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老僧的結果 展開

老僧

明代照源詩作

老僧,是明代詩人照源的一首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早,柴豈浪。剪雪,衣故容埃。
屈指僧臘,尋思雲。恐傷蟲蟻,誡坐莓苔。

作品註釋


老僧

().尚。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頗聰明,識道理。”宋 陸遊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愧老僧。”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說凶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安心

(1).安定的心情。亦指心情安定。《墨子·親士》:“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後漢書·梁節王暢傳》:“王其安心靜意,茂率休德。”唐 許大 《西山吟》:“不是藏名混時俗,賣葯沽酒要安心。”明 高啟 《獨游山中憶周記室砥》詩:“便求安心向佛祖,不待婚嫁女與男。”管樺 《將軍河》第二一章:“果然,他的笑容使小夥子安心了。”
(2).存心,居心。《紅樓夢》第四十回:“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們如何會呢!安心叫我們醉了,我們都多吃兩杯就有了。”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好孩子,你聽媽媽的話!媽媽還能安心害了你嗎?你的歲數已經不小了,別老叫媽媽懸著心哪!”

柴門

(1).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三國 魏曹植梁甫行》:“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宋王安石《即事》詩之一:“漸老逢春能幾回,柴門今始為君開。”清李漁《憐香伴·書空》:“柴門靜夜無關鑰,留與山僧帶月推。”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十:“蕭祥 推開柴門,兩隻白鵝驚飛著跑開。”
(2).代指貧寒之家;陋室。《晉書·儒林傳論》:“若 仲寧 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行齊 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宋楊萬里《送蔡定夫提舉正字使廣東》詩:“柴門僵卧三臘雪,魚釜僅續一線煙。”元張可久《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興,讀書相映,不如高卧柴門靜。”
猶杜門,閉門。《後漢書·楊震傳》:“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於是柴門絕賓客。”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雲蘿公主》:“生歸,殯母已,柴門謝客。”

不容

(1).不能容納;不能寬容。《論語·鄉黨》:“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邢炳 疏:“君門雖大,斂身如狹小,不容受其身也。”南朝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 王得臣 《麈史·忠讜》:“主上富於春秋,吾輩輔導當以德。若使人主輕於殺人,則吾輩亦將以不容矣。”清 平步青 《霞外捃屑·掌故·端肅案》:“且該革員恭送梓宮由 熱河 回京,輒敢私帶眷屬行走,尤屬法紀所不容。”
(2).不允許。《左傳·昭公元年》:“五降之後,不容彈矣。”宋 朱熹 《乞修德政以弭天變狀》:“其勢不容少緩。”
(3).不免,難免。宋 陶谷 《清異錄·君道》:“人君號能用才者莫如 唐太宗。然 瀛洲 十八人,許敬宗 乃得與!如摘瓜手耳,取之既多,其中不容無濫。”
(4).無須。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你們在國內比我多見這樣的禮教兩年,比我知道得多,也就不容我多嘴了。”

屈指

(1).彎著指頭計數。《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 亮 糧不至十日。”后蜀孟昶《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詞:“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詞:“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2).比喻時間短或數量少。唐劉禹錫《讓同平章事表》:“剋期而進,屈指可平。”宋洪邁《容齋續筆·顏魯公》:“豈唯 唐朝 人士罕見比倫,自 漢 以來,殆可屈指也。”清呂留良《〈賴古堂集〉序》:“一時同學,廑有存者,宇內屈指,櫟園 巋然其一也。”
(3).首屈一指。喻特出。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南食則 寺橋 金 家,九曲子 周 家最為屈指。”

尋思

思索;考慮。《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尋思。訟者感之,輒各罷去。”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詩:“倚棹忽尋思,去年池上伴。”《三國志平話》卷上:“仲相 低頭尋思半晌,終不曉其意。”《古今小說·羊角哀捨命全交》:“角哀 尋思:‘我若久戀,亦凍死矣;死後誰葬吾兄?’”《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晁大舍 道:‘這是什麼小事情么?可也容人慢慢的尋思。’”老舍《駱駝祥子》十六:“﹝ 祥子 ﹞一邊走著一邊尋思,莫非人和廠倒出去了?”

雲外

(1).指高空。隋 李播《天象賦》:“動則飛躍於雲外,止則盤縈於 漢 沂。”元 穀子敬《城南柳》第三折:“龍鱗般雲外飄,鵝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風中旋。”清鄭燮《瑞鶴仙·官宦家》詞:“笙歌雲外迥。正燭爛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唐元稹《玉泉道中作》詩:“遐想雲外寺,峰巒渺相望。”宋吳文英《齊天樂》詞:“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別墅。”元虞集《送先隴二鄰僧還吳》詩之二:“雲外催歸錫,松間覓舊題。”
(3).比喻仙境。宋吳文英《浣溪沙·春情》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宋家鉉翁《念奴嬌·中秋紀夢》詞:“縹緲瓊宮,溟茫朱戶,不與塵寰隔。翩然鶴下,時傳雲外消息。”

蟲蟻

(1).猶蟲豸。南朝 宋 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七:“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唐杜甫縛雞行》:“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周作人故鄉的野菜》:“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

莓苔

青苔。晉孫綽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宋蘇舜欽《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明 李瀚《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