繫和交流。
龍康侯始終帶領著研究室人員站到這一新學科的前沿,隨時注意發展的最新動向。他幾乎每年都發表一篇綜合論述,還積極向上級機關建議,以引起領導的重視。國家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在“六五”和“七五”均作為重大研究項目安排,並給予撥款支持。
為了表彰龍康侯及其研究室人員在海洋天然有機物化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985年國家科委對珍珠精母有效成分的研究授予國家發明三等獎;1987年國家教委對“南海海洋生物中次級代謝產物及其生理活性物質的研究”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國家科委對“南海珊瑚化學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此外還獲得多項部委級和省級獎勵。1990年國家科委授予龍康侯“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龍康侯長期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為培育中國的化學人才而努力耕耘。他先後講授過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文獻、生物化學、藥物化學、毒物化學等多門課程。從60年代開始培養研究生,1981年中國實施學位制之後,他是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自然科學
半個多世紀以來,龍康侯一直把自己的精力放到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實際工作中,努力培養出中國優秀的博士和碩士生。在科學事業上他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對國家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發展萜類化學的目標,一直堅持幾十年,並且在海洋天然物中開闢了更廣闊的領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龍康侯的才智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使他成為中國南海海洋天然產物化學的先驅。然而他卻謙遜地說:“我個人沒有很多值得寫的,而研究室大家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使中國人在國際上能佔有一席位置,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這是應該讓人們了解的。”當他在美國站在戈登海洋天然產物化學國際學術會議大會講台上的時候,他為炎黃子孫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的確應該讓人們了解和分享他這種感受。而對於他自己,卻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格,值得學習和敬仰。
1912年9月1日 出生於湖南攸縣。
19241928年 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
19281932年 就讀於清華大學化學系。
1932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2—1934年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任助教。
1934年冬—1935年春 德國顏料廠實習。
1935年4月—1935年冬 就讀於德國明興大學化學系。
1936年1月—1938年6月 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
1938年6月 獲德國柏林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8年7月—1938年底 在柏林糖業研究所、柏林生化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39年3月—1939年8月 貴陽湘雅醫學院任副教授。
1939年8月—1940年5月 貴州安順陸軍軍醫學校任藥科毒物化學主任教官。
1940年秋—1941年 在湖南辰溪湖南大學化學系任教授。
1942—1944年 在粵北坪石中山大學化學系任教授。
1944—1945年冬 湖南攸縣臨時任中學教師。
1946年春至年底 在長沙湖南大學化工系任教授。
1947年春—1948年秋 南京中國特效藥研究所任研究員,同時在南京國立藥專任教授及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
1949年春—1952年秋 在長沙湖南大學化工系任教授。
1952年冬—1954年秋 在廣州華南工學院化工系任教授,兼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華南工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
1954年冬 中山大學化學系任教授。
1958年7月 兼任中山大學化學系主任、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
1958年冬—1959年春 參加高等教育部組織的赴蘇聯及東德訪問團。
1978年 擔任中山大學化學系天然有機物研究室主任。
1981年 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94年5月11日 病逝於廣州。
1 龍康侯,余斯偉.關於吡咯類化合物的研究報告(二):亞硝酸對某些吡咯類化合物的作用.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57(1):52—56.
2 龍康侯,羅允康.α-蒎烯1—甲基環已烯—〔1〕及大茴香腦與三氧化二氮的反應.同上,1963(4):39-49.
7 龍康侯,蘇鏡娛,簡志剛.中國軟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一).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2):8—13.
8 龍康侯,林永成.中國軟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四).同上,1981(4):98—104.
9 蘇鏡娛,簡志剛,龍康候.中國軟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八).同上,1982(2):89—92.
10 龍康侯,巫忠德.珊瑚化學研究的進展.海洋藥物.1982(1):3-7.
11 巫忠德,姚仲年,龍康侯.中國柳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I).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3):69-71.
12 龍康侯,鞠昭年,林永成等.中國南海軟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十).同上,1984(4):85-92.
13 龍康侯,蘇鏡娛,曾隴梅等編著.萜類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14 龍康侯,巫忠德編著.海洋天然藥物化學(第一卷).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5 龍康侯,林永成.八十年代海洋天然有機化學的進展.有機化學,1985(5):369—375.
16 龍康侯,巫忠德.中國南海珊瑚生理活性物質研究近況.海洋藥物,1986(4):1—4.
17 巫忠德,彭映才,龍康侯等.柳珊瑚類似物合成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4):104—106.
18 林永成,龍康侯.海洋天然產物有機化學.大學化學,1987,2(3):5—10.
19 林永成,龍康侯,鄧一軍.中藥艾納香化學成分的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2):77—80.
20 龍康侯,蹇敦龍,簡志剛.海洋環肽噻唑氨基酸片斷(D—Val)Thz的合成.藥學學報,1988,23(4):304—307.
21 龍康侯,孔傑.7-羥基-8-甲氧基-4(1Ⅱ)喹啉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28(1):105—109.
22 龍康侯,孔傑,林永成等.海洋天然產物7-羥基-8-甲氧基4(1H)喹啉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藥理作用,中國海洋藥物1989(1):2-8bophytum
23 蹇敦龍,簡志剛,龍康侯.海洋環肽的合成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9(1):44-47.
24 龍康候,林永成,林源華等.中國軟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二十四).的化學成分.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論叢,1990,9(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